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山西戏曲“新流派”的一点思考

2017-04-14毛小雨

戏友 2017年2期
关键词:表演艺术家流派唱腔

毛小雨

关于山西戏曲“新流派”的一点思考

毛小雨

山西戏曲剧种丰富,戏曲创作繁荣,在中国的戏曲剧坛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此次在北京能举办这样一次研讨会,从学术层面上对山西戏曲的传承以及革新发展乃至流派的形成都有重要的意义。

山西省戏曲四大梆子代表人物王爱爱、宋转转、武俊英、张爱珍四位表演艺术家各有自己的特点,王爱爱传统基础扎实,演唱韵味十足;宋转转敢于突破创新,博采众长;武俊英既有传统韵味,又有时代气息;张爱珍唱腔悠远绵长,贴近观众,新意十足。可以说代表了当代山西戏曲演唱的最高水平,听完之后,会给人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

然而,看到这些女表演艺术家的精彩演绎,我们又有一点点担忧,山西戏曲是不是有些“阴盛阳衰”?男演员的演唱水平是否和女演员匹配?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上述四位表演艺术家,在演唱方面多有研究,多有借鉴,她们向传统学习,也向学院派的专家学习,研究歌唱发声的合理方法和位置,所以声音或清远,或清脆,或清丽,各具特色,美美与共。然而,山西梆子男演员的发声技巧是否科学?训练方法是否得当,值得探讨。有的剧目、有的角色需要演员慷慨激昂发出黄钟大吕之声,但由于嗓音所限,有时达不到深入人心、催人泪下的效果,让观众往往扼腕叹息。

其次,四位表演艺术家在艺术上并不故步自封,善于向姊妹艺术学习。王爱爱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向中国音乐学院的老师学习歌唱的方法。宋转转从“咽音发声法”那里获益良多,唱起评弹同样委婉细腻。张爱珍的演唱极富时代色彩,深受观众欢迎。其实她们抓住了观众的审美趋向,当传统中陈腐的东西已经阻碍戏曲艺术发展的时候,就要果断地扬弃,去拥抱时代,拥抱观众,做观众的贴心人。这是戏曲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豫剧《朝阳沟》之所以经过60年活力仍在,就是因为演唱朗朗上口,平易近人,辨识度、普及度高,如果孤芳自赏,曲高和寡,终究还是会走昆曲的老路,观众听了,会一哄而散。

第三,唱腔有特点固然可喜,但要形成流派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从戏曲史上看,真正能成为流派的艺术家,不仅在表演、唱腔方面有过人之处,而且还要有大量的剧目积累。据不完全统计,梅兰芳能演剧目不少于150-160出左右,周信芳在上世纪初的15年里,就演出了162个剧目。粤剧名家马师曾在太平戏院10年,演了200余出戏,可见,大量的剧目是流派安身立命之本。除了王爱爱以外,另外三位艺术家都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演员,甚至有的连传统戏都没有学过,她们由于极好的嗓音条件和刻苦努力的学习,在艺术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遗憾的是能够演出的剧目少,成了有的演员的短板,如果能在演员年富力强的时候多排几部好戏,才能更好地延续艺术的青春,才能更好地将优美悦耳的唱腔传给后人。

总之,这四位表演艺术家的唱腔已经成了山西戏曲艺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如果传承有序,剧目丰富,假以时日,一定会形成夺目光彩的新流派来!

毛小雨,男,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所,研究员。

猜你喜欢

表演艺术家流派唱腔
“贪玩”的老人——著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的养生故事
“东方皇后”京剧表演艺术家杜近芳的人生故事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经典唱腔 适才做了一个甜滋滋的梦
优秀唱腔《徽匠神韵》
容轩读印——明代流派印(下)
小戏唱腔之“体” 略说
海洋玉髓鉴赏收藏的“十大流派”
关于戏曲流派概念及推出新流派的思考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论京剧表演新流派的创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