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小说的伴随文本
2017-04-14李慧文
李慧文,刘 宇
1.四川大学,四川 成都 610065;2.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山东 淄博 256414
网络小说的伴随文本
李慧文1,刘 宇2
1.四川大学,四川 成都 610065;2.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山东 淄博 256414
按照符号学理论,伴随文本可分为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显性伴随文本,它与文本同时产生,依附于网络小说正文本的周边,对正文本起到包装、说明的作用;另一种是文本被接收解释时,加入进来的解释性伴随文本,存在于广阔的网络空间,具有阐释、评价正文本的功能,按照它在网络小说研究中的具体功能划分,又可分为数据、文字、图片、影像等类型。网络小说伴随文本成分庞杂,包含许多可资利用研究文本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于理解作者和网络小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相对于传统的纸媒伴随文本,网络小说的伴随文本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即沟通作者和读者。
网络小说;伴随文本;符号学;
伴随文本的成分十分复杂,按照不同的方式可以划分为各种不同的形态,赵毅衡先生在《符号学:原理与推衍》中,将伴随文本定义为“伴随着符号文本一道发送给接收者的附加因素。”①[P139]按照赵毅衡先生的划分方法,它的类型可分为显性伴随文本,又可分为副文本和型文本;生成性伴随文本,又可分为前文本和同时文本;解释性伴随文本,又可分为评论文本,链文本,先后文本;另外,还有一种隐藏在意识形态里的深层伴随文本,需要接收者进行批评式阅读才能察觉。网络小说的伴随文本覆盖了上述各种伴随文本的类型,承担着一般性伴随文本的包装、阐释功能。另外,网络小说的伴随文本相比于传统纸媒文学作品的伴随文本,还有一个重要的新功能——它可以作为网络小说作者和读者之间沟通的桥梁。
一、网络小说伴随文本的理论前身
符号学领域的伴随文本理论,它的主体或者说前身,其实是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副文本”理论。法国结构主义文论家热奈特在《广义文本之导论》(Introduction á l’architexte)②[P64]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副文本”的概念,后又在《隐迹文稿》一书中对“副文本”做出了大致的界定:“副文本如标题、副标题、互联型标题;前言、跋、告读者、前边的话等;插图;请予刊登类插页、磁带、护封以及其他许多附属标志,包括作者亲笔留下的还有他人留下的标志,它们为文本提供了一种(变化的)氛围,有时甚至提供一种官方或半官方的评论……草稿、各种梗概和提纲等‘前文本’形式,也可以发挥副文本的功能……”②[P71~72]书中以《吕西安·娄凡》③等小说作品为例:“吕西安与夏斯特莱夫人的最后重逢并没有出现在《吕西安·娄凡》的正文本里;只有被斯丹达尔放弃的一份结局提纲成为这一情节的见证,剧情发展也留下了这种可能性……”②[P72]说明:“我们由此可以看出,副文本尤其是种种没有答案的问题的矿井。”②[P72]热奈特在此所举的例子只说明了副文本作为小说正文本考证依据的一种功能。此后,他在1997年的《副文本:阐释的门槛》(原名Seuils,英译Paratexts:Thresholds of Interpretation)一书中,则把副文本比喻为“阐释的门槛”,即进入正文本的前阶段。在《普鲁斯特副文本》(The Proustian Paratexte,1988年)一文中,热奈特把副文本称为“文本周围的旁注或补充资料”,同时把“作者访谈”“信函”“有意无意的流露”等正式或非正式的跨文本的材料(即同时文本)也纳入到“副文本”的范围之内:“所谓的‘副文本’,指的是一切文本周边的和补充性的文本。它包括……出自作者和编辑的(如,标题、插页、声明、题词、序、注释);公开副文本(如,作者访谈、官方总结);以及私人副文本(如,信件、有意无意中披露的信息);以及独立的章节片段等。”④[P63]
国内的副文本研究专家金宏宇先生主要将它应用于现代文学研究中,并在热奈特的基础上对副文本给出了定义:“‘副文本’是相对于‘正文本’而言的,是指正文本周边的一些辅助性的文本因素。主要包括标题(含副标题等)、笔名、序跋、扉页或题下题辞(献词、自题语、引语等)、图像(封面画、插图、照片等)、注释、附录、书刊广告、版权页等”⑤[P4]同时还对序跋、题辞、图像、注释、广告、笔名等副文本进行分门别类,并详细地论述了副文本构成文本、史料来源、阐释门槛、经典化的推手等功能价值。
“副文本”在其概念被提出以前,就在文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西方学者在对伊丽莎白时代的戏剧作品版本进行考证的时候,采用的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搜集和研究副文本——伊丽莎白时代的戏剧作品版本考证工作因其作品数量巨大、版本繁多,其中更涵盖了对莎士比亚这类文学巨匠的作品版本考释而格外显眼,而事实上,副文本研究的手法在文学研究中其实是最传统、最基本的手法之一。韦勒克在他那部被捧为圭臬的著作《文学理论》(Theory of Literature)⑥[P53~69]中,安排了较长的篇幅论述了研究作品版本的编排对解决文学问题的作用,虽然韦勒克没有用到“副文本”这个术语,但他论述的其实就是副文本对于文学研究的意义:“书目上所记载的一个作品的重印次数与开本,有助于了解该书的成就和声誉;而作品的每一版与另一版之间的不同,可使我们追溯作者的修改过程,因此有助于解决艺术作品的起源和进化的问题。一本编订精巧的书目,例如《剑桥英国文学书目》(Cambridge Bibliography of English Literature),给研究者列出了广大的研究范围而专题性的书目,例如格雷格(W.W.Greg)的《英国戏剧书目》、约翰逊的《斯宾塞书目》、麦克唐纳(H.Macdonald)的《德莱顿书目》、格里菲思(R.H.Griffith)的《蒲柏书目》,都可以帮助解决许多文学上的问题。这些书目可能要求研究印刷、书商和出版商的历史;而且需要对印刷技术、水印(watermarks)、印刷字体、排字工人的作业和装订等有所了解。”⑥[P55]
以上对副文本的研究,焦点始终放在依附于正文本的那些边边角角的材料上,对副文本的功能价值研究也偏向于静态研究。赵毅衡先生将副文本纳入符号学的研究领域,并把性质类同的型文本、前文本、同时文本、评论文本、链文本、先后文本等统一归在“伴随文本”的概念下——伴随文本理论的科学性在于,它拓展了“副文本”的内涵,将诸多具有类似价值功能的副文本因素统摄于同一种方法之下,方便解决包括“文本间性”在内的一些新问题,这对于网络小说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网络小说伴随文本的类型
伴随文本(副文本)在传统的文学研究中发挥过巨大作用。今天,我们面对的网络小说作品形式更加灵活,相应地,它的伴随文本无论在形式还是价值功能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网络小说除了拥有和传统纸媒文学作品一样的各种伴随文本之外,还有一种重要的伴随文本形式是读者留言和评论。网络小说与纸媒文学作品的一个显著差异是生产方式和传播媒介的不同,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传统研究方法的失效——传统文学作品及其伴随文本趋于静态化,而网络小说作品的构思、写作、发布则是趋于动态的,它的伴随文本生产也呈现出任意性、历时性等特点。同时,互联网平台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包容性,允许读者参与到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来。读者的参与——尤其以订阅和打赏等涉及金钱的参与方式,促使网络小说流于通俗性和娱乐化,可以说商业资本的介入,左右了网络小说的发展态势。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空间,它的时空分布与现实不同。网络小说的伴随文本主要集中于以下区域:各大文学网站的首页;作品首页;官方博客(微博);主题贴吧;搜索引擎上的相关新闻、访谈或视频等。根据它功能价值又可以划分为数据、文字、图片、影像等。
(一)数据
与网络小说作品相关的数据统计,如一部网络小说的总字数、总(年、月、周)点击量、推荐次数、收获的打赏、读者评论数,以及它在月票、热度等各类排行榜上的排名情况。数据型伴随文本直观地反映了一部网络小说在读者中的受欢迎程度。
(二)文字
文字型伴随文本是以往副文本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也是网络小说伴随文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字型伴随文本侧面勾勒出网络小说的基本面貌,如作品标题、作者、内容简介以及读者评论等。从内容简介和读者评论等伴随文本中,可以解读到该网络小说作品的内容梗概、主题风格、读者的阅读感受以及作品中的亮点或存在争议的元素等。
(三)图画
和纸媒文学中的图画型伴随文本一样,网络小说作品中的插图和书刊封面及相关图片都被看作是网络小说的图画型伴随文本。相比之下,纸媒文学作品中的图画型伴随文本更具艺术性——很多近现代文学期刊中的封面或插画出自诸如丰子恺这种艺术大家之手,而网络小说中封面则大多显得华而不实,甚至夸张失真。图画型伴随文本在伴随文本中是一个重要因素,20世纪初,许多读者甚至为了封面的图画而去买一本书刊。孙犁曾谈到20世纪80年代初,读者对一些文学期刊上图画伴随文本的偏好:“一换掉封面上的美人,就立竿见影地掉下几千份销额……”⑤[P180~181]当下网络小说中的图画伴随文本则显得粗制滥造,如网络小说的书页封面,很大一部分是按照小说的标题望文生义制作出来的,不仅其艺术价值低,与小说的切合度也很小,基本上是以色彩的炫丽和内容的夸张为原则,以吸引读者眼球为追求——甚至小说才开始连载,构思尚未成熟,封面画已经被制作出来了——因此,许多作品获得成功后,封面画都要经过重新设计。
(四)影像
影像伴随文本是一种新型的伴随文本类型,一些影像资料对于研究文本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如起点中文网的《三江频道》里就有许多起点中文网签约作家的访谈视频。在这类由文学网站主导的访谈节目中,策划者会选择性地挖掘作家的内心世界,披露一些作家创作和日常生活中的相关信息或细节。除了此类访谈,网络作家为了增加曝光、聚拢人气或推广作品,有时还会参加一些综艺节目,如2013年3月,“唐家三少”“我吃西红柿”“天蚕土豆”“骷髅精灵”“柳晨枫”“唐欣恬”“宗昊一”等起点中文网的当红作家,集体参加了湖南卫视著名的综艺节目《天天向上》,在这些节目中,作家们也会有意无意地披露出一些与自己或作品相关的信息。还有一种典型代表是由网络小说改编而成的影视剧,它们既是独立的作品,又与网络小说相辅相成,与文本之间存在着相互指涉的关系。影视剧的观众可以援引小说文本来解读或评判影视剧作品;小说读者也可通过影视作品获得画面感、填补想象空间以及加深对小说的理解。许多热播的影视剧由网络小说改编而成,如《步步惊心》《甄环传》《何以笙萧默》《盗墓笔记》《花千骨》,以及最近热播的《诛仙青云志》等。
(五)游戏、动漫、音频等
此外,网络小说伴随文本还有游戏和漫画等周边产品,改编的游戏类伴随文本如“肖鼎”的《诛仙》、“静官”的《兽血沸腾》、“天下霸唱”的《鬼吹灯》等,改编成漫画的如唐家三少的《斗罗大陆》等系列作品。将网络小说的游戏改编视为伴随文本的依据有如下三点:首先,游戏所具有的娱乐性、消费性,与网络小说的性质保持一致;其次,网络小说作者常常参与游戏开发的创意和监督,使得游戏和网络小说内容存在关联性;再次,改编的游戏在很大程度上面向和依赖于小说原作的读者的消费。漫画类伴随文本,是基于网络小说作品的再创作,它以图画的方式再现正文本,仍可视为网络小说作品的伴随文本。还有一类伴随文本是音频伴随文本,即把网络小说的正文本转换成有声读物的形式,它的内容和正文本基本保持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有声读物的制作者在其中添加的音效以及其讲述的技艺和情感等,因此,我们也将其视为伴随文本的一种。
三、网络小说伴随文本的基本功能
伴随文本其本质是文本的辅助性材料或衍生品,但对于文本却具有重要意义。赵毅衡先生认为:“在相当程度上,伴随文本决定了文本的解释方式。”①[P139]作者和出版商生产伴随文本的最初意图,是为了更完整、鲜明地呈现文本,伴随文本的最初的功能也是为了让读者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作家和文学作品的相关信息。网络小说伴随文本与传统的纸媒伴随文本一样,它们最基本的属性还是指涉文本并承担一定的功能(解释、说明、装饰、广告等)。副文本研究者朱桃香认为:“以副文本研究者的眼光来看,副文本的‘功能性’是其最基本的特征,其美学意图不是让文本周围显得美观,而是要保证文本命运和作者的宗旨一致。换言之,伴随文本设置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理想读者,让他们根据提示最大限度地接近文本意义和艺术意图”。⑦[P41]
(一)包装衬托功能
和传统的纸媒伴随文本一样,网络小说伴随文本的第一个功能就是包装衬托功能。按照热奈特对副文本的界定,副文本首先是环绕于正文本周边的因素,它最原始和最基本的功能是包装衬托正文本,使正文本能成其为一本“书”。在这一点上,网络小说伴随文本和传统纸媒文学伴随文本的性质是相同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是以固态化的纸张呈现,而前者以模块、按钮、网页、链接等方式存在。这些伴随文本因素,包括小说作品页面上的那些文字、图片、统计数据等,使得一部网络小说作品变得完整和丰满,促成正文本以“作品”的形式展现。具有这类功能的伴随文本,如标题、作品介绍、封面画、作者自题语、作品信息、作者信息、公告区、字数统计、点击量、推荐数、好评度、读者评论区、作者相关作品、衍生产品的链接等,它们除了能把正文本促成一部网络小说作品,还可能帮助读者在进入文本之前对文本的基本信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把握。
(二)推广宣介功能
早在纸媒文学时代,出版商就注意到文字、插画等伴随文本还具有装饰、衬托正文本的美学价值,甚至,伴随文本直接影响书刊的销量,于是,出版商们开始在伴随文本上倾注更多的精力来对它们进行设计和雕琢,甚至把伴随文本作为炒作的工具。这类现象在中国近现代小说广告中可见一斑,如《新月》第一卷(12号)里有一则关于“秋郎”《骂人的艺术》的广告词:“十六年夏,主撰《时事新报》‘清光’的秋郎,成了上海最流行的谜语。人人问谁是秋郎”……⑧[P11]这则广告本身是一个伴随文本,在这里变成了一种炒作手段,甚至连“秋郎”这个代号也变成了一个营销噱头。如果上述这则伴随文本广告还体现了艺术性和商业性的结合,那另外一些伴随文本广告中的推销动机则显得过于露骨,如“一部最特异的作品”、“这是一册最完美的诗”、“作者……达到了最高峰”。⑤[P273,274,276]此类伴随文本,除了包装、衬托功能外,又具有了推广宣介作品的功能。
商业资本的强势介入使得网络小说变成了一场生产和消费的狂欢。网络小说作品一旦取得成功,除了其自身直接销售盈利,还可迅速打造出一条影视剧、游戏、动漫改编及其他周边产品的产业链。在利润的驱使下,运营商会不惜花重金动员公关力量让“有潜力”的作家或作品“火起来”,而网络作家们在创作中也总是有意无意地迎合这种潮流。
在这种形势下,网络小说伴随文本的推销宣介功能被突出。很多网络作品的公告区都有作家影视剧、游戏、动漫改编或新书的推销广告。除了文学网站上的推广、宣传,以及运营商组织的各类线上、线下活动,包装型的伴随文本所带有的推广、宣介功能外,还有诸多新闻、访谈类的文字稿、音频、视频、网页链接等伴随文本,这些伴随文本是号召网友消费作品及其周边产品的重要手段。
(三)评价功能
在一个每天都有大量新作家、新作品涌现的网络平台,网站如何判别一位网络写手是否具有“火起来”的潜力、是否值得网站投入财力、物力,人力去包装、推销,除了文学网站的编辑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判断,还有赖于网站后台的统计数据,即在一定时间内,作家或作品持续更新的速度、斩获的点击次数、推荐数、月票和打赏等;对于读者而言,他们在一天的工作、学习之余,如何从海量的网络小说作品中遴选出可读性较强的读物来,也需要参考其他网友对网络小说作品的评价,包括文学网站上所显示的统计数据,以便做出理想的选择。
网络小说作品数量巨大,质量也良莠不齐。一部网络小说作品能否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伴随文本,它所获得的点击量、推荐数、月票、打赏,以及读者对它的评价。在注重效率、收益的网络文化氛围中,酒香也怕巷子深,很多优秀的作品初期由于所斩获的数据不佳,而沉入网络的汪洋大海,后期经过影视剧改编或网站强力推广才火起来的作品也为数不少。
四、网络小说伴随文本的新功能
在以狄尔泰、海德格尔、伽达默尔为代表的现代哲学阐释学基础上,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20世纪70年代,以“接受美学”及费希的读者反应批评兴起为标志,文学研究的重心转向对读者接受过程的研究。“去中心”“舍本质”的后现代观念席卷欧洲学界。而传媒时代中的现代性主体正走向泛化与虚拟化。现代性艺术家不再是主体中心,“主体消失”、“作者死亡”(罗兰·巴特)的说法在解构主义者那里成为后现代习以为常的光景。⑨[P2]维姆塞特、比尔兹莱“意图谬误”、“感受谬误”切断了作者、文本、读者三者的联系,使得文本阐释陷入随意化的漩涡。今天,阐释学理论又面临着网络小说的再度挑战。
伴随文本曾在纸媒文学的各个环节发挥作用,而今,我们面对的是形式更加灵活多变的网络小说作品,相应的,伴随文本在形式和功能价值上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相对于纸媒文学伴随文本,网络小说伴随文本有一个显著的新功能就是它的交互功能。交互功能可简单地理解为对话、互动功能,通过网络小说的伴随文本,作者和读者之间能够实现即时、便捷的对话。事实上,在网络小说中,作者和读者之间的频繁对话已成为普遍现象。早在十年前,刘莉莉等学者就已注意到网络小说中的“互动效应”,并认为“网络小说作为一种新的文学生产方式,是前所未有的书写,它在写作方式、传播方式、发表方式和接受方式等方面,都深刻地改变了传统的文学过程”。⑩[P1]在传统的纸媒文学里,作品的创作和接受环节在时空上是分隔开来的;而网络小说则以即时发布、连载的形式呈现,其中更有大量的伴随文本将作品的创作和接受连结成一个环节——文本源源不断地发布给读者,读者评论也源源不断地反馈到作者那里,文学创作和接受被整合成一个统一的环节。
这种互动效应给网络小说带来的变化是:首先,是读者参与到创作活动之中,作家要在创作过程中根据读者的评论做出回应,对应的是网络作家和读者之间的主客关系发生了微秒的变化;其次,是批评的未终结性:“在网络上储存的文本,可以被不同的视界加以理解,并不断地提出反问、批评、修正,因此批判也成了永远没有完结的过程。”⑨[P3]
这种交互功能,首先在作品页面的评论区(读者评论和作者回复)上实现,继而扩展到围绕作家、作品为主题的聊天室、BBS、微博等区域。网络作家们更加重视与读者的互动,例如,知名网络作家“我吃西红柿”就曾为自己的新书《莽荒记》发帖,以悬赏积分的形式来邀请书友对新书做点评。通过这种方式,作家实现了与读者的良性互动,一方面可以集思广益,完善作品的构架;另一方面也意在迎合、招徕读者,对新书进行推广和宣传。
网络小说作品的一个特点是,它栖身于互联网这个前所未有的开放、平等、自由的空间,传统纸媒文学对话语权的垄断被瓦解了。网络时代是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这里既有作者的声音,也有读者的声音,还有“路人”及整个网络生态环境中的“噪音”,正是这些纷纭众声构成了网络小说的新特点,同时也形成了网络小说特有的新型伴随文本,这些伴随文本也是我们可资利用走近作家、走进作品的门槛。
在一些以帖子的形式呈现的连载网络小说中,正文和读者评论混为一体,其中也包括大量的作者对读者批评的回应。这些伴随文本是分析文本、了解作者观点(包括文学性、情节设置、亮点与瑕疵等方方面面)的重要材料。网络读者鱼龙混杂、思维敏捷,他们在阅读过程中频频发声,提出褒奖或质疑,其中不乏独到的见解和妙趣横生的评述。这些言辞犀利的评论迫使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和读者斗智斗勇、对读者评论做出回应。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互联网这个新兴文学平台,对作者的才华和应对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时候作者既要充当生产者又要充当售货员。
除了文学网站或作品页面的评论区,与作者、作品相关的超链接、博客、微博、新闻评论等伴随文本系统中都具备评论对话的功能。受益于网络平台的即时、便捷、平等、开放等特性,网络小说的伴随文本随时随地都在产生,作者、批评家、读者之间的对话无时无刻不在进行。
必然地,网络作家的创作活动比传统作家受到更多来自于读者的影响。在传统纸媒文学里,读者的反馈施加到作者身上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已经出版的作品,在内容、风格方面,几乎不再受到批评家和读者的影响;而在网络小说中,批评家和读者对作家作品的影响,可以施加到小说创作的过程中去。一个成功的网络作家,背后往往有一个运行团队和一个庞大的“粉丝”团体,运行团队和读者对作家的建议和意见,可以很快反馈到连载即时发布的网络小说创作中。面对读者和批评家,作家必然会受到影响,修改或修正故事情节、变换风格,尤其是涉及影视剧改编的时候,这种影响会更加突显,改编的影视剧作与原著差距过大也常常引起诟病。
网络作家还常常主动征求读者意见,例如,唐家三少在2015年10月23日发布的微博:“我做个调查啊!如果《斗罗大陆》拍成电视剧,大家希望,谁来演唐三,谁来演小舞?你们的建议,或许会成为现实哦。”微博评论区立即收到许多粉丝的留言。不唯如此,在信息传媒时代,网络伴随文本还会反馈、影响到纸媒文学创作中去,如,记者孙仲阳和编辑何家炜在作家阿乙的微博评论区对其作品《下面,我该干些什么》做了短评,阿乙则在后来的讲座中表示他认真地看了网上读者对这部书的评价,并决定花时间改动完成第二稿。(11)[P36]
五、网络小说伴随文本生产的类型
商业化已经成为网络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1998年,“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首次引发网络小说热潮,因此1998年也被称为“BBS元年”。(12)[P48]至今,网络小说已经走过了近二十个年头。到今天,相同时期内的网络小说无论是从作品、作家、读者数量,还是它所创造的商业价值,都已远远超过了纸媒文学。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中心的报告,截至2016年6月,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已达7.1亿;同时,我国网络小说用户规模已达3.08亿,占网民总体的43.3%。(13)[P1,18]就影响力而言,网络小说作品在读者中的曝光次数也大大增加,如,根据起点中文网作品页面显示的统计数据,光“天蚕土豆”的《斗破苍穹》一书,累积点击量就接近一亿五千万次。另外,根据2016年第十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名单来看,网络作家的收入要远远高于传统作家,网络作家富豪榜“唐家三少”以1.1亿元的收入雄居榜首(14),而传统作家富豪榜首“江南”版税收入为3200万(15),仅排在网络作家富豪榜的第三和第四位之间。值得注意的是,在传统作家富豪榜上,包括榜首在内的很多作家兼具网络作家的身份,而在前十名中,接近“网文”风格的幻想类作家也占据了半壁江山。
商业资本介入网络小说之后,在文学网站运营商的眼里,伴随文本日益成为盈利的策略和工具。因此,网络小说伴随文本在生产和传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商业的烙印。
网络小说伴随文本的生产,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文学网站生产的推广性伴随文本、作者生产的公开伴随文本及读者生产的评议性伴随文本。
(一)文学网站生产的伴随文本
各文学网站生产的推广性伴随文本分布区域主要为:各大文学网站的主页;其他网站的广告栏或广告弹窗;搜索引擎上指向作家、作品及其周边产品的热链接等。这类伴随文本主要以宣传和推广作家作品及其周边产品为主。网络时代的伴随文本已经远远超出了包装、呈现正文本的功能,它本身也成为盈利的标志和工具。当下,一部网络小说在营销上取得的成功带来的利润,要远远高于它自身品质成功所带来的利润。一部网络小说或者一位网络作家,经过文学网络的包装、推销可以催生一整条包含影视剧、游戏、漫画改编等在内的产业链,而一个包装、营销成功的网络作家,他的名气、他对粉丝的号召力,足以保障他身后产业链的盈利。另外,网络小说的伴随文本,本身也是文学网站获得盈利的工具。如,各大文学网站收录上架的小说,超过免费章节的部分,一般按照订阅章节数收费,因此,一部网络小说的VIP章节订阅量本身就象征着商业利润。此外,读者还可通过“月票”“打赏”“鲜花”“钻石”等功能性道具来对作者或作品进行奖励性付费,一些论坛和门户网站也为用户设置了打赏和其他奖赏性道具,这些都可直接转化为作品的收益。此时,这些道具性伴随文本就成了正文本盈利的工具。
(二)作者生产的公开性伴随文本
包括作者在作品主页上发布的创作感言、与读者的交流互动以及作者在博客、BBS或社交网站上发布的信息和感言等。作者生产的伴随文本,一方面是其创作之余,倾诉、交流创作心得体会和积压情绪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作者维系与读者之间的联系,增加本人及作品曝光机会的手段。作者通过网络公开渠道与读者进行交流互动,已日益成为网络作家立足于竞争激烈的网络小说阵地的必要环节。
(三)读者生产的评议性伴随文本
网络小说伴随文本中由读者生产出来的那部分材料(评论、跟帖等),数量多、分布范围广,可以是在作品页的评论区,也可以是作家的微博或主题贴吧里的留言,或通过其他各种渠道发布的议论,还有如豆瓣等专门设有对文学作品、影视剧评论板块的网站,涵盖了大量的网络小说评论,甚至在一些图书销售网站如亚马逊、当当等,上面也有图书、作家的简介以及卖家、买家对作品的评论。伊瑟尔说:“文学作品的研究不应该只关心具体本文,而必须同样注意对本文的反应活动。本文仅仅提供‘图式化的外表’,作品的主体事件从中产生,而文本的生成却在于具体化活动。”(16)[P29]这是读者反应批评的典型观点,于他们而言,文学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是读者的阅读活动以及他们的阅读感受。读者的反应当然是网络小说研究重点关注的对象,然而,今天的网络小说创作、接受已成为一体化活动。读者阅读和作者创作之间的关系空前紧密,读者常常可与作者一道参与到作品的构思创意中去,在此过程中,读者与作者实际上达成了一种“共谋”。如前文所举的例子,阿乙认真地看了网友对《下面,我该干些什么》一书的评价后,决定改动作品完成第二稿;唐家三少在微博中做的调查,有超过6000条评论,读者们纷纷向唐家三少推荐了自己喜爱的胡歌、刘亦菲等演艺明星。作家与读者达成“共谋”,在传统纸媒文学中当然也能实现,但由于纸媒文学的写作、接受等各环节完成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因而可操作性、实现的可能性较小。
读者的评论伴随文本是研究网络小说作品的读者反应的重要资料,获取读者评论性伴随文本的便捷性为读者反应批评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如唐家三少的网络小说《天珠变》页面下的评论区有一段标题《为冰儿鸣不平,三少请手下留情》的读者评论,全文一千五百多字,就小说中冰儿这个人物设置进行了探讨。该评论后面又有几十位书友的跟帖,书友或赞同或反对,论争激烈,同时该条回复还获得17位书友将近50颗“钻石”道具的打赏。这类评论性的伴随文本已经相当于一段简要的文学批评了,并且在读者中产生了影响。在各大文学网站的小说书评区,类似评述随处可见。
六、网络小说伴随文本的生产动机
不管是文学网站、作者还是读者生产的伴随文本,它们背后都隐藏着一个生产动机。身处娱乐、消费、狂欢的网络文化语境之中,网络小说变成了一个由商业资本、作者、读者参与的大型游乐场。
(一)文学网站的商业动机
文学网站生产的伴随文本,主要看重它的推广宣介功能及其本身具有的商业价值。传统纸媒文学伴随文本的根本目的是包装正文本,使正文本成其为一本书;而网络小说伴随文本由于其特有的电子媒介和商业属性,使得它成为网站运营商进行推销和盈利的工具。各大文学网站生产的伴随文本在第一个生产环节(小说阅读),以引导、促成正文本获得订阅、打赏为目标;在第二个生产环节(影视剧、游戏、漫画改编等)则也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继续获利。
(二)读者渴望参与的情感动机
在网络小说伴随文本中,读者生产的评议性伴随文本占有了一个很大的比例。读者之所以热衷于在一部网络小说作品或一个网络作家的动态下面跟帖、评论,内在的动机是他们渴望参与到对话当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倾诉自己的情感,甚至很多时候他们的评论的内容是空洞的,仅仅是为了发出自己的声音而发声。有的读者则干脆以一掷千金的“打赏”来表达自己对作家和作品的喜欢。互联网这个平等、开放的平台为网络小说的读者、作者提供了一个“对话”的平台和良好的对话氛围,如果说一个作者对一个读者在地位上有优越感,那么当他同时面对一千个读者的时候,作者优越感就变成了读者优越感。正是一个这样的契机,使得读者能写出更多中肯、客观的评论。
(三)作者的情感、商业复合动机
网络作家生产伴随文本的动机则比前面二者较为复杂,他们一方面要和读者进行情感交流,或者说他们也有宣泄自身情感的需求,但另一方面,他们又有迎合、开拓市场的商业动机。他们一方面要赢得读者的好感,另一方面又要营销自己的作品。拿网络小说创作来说,小说创作本身是一种基于自身情感倾诉、表达的活动,但是网络小说作家为了点击量、排行榜、订阅数等数据,每天必须保证三千到两万的更新量,而且很多网络小说的创作是程式化的情节、人物设置,甚至每个文学网站都有自己的“写作指南”。
注释:
①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衍(修订本)[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
②热拉尔·热奈特,著,史忠义,译.热奈特文集[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③又名《红与白》,司汤达未完成的作品,死后出版,系《红与黑》的姊妹篇。
④Gérard Genette.The Proustian Paratexte[J].Trans.Amy G.McIntosh.SubStance,1988(2).
⑤金宏宇.文本周边:中国现代文学副文本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
⑥韦勒克,沃伦,著,刘象愚,译.文学理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⑦朱桃香.副文本对阐述复杂文本的叙事诗学价值[J].江西社会科学,2009(4).
⑧彭林祥.论新文学广告对文学传播的作用[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8(3).
⑨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本体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⑩刘莉莉,李玉平.网络文学对文学批评理论的挑战[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11)刘雯.论微博对文学写作和接受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12)欧阳友权.网络文学大事件100[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
(1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608/P020160803367337470 363.pdf,2016-08-03/2016-08-03.
(14)人民网.网络作家富豪榜揭晓 唐家三少版税过亿卫冕冠军[N/OL].http://lady.people.com.cn/n1/2016/0328/c1014-28232256.html,2016-03-28/2016-08-03.
(15)搜狐网.第十届中国作家富豪榜揭晓,看看码字能挣多少钱[A/OL].http://mt.sohu.com/20160323/n44172 1196.shtml,2016-03-23/2016-08-03.
(16)沃尔夫冈·伊瑟尔,著,金元浦,周宁,译.阅读活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1] 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衍(修订本)[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
[2] 热拉尔·热奈特,著,史忠义,译.热奈特文集[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3] Gérard Genette.The Proustian Paratexte[J].Trans.Amy G.McIntosh.SubStance,1988(2).
[4] 金宏宇.文本周边:中国现代文学副文本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
[5] 韦勒克,沃伦,著,刘象愚,译.文学理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6] 朱桃香.副文本对阐述复杂文本的叙事诗学价值[J].江西社会科学,2009(4).
[7] 彭林祥.论新文学广告对文学传播的作用[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8(3).
[8] 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本体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9] 刘莉莉,李玉平.网络文学对文学批评理论的挑战[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10]刘雯.论微博对文学写作和接受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11]欧阳友权.网络文学大事件100[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
[12]沃尔夫冈·伊瑟尔,著,金元浦,周宁,译.阅读活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彭琳琳)
李慧文(1991-),男,湖南邵阳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美学;刘 宇(1992-),男,山东泰安人,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基础教学部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方言学、社会语言学。
2017-04-21
I207.42
中图分类号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