APP下载

浅析贵州黄平苗族泥哨衍生品的发展方向

2017-04-14

数码设计 2017年14期
关键词:黄平作坊苗族

(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黄平苗族泥哨(以下简称黄平泥哨)起源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泥哨是就地取材、工艺简洁,技人手法精湛,讲求意形结合、随形传意,将当地特色民族文化、生活方式融于其中的一种儿童玩具。

1 黄平泥哨概述

黄平泥哨从清代嘉庆年间的小型彩塑泥捏发展成现在的泥哨,在一代代传承人的传承下对其形态的深度挖掘中丰富题材、创新形态、以形传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传承人当属石牛寨勇村苗族人吴国清。那的村民身住大山,与大自然有着独特的天然联系,他从小在这样得天独厚的生活环境下观察动物,学制泥哨,将生活之道、苗族文化巧妙表达在方寸之间,使泥哨“翘首投足”之间都是活灵活现的展现;同时,他深谙孩童喜好,在原本泥塑形体上增加“哨”的功能,迎合儿童兴趣,由起初的单一装饰性玩具演变为具有功能性,交互性的儿童玩具。

2 黄平泥哨艺术特点分析

黄平泥哨的基本面貌以吴国清所设计的为创作原型,后续传承人通过再设计丰富了泥哨的形态,在色彩花纹上大胆想像,以苗族崇尚的黑色为底色,细节之处的彩绘施色根据创作者的审美感受和想象力,其效果恰似苗族剪纸又似苗族服饰上绣的五彩花纹般绚丽多彩;在纹样上,用提前制好的纹样泥模印于哨身,纹样的设计多是根据动物与植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取得来。

3 黄平泥哨现状

随着传承人老龄化趋势的日渐明晰,年轻人对黄平泥哨的学习制作也缺乏了兴趣。作为玩具,它的娱乐性可被时下的其他玩具所代替;作为装饰品,其销售渠道也较为单一,只有当地才有售,同时它的材质为当地的一种红泥,当地人称“鸡血泥”,这就决定了它的易碎性,其本体售价不高却对运输和包装有要求,增其成本,而购买主力主要是到当地游玩的游客,宣传和外销不足,综其因素,加大了黄平泥哨的传播难度。使得黄平泥哨的传扬和创新发展变得缓慢,和许多其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般,迎来了它的滞怠期。

4 黄平泥哨创新形式发展可行性分析

4.1DIY泥哨手工作坊。传统的泥哨手信这类单一的销售方式已不能满足人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DIY泥哨手工作坊在这旅游热中恰时的出现成为一剂既能传播民族特色文化又能给当地居民增加经济收入的良方。首先,利用人们短期旅行通常会驻留一至二天的特点,且泥哨上手易学,只需短短一至二小时的设计制作,经过一夜的闷烧,返程之前即可带走。它自身的便利性为泥哨DIY手工作坊提供可能性。其次,泥哨的制作方式简单易学,多变的形状和丰富的色彩吸引小朋友眼球,既可以让小朋友从电子玩具中解放出来,又可以让孩子们学习不同文化,培养新的兴趣,对于家庭出游的家长和孩子在面对陌生文化时所产生的协作性也成为培养感情的一种方式。最后,DIY泥哨手工作坊作为民族文化传播发展的平台贴近现代人的体验方式,结合现代教育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当地资源,结合当地特色丰富文化传播形式,助推当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

4.2儿童泥哨绘本、立体书。绘本是文学与艺术交织的新样式,且文字精炼,甚至没有,而苗族文化中许多传奇的故事没有文字的记载,采用绘本形式将多彩的文化保留下来,从图画中读出故事;而泥哨形象俏皮可爱,把它设定为绘本主角,使孩子们充满代入感的欣赏绘画,培养认知、激发情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立体书作为颠覆传统儿童平面图书的形式,也为黄平泥哨衍生品的发展也提供了可能性。

4.3黄平泥哨扁平化设计。扁平化设计是近两年十分流行的设计形式,其形式更便于用在多种媒介,扩大传播途径,而它大胆的色彩搭配与简约的外形设计亦符合当下年轻消费者的审美趋势,而黄平泥哨它抽象化的形态设计如吴国清作品《野猪》,头占三分之二,只突出獠牙长嘴,脖颈之后的部分简化成一条尾衬,将野猪形象精炼提取,让人们产生无穷的想象力。

5 结语

回观过去,黄平泥哨从彩塑泥捏变成具有功能性的泥哨玩具发展起来的,而现今其饱含泥土味朴拙感的观赏功能成为其售卖的主导原因,这体现了现代人的审美倾向和内心情感的微妙变化,但同时也减少了体验人群,追根究底,传承人的缺乏只是其中一个因素,更重要的是它目前发展方向的单一化。通过对黄平泥哨发展现状,根据其特点文者提出DIY泥哨手工作坊、儿童绘本与立体书以及泥哨扁平化设计三种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论述,探究黄平泥哨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未来的传承与发扬中其形式转变的可能。

猜你喜欢

黄平作坊苗族
假鸡蛋作坊开工啦
汾酒老作坊
贵州黄平重安镇:食用菌种植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安全、环保、可视化的吸热反应实验探究改进
苗族古歌《仰阿莎》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Lattice Boltzmann model for shallow water in curvilinear coordinate grid*
苗族民歌
苗族老照片
《徽墨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