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编辑的数字化生存

2017-04-14张兆虹

山西农经 2017年10期
关键词:出版业数字化人类

□张兆虹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编辑部 黑龙江 大庆 163318)

职业编辑的数字化生存

□张兆虹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编辑部 黑龙江 大庆 163318)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新闻出版业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大众传媒的生产运作上,应用工具、生产流程甚至信息传播理论也在不断变化发展。数字化时代对传统纸质媒介为主的新闻出版业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促使从业人员要探索新的生存之道和发展方向。职业编辑是新闻出版业的主要生产主体,更需要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时代发展。本文以编辑流程的重要操作节点为基础,根据信息化的不同层次,探讨职业编辑在数字化时代应具备的信息技术和能力,以期发挥其自身优势,结合数字化工具,促进职业能力的提升。

编辑基础;数字化时代;信息化;网络应用;生存与发展

职业编辑属于一种很小众化的学科门类与职业方向[1]。从微观上讲,职业编辑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对信息进行加工制作,使其符合出版发行的要求,以利于其进行出版传播和宣传交流。从宏观上讲,职业编辑应该积极关注并探索传播学理论、技术和方法,对国家语言文字、历史文化的发展,以及文明的传承承担重要的责任。职业编辑忠实地记录历史,有利地传播优秀文化,并将其加以弘扬和发展,使其成为中华文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数字化时代新技术、新理论的冲击,新闻出版业原有的工作方式日益呈现出相对效率低、范围窄、效益小的趋势[2],因此亟需提高职业编辑在新技术条件下的专业素养。

1 夯实编辑业务基础

在纸质传媒时代,信息的传播方式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成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传播产业链和传播理论,书报刊等媒体作为人类获取信息的重要媒介,从事其制作过程的职业编辑的专业素养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

数字化时代,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可以完成许多简单化、机械性、重复性的工作,促进了数字化媒体(新媒体)的形成和发展。数字化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容量大、成本低、内容形式丰富及载体多样化等特征,对传统纸质传媒出版业造成巨大冲击。国内外出版业受到很大影响,原本人头涌动的书报亭被手机新闻或阅读应用取代,职业编辑纷纷转型从事新媒体行业。但是经过几年的发展,新媒体行业从刚开始时的风光无限逐渐趋于平淡,读者在体验了数字化技术带来的新的传播方式的优点后,也发现了许多弊端:因为传播速度快,信息不够准确、严谨和深入,同质化问题严重,信息传播倾向于简单、短、快,娱乐化倾向明显,严肃思考和深入分析类的信息由于生产周期长,在新媒体上反倒相对较少,而此一点正是传统出版业的优势所在。

许多新媒体从业者对此进行了反思,认为信息交流的形式虽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人类对获取信息的实质并无改变,因此提出了“内容为王”的口号,从注重形式向注重内容生产的传统出版业的回归和融合,提倡在保留新媒体对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加强内容生产的力度,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

一些新从事出版业的编辑,热衷于数字化时代新媒体带来的便利性,未认识到信息传播的精神实质,忽视了对传统出版业基本理论和技术的学习,在前期策划选题上不能把握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及科技的热点;在中期编辑加工环节对语言文字及国家相关标准的理解和使用不够熟练;在后期制作、宣传、发行环节等接触行业少,缺乏经验,难以生产出内容好、质量高的信息产品。因此,作为合格的职业编辑,应当以努力夯实编辑业务理论知识和技术为基础,才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空间。

2 熟练掌握并应用信息化知识及网络技术

工业时代机器印刷技术和纸质媒体对信息的传播,与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相比较,后者具有前者难以比拟的优势。从传播媒介上看,电子化、数字化的信息流的传递方式容量大、速度快、成本极低;从信息传播的广度上讲,每一个网络节点可以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信息源,互相联通的网络将不同距离、不同类别,甚至不同语言文化环境下的信息以不同层次、不同角度,通过一定的关系(规则)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原本孤立的信息具备了智能化的特征;人们以网络为媒介形成了虚拟的社交网络,消除了时间和距离的界限,使不同国家、语言文化环境下的人类交流变得更加简单方便。

作为以信息处理为工作对象的职业编辑,除了应该熟练使用文字图像处理、即时通讯软件完成必要的工作任务外,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以提高出版效率、扩大传播范围的目的考虑提升自身职业技能的要求。

从扩大出版单位知名度、进行宣传的角度考虑,职业编辑应了解或掌握互联网主页的编排和运作原理,及时更新相关业务信息,使作者容易找到相关投稿方向、要求和联系方式,便于和出版者进行联系沟通,同时也使出版单位获得更多质量好的稿件,扩大稿源。

从职业编辑与读者、作者进行交流的角度考虑,出版单位应该建立微博公众号、微信官方服务号和QQ官方群,并鼓励职业编辑参与维护运营和发布信息。通过微博公众号发布官方权威出版信息、当前稿件热点投稿方向、相关出版政策文件和文章写作技巧经验等,是一个比官方主页更新更加动态化,与读者和作者更加紧密联系的权威互动平台;建立微信公众服务号和QQ官方群将职业编辑和作者、读者联系在一起,努力吸引对出版单位出版方向有共同思想和语言的“粉丝”进行积极互动和交流,职业编辑通过热心周到的服务为读者和作者答疑解惑或解决问题,同时可以了解广大读者对信息的需求,以免“闭门造书”;还可为作者提供写作素材和指导方向,协助他们更有效地完成符合出版要求的作品。

从出版单位内部运作流程角度考虑,职业编辑对于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熟练把握,可以借助网络协同办公平台,将全体编辑的不同工作流程整合在一起,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如将编辑与作者的修改记录按照时间节点为顺序完整地保存下来,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回朔核对;将不同编辑对同一篇文章在不同阶段进行的修改加工按时间节点保存下来,并且借助网络的帮助,实现不同地点的协同办公。

3 深入研究行业发展趋势,培养前瞻性思维

职业编辑由于接触各类文章较多,在日常工作环境中涉及到的行业较广,无形中对于认识世界具备了比常人更大的视野。因此对于职业编辑,要求在注重对编辑理论基础的掌握与信息化技术应用相结合的同时,应与时俱进,借助自身优势,努力提高思维层次,研究和探索信息传播未来的发展趋势,并积极做好准备迎接机遇和挑战[3]。

人类自身由肉体和精神共同组成,肉体是人类物质生产能力的反映,精神的交流是人类社会性和文化文明形成并传承发展的主要载体。精神的交流,其实质就是信息的传播,可以说,只要人类的精神活动存在,这种信息传播就不会停止。

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的改善,生产力的提高,人类的社会生产关系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信息传播的媒介、方法和理论也表现出不同形态。

数字化时代,基于互联网的云计算平台极大地增强了人类的信息获取处理能力,借助于海量数据的大数据运算规则的制定,将人与人、人与物通过“关系”准确地联系在一起。随着人类社会及人类所依存的物质世界的信息的关联,已经可以在高性能计算机网络中初步建立起虚拟社会和虚拟人,科幻小说和电影中的情节逐步变为现实,并且离我们的现实生活越来越近。作为以信息处理为主要职责的职业编辑,在面对由科技化、信息化发展的即将到来的明天时,更应该努力思考,借助其优势促进发展,同时思考可能过度发展而失去制约的信息化技术对人类社会将要造成的损害,提出趋利避害的前瞻性的建议。

结束语

新闻出版业从始以来就是与时俱进的行业,职业编辑既站在历史事件的背后,又出现在现实社会的前沿;他们既是多数人意见表达的扬声器,却也勇于为少数人发声;他们架起了人类沟通和交流的桥梁。进入数字化时代,新技术的发展从理论和技术层面上暂时性地影响到传统新闻出版业,但也促进了从业者的思考的探索,探求改进并跟上时代的方法。许多转型从事新媒体业的职业编辑,取得短期成绩后事业开始平稳并趋于下滑,使其反思到信息传播的实质和精髓“内容为王”,才是职业编辑在数字化时代生存的基本原则。所以,在数字化时代,最根本生存原则仍是努力夯实编辑基础业务能力。一般情况下,办公字处理软件、电子邮件、简单的图象处理软件等作为工具方便职业编辑对稿件的修改加工处理,挺高工作效率。从出版单位角度考虑,设置官方主页,通过微博发布热点投稿信息和文章写作标准等,通过微信公众号和QQ群等进行编、作和读者之间的交流,有利于了解当前社会或学术热点信息,以及信息市场需求,指导职业编辑对策划方向的把握和对作者改稿的要求,提高出版物在信息传播市场上的竞争力。职业编辑不仅要善于利用文字信息处理和交流软件提高工作效率,更要学会透过事物的表象分析问题的实质,思考和探索新闻出版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当前流行的大数据和云计算为准确快速搜集期刊和文章样本、分析社会和学术热点信息提供了可能,建立在其基础上的人工智能,将编辑的创新性活动与简单机械性劳动区分开来,进一步展示了未来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方向。无论该行业今后如何发展演化,只要人类之间的信息交流存在,编辑就会以不同形式生存和发展下去,继续为人类文化传播,文明传承服务。

[1]陈颖青.老猫学出版[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9.

[2]陈序.主编死了:没有主编才是新媒体[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3]井狩春男,邱振瑞.这书要卖100万:畅销书经验法则100招[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周浩正.优秀编辑的四门必修课:一位资深总编的来信[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8.

1004-7026(2017)10-0121-02

G238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10.088

张兆虹(1971-),汉族,男,籍贯:山东省济南市,出生地:黑龙江省安达市,编辑,主要从事编辑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出版业数字化人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以按需出版为抓手,推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
人类第一杀手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制胜
AR与VR技术在儿童出版业中的应用
对出版业供给侧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