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残胃癌与初发胃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效果对比
2017-12-13王小羊
王小羊
(东海县人民医院,江苏 连云港 222300)
对残胃癌与初发胃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效果对比
王小羊
(东海县人民医院,江苏 连云港 222300)
目的:比较对残胃癌患者与初发胃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9例初发胃癌患者和19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19例残胃癌患者设为甲组,将19例初发胃癌患者设为乙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然后比较其术中的出血量、手术的用时、住院的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术后1年和3年的存活率。结果:乙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少于甲组患者,其手术的用时和住院的时间均短于甲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甲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乙组患者术后1年和3年的存活率均高于甲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对残胃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效果相比,对初发胃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效果更好,其术中的出血量更少,手术的用时和住院的时间均更短,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且其术后1年和3年的存活率均更高。
残胃癌;初发胃癌;手术治疗
残胃癌在临床上也被称为胃手术后胃癌。以往,人们对残胃癌的认识不足,因此其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1]。狭义残胃癌主要是指因发生良性病变而接受胃大部切除术后至少5年以上残胃才出现的原发性癌变。广义残胃癌不仅包括狭义残胃癌,同时还包括因患胃癌或其他恶性疾病而进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的胃癌,一般在术后10年左右发生[2]。目前,临床上早期诊断残胃癌的准确率非常低,大部分残胃癌患者的病情在确诊时已发展到晚期,从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因此,相对于初发胃癌患者而言,残胃癌患者的预后更差[3]。在本次研究中,笔者主要比较对残胃癌与初发胃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9例初发胃癌患者和19例残胃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排除合并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将19例残胃癌患者设为甲组,将19例初发胃癌患者设为乙组。在甲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7例;其年龄为34~81岁,平均年龄为(58.5±5.2)岁;其首次治疗距发生残胃癌的时间为5~18年,平均时间为(10.2±2.9)年。在乙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8例;其年龄为35~80岁,平均年龄为(58.2±5.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乙组患者采用标准的胃癌根治术进行治疗,也就是指在肿瘤尚未发生远处转移时,将其胃切除2/3,或将其全胃切除,全面清扫其第一站和第二站的淋巴结。在这19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同时接受胰尾切除术,有1例患者同时接受脾切除术。具体的手术方法是:在患者上腹部的正中线处做一个切口,切开其腹腔。仔细探查其肝脾等器官是否发生癌变,观察其肿瘤和胃的形态、大小,探查胃和胰腺之间的关系。然后按照从左向右、从下向上、从前向后的顺序游离其横结肠系膜前叶,完整地切除网膜囊。将其十二指肠下缘的腹膜切开,充分暴露其胰腺,并结扎其网膜右静脉。向上对患者的幽门下淋巴结进行锐性分离,在其十二指肠下缘处贴着十二指肠壁朝右边撑开,从根部结扎网膜右动脉。切开其胆总管处的前腹膜,充分暴露其胆总管。切开其十二指肠上下缘的腹膜,关闭其十二指肠残端。从根部结扎其胃左动脉,从贲门向下顺着胃小弯将血管切断并结扎,全面清扫其胃小弯侧的淋巴结。对于进行全胃切除术的患者,还需对其进行食管-空肠吻合术。术后对患者的手术切口进行常规缝合,并对其进行预防感染的治疗。
1.2.2 对甲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方法是:对其中的13例患者采用标准的胃癌根治术进行治疗,对其中的6例患者采用胃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在13例采用标准胃癌根治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中,有单纯接受残胃切除术的患者6例,有接受残胃切除术联合脾切除术的患者3例,有接受残胃切除术联合肝左叶切除术的患者2例,有接受残胃切除术联合胰尾切除术的患者2例。
1.3 观察指标
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手术的用时、住院的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两组患者进行3年的随访,记录其术后1年和3年的存活率。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2.0软件对本文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 )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及住院时间的对比
乙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手术的用时和住院时间的均 值 分 别 为(254.11±92.79)ml、(170.31±25.58)min和(13.38±4.99)d,甲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手术的用时和住院时间的均值分别为(517.39±100.49)ml、(203.82±30.38)min和(16.29±5.29)d。乙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少于甲组患者,其手术的用时和住院的时间均短于甲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及住院时间的对比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
乙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8%,甲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2.1%。乙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甲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
2.3 两组患者术后1年及3年存活率的对比
对两组患者进行1年随访的结果显示,在乙组患者中,有18例患者存活,有1例患者死亡,其术后1年的存活率为94.74%;在甲组患者中,有16例患者存活,有3例患者死亡,其术后1年的存活率为84.21%。对两组患者进行3年随访的结果显示,在乙组患者中,有16例患者存活,有3例患者死亡,其术后3年的存活率为84.21%;在甲组患者中,有9例患者存活,有10例患者死亡,其术后3年的存活率为47.37%。乙组患者术后1年和3年的存活率均高于甲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自胃切除术流行以来,残胃癌的发病率就一直居高不下,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有学者指出[4],残胃癌患者自进行胃切除手术到发生残胃癌大概需要6~29年左右。患者自进行胃良性疾病手术到发生残胃癌大概需要12~29年左右,自进行胃癌手术到发生残胃癌大概需要6~10年左右。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从进行胃切除术到罹患残胃癌的间隔时间比较长。因此,临床工作者应从患者接受首次胃切除术后就对其进行跟踪随访,观察其病情的发展情况,并在术后的1~3年内根据其实际情况嘱其到医院进行胃镜复查。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的方式对残胃癌患者进行治疗。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残胃癌患者手术的用时和住院的时间均明显长于初发胃癌患者,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初发胃癌患者。这和赵建国等[5]的研究报道基本相符。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进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上腹部广泛粘连的情况,这就导致对其再次进行手术时需要较长的时间分离其粘连的腹腔,而在分离其腹腔的过程中就可能损伤其肠管和其他脏器。另外,发生上腹部粘连可导致相关的生理解剖关系模糊,从而会增加术中清除腹腔淋巴结的难度。2)残胃癌的恶性程度较高,且组织学分化程度较低,因此易出现局部浸润的现象,从而可使周围的脏器受到侵袭。而术中往往很难明确区分单纯性粘连和肿瘤浸润,因此想要彻底根治肿瘤往往需要联合切除患者的其他脏器,这样就会对其身体造成较大的创伤。3)残胃癌多发生于对患者进行胃大部切除术后的20~30年左右,这个时期患者的年龄偏大,对手术的耐受性较差,其术后的切口愈合能力也大大下降,从而可增加其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另外,本研究的结果还表明,残胃癌患者术后1年和3年的存活率均低于初发胃癌患者。这和张巍巍等[6]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可能与残胃癌患者的身体机能相对于初发胃癌患者更差,其机体的免疫力大大下降以及受到手术创伤有关。
综上所述,与对残胃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效果相比,对初发胃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效果更好,其术中的出血量更少,手术的用时和住院的时间均更短,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且其术后1年和3年的存活率均更高。
[1]所剑,王大广,何亮.胃癌的诊断进展[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2,17(9):641-646.
[2]王红军.残胃癌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J].现代肿瘤医学,2011,19(12):2496-2498.
[3]唐俊.初发癌与残胃癌手术治疗的分析与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6):1-2.
[4]李清国,王道荣,汤劲松,等.残胃癌与初发胃癌外科治疗及预后的比较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2,19(8):622-624.
[5]赵建国,王道荣,陈平,等.外科诊治残胃癌62 例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0,13(7):541-542.
[6]张巍巍.手术治疗初发癌与残胃癌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5):58-59.
R735
B
2095-7629-(2017)18-0049-03
王小羊,男,1980年8月出生,江苏东海人,本科学历,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胃肠肿瘤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