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研究和教学改革
2017-04-14武敏纯
□武敏纯
(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13)
高等院校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研究和教学改革
□武敏纯
(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13)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会计信息化人才则是发展的关键,从事会计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是承担培养会计信息化人才任务的主力军,本文从高校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现状出发,讨论了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目标和对策建议。
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高等院校;对策建议
1 高校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现状
1.1 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目前各高校关于会计信息化的课程设置更新速度较慢,已跟不上社会实践的发展速度。在课程设置方面,高校鲜少设计将信息化运用于会计的课程,或会计审计与信息化结合一体的课程,只是单纯教学会计软件的操作过程,使培养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而在会计信息化课程方面,以《会计信息系统》为例,课程过分强调理论学习,而忽视实践操作,使得学生不能完全理解系统流程和用所学知识自行设计软件。
1.2 专业师资力量匮乏
会计信息化作为会计与计算机的边缘学科,各高校都很容易忽视对这种交叉学科师资力量的培养。目前高校会计信息化的教师来源主要有三类:第一种是会计专业的老师,往往对会计业务处理很熟悉,但没有完全理解软件操作的过程和设计理念;第二种是计算机专业出身的,这种教师对软件研发、数据库等非常熟悉,但对会计知识所知甚少,因此无法利用计算机作为辅助工具重点讲解会计业务处理过程;第三种则是应对时代发展而生的复合型人才,例如本科会计,研究生计算机,这种人才比较适合从事会计信息化教学工作,但人数及其匮乏。
1.3 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会计信息化在当代高校的课程占比不高,而大学生一般比较注重短期利益,因此学生都更愿意在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纳入注册会计师考试的科目投入精力,而忽视会计信息化这门宣扬先进理念提高长期利益的课程。
1.4 传统会计思维的局限性
传统会计思维有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而这种思维的转变又不是只靠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目前高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仍然停留在只要求操作会计软件的层面上,培养方式也停滞不前。但是会计信息化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是能够运用会计知识对会计流程进行再造和优化,使会计信息创造的经济价值最大化。而由于教师在教学方面思维的局限性,使得学生只会操作一种或几种会计软件如ERP,而对会计软件各个流程的理念不清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会举一反三。
2 高校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目标
2.1 树立会计信息化的观念
在企业实现信息化,构建有效的会计信息系统的过程中,会计人员应根据企业资源提出科学先进的管理思想。另外,现阶段的会计人员不仅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更应该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他们应当专注于如何利用会计信息为管理决策服务。会计信息化使得会计的管理职能有了发挥的舞台,因此,在会计信息化背景下,财会人员应继续深入对会计职能的理解。
2.2 构建会计信息系统
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会计领域的不断发展,未来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开发工作应该不再由计算机人员担任,而会计人员应该逐渐地成为构建会计信息系统的主力军,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拥有更加完备的信息技术和会计信息系统构建能力。此外,随着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会计人员还应该承担起会计软件日常有效维护的责任,使得会计信息系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并长期可靠运行。
2.3 具有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全球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发挥着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对其的依赖也日益加深。因此会计信息系统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这个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复杂的经济环境下,会计人才必须具有主动的学习能力,积极学习更新知识,完善知识储备,满足信息时代发展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会计人员还必须保持一定的创新能力,懂得获取新知识的途径,并运用所学知识更新和维护会计信息系统,才能维持竞争优势,使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保持活力。
3 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对策建议
3.1 营造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社会氛围
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通力合作,财政部或各级财政部门应该出台相关文件完善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方面的法律法规,促进良性循环发展,并将信息化水平纳入企业考核标准中,加强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同时,各教育机构也应当在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等加大会计信息化的比重,出版业注重会计信息化书籍的出版以加强理论研究。此外,在市场发挥其不可取代作用的同时,政府的导向作用也将对社会重视会计信息化人才起到决定性作用。
3.2 加强专业师资力量队伍建设
会计信息化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边缘性学科,对教师的知识面要求很广,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会计业务知识理论,还要具备熟练的计算机信息操作技术。高素质的专业师资力量是推进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关键,而目前具有复合型教育背景的师资力量极其匮乏。高校也对改革师资力量有不少举措,例如博士后培养机制,会计专业将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博士引入做博士后或计算机专业将会计专业毕业的博士引入做博士后。还可以引入经验丰富的企业实践人才作为学校的客座教授,将企业会计信息化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引入学校做课题,加深对会计信息化的理解。
3.3 重新构建会计教育课程
高校应结合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会计信息化对财会人员的要求,并遵循针对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打破传统课程之间的界限,实现会计课程和计算机课程优化和衔接,以信息化为核心,重新打造一套严谨科学的教学体系。此外,还可以专门针对计算机学生开设会计专业课程或建立双学位班,引导其向会计信息化方向发展,成为会计信息化的后备人才。
3.4 建立学历教育、在岗教育、继续教育为一体的长期会计人才培养管理机制
目前学历教育主要有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两个阶段,本科教育主要为会计信息化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研究生教育则注重应用实践性人才培养。研究生教育又分为全日制和在职学习,针对全日制学习模式,高校可以在引导学生往会计信息化方向发展的同时,加大实践学习的比重。针对在职学习者,他们一般具有丰富的工作经历,高校可以专门提供会计信息化课程以帮助其会计信息化理论学习的深造。
结束语
会计信息化是当代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会计信息化人才又是发展道路上必不可少的基石。在目前国家会计信息化的建设途中,急需大批优质的会计信息化人才。但我们相信,随着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社会氛围的营造,专业师资力量的不断加强,会计教育课程的重新构建,并最终建立学历教育、在岗教育、继续教育为一体的长期会计人才培养管理机制,这种供不应求的局面将得到有效缓解。
[1]王振武.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17):95-98.
[2]魏玲.会计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实训体系的研究[J].会计之友,2009,(32):46-47.
1004-7026(2017)07-0064-02
G642;F232-4
A
武敏纯(1997.10-),女,江西抚州人,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本科在读,专业:CIM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07.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