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肠癌的“前传”
——大肠息肉

2017-04-14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外科副主任医师

保健与生活 2017年11期
关键词:肠癌癌变大肠癌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外科副主任医师 孙 锋

大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病,且大多为腺瘤性息肉,这种腺瘤性息肉的癌变机会是非常大的,且随着年龄的增大,癌变的概率会逐渐增高。从这种意义上讲,大肠息肉是肠癌的“前传”。

大肠息肉到肠癌究竟有多远?

大肠息肉泛指肠黏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通俗地说,是长在肠管内的“肉疙瘩”。

大肠息肉中,有一种是非肿瘤性息肉,比如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这些息肉的发生、发展与大肠癌关系并不大。

还有一种是肿瘤性息肉,最常见的是腺瘤性息肉。此种息肉与大肠癌的发生关系是十分密切的,80%的大肠癌是由大肠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的。腺瘤性息肉患者肠癌的发生率是一般人群的3~5倍。另外,腺瘤性息肉体积愈大,癌变概率越高;无蒂腺瘤较有蒂腺瘤癌变概率高。

可见,将腺瘤性息肉列为癌前病变并不是空穴来风,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早些斩草除根,它们当中的一部分有朝一日会变成肠癌。

大肠息肉是如何“潜伏”的?

多数大肠息肉患者起病时可无任何症状,大肠息肉会一直“潜伏”在我们的体内,不易被察觉。一些较大的息肉可引起肠道症状,主要为大便习惯改变、次数增多、便中带有黏液或黏液血便,偶有腹痛,极少数患者大便时会有肿物自肛门脱出。一些患者可有长期便血或贫血症状,有家族史的患者往往对息肉的诊断有提示作用。

由于大肠息肉临床上常无症状,即使出现某些消化道症状如腹胀、腹泻、便秘等,也因症状较轻微和不典型而往往被人忽视。一般患者多以便血、黏液血便来就诊,又常被误诊为痔疮等肛门疾病而延误检查。

因此,首先要提高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凡原因未明的便血或消化道症状者,尤其4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应注意做进一步的检查。这样,大肠息肉的确诊率可望有所提高。

怎样向大肠息肉说不?

大量的临床诊治经历告诉我们,大肠息肉若长期失治误治,对身体潜在影响很大,严重的还可迁延成癌症,所以针对大肠息肉一定要重视“三早原则”,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大肠息肉生长缓慢,及早摘除大肠息肉对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大肠癌的发生意义重大。那么,我们有哪些方法可以向大肠息肉“亮剑”呢?

自从电子结肠镜应用于临床诊疗之后,临床医师对结直肠息肉的治疗有了质的飞跃。具体治疗方法可依据肠息肉性质而定:带蒂的息肉和小而无蒂的息肉,均可经电子结肠镜,在直视下用圈套电灼,或用热活检钳法摘除,此种方法成功率高,治疗效果确切。

总之,大肠息肉在临床上有特点可循,有上述症状的患者更须提高警惕,不可抱有侥幸心理,应掌握其特点并结合大肠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及时前往医院接受诊治,减少大肠息肉恶变为大肠癌,让名为“肠癌前传”的大肠息肉不会有续集上演。

猜你喜欢

肠癌癌变大肠癌
含糖饮料或可增加女性患肠癌风险
当心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肛瘘
《癌变·畸变·突变》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证书
《癌变 ·畸变 ·突变》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证书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癌变1例
男性长期看电视更易患肠癌
LC3和beclinl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变化及其意义
肠癌筛查的效果被高估了
血必净在用于大肠癌合并肠梗阻术后ICU脓毒症中的效果
大肠癌组织中EGFR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