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元好问诗词中的思乡情结

2017-04-14胡伟栋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9期
关键词:元好问思乡家乡

胡伟栋

(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论元好问诗词中的思乡情结

胡伟栋

(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身处易代之际的元好问,他的诗词中萦绕着深沉的思乡情结,结合他曲折复杂的人生经历,从三个层面来解读他思乡诗词的复杂内涵:那就是当实现人生价值遇阻时,他情感归属的第一反应是思乡;而在离乱漂泊中的怀乡,实则内心深处流淌的是忧国之情;亡国后难抑的归乡之情交织着痛苦,更期以家乡安放他受伤的心灵。

元好问;诗词;思乡情结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人(今山西忻州)。他是金元之际的一位文学大家,诗词文曲各体皆工。元好问出生于一个仕宦家庭,出生不久即被过继给叔父元格,幼年一直跟随居官的叔父在任上度过。青年时代的元好问在故乡生活的时间不长,但阅读其作品,我们能看出诗人一生辗转漂泊,几度场屋困顿,仕途不如意,又生逢乱世,经历了故国覆亡,由金入元,饱经离乱沧桑,但无论其身在何方,故乡在他心里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是他魂牵梦绕之地。本文通过分析其诗词,感受其深沉的怀乡忧国情怀。

一、仕途失意,思念家乡

古代文人的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青少年时期的元好问也怀着这样的理想。14岁起,他随在陵川任县令的叔父元格至陵川,从师陵川人郝天挺,“肆意经传,贯穿百家,六年而业成”[1]。16岁起他开始参加科举考试,期望能建功立业,但屡试屡败,五次落榜。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失败,似乎并没有对年少的他造成太大的影响,他仍然回到陵川跟随郝天挺继续学业。19岁时,元好问到长安第二次参加秋试,结果又一次落第,这次下第使之前满怀壮志的元好问开始有了挫败感,在《洞仙歌》里写道:“……似山中远志,漫出山来,成个甚,只是人间小草。……待都把功名付时流,只求个天公,放教空老。”[2]10元好问渴望走入仕途,又一次失败让他备受打击,不由得感叹自己卑微如小草,同时表现出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并生发出归隐的愿望,也由此引发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同时期有诗《梦归》曰:“……长安佳丽地,游子自枯槁。人生家居乐,学稼苦不早。衡门眼中见,归意满秋草。夜长梦已尽,愁绝令人老。”[3]258因为科场失意,繁华的长安使得游子感到更加孤独,此时他不由得想起了家乡的温暖,放眼目下秋草凄凄,更令游子产生迫切的归乡之情。此诗看似写思乡,实则是功名未成的失落,而诗人本身并不愿意归乡,他更愿意在广阔的天地间成就理想,乡愁只不过是诗人自我慰藉的一种手段。

32岁时的第六次科举考试,元好问终于考中进士。金榜题名使得他心情好转,如《探花词五首》其一:“美酒清歌结胜游,红衣先为渚莲愁。曲江共说樱桃宴,不见西园风露秋。”[3]172正当元好问期望有一番作为时,却遭受了诬陷。因元好问才气、名气很高,交友甚广,与礼部杨元翼、御史雷希颜、内翰李献能关系十分亲密,主考官赵秉文也对他才华大加赞赏,这被宰相师仲安诬为结党营私,最终元好问愤而不就选。理想和现实的落差是巨大的,这次诬陷使还没正式进入仕途的元好问再次遭受打击,他的政治热情开始退却,因而在35岁再赴汴京应试宏词科中选后,他被授予国史馆编修之职,却表现出归乡的情绪。如其词《石州慢》(赴召史馆,与德新丈别于岳祠西新店,明日以此寄之):“……生平王粲,而今憔悴登楼,江山信美非吾土。天地一飞鸿,渺翩翩何许。羁旅。山中父老相逢,应念此行良苦。几许虚名,误却东家离黍……”[2]46此词写上任时与故人惜别,流露出对仕宦的厌倦和对回归家园的向往之情。在任时,他又写下了《帝城二首》,其一:“……世俗但知从仕乐,书生只合在家贫。……预遣儿书报归日,安排鸡黍约比邻。”[3]253其二:“……半夜商声入廖廓,北风黄鹄起归心。”[3]254言语中有看透之感,体味到仕途的艰辛,更愿意在田园老去,这半夜传来的音乐,还有那北风中飞过的黄鹄,都引发了他不得归家的愁绪。

1230年,闲居的元好问接到邓州守将的征召,聘他为幕僚,他星夜启程,途中写下《被檄夜赴邓州幕府》:“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羸马月三更。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官有程。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识姓名。”[3]526此诗能够看出诗人被征召后的心情是喜悦的,但同时也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留恋。

元好问从少年辛苦求学,青年几度为科举而奋斗,做过史官,做过县令,也做过幕僚,在宦途苦苦挣扎,即便是在战乱频仍的情况下,他也没有归隐家乡。他对家乡的思念,是每个游子在离开家乡后,遭受失意坎坷时都曾有过的感情,而并非真正愿意放弃理想回归家乡。

二、战乱漂泊,心系家乡

除了求学求仕时引起的思乡之外,元好问的思乡情结更多的是因为战乱而引发的对故乡的思念担忧。1211年,蒙古太祖成吉思汗开始伐金,1214年3月,蒙古军攻破忻州,下令屠城,元好问的哥哥也在这次战乱中遇难。家乡遭受兵乱,失去亲人的元好问心情悲愤痛苦。1216年2月,蒙古军又围攻太原,形势异常紧迫,元好问举家离开家乡,经太原,取道虞坂(今山西平陆县),涉三门峡,渡过黄河,流落到河南三乡镇。初到三乡,他异常思念家乡,作《八月并州雁》:“八月并州雁,清汾照旅群。一声惊晚笛,数点入秋云。灭没楼中见,哀劳枕畔闻。南来还北去,无计得随君。”[3]24大雁尚有北归之时,但人却因兵患而不得回家,诗人愁生心头,不由得感叹无法跟随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其间在游洛阳途中遭受兵乱,在《老树》中写道:“干戈正飘忽,不用苦思家。”[3]124整个国家面临战争,所以漂泊的人们不必苦苦思念家乡,家乡一样不是安宁的故土,以否定语表达肯定之意,深切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担忧,表达了乱世人对安定生活的渴望。

1218年,诗人从三乡移居到登封,虽过上了较为安定的生活,但诗人内心愁苦,惦念沦陷的故乡,忧愤中写下了《秋怀》:“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淅掩霜清。黄华自与西风约,白发先从远客生。吟似候虫秋更苦,梦和寒鹊夜频惊。何时石岭关头路,一望家山眼暂明。”[3]374以秋景起笔,烘托出诗人的愁苦,白发已经先从远客的头上生起,一个“远”字,很好地诠释了诗人对家乡的牵挂。这怀乡之情好似候虫吟唱之声逢秋更苦,怀乡之梦又好比孤栖寒枝的乌鹊,每逢夜晚愈加惊恐。以候虫和寒鹊意象,烘托悲怆凄苦之情,抒发了诗人时局危乱下怀家忧国的苦闷心情,有很强的感染力。

1221年,进士及第后的元好问并未就选,此期间他闲居汴京,跟文人交游酬唱时,友人李平甫为其画故乡的系舟山,他挥笔题诗《家山归梦图三首》,抒发了深沉的思乡之情。其一:“别却并州已六年,眼中归路直于弦。春晴门巷桑榆绿,犹记骑驴掠社钱。”[3]175其三:“游骑北来尘满城,月明空照汉家营。卷中正有家山在,一片伤心画不成。”[3]177诗人离别家乡已是六年,在故乡儿时美好的时光,是他心底最动人的记忆,犹记得与伙伴们在门前桑榆下的嬉戏,骑着毛驴在春社时争抢社钱的情景,而今蒙古骑兵南侵,金军节节败退,国家危难之际,有家难归,故园之山可画,但诗人的伤心却无法画出来。“伤心”二字是怀乡,更是国家危难之际的忧国情怀,因而他的题画诗,引起了相当广泛的共鸣,赵秉文、杨云翼、赵元、刘昂霄等人纷纷题诗,反映出国家危难、时局动荡之际士人们共同的情感趋向。

在洛宁时,他依然心念故园,不知道战乱中的故园安好否。《永宁南原秋望》写道:“烽火苦教乡信断,砧声偏与客心期。”[3]88战火中没有家乡的音信,诗人内心无比凄凉,偏又听见捣衣声,加重了思乡之情。兵乱淹留,回乡遥遥无期,诗人望见归来的鸿雁,触景生情,写下《阳翟道中》:“故园归未得,细问北来鸿。”[3]405战乱使得诗人受尽苦楚,无论身在何地,他都难掩对家乡的殷切思念,在友人的庄园,看见庄园美景,也让他想起了家乡的山水,写下了《纳凉张氏庄》:“树阴环合水萦回,树下行人坐绿苔,绝似丛蒙山下路,眼中唯欠系舟嵬。”[3]411

元好问一生因战乱颠沛流离,飘零在外,但他时时牵挂家乡,他的思乡情结包含着深沉的忧国情怀以及期望百姓能过上和平安定生活的愿望。诗人的思乡之情与忧国之心融会在一起,一位念国怀乡、忧时忧民的爱国诗人形象便矗立在我们面前。

三、国亡身羁 欲返家乡

1234年,蒙古灭金,元好问被蒙古军羁押山东聊城,失去自由的诗人,以近乎绝望的语气写下《梦归》:“憔悴南冠一楚囚,归心江汉日东流。青山历历乡国梦,黄叶潇潇风雨秋。贫里有诗工作祟,乱来无泪可供愁。残年兄弟相逢在,随分齑盐万事休。”[3]698该诗抒发了国亡后被囚禁的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沉思念,末两句看似用语平淡,但极写被囚之人的痛苦与绝望,如能在有生之年,回到故乡与亲人相聚,哪怕过着粗盐腌菜的日子也心满意足。《十二月六日》二首之一云:“聊城今夜月,愁绝未归人。”[3]669被羁押的人,时刻想着归乡,面对再平常不过的一个月夜,也感到愁苦万千。被拘禁的日子漫长而痛苦,突然间遇到来访的故人,感到高兴,但也引发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伤感,在《喜李彦深过聊城》云:“恨我不如南去雁,羡君独是北归人。”[3]682国亡后的诗人,更加思念故乡,也只有回归故乡可以慰藉他破碎的心,而如今身陷囹圄,归乡无期,自叹人不如雁,更羡慕可以归去的友人,两相对比,更觉得愁苦无限。在《临江仙》中也借大雁意象抒发了渴望回乡的痛苦心情,看到年年飞回飞去的雁,感叹自己不知道何日才能回归故乡:“千里故乡千里梦,高城泪眼遥天。时光流转雁飞边。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2]109

1237年,元好问终于得以脱身羁管。一旦获得自由,诗人便迫不及待地踏上了返乡路,在归乡途中路过羊肠坂,作《羊肠坂》:“衣上风沙叹憔悴,梦中灯火忆团栾。凭谁为报东州信,今在羊肠百八盘。”[3]815从中可见诗人迫切归乡的心情。临近太原,他感慨万千,写下了《太原》:“梦里乡关春复秋,眼明今得见并州。”[3]822到了太原后,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写下词作《感皇恩》:“梦寐见并州,今朝身到。未怕清汾照枯槁。百年狂兴,尽与家山倾倒。黑头谁办得,归来早。 梁园绿波,长安春草,惆怅行人暗中老。故人相送,记得临行曾道:故园行乐地,依然好。”[2]121上阕写回到并州时候的感慨,追求了一生的理想、功业全都抛在脑后,诗人感叹道谁能在黑发壮年时就功成名就,返回故乡。下阕感叹了年华老去后的惆怅,回忆一生坎坷离乱,想起当年离别时故人的嘱咐,不禁感慨还是故乡最好。

经历了一年多的艰难跋涉,1238年,元好问终于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家乡。大半生的飘零离乱,他终于安顿下来,内心激动,挥笔写下了《初挈家还读书山杂诗四首》。其中两首曰:“并州一别三千里,沧海横流二十年。休道不蒙稽古力,几家儿女得安全。”[3]983“眼中华屋记生存,旧事无人可共论,老树婆娑三百尺,青衫还见读书孙。”[3]985诗人感叹自己经过二十余年的漂泊,好不容易回到故园,回到他最爱的读书山,但由于战乱,旧时的亲友大都丧生,真是物是人非,想在一起回忆旧事都无人了,唯有旧时的屋子和那婆娑的老树依然,悲伤中忽然看见穿着青衫读书的儿孙,顿感欣慰。再如《读书山雪中》曰:“前年望归归不得,去年中途脚无力。残生何意有今年,突兀家山堕眼前。东家西家百壶酒,主人捧觞客长寿。先生醉袖挽春回,万落千村满花柳。……”[3]986经历了太多离乱的诗人,庆幸今日还能回到家园,乡邻的淳朴热情使得他心情好转,令他感动、陶醉。

回归家乡的元好问,并未消极退隐,他认为:“国亡史作,己所当任。”[4]2742为了保存金源一代历史文化,元好问在读书山“乃构亭于家,著述其上,因名曰野史”[4]2742。他甘愿为著述而固守幽寂,付出艰辛的劳动,这是他对故国深厚感情的体现,如他在《野史亭雨夜感兴》写道:“私录关赴告,求野或有取。秋兔一寸毫,尽力不易举。衰迟私自惜,忧畏当谁语。展转天未明,幽窗响疏雨。”[3]1484甚至为收集资料,不辞劳苦来往晋、冀、鲁、豫等地,但他始终以家乡为最终归宿地,正如他曾在《外家南寺》写道:“去国衣冠有今日,外家梨栗记当年。白头往来人间遍,依旧僧窗借榻眠。”[3]822兜兜转转大半生,无论置身何处,总归不如故园亲切,那熟悉的风物人情,永远是那么温馨,让他心安。

方东树在《昭昧詹言》中云:“涉世险艰,故愿还故乡。故乡者,本性同原之善也。经疢疾忧患危惧而后知悔,古人无不从此过而能成德者也。”[5]这话放在元好问身上也是恰如其分的,家乡可以承载他的爱、恨、悲、愁,回归家乡,在生命的起点上终老,可谓人生最美好的结局。

[1] 郝经.郝文忠公陵川文集[M].秦雪清,点校.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478.

[2] 姚奠中.元好问词注析[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

[3] 狄宝心.元好问诗编年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

[4] 脱脱.金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

[5] 方东树.昭昧詹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62.

HomesicknessComplexinYUANHaowen′sPoetry

HUWeidong

(Schoolof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ShaanxiNormalUniversity,Xi′an710000,China)

Living in the change from Jin to Yuan Dynasty, YUAN Haowen′s poetry were rich in homesickness complex. Combined with his complicated life experience, we would interpret the homesickness complex in his poetry from three aspects, that is when facing the difficulty in realizing the value of life, homesickness is his first reaction of emotional closeness; the homesickness, when wandering in wartime, was actually his worrying about his own nation; after the subversion of his nation, he could not suppress his homesickness that was mingled with severe pain, and he expected that his wounded soul could be comforted.

YUAN Haowen;poetry;homesickness complex

2017-06-29

胡伟栋(1978-),男,山西运城人,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学。

10.16396/j.cnki.sxgxskxb.2017.09.020

I206

A

1008-6285(2017)09-0090-03

猜你喜欢

元好问思乡家乡
如果觉得人生太难,就去读读元好问
元好问“诚”与“雅”的论诗主张
今夜思乡
每一片雪花都飘着思乡情
有种相思叫思乡
思乡与蛋白酶
论元好问碑铭文的创作特色
夏天的家乡
点绛唇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