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国梦进程中的工匠精神研究
2017-04-14林柏成陈树文
林柏成 陈树文
(北京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44)
实现中国梦进程中的工匠精神研究
林柏成 陈树文
(北京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44)
工匠精神在我国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其特质表现为无私奉献的敬业情怀、精益求精的专注态度、勇于创新的进取意识与锲而不舍的坚定信念。大力培育弘扬工匠精神要求我们更好地把握时代主题,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夯实进步基石,提供动力引擎,筑牢信念支撑,使工匠精神成为推动伟大中国梦实现的强大精神力量。
工匠精神;伟大复兴;中国梦;启示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1]“工匠精神”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和关注。这彰显了国家领导人对现实局势的敏锐判断与科学把握,突出了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已成为国家意志和全民共识的价值诉求。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凝聚着无数工匠的心血与智慧,工匠群体直接制造了器物,革新了生产工艺,应用了科学技术,推动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极大进步,同时也孕育和形成了彰显“中国特色”与“东方风韵”的工匠精神。穿越岁月的风尘,如今工匠精神已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的体现,更是代表着一种精神风貌与时代气质。因此,契合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深刻把握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充分发挥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新时期工匠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它体现了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是中国人民在建设、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信念传承载体,是培养和造就党和人民事业接班人的优秀精神基因,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归纳来看,工匠精神的特质表现为无私奉献的敬业情怀,精益求精的专注态度,勇于创新的进取意识与锲而不舍的坚定信念。
(一)“匠情”——无私奉献的敬业情怀
工匠精神是一种无私奉献的敬业情怀,这是“匠情”所在。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近代的景德镇陶瓷、苏州刺绣,再到现代的两弹一星、长征七号等,每一个作品无不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情感。极致的作品、非凡的成就容不得半点急功近利和懈怠享乐。所谓“道形器,器载道”,这当中“道”的核心实际上是指一种不计报酬、只求做好的职业操守,是一种把一件事情、一门手艺当作信仰的奉献追求。正如《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中所记录的,当中有一位青铜器修复师说,故宫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人在制物的过程中,总想要把自己融到物里头去,他觉得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工匠艺人的价值。“匠情”所系,造物神奇,这是“物我一体”的至高境界。还有中国导弹与火箭专家任新民,一生钟情于航天事业,参与了众多航天工程的研究、论证与实施,用执着与奉献开创了自己的“航天人生”,他的突出贡献彪炳共和国的史册。没有对工作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他们就不可能全身心忘我地投入,更无法创造出令世界惊叹的中华奇迹。像青铜器修复师与任新民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都是“干一行、爱一行”的爱岗乐岗者。把职业当作一种信仰,甘于寂寞、守住清贫,正是有这种敬业情怀的支撑,一代又一代工匠才能更好地筑梦事业,缔造辉煌。
(二)“匠艺”——精益求精的专注态度
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专注态度,这是“匠艺”所在。古人云:“心不专一,不能专诚。”不专不诚,焉能成事?《诗经·卫风·淇奥》中就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佳句,这是用来形容工匠在对象牙、骨器、玉石等进行切料、糙锉、细刻、磨光时所表现出来的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如果没有这种精神,原始文化遗产中如何能成就那么多巧夺天工之物?这些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是我国工匠技艺历史悠久的实物见证。我们现代化建设之所以能创造出灿烂的物质文明,也是得益于大国工匠们对工艺品质的不懈追求。他们以严谨的态度、专业的素养,对每一个零部件都精雕细琢,对每一道工序都精心打磨,大到一架飞机、一辆汽车,小到一支钢笔、一根螺丝。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1/50,有人能在牛皮纸般薄的钢板上焊接却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检测手感堪比X光般精准……只有心无旁骛、去除杂念,一心专注,才能锻造出精品,才能真正达到大国工匠的高度。精益求精,是隔绝外界纷扰的专注品质,是把细节做好、做极致的精准境界,这是工匠精神的题中之意。
(三)“匠心”——勇于创新的进取意识
工匠精神是一种勇于创新的进取意识,这是“匠心”所在。“大工匠”绝不仅仅是心灵手巧地把产品做到极致,更是敢于革新、持续改善、不断跨越的践行者。作为木匠的祖师爷,古人鲁班发明了斧、锯、刨等工具,还有自创了鱼鳔胶和单眼吊线法等,这些都是他结合实际、锐意革新后的智慧结晶。包括如今我们用的雨伞,据说亦是鲁班的妻子看见她丈夫日晒雨淋、辛勤工作而加入创意后发明的“有情物”。宋末的纺织能手黄道婆,在传统踏车的基础上发明了扎棉用的搅车,使籽落于内、棉出于外,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当代高铁专家李万君,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以最开放的姿态来吸收最前沿的技术,跨越实现了一项项工艺革新,牵头完成了一系列重大技术攻坚项目,让中国高铁制造业不断壮大,进而冲出国门、走向世界。器成天下走,没有臻于至善、勇于创新的气魄,怎会有出类拔萃、鬼斧神工的卓越?像李万君一样,当代中国的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了很多攻关创新的英雄,也成就了很多“中国制造”。一件件优质的产品既是抓住市场新需求而不断创新的产物,也是中国工匠追求完美卓越而精致创造的结晶。工匠们这种对品质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行动诠释,正是当今我们时代精神的重要表现,也是各行各业保持永续生存与活力的不二选择,更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进步的动力所在。
(四)“匠魂”——锲而不舍的坚定信念
工匠精神是一种锲而不舍的坚定信念,这是“匠魂”所在。从木匠祖师鲁班,到发明被中香炉的西汉丁缓、雕刻洛阳龙门大佛的东晋戴逵、建造赵州桥的隋匠李春等,再到当代的深海钳工管延安、给导弹铸造“衣服”的毛腊生等,这些工匠人生只亮一盏灯,他们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华,几十年专注一件事情,不因外界变化而偏移,甘愿为一项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奉献毕生精力才智。这是他们诠释工匠精神的光辉写照,支撑他们一路走来获得成功的是不忘初心、扎实前行的坚守。同仁堂、王致和、东来顺、全聚德等百年老店造就了行业传奇,这些品牌能够走过历史沧桑、屹立百年不倒,其永续经营的秘诀,来自一种代代人坚定不移的不懈奋斗。还有很多非物质遗产传承人,他们手中的技艺不是一朝一夕就变得炉火纯青,而是经受住多次挫折的磨砺与长时间的精炼而铸就的。正是这种为了事业梦想,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坚定信念,这种孜孜不倦、百折不挠的耕耘韧性,成就了大国工匠之魂。对一件事情十年如一日的执着,对一份事业倾尽心血和耐心等待,认准方向不动摇、持续做好一件事,这是工匠精神的闪光之点与可贵之处。
二、工匠精神对实现中国梦的启示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关键阶段,全国上下正团结一致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伟大的事业呼唤伟大的精神,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需要,是实施国家质量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现实路径,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提升我国综合实力,最终诉求是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弘扬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为实现中国梦凝聚思想共识
工匠精神召唤我们,无私奉献不单是一种敬业情怀,更是一种精神力量,这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前提。实现中国梦,必须大力弘扬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敬业就是一种基于在挚爱基础上的对工作全情投入的精神境界,其本质就是无私奉献的精神。一个集体、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不论做什么工作、不论职务大小,每个人都是实现中国梦的践行者。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每个人立足岗位,恪尽职守,敬业奉献,这是每个公民的本分,是国家对每个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义务要求。一方面,我们要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要让“忠诚事业、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成为全社会的理念自觉和思想共识;另一方面,要搞好宣传教育,积极引领每个从业者自觉追求“工匠精神”,并鼓励大家将这种精神融入现实工作的每一环节,使之成为人们提升生活品质的独特方式,成为人们为人处事的良好心态,成为追求崇高境界的社会风尚。只有人人形成共识,人人将自己的工作视作一种信仰,人人践行无私奉献的工匠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才能有更坚实的思想基础和价值支撑,美丽中国梦的实现才能汇聚形成强大的精神合力。
(二)弘扬精益求精的专注精神,为实现中国梦夯实进步基石
工匠精神告诉我们,精益求精不但是一种专注态度,更是一种严谨专业的精神追求。实现中国梦,必须大力弘扬精益求精的专注精神。工作态度决定事业的高度,精是工作质量上的要求,求精必然要求专注。无论做什么事情,无论人生的风向将我们吹向何处,我们认准了的事业,就要专心致志、精益求精地做下去。与“专心致志、精益求精”的精神相对的是“差不多”精神,这是一种得过且过、马马虎虎、敷衍了事的态度,对事物的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当前我国制造业存在着产品类型多但质量不强、档次不高、较发达国家相比总体实力较弱等问题,这很大程度上跟工匠精神稀缺、“差不多”精神显现有关。培育弘扬精益求精的专注精神,这是当前我们所有行业、所有企业、所有工匠们都应该薪火相传去做的事情。“工匠精神”不是匠人的专属,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我们搞农业种植应潜心精耕细作、不违农时,写文章应精心谋篇布局、雕琢语句,做老师应反复打磨教案、求细求精,做工程师要仔细研究数据、保质保量,做医生要专心剖析案例、精进医术……民族复兴事业的大厦是由各行各业劳动者团结协作,不断添砖加瓦而建设起来的,工匠精神是让其壮大的基石。如果每一个人都以这样的专注精神去对待工作,都能在各自的领域里精益求精,那么让我们工作更上一层楼就不是一句空话,社会主义的建设伟业要取得长足进步就有了精准着力点,伟大中国梦的目标也就能更好地落到实处。
(三)弘扬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动力引擎
工匠精神指引我们,勇于创新不仅是一种进取理念,更是一种彻底革除沉疴积弊、大胆前进的精神风貌。实现中国梦,必须大力弘扬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以创新求卓越,就是既不拘泥陈规,敢于打破一切束缚发展和不合时宜的旧思维、旧习惯与旧体制,又要尊重科学、按规律办事,争取最大效益。如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时代潮流,弘扬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实现伟大中国梦,不应该仅仅是工匠们的责任,更应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自觉行动与奋斗底色。为此,就要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完善相关制度,创造有利于“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精神培育与弘扬的体制机制:如提高行业质量认证标准,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强化对高新技术人才的扶持奖励,开辟人才上升通道,给予优秀人才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不断提升其社会地位。有了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为动力引领,前进路上任何艰难险阻都不能把我们吓到,我们必定能遇河架桥、逢山开路,各行各业、各项工作必定能不断开拓新局面、呈现新面貌、收获新成效,全民族在追梦圆梦的征途上必定能展现出无穷的伟力,争取到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
(四)弘扬锲而不舍的坚持精神,为实现中国梦筑牢信念支撑
工匠精神启发我们,锲而不舍不只是一份坚定信念,更是一种执着笃定的精神支撑,这是我们做事的关键、成事的保障。实现中国梦,必须大力弘扬锲而不舍的坚持精神。有付出才能有回报,有耕耘才能有收获,但是制作任何一种产品,经营任何一个企业,从事任何一种事业,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而能够在风吹雨打中仍岿然不动最后取得成功的,永远都是那些始终不怕失败、越挫越勇、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地坚守“工匠精神”的人们。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事业,始终只有进行时而没有完成时,我们永远在路上。几十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不懈的斗争,争取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回首来时路,思绪万千;站在新起点,心潮澎湃,更觉任重道远。如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仍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排除万难,持续接力,争取胜利。沿着先辈们开创的事业道路前进,我们要用久久为功的努力,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稳健的步伐,真正做到一张蓝图干到底,毫不动摇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时俱进谱写民族复兴的梦想新篇章。全民族弘扬锲而不舍的坚持精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一步一个足迹,中国就会有永不枯竭的发展力量,人民就可在共同奋斗中找到方向感与持续力,进而汇聚起磅礴的信念力量阔步向前,我们的梦想也就可更快更好地实现。
三、结语
当代著名发明家迪恩卡门说:“工匠精神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一部分,更是让这个国家生生不息的源泉。”工匠精神体现着“精卫填海”的豪情与气魄,蕴含着“铁杵磨成针”的耐心与专注,是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中国力量凝神铸魂的重要思想力量。中国梦的最深厚伟力在于民众,存在于亿万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只要全社会大力培育和弘扬伟大的工匠精神,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撸起袖子加油干,驰而不息向前方,中华民族的事业就一定能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伟大梦想的实现就一定指日可待!
[1]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摘登)[N].人民日报,2016-03-06.
【责任编辑:薛明珠】
2017-04-30
林柏成(1986—),男,广西钦州人,博士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陈树文(1954—),女,重庆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D602
:A
:1672-3600(2017)08-00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