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创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7-04-14余彩霞

山西农经 2017年10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大学生能力

□余彩霞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面向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创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余彩霞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大学生就业面临严峻形势,需要通过创业能力培养来扩大就业机会和缓解就业压力。文章分析了面向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创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剖析了目前高校创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创业教育认知理念、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方面提出了创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以期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创业课程;教学改革

自从我国实施高校扩招政策以来,高校毕业生数量每年呈递增趋势上涨。针对这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教育部要求各高校采取多项举措大力拓展毕业生的就业机会,而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扩大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如何形成自主创业的良性氛围需要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面向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创业教育,期望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对大学生的创业意向产生积极影响,从而培育大学生的创业精神,提升大学生创业的综合能力。

1 创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1 大学生就业面临严峻挑战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受到社会各界密切关注。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显得日益突出。权威统计显示,2016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又将再创新高——达到七百七十万人,还有一百多万历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加之部分企业发展失利,求职人数的激增、经济增长的放缓,各高校都感到了就业压力。中国社会调查所在各省市进行抽样调查显示,应届毕业生整体就业率仅为35.6%。调查样本还显示,已就业者总体满意度为近三成八。对现有工作不满意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工作性质及内容、薪金待遇、人际关系三方面,反映出所学与所用之间,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此外,约七成受访者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不好找工作,有五成六的受访者对未来的就业前景表示非常焦虑。高校是学生从学校到社会,从学习者到劳动者转变的中间环节,是学生社会化重要的一环。高校为了促使大学生顺利实现角色的转变,就必须增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能力这一概念的提出,也正体现了当前社会、大学生个体、高校等多方面的综合需要。

1.2 高等教育迫切需要以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为导向

教育部明确要求,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突破口,即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基础教育理念、做法,以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能力和成果来衡量高校本科教育质量,大力推动高校更加重视和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在2015年12月进一步要求,2016年创新创业教育进入高校学分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课,要在五年之内培养出一支规模宏大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毋容置疑,当下需要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当然,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可以是多方面的,包括家庭教育的熏陶,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获得的经验,通过书籍、网络自学别人的成功经验等等。但是,在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的还是高校教育,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主体,拥有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系统的课程体系,齐备的实验器材,以及实践基地等,高校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并通过就业市场供求状况和学生的就业情况的反馈,不断修正现有的招生计划和教学体系,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另外,高校是大学生走入工作岗位的最后一站,数年的大学生活和系统的学习过程在创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是其他任何培养手段所无法取代的,因而,高等教育迫切需要以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为导向。

1.3 创业课程教学在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方面的重要性

新形势下,创业基础教育又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突破点,它的直接体现就是创业课程教学。然而,相当一部分高校在专业设置、培养模式、课程教学诸方面和市场脱节,和社会要求不同步,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市场需要的学生没有人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市场不需要”的局面。

从中国现实情况看,大学校园的创业氛围还未形成,高校创业课程教学的效果不尽人意。在一些针对在校大学生关于创业教育的调查数据中,有将近一半的受调查对象都认为创业课程教学没有针对性,教学方法过于传统,教学效果不佳。那么在新形势下,创业课程教学本身的突破口在哪里呢?如何面对大学生创业教育上的痛点,即如何从“会想会干”到“敢想敢干”?“会想会干”在于提升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而“敢想敢干”在于培养一种创业精神。所以,培养和转换的关键在于创业课程教学的改革。如何提高创业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增加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使他们在将来的创业过程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是创业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

基于上述问题,本文在分析目前高校创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创业教育认知理念、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诸方面问题的基础上,研究面向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创业课程教学改革。通过树立现代创业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构建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等改革措施,激发大学生创业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2 目前高校创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对创业教育缺乏正确认识

部分高校对创业教育认识偏差,认为创业教育就是教会学生创办企业以及如何经商获取利润,没有认识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而这种能力不仅仅涉及到开办公司,还涉及到二次创业、在岗创业、公益创业及一系列的社会生存技能等。也有部分高校认为,创业教育仅仅跟创业有关,并未把其与专业创新联系起来,导致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淡薄,接受创业教育的主动性差。有的高校甚至把创业教育纳入就业指导的一部分,对创业教育的实施还停留在政策形势分析、就业技巧指导、心理教育等方面的指导,缺乏对毕业生进行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教育力度。

2.2 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主要分为创业教育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三大模块。但各个模块之间未能实现有效融合,在专业教学中没有完全推广和渗透。许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被置于第二课堂的不利局面,无法在校园内形成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过分侧重于对学生专业课知识的传授,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缺乏方向性指导,导致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社会实际需要严重脱节,创新意识滞后,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就业环境。

2.3 缺乏创业实践平台

为了更好地进行创业课程教学,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必须辅之以实训实习。但很多高校由于在实训硬件和软件投入上的不足,很多学生感兴趣的项目或方案,无法进行模拟操作。有些实现创业可能性较大的项目,必须依靠学校和企业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才能充分落实,但由于目前企业与高校开展合作耗资大,见效慢,很难引起企业的合作兴趣。因此,当前校企合作很多是短时、非正式的,缺乏长效合作机制,导致大学生创业实践很难以企业为依托。

2.4 缺乏专业化的创业教育师资力量

培养创业人才的关键是专业化的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但由于目前高校中普遍缺乏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的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专任教师相对比较注重理论教学,教学方法往往采用比较传统的灌输式方法,绝大多数教师在教学内容组织上围绕“案例导入、教学理论、知识讲授”等进行。另外,在高校中从事教育的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往往缺乏创业实践经验,不利于对大学生创业进行启发式教育,不利于大学生创业创新实践活动教育。

3 创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

笔者通过以上分析,结合当下创业类课程教育的现状,得出以下几点创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

3.1 传播创业教育的理念,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高校要从教育理念,宣传途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等全方位一体化着手,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来传播创业教育的理念,需要研究创业教育的宣传途径,转变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传统认识。教师要从培养创新型人才角度开展创业教育。大学生要依靠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提升创业自信和创业能力。

3.2 优化创业课程教学体系

高校不仅要开设创业教育类的核心课程,而且可以将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项目规划,结合实训实习、技能大赛,将创业纳入专业教学中。教师在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中,调整原有课程体系,适宜引入创业模块和项目方案,促进学生利用专业优势开展创业。教师可以根据当前市场需求变化,开设更多的与专业相关的创业课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改进专业实践类课程,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3.3 推广案例教学,丰富实践教学环节

案例教学能够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思考的兴趣。在创业教育中,通过剖析典型案例,得到有关的创业思路,别人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启示,对于大学生来讲,具有举一反三的效用。学生更可以将自身掌握的理论运用于实践案例中,提升学生对于创业过程中关键性问题的理解,促进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

3.4 完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实施创业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根本。新形势下,一方面教师必须转换角色,不断学习相关理念,丰富教学技巧,提高教学效率,积极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二是要重视教学活动管理。教师要把活动管理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任务抓,要把重视活动管理和重视传授知识放在同样的位置,通过较好的课堂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三是鼓励教师多参加创业教育培训、实训和交流,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研究与指导学生创业实践的水平,积极参与指导学生开展创业计划、创业实践等创新创业活动。四是广泛吸纳各类有专长且乐于参与学生项目的教师组成优势互补专业齐全的创新创业导师团,聘请一些企业家和管理精英以及技术家,担任创业教育的指导教师,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增强高校的创业师资队伍。

1004-7026(2017)10-0020-02

G647.38;G642.4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10.011

余彩霞,女,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博士,主要从事信息管理、网络舆情研究。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大学生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大学生之歌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