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比较及启示*

2017-04-14吴成林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资本主义民主特色

吴成林

(广西民族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比较及启示*

吴成林

(广西民族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民主社会主义作为全球颇具影响力的社会思潮,其实质是一种改良的资本主义,与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截然不同。从比较的视野来审视民主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在思想文化基础、基本价值观、经济发展程度、政治制度等方面分析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区别,对于正确认识民主社会主义,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民主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近年来,民主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全球性的社会思潮在我国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人民大学谢韬教授在《炎黄春秋》上发表的题为《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一文指出,民主社会主义是正统马克思主义,中国应该回归民主社会主义路线,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无论新闻媒体还是学术界,给大众的印象是实行民主社会主义的国家政治民主、经济发达、社会福利好,实现了共产主义理想中“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运用比较的方法拨开民主社会主义的迷雾,可以使我们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西欧实行民主社会主义的国家在不平等的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优势地位,具有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中国实行民主社会主义不具备相关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条件,历史机遇也不可能再有,民主社会主义不可能是中国的前途。

一、民主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的影响

(一)民主社会主义的发展

欧洲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欧洲的社会历史文化,民主社会主义思想在西欧拥有深厚的思想根源。启蒙运动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民众民主意识、权利意识进一步增强;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残酷剥削,使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对大众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实施议会政治的欧洲,容易产生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批判了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证明在19世纪中叶之前就存在各种各样的小资产阶级民主社会主义思想,既看到现实的弊端,又不希望通过彻底手段加以改造。在论述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时,指出“它发展到最后,就直接反对共产主义的野蛮破环倾向,并宣布自己是不偏不倚地超乎任何阶级斗争之上的”[2]60。在论述“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时”,以蒲鲁东的思想为例,指出这种社会主义思想“力图使工人阶级厌弃一切革命运动”[2]61。在论述“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时,指出“他们激烈地反对一切政治运动,认为这种运动只是由于盲目地不相信新福音才发生的”[2]64。马克思想用共产主义者来区别各类社会主义者。恩格斯在1890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当《宣言》出版的时候,我们不能把它叫做社会主义宣言。在1847年,所谓的社会主义者是指两种人。一方面是指各种空想社会主义体系的信徒……另一种是形形色色的社会庸医……相反,当时确信单纯政治变革还不够而要求根本改造社会的那一部分工人,则把自己叫做共产主义者。……社会主义意味着资产阶级的运动,共产主义意味着工人的运动。”[2]21

19世纪的欧洲,处于资本主义迅速扩张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资本家为了追求超额利润,加大了对无产阶级的剥削,欧洲工人运动、民主运动高涨。在这种情形下,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压迫,建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1864—1876)。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在成立之初并未占主导地位,工人协会实际上受到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和派别的干扰,通过在不同时期开展了对蒲鲁东主义、工联主义、巴枯宁主义的斗争,逐步确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地位。巴黎公社失败以后,国际工人运动陷入低潮,组织也日渐衰弱,1876年第一国际正式宣布解散。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列强加大了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剥削和掠夺,同时积累更多的国民财富。工人阶级通过斗争,西欧发达国家的工人阶级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实施了各种社会福利政策,政治上普选权的不断扩大,让这些国家的工人阶级政党改变了斗争策略,希望在现有的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进行和平的议会斗争,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第二国际即“社会主义国际”(1889—1923)就是在资本主义发展相对稳定时期成立的一个工人运动的世界组织。由于斗争形势的相对缓和,第二国际实际上是一个相对松散的组织,也为修正主义提供了舞台,认为采取暴力革命的形式推翻资本主义是不必要的和不现实的。最为典型的就是伯恩斯坦的修正主义,其代表作《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方面全面修正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提出了“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改良思想,宣扬阶级合作,鼓吹政治自由和普选制,要求放弃共产主义奋斗目标。尽管马克思主义者同修正主义、改良主义进行了激烈的斗争,但是在第二国际后期,机会主义、修正主义还是主导了第二国际。1919年3月,各国共产党组织在莫斯科宣布建立第三国际,标志着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正式分道扬镳。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社会党人把民主社会主义当作社会民主主义的同义词使用,这主要是突出它们主张的民主主义性质, 突出与布尔什维主义专政的对立。民主社会主义作为典型的社会党的意识形态和思想体系,正式出现于1951年6月30日至7月3日成立的社会党国际的宣言《民主社会主义的目标与任务》[3]。苏东剧变之后,社会(民主)党为了应对西方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发生的剧烈变化以及新自由主义的强烈攻势,构建了“超越左与右”的新激进政治框架,亦即介于传统自由主义和传统社会民主主义之间的“新的第三条道路”[4]12。社会党国际认为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垮台影响了社会主义的声誉,主张用“社会民主主义”代替“民主社会主义”。2007年,德国社会民主党通过的《汉堡纲领》指出:“苏维埃特征的国家社会主义的结束没有驳倒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想,反而令人印象深刻地证实了社会民主主义的基本价值导向。民主社会主义对于我们而言仍旧是一个自由、公正和团结互助的社会的远景设想,它的实现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我们行动的原则是社会民主主义。”[5]10

纵观民主社会主义的发展脉络,“社会民主主义-民主社会主义从来就是和科学社会主义相联结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一种思潮,它们之间本来存在着十分明确的原则界限。”[6]

(二)民主社会主义对中国的影响

民主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有一定的市场,既有国际的原因,也有国内的原因,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从国际来看,民主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占据主导的全球体系中具有非常大的影响。苏东剧变后,欧洲社会(民主)党推出“第三条道路”来应对信息革命、经济全球化、福利国家危机等当代资本主义面临的种种挑战,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出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欧盟15国中社会民主党在13国单独执政或联合执政的盛况。目前的社会党国际已发展成为遍布世界五大洲、拥有近170个成员党和4000多万党员的重要政治力量[4]10。从国内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前途主要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诸如官僚主义、贪污腐败、贫富差距、群体性事件、生态环境等问题,与民众对公平正义、民主政治的诉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引发了民众对社会的不满情绪,因此,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有了可乘之机。从历史来看,苏联解体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垮台,给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造成了重创,使民众对社会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怀疑。众所周知,苏东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谷,世界上的社会主义国家由原来的16个减到目前的5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大大削弱,在整个全球体系中社会主义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从现实角度来看,实行民主社会主义的发达国家在经济发达程度、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和形式民主上确实处于优势地位,广大人民群众又有着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景,于是对民主社会主义充满向往。再加上在意识形态领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手段和方式不断向世界兜售“自由、民主、人权”的普世价值,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自由、公正、互助”就容易被部分人所接受,但事实上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两条道上行驶的车。

二、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比较

从民主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民主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的一种改良思想,与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二者的主要区别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文化基础不同

民主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是多元化的,提倡社会主义思想构成和来源的多样性。民主社会主义在发展中不断吸收宗教伦理思想、古典哲学、修正主义理论以及现代西方哲学和社会科学流派的思想观点,具有很强的多元主义、改良主义和实用主义色彩[7]。社会党国际宣称,“一个民主的、多元的、建立在各种共存的价值观念团结一致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权力基础上的机构。”[8]德国社会民主党2007年通过的《汉堡纲领》重申:“社会民主党从一开始就是民主的政党。……自1959年《哥德斯堡纲领》以来,它认为自己是左翼人民党,它植根于犹太教和基督教、人道主义和启蒙运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分析和工人运动的经验。”[5]8

民主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是一个大熔炉,既有基督教伦理、人道主义、古典哲学,又有改良主义、修正主义理论,还有现代西方哲学、新制度学派、凯恩斯经济理论、社会学理论、后工业社会论、西方马克思主义论等等。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反对指导思想多元化。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但是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其核心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从列宁主义到毛泽东思想、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实际,不断创新和发展出来的,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基础上,融合了中国的文化基因和元素,例如大一统思想和集体主义价值观,与西方多元主义文化基础截然不同。

(二)基本价值观不同

民主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是建立在西方启蒙思想的基础上,与西方的资产阶级政治文化相契合,它从个人主义的角度出发,主张西方资产阶级抽象的“民主、自由、平等、公平”的价值观。“自由、平等、博爱”这些法国大革命的基本要求,是欧洲民主制的基础。自从平等自由的目标在现代转变成为公正的概念之后,自由、公正和互助在过去和现在都是自由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融合,它主张集体主义价值观。因此,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三)经济发展程度不同

西方国家经历了几百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通过对世界其他国家的殖民和掠夺以及不断的技术更新,已经在当今国际经济体系当中占据优势地位,并且通过国际组织、国际秩序不断维持和强化其世界经济的主导地位。西欧民主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能够保持今天在经济上的高度繁荣是与资本主义的殖民掠夺历史分不开的,它们掠夺了世界财富,同时又通过技术保护等手段占据了世界经济发展产业链的高端,而产业链的低端交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形成了不公平和不平衡的国际经济秩序。今天,这种新殖民主义的局面并未得到改变。因此,西方民主社会主义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实行高福利政策。而且“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导致了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和企业管理模式的变化,加剧了社会结构和阶级结构的变迁”[4]15。传统的产业工人在西方急剧减少,新的中间阶级增多,大量的传统产业被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也因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能够享受到剥削发展中国家的成果。民主社会主义不是建立在空中楼阁上,而是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实力基础上。

中国是后发展中国家,近代以来,遭受到西方列强的残酷掠夺,又是割地又是赔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就是一穷二白的家底,经济发展十分落后,西方国家还加强对中国的经济、技术封锁,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才取得了较好的局面。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大国来说,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是最适合我国国情的制度。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对于社会福利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我们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和自身的经济实力来渐进完善,不能够盲目攀比。

(四)政治制度不同

民主社会主义主张在资本主义现有政治制度的框架内,追求资产阶级的宪政民主。社会党国际多次强调民主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或极权主义的区别。1956年,社会党国际宣称民主社会主义同共产主义没有共同之处,“我们相信民主,他们不相信民主。我们相信人权,他们则嘲弄人权。”[9]“民主是唯一适合于人们自我负责并确定相应政治界限的政治制度。人权和公民权为政治和国家机构设置了界限,没有这些界限,民主就不可能存在。”[5]9他们主张多党竞选和政党轮流执政,公开宣称中国共产党也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也是一个利益集团,宣称共产党一党执政无法反腐败,主张包容一切阶级而应当不提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主张共产党员可以信教[10]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体,按照马克思主义学说,必须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充分实现无产阶级的利益。在阶级社会里,没有超阶级的民主。列宁指出:“如果不是嘲弄理智和历史,那就很明显:只要有不同的阶级存在,就不能说纯粹民主,而只能说阶级的民主。”[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决反对搞西方的民主宪政、多党制、三权分立等政治制度模式。

三、几点启示

从民主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和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比较来看,民主社会主义是在欧洲资本主义制度下,结合社会历史特点和文化背景发展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二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并不是谁取代谁的问题。之所以有人去寻找民主社会主义的救世良方,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在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存在某些问题,例如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苏东国家的垮台、贪污腐败、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福利有待进一步完善、依法治国有待进一步推进等等。正如创新马克思主义学派所指出的:“如果我们仅仅去批判新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或民主社会主义的虚伪,而不去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自由民主制度,那我们永远都不可能铲除西方自由民主在我国存在的土壤。超越西方自由民主的武器之一,就是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能够在人民自由民主、社会公平正义和国强民富等方面持续做出比其他国家更大的成就,充分发挥出社会主义相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10]10

(一)正确认识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区别

正确认识民主社会主义需要我们找到合适的参照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比较的参照对象,应该是实行资本主义或者民主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家,而不是与发展了几百年在现行世界经济体系中占有优势地位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我们可以将中国与印度做比较,与不发达的民主社会主义国家做比较,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优势和制度绩效就异常明显。如果只紧盯着欧洲发达的民主社会主义国家看,这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评价是不公平的,毕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还是处于年轻阶段。正如邓小平指出的:“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12]252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二者之间的差别,民主社会主义是在西欧,民主社会主义虽然在某些方面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想体系和发展道路,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民主社会主义都不适合中国国情。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振兴中国。

(二)积极借鉴民主社会主义的有益经验

民主社会主义虽然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的一种改良思潮,但是它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从来没有停止过,始终把“自由、平等、互助”作为自己的价值观。各国社会党在执政或者参政的过程中,始终致力于采取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的改良措施,扩大政治民主和政治参与权,注重社会福利的提高,为消除失业、贫富分化、社会不公等现象而努力。“社会民主党是作为工人运动的一部分而出现的。它为工人赢得了权利,进一步发展了社会福利国家,和工会一道使受歧视的无产者成为具有平等权利的、自信的国家公民。”[5]8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民主社会主义才能在工人和广大人民群众中取得广泛的支持和影响。因此,我们对民主社会主义不应该采取敌视态度,而是要借鉴其在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中积累的经济管理、社会治理、政党建设等方面的宝贵经验。例如民主社会主义特别关注贫富差距、性别平等、教育公平、全球治理和生态环境等问题,认为法律、安全、教育、保健、文化、自然环境等不该成为商品的东西都不能成为赤裸裸的商品,政治应该对此负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可以积极借鉴民主社会主义在这些方面的理念和政策,加快自身的发展。

(三)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要最终消除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除了在意识形态领域展开激烈斗争外,关键在于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影响力和说服力。在经济建设方面,要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12]63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民群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民主意识进一步增强,对民主参与的诉求将会继续提升,必须切实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政治参与渠道,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质性发展。在社会建设方面,要积极回应大众对公平正义的诉求,制定更加合理的教育政策、就业政策、医疗政策、社会保障政策,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在文化建设方面,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尊重文化发展规律,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软实力。在法治建设方面,要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总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今天,我们要继续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加大改革力度,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公平公正、法治建设等问题,就能够取得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拥护和支持,自觉抵制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干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13]

[1] 谢韬.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J].炎黄春秋,2007(2):8.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 刘书林.关于民主社会主义思潮起源的考察与论辩[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4):55.

[4] 吕薇洲.民主社会主义的流变及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J].红旗文稿,2010(4):10-15.

[5] 德国社会民主党基本纲领(汉堡纲领)[J].张文红,译.殷叙彝,校.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7(4):3-34.

[6] 徐崇温.如何认识民主社会主义[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4):62.

[7] 靳辉明,李崇富.马克思主义若干重大问题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613.

[8]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资料编辑中心.社会党国际和社会党重要文件选编[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17.

[9] 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国外社会主义问题教学组.社会党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10.

[10] 程恩富.当前中国七大社会思潮评析:重点阐明创新马克思主义观点[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3(2):5-10.

[11] 列宁.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37.

[12]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3] 习近平.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EB/OL].(2013-01-05)[2016-10-15].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1/05/c_114258698.htm.

A Comparative Study of Democratic Socialism and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Inspiration

WU Chenglin

(SchoolofPoliticsandPublicAdministration,Guangxi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Nanning530006,China)[Abstract] Democratic socialism, as an influential social trend of the world, is in essence an improved capitalism, different from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arison to understand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of democratic socialism,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emocratic socialism and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erms of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basis,the fundamental values,the degre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litical system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s to correctly understanding democratic socialism,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strengthen our confidence in the road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as well as our theoretical self-confidence, institutional self-confidence and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democratic socialism;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scientific socialism

*2015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5FKS003);2013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课题(2013SZ002);2013年广西民族大学党建专项课题(2013DJ001)之成果。

2016-11-16

吴成林(1982-),男,安徽宿松人,广西民族大学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级博士生。研究方向:科学社会主义。

10.16396/j.cnki.sxgxskxb.2017.02.005

D616

A

1008-6285(2017)02-0021-05

猜你喜欢

资本主义民主特色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特色种植促增收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好民主 坏民主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