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7-04-14金娟霞
□金娟霞 吕 律
(浙江大学 浙江 杭州 310000)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金娟霞 吕 律
(浙江大学 浙江 杭州 310000)
市场经济发展到新阶段,农村土地流转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尤为重要,所具有的积极作用是维护农村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本文阐述了农村土地流转的意义、现状,提出了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农村土地流转;现状;意义;对策
1 农村土地流转的现实意义
1.1 壮大农村经营主体
土地流转由单一的农户间流转逐步过渡到农户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主体间的流转,呈现出流转主体多元化的趋势。
1.2 扩大农业经营规模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愿或无力经营土地的农户将所承包的土地流转出去,同时,有能力且经营有方的农业经营主体获得了土地,农户分散经营的状况得到改善,推动了土地的规模经营,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
1.3 力推农业科技进步
土地流转使土地向种田大户等经营主体集中,为在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而扩大效益,他们积极学习新技术,为农业科技推广应用起到促进作用。土地流转后的适度规模经营,有力推动了农业的科技应用进步。
1.4 提高农民经济收入
农户转出土地后,可以获得出让土地收益,腾出时间外出务工又有收入。经营者接受土地后,通过规模生产、集约经营等方式降低了生产经营的成本,提高综合效益。
2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
2.1 土地流转行为不规范
市场缺失,农村土地流转大多处于自发、松散的状态,流转行为不规范,在手续、流程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一是未签订流转合同。二是合同内容不规范。三是未备案、鉴证。四是“强行”流转。由于程序不规范,发生纠纷,农民利益受到损害,阻碍土地流转。
2.2 土地流转范围小,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
一些种植大户或农业龙头加工企业需求大块土地进行规模经营,而市场上只有零散土地在交易。由于土地流转期较短、集中程度不高、流转规模小,土地机械化作业、规模经营难以展开。
2.3 对土地流转认识模糊和土地经营收益不高,导致农民不积极流转土地
土地流转中的受益低下,农户流出土地后得利较少,影响了土地流出的积极性,少数农户将地抛荒也不愿流转。落后地区土地仍然是农民基本生活资料,农民担心流转后失地,制约了土地流转。
2.4 农村土地流转缺乏规范管理
农村土地流转缺乏管理细则,手段、程序、档案等管理方面缺乏统一的规定。村组织或基层政府提供服务较少,有关部门对土地流转的管理职能没有发挥好。
有些村行政干预没有经过农户同意,就强力推行;有些村干部代替农户决策流转土地,导致了流转土地过程中农民失地。
2.5 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的宣传还不够广泛深入
大多数农户对土地承包经营法律法规的认知度较低,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较淡薄,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也较为缺乏。
3 完善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建议
3.1 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
一是信息交流机制的健全。建立由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站,县、乡镇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组成的村、乡、县三级服务土地流转市场的体系。
二是政策咨询机制的建立。建立土地流转专家咨询机构,实现政策咨询制度化。形成以信息、咨询和监督子系统为支撑,以政策主系统为核心的土地流转政策咨询体系逐步完善配套政策和制度。
三是价格评估机制的完善。构建科学的农地等级体系,建立健全土地流转评估价格信息收集、处理与公开发布制度,完善流转土地估价指标体系,完善流转土地资产评估机构,不断完善土地流转价格评估机制。
3.2 增加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农村群众对土地流转的认识
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报纸、网络等媒体,以群众喜欢的方式,加大力度宣传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宣传相关服务信息。
3.3 完善失地农民就业保障体系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农民参与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
构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保障制度,积极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农村规模经营、土地流转创造有利条件。
[1]黄祖辉,王朋.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对策——兼论土地流转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8(2):38-47.
1004-7026(2017)08-0007-01
D922.3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08.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