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背景下的企业纳税筹划策略
2017-04-14
(山东省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山东 250003)
前言:随着全面营改增的推进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促进经济转型升级,需做好纳税统筹工作保障经营活动的科学性。而纳税统筹是依照税收制度而发生变化的,营改增是全新的税收政策,改变之前企业重复纳税的问题,提升税收制度的科学性,也增加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内在动力。但是企业也需要在该背景下思考如何做好纳税统筹此项工作。
1 合理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完善内部核算
通过对学术研究成果以及相关政策的解读,可以得知营改增是我国改善税收制度的一项举措,它体现出很强的科学性,减少之前带有重复性的纳税环节,减少企业整体的纳税负担受到企业的追捧。但营改增也给管理者和财务人员带来更多的纳税统筹挑战,为此,企业需合理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同时要完善内部核算,以此开展科学的纳税统筹工作。
首先,管理层要合理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管理层必须要树立大局的发展意识,立足持续发展分析改革的内在逻辑,以此在机制实现创新的背景下更好调动发展潜力。同时,企业相关人员需对相关政策文件进行学习培训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以此树立纳税统筹的发展思维这样可以改变被动的发展问题,促使企业实现更好的市场发展。
其次,企业应该完善内部审核制度,第一,对企业各项支出进行合理的划分,筹划进项税额的合理抵扣[1]。进项税额可以说是“营改增”试点实施中的重要税收元素,企业应采取有效的筹划获取最大限度的进项税额抵扣,严格控制日常工作确保抵扣凭证齐全,增值税发票完整,需要严格调研并确认供应商的纳税人身份,不因一时的利益而忽视增值税发票的索要和保管,并正确区分可抵扣和不可抵扣的进项税项目,一般外购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并通过税务认证的均可获得抵扣,如不能通过税务认证无法抵扣则需直接计入外购成本,重新进行企业利润分配,避免纳税风险。例如,企业可以运用仓库外包服务的方法得到6%的租赁费的抵扣,或者是通过与供应商进行协商开增值税的专用发票方式获取进项税抵扣以减少税费支出。第二,企业需要对收入进行合理的划分,合理控制销项税额。尤其是那些兼营劳务以及多种税率类型货物的企业,必须要对这些不同的经营收入进行多次核算,避免企业出现使用高税率的问题。
2 强化发票管理,合理使用税收优惠的政策
企业需要依照税收政策对纳税统筹进行思考,制定更科学的工作计划,提升整体竞争能力。为此,企业应该强化发票管理,合理使用税收优惠的政策。第一,企业应该重视对增值税的发票管理,强化内部的管理能力,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实施营改增之后,税务机关对违法税法的行为进行整治,严厉打击企业出现增值税发票虚开的行为,提升内部控制的整体能力,促使企业更好的融入到营改增的发展环境中,利于企业实现长远的发展。
第二,企业应该合理使用税收优惠的政策。为了让营改增得到顺利的推行,国家推行很多优惠政策,涉及优惠条件以及执行办法等内容。企业应该对这些内容进行全面的学习与解读,并结合自身情况巧妙运用这些政策,提升企业的税收统筹能力。通过对营改增优惠政策进行解读,企业可以做好纳税统筹该项工作,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合理减少企业的税收支出,增加企业整体发展实力。
3 科学选择计税方法,提升纳税统筹的力度
营改增推行之后,一些企业实现二档税率,以现代服务和交通行业为主。这些企业转化为一般类型的纳税人,在开具专用发票的过程中可以有两条道路选择,第一种税率是11%,第二种税率是6%;而普通发票的税率则是6%。此外,如果企业转成为小规模的纳税人时,其发票则开具3%[2]。因为小规模的纳税人不拥有专用发票的开具资格,所以在税法选择的过程中主要是实施简易计税。但是他们也体现出一些优势,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因为这些增值税可以折合到产品成本中,所以可以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第二,这些纳税人不能开具市场中的专用发票,但是可以降低实际销售价格,增强其竞争力。企业将自己转化为一般类型的纳税人就会增加会计成本,而不具有开具市场专用发票的能力又会影响企业最终销售额。受到这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企业要科学选择计税方法提升纳税统筹的力度。
结论:企业应该依照大的税收环境以及政策调整自身的统筹工作,思考如何做好纳税统筹此项工作,需合理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同时要完善内部核算以此开展科学的纳税统筹工作。同时,应该强化发票管理,合理使用税收优惠的政策。此外,企业也需要科学选择计税方法,提升纳税统筹的力度。在“营改增”背景下企业增值税的纳税筹划是帮助企业有效节税的重要内容,科学合理的纳税筹划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