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天然教授治疗腰痛的经验总结

2017-04-14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8期
关键词:腰痛腰部病机

何 怡

(剑阁县中医院,四川 广元 628300)

陈天然教授治疗腰痛的经验总结

何 怡

(剑阁县中医院,四川 广元 628300)

腰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导致腰痛的主要原因是腰部软组织或骨骼受损。中医认为,风、寒、湿邪阻滞经脉导致气血运行受阻为腰痛的主要病机。陈天然教授是名老中医药专家,对于腰痛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本文就陈天然教授治疗腰痛的经验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腰痛;病机;陈天然

陈天然主任中医师,系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师从川北名医王丙茹先生,从医40余载,现任成都中医学会副会长,成都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陈天然教授有着多年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经验,善于辨证论治,精于诊治疑难杂症。笔者在从师的过程中收获颇多。现将陈天然教授治疗腰痛的经验整理如下。

1 对腰痛病因病机的认识

腰痛多见于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等疾病。腰痛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活动受限,其生活质量可受到严重的影响[1]。《丹溪心法·腰痛》中说:“腰痛主湿热、肾虚、瘀血、挫闪、有痰积”。后世有医家指出,“然痛有虚实之分,所谓虚者,是两肾之精神气血虚也,凡言虚证,皆两肾自病耳。所谓实者,非肾家自实,是两腰经络血脉之中,为风寒湿之所浸,闪肭锉气之所碍,腰内空腔之中,为湿痰瘀血凝滞不通而为痛”[2]。陈老认为,腰痛的病因主要为外邪侵袭、气滞血瘀、寒湿阻络、肾虚及劳力扭伤转变等,为本虚标实之证,其本虚以肾虚为主,涉及肝脾,标实常是风寒、风热、风湿、寒湿、湿热、瘀血等,两者相因为患。外感腰痛,初起以风寒、风热、寒湿、瘀血等病机为主,经络受邪,阻碍气机运行,进而入血分,导致气滞血瘀,伤正入脏。内伤腰痛以肾精亏虚为主,肾阳虚不能温煦脾土以行水,肾阴虚不能滋养肝木,导致肝脾肾俱虚,病机复杂,病情缠绵[3]。

2 辨证分型论治

陈老认为,腰痛可分为以下4个基本证型。

2.1 寒湿腰痛证

此证患者的表现为:腰部重着冷痛或身重困倦,转侧不利,畏寒,遇阴雨天或受潮后疼痛明显加重,或小便不利,舌苔白腻,脉沉紧或濡缓等。在治疗此证时可选用金苍香苏饮(经验方)加减。该方的药物组成是:香附15 g、紫苏15 g、陈皮15 g、苍术15 g、续断15 g、台乌15 g、延胡索15 g、杜仲15 g、甘草6 g。

2.2 瘀血腰痛证

此证患者的表现为:痛处固定,痛如锥刺,持续不解,久而不愈,甚则不能转侧,舌有瘀点,脉迟缓、沉细且涩而无力等。在治疗此证时可选用身痛逐瘀汤加减。该方的药物组成是:秦艽15 g、川芎15 g、桃仁15 g、红花10 g、羌活15 g、没药10 g、当归15 g、五灵脂15 g、香附15 g、地龙15 g、甘草6 g。

2.3 湿热腰痛证

此证患者的表现为:腰部驰痛,痛处有热感,热天或雨天疼痛加重,活动后疼痛减轻,起坐痛甚,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在治疗此证时可选用加味四妙散加减。该方的药物组成是:苍术15 g、黄柏15 g、牛膝15 g、薏苡仁30 g、防己15 g、木瓜10 g、秦艽15 g、骨碎补15 g、杜仲15 g、甘草6 g。

2.4 肾虚腰痛证

此证患者的表现为:腰痛以隐痛、酸痛、胀痛为主,重者疼痛剧烈或有向腿部放射痛,腰部压痛明显,转侧不利,动辄尤甚,每因劳累或体位不当加重,舌质黯红或淡胖,舌苔薄白,脉沉弦而细。在治疗此证时可选用独活寄生汤加减。该方的药物组成是:独活 15 g、桑寄生15 g、秦艽15 g、当归15 g、白芍20 g、牛膝 15 g、杜仲15 g、续断15 g、甘草6 g。

3 典型病例

李某,男,62岁,于2015年初诊。该患者自述10年前受凉后出现两侧腰部疼痛的症状,现每逢受凉后或阴雨天疼痛加剧,5天前受风寒后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现腰痛难忍,腰部发凉,困倦,疼痛放射至双下肢,劳累后为甚,口不渴,二便正常。该患者述其曾多处就医,服用散寒祛湿中药无数,但均未见明显效果,腰痛仍反复发作。在该患者就诊时,陈老将其病情辨证为寒湿阻络证,由气血运行失畅所致。治法为散寒祛湿,温补肾阳,理气止痛。方用金苍香苏饮(经验方)加味。该方的药物组成和用法是:苍术15 g、香附15 g、紫苏15 g、陈皮15 g、续断15 g、乌药15 g、延胡索15 g、桂枝10 g、独活15 g、牛膝15 g、干姜10 g、甘草6 g。水煎服3剂,每两日1剂。

二诊,患者自述服上述方剂3剂后腰部冷痛、困倦等症状明显减轻,但仍时有疼痛。查体可见其舌苔白微腻,脉濡缓,寒湿之邪稍除,正气渐复。陈老嘱其将上述方剂中的干姜去除(以防温散太过)后续服3剂。

三诊,续服上述方剂3剂后,患者自述平素腰痛已无大碍,唯劳累后仍有隐痛。查体可见其舌质淡,苔白,脉沉。此乃患者平日经常劳累所致旧疾,有肾虚之象,故在原方基础上加杜仲,补骨脂,嘱其再服药3剂,平素多休息,谨避风寒。

按:患者有腰痛病史,于3月前受凉后出现腰痛加重,从各症分析其病机主要是寒邪侵袭腰部,使腰部经络受阻,进而致其气血运行不畅。本病例为典型的寒湿腰痛证,故采用经验方金苍香苏饮对其进行治疗。三诊时,患者自觉腰痛缓解,但劳累后仍会有隐痛,此乃肾虚之象,故在上述经验方中加入杜仲、补骨脂,以祛邪扶正,强筋骨。

4 用药体会

陈老指出,腰痛各证单发的少,兼见的多,腰痛日久,虚实夹杂,用药尚需诸证互参。

4.1 补肾益气

经曰:“年四十,阴气自半”。腰为肾府。长期腰痛,遇劳则甚,卧则减轻,腰膝无力,麻木,尿频或排尿困难,均为肾气不足,经脉失温之证。“不通则痛”。治当补肾,常用补肾益气之法。偏阳虚者用金苍香苏饮或右归丸加减治疗,常用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子,以培补肾精,为阴中求阳之用[4]。杜仲可强腰益精,菟丝子可补益肝肾,当归可补血行血,党参、黄芪可补气养血,将上述诸药合用可共奏温肾壮腰之功;偏阴虚者用左归丸加减治疗。方中地黄、枸杞、山萸肉、龟版可填补肾阴,配菟丝子、鹿角胶、牛膝以温肾壮腰,再加续断、淫羊藿、骨碎补、肉苁蓉等补肾以治腰痛[5]。

4.2 活血祛风

“不通则痛,通则不痛”。腰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疼痛范围以三阳经循行之所为主,感受风寒则加重,得温则减,均为风寒痹阻之证。治当祛风通络。本证易反复发作,久病入络致瘀或见舌质瘀紫或有瘀斑、脉涩,部分患者有外伤史,治当活血通络,使外邪去,血脉通,腰痛止。在治疗此证的常用方药中,当归、川芎、桃红、红花可活血祛瘀;没药、五灵脂、丹参、香附可定痛、行气活血;牛膝可引瘀血下行并能强腰膝。临床运用此方时可酌加地鳖虫、地龙、蜂房、独活、防风、五加皮、威灵仙、鸡血藤、海风藤、桑寄生、狗脊等。将上述诸药合用可共奏祛风胜湿、强筋壮腰之功。

4.3 宁心安神

痛觉是由于机体组织受损等原因引起的一类感觉[6]。心主神明。 疼痛的发生与心功能之间有密切的关系。长期疼痛,必然引起痛者强烈的情绪变化。使其出现失眠、多梦、对病情疑虑、恐惧或情绪不佳。欲治痛必先治心,陈老常采用宁心安神法治疗本证患者。常用独活寄生汤加合欢皮、茯苓、五味子、丹参、远志、枣仁。方中合欢皮可安神解郁。心脉虚者用丹参、远志养血宁心,兼湿者以茯苓安神利水,易汗者可用五味子、酸枣仁安神收敛。

5 小结

陈天然教授是名老中医药专家,对于腰痛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本文就陈天然教授治疗腰痛的经验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经长期的临床治疗实践证实,陈老提出的辨证分型论治法治疗腰痛的临床效果理想。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李晓英,李力明,王雅兴.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寒湿腰痛40例临床疗效研究[J]. 中医临床研究,2015(29):72-73.

[2]张绍宽. 中医治疗慢性损伤性腰痛的体会[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223-224.

[3]张文妍,刘晓曦,徐佳蓉. 保守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中医辨证施护体会[J]. 中医临床研究,2016(32):84-85.

[4]王德娟. 中医传统健身法八段锦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致腰痛的临床护理观察[J]. 生物技术世界,2015(10):103-104.

[5]丁庆刚,连树林.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疗法探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5(29):195-196.

[6]魏萍.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寒湿腰痛36例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7):78.

R25

B

2095-7629-(2017)18-0186-03

猜你喜欢

腰痛腰部病机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怎样让腰部得到有效休息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职业腰痛早防治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老年痴呆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
久坐当心腰“感冒”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中医护理干预腰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