濂溪后裔周绣麟考述
2017-04-14敖炼
敖 炼
濂溪后裔周绣麟考述
敖 炼
(湖南科技学院 国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周绣麟,字圣兆,号酸斋。周绣麟为周敦颐十三世孙,承袭父亲周冕翰林院五经博士,刻印《濂溪遗芳集》,修建相关建筑,以及参与月岩石刻,对周敦颐思想的传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周敦颐;周冕;周绣麟;濂溪后裔;月岩;《濂溪志》
一 周绣麟生平事迹
周敦颐去世后,黄庭坚、苏轼等文人应周敦颐二子周寿、周焘之请,作有诗文。黄庭坚应周寿之请而作《濂溪词并序》,苏轼应周焘之请而作《故周茂叔先生濂溪》一诗。
宋淳祐元年(1241),周敦颐从祀孔子庙庭,朝廷提倡,士子讲习。明景泰七年(1456),朝廷优恤后裔,周敦颐十二世孙周冕钦召至京,授翰林院五经博士,还道州奉祀。明清两代,朝廷崇奖理学,恩命频下,从十二世至二十二世,世袭其职者有“周冕-周绣麟-周道-周联官-周治-周汝忠-周莲-周嘉耀-周枚-周景濬-周邦泰”共计十一人。周邦泰之后,又有周承宗、周监相继受封五经博士。自周冕始,濂溪后裔相继受爵,作为濂溪血脉传衍,保持了特殊的理学世家地位。蒙“五经博士”封爵的濂溪后裔,在修复门坊楼亭、修葺祠宇,以及读书传家,刻印周敦颐遗书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周冕,字得中,号拙逸。郡庠生。景泰七年钦召至京,授翰林院五经博士,世袭劄还道州奉祀。葬于杜头。著有《拙逸集》十卷。周敦颐后裔居江西庐山,直至十二世孙周冕,始赐还湖南道州,主持祭祀周敦颐之事。
《明史》卷二百八十四《列传》第一百七十二载有周冕小传:“周冕,先贤元公周子十二代孙也。其先道州人。熙宁中,周子葬母江州,子孙因家庐山莲花峰下。景泰七年,授冕翰林院五经博士,子孙世袭还乡,以奉周子祀事。卒,子绣麟袭。卒,子道袭。卒,子联芳袭。卒,子济袭。卒,从弟汝忠袭。卒,子莲应袭。”
康熙《永州府志》卷十六《人物志中·名贤列传》载:“周冕,字得中,为人孝友,勤学好善。景泰中,朝廷以濂溪有功世教,录其子孙,授冕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有《拙逸集》藏于家。”
光绪《道州志》卷七《优恤》:“景泰七年,钦取元公子孙授职世袭,礼部题为特恩事。……景泰七年五月二十日具题,奉圣旨照例,着做世袭五经博士,钦此。移咨吏部,查得翰林院设有五经博士,欲将周冕填注翰林院五经博士世袭,仍回原籍道州,以奉祭祀。”
周冕所存诗文极少。今道县月岩有周冕《题月岩》诗刻一通,释文如下:“宋家天子受周禅,历数相承逾百年。乾德雍熙迨天圣,端拱无为统绪传。五星奎聚文明兆,我祖应期生营道。来歌来游于斯岩,仰观造化生成妙。阐《图》著《书》授二程,千载绝学晦复明。圣朝崇重恩垂后,锡爵词林奕世荣。我今幸接置鸿翼,登临此境长兴喟。遗踪想象宛如昔,百拜谨刊岩石志。大明弘治壬子岁仲秋吉旦,明翰林五经博士、道国公嗣孙周冕得中题。”
此外,据明胥从化《濂溪志》,另录周冕诗一首,题为《忆元公》,诗为“度越诸儒擅大名,五星奎聚应期生。遗容百世起瞻仰,绝学千年赖阐明。元宋褒封崇上爵,孔颜从祀侑东楹。图书包括天人蕴,谁谓言词不尽情。”光绪《道州志》卷七《题赠》版本题为《拜先子用前韵》,有数字不同,录诗如下:“度越诸贤擅大名,五星奎聚应期生。遗容百世勤瞻仰,绝学千年赖阐明。宋代褒封崇上爵,孔庭从祭侑东楹。图书包括天人蕴,谁谓言词不尽情。”胥从化《濂溪志》中另有周冕祭文《九江致祭》。
周绣麟,字圣兆,号酸斋。庠生。道州人。周敦颐十三世孙,承袭父亲周冕翰林院五经博士,葬于先茔左。光绪《道州志》卷八《选举》载:“恩荫:(明)周冕,周子十二代孙,景泰七年,始授翰林五经博士。周绣麟,冕长子,承袭博士。周道,绣长子,承袭博士。”周绣麟父亲周冕为濂溪后裔第一代五经博士,周绣麟为第二代。周冕以后,濂溪后裔十三至二十二世孙,连续承袭五经博士。
周氏父子对濂溪先生的贡献主要在于周冕修纂《濂溪遗芳集》,周绣麟刻印并藏《濂溪志》书板。汝南郡《周氏归仁公总谱》有对周冕父子的赞语:“冕公赞:炳炳《图》《书》,传自先子。辑其余芳,重于经史。宜乎受翰苑之清衔,自公以始。绣麟公赞:云鸿抒其志气,金马绍其家声。既风流之名世,亦山水之怡情。寻芳踪之所至,犹可于观花咏竹,想其生平。”
嘉靖十九年,永州府同知鲁承恩编纂《濂溪志》,周绣麟刊刻,并于棂星门内建楼,藏《濂溪志》书板。鲁承恩《濂溪志序》云:“嘉靖乙未,承恩出守和阳,幸受教于师门,窃淑先生绪余,以饰河阳之治,获益甚多。今转官永泉,实先生故里。舟过庐山,拜先生之墓于浔阳,入湖藩,谒先生书院于武昌。泛洞庭,登衡岳,涉浯溪,陟九疑,溯流而上,考先生始生之迹于故里。沿道山之麓,坐有本之亭,举先生之道,而询诸永道多士及先生之裔,皆得其言,而不得其所以言。而载在简策,尚有疑而未解者,得非纪载之未备耶?呜呼!先生之道,昭如日星。《书》不尽言,《图》不尽意,则《濂溪》一志,虽非先生之精蕴,恶可以无成书而供后学之取则哉!乃取而修之。既成,先生之孙博士绣麟,请授诸梓。”
周绣麟旧藏《濂溪遗芳集》,嘉靖二十三年,道州知州王会重修。王会《濂溪志序》云:“既抵任,拜先生祠下,退而访其嗣孙翰博周绣麟,求家传遗书,出《濂溪遗芳集》一册相示。荒杂不伦,并《年谱》及先生述作,亦复阙遗。因叹文献凋落,当图改刻,乃复出《年谱》钞本及搜录遗诗文凡若干。会受归而读之,其间又多讹脱。乃谬以已意,略加考定,而编次焉。”
道光《永州府志》卷九下《史类·正史》载:“(鲁承恩)乃取《濂溪志》修之。先生之孙博士绣麟请授诸梓,其于斯世斯文未必无小补云。”
周绣麟既袭翰林院五经博士,藏《濂溪志》,有功于世。光绪《道州志》卷七《先贤》载:“濂溪祠,即濂溪书院,在州学西,宋绍兴己卯,知军州事向子忞始祀周子于学之稽古阁……嘉靖间,宗子翰林博士周绣麟于棂星门内建楼,藏《濂溪志》书板。”后鲁承恩编《濂溪志》,其序记道:“先生裔孙五经博士绣麟,闻而力请授诸梓。”
另外,永州府推官王瑞之命知州方进建风月亭,嘉靖十二年,知州叶文浩又建濯缨亭,嘉靖十四年,知州陈大濩又建有本亭,三亭建好后,周绣麟于嘉靖十五年撰文《濂溪三亭记》,彰诸公表彰之意,同时纪念宣扬先祖周敦颐,并请永州府同知鲁承恩作文记之。鲁承恩《濂溪三亭记》云:“嘉靖己亥,承恩奉命来永,同知郡事。越明年春,以职事诣道州,过永明,睹山川雄胜,西顾濂溪,实在几席,喟然曰:此先生故里,可不登其堂乎!质明,自邑里过月岩,乃先生读书处。又自月岩至濂溪,先生裔孙五经博士酸斋,名绣麟,迓于途。途次有山日道山。山下一窟,其泉绀涌清澈,不盈不涸,可濯可渔。下有民田数百亩,皆饮其流,石上刻‘濂溪’二字。……试与酸斋观夫斯山与斯溪焉,前乎先生,山如此其峙,溪如此其流。”
嘉靖二十一年,周绣麟在道州通判金椿重建濂溪书院时,捐资修建。
今湖南道县状元山附近发现濂溪十九世孙周嘉耀所刻活碑一通,碑石上半部分残损遗失,残碑宽80公分,高75公分,厚8公分,十六行,碑文四周有花纹,字迹清晰,正楷刻写,释读如下:
……所赖董江都、韩昌黎二公迭起,拨乱反正,论者……诬也,然其间释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致使孔……而吾道荡然,无复存矣,有宋之代,天生我……不传之秘,著为《太极》、《通书》,体本于主静,功归于立诚,……斯道已灭而复明,已晦而复显,休哉,真万世永赖者,……仰其高风,企慕其懿行,每深生不同时,居不近地之感……祠□,莲香草翠,气象如新,霁月光风,伊人宛在,恻念……水旱频仍,民力兼□告艰,虚悬此愿,徒抱深衷,时际……生拜亭墩□美成其事埴,于是私心自喜,曰修葺之事庶……先之者耳,虑无有主之者耳,有其先之则莫敢后也,有其……一三,武则副戎以下,文则佐政司铎以上,各量力愿捐,相……力,阅五月而报竣,大中丞甚为嘉悦,落成之日,集庠……人之绪,习其车服礼器。窃念山川未改,《遗书》犹存,有能……境于太极岩之中者乎,有能悟鸢飞鱼跃于濯缨亭之……士希圣,圣希天,悠悠我心,非敢督也,是所望也,因为记。
十九代宗子翰林院五经博士周嘉耀同立石。
周嘉耀为周敦颐十九世孙,康熙二十四年(1685)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碑文所记之事无法具其详,但据残文推测,其中所言“修葺之事”、“落成之日”等,此碑或为纪念修葺某建筑而立。碑文提及周敦颐及其著作、思想、典故,反映了濂溪后裔对周敦颐的传承与弘扬。
二 周绣麟之家世
关于周子世家及授五经博士的史实,官方正史和地方志、周氏族谱上均有清晰详细的记载。
《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官常典》一百二十八卷《贤裔部·列传五》载:“按:《道州新志·周子世家》‘明景泰七年,以先生嫡孙周冕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先生生二子,寿字季老,一字符翁,生于合州,元丰五年登第,初任吉州司户,次秀州知录,终司封郎中。焘字通老,一字次元,生于虔州,初授司法,元祐三年登第,知成都府,终朝奉大夫。寿生六子,伯逵,叔夏,虞仲,季友,季仲,季次。季仲生兴裔,兴裔生二子,昺、昱。历七代至泫孙直中,恭、经、纲、维继为先生长子一派。焘生三子,縯、絪、缊。縯生四子,政卿、直卿、良卿、贤卿。政卿生二子,洵、沅。洵生五子,应高、应斗、应隆、应贵、应初。应斗生三子,仁孙、义孙、智孙。仁孙生三子,宗文、宗武、宗诚。宗文生二子,壎、㙈。壎生五子,泰赉、泰定、泰亨、泰贞、泰宇。泰赉生三子,文渊,文裔,文传。文裔生四子,贤、冕、凤、簋。冕初授翰林院五经博士,生绣麟,袭博士。麟生三子,道,遂,迈。道生六子,联极,联芳,联官,联班,联位,联辉。联芳生济,袭博士。官生治,治生五子,汝忠,汝孝,汝廉,汝节,汝仁。汝忠袭博士,生莲,应袭,奉道州祀,为先生仲子一派。先生世系详《家谱》。’”
道光《永州府志》卷十五上《先正传》载:“二子寿焘,寿字季老,登元丰进士,官司封郎中。焘字通老,登元祐进士,官至宝文阁待制。寿生六子,从官居吴中不返,焘之子縯、絪、緼,分承江州、道州祠祀。縯之子孙嫡长遂世为宗子,五传至宗文,元时以奉祀贤裔,檄为濂溪书院山长。宗文长子壎,字伯和,克嗣祖训,学《易》通贯,明初隐居不仕,二传至冕,是为周子十二代孙。明景泰帝六年,特诏征周子子孙乘传诣阙以冕应,七年授翰林院五经博士,予世袭。冕孝友勤学,事著《明史》。冕卒,子绣麟嗣袭。绣麟卒,子道袭。道卒,子联官袭。是时桂岭令君从祀启圣公,明神宗从礼臣议也。联官卒,子治当袭。治老病,以子汝忠嗣祖职。汝忠卒,子莲濒明亡,未及袭。国朝顺治十年,廵按李敬疏请优礼下部,行取莲时已老,乞以其长子嘉耀代袭。康熙二十四年,九卿集议,得旨允行。嘉耀卒,子枚袭。枚卒,子景濬征试于京师,始授袭如故。乾隆中,景濬卒,子邦泰袭。邦泰卒,子晋早亡,以晋子承宗袭,盖周子二十四代孙也。余详《濂溪志》、《州志》不备书。”
濂溪后裔至周莲已是十八代,清周诰《濂溪志》卷六《优恤·博士》:“据道州儒学署印训导石国纶,查得应袭博士周莲年力衰迈,不堪策励。有周莲之长子,生员周嘉耀,委系濂溪嫡派后裔,并非假冒旁支,应授世袭。……本年奉旨:准袭。”光绪《道州志》卷七《先贤·世家》记载濂溪二十四孙周承宗往江西九江谒墓,并录得《圣寿无疆颂并序》:“《圣寿无疆颂并序》,此系博士周承宗往九江谒墓,得之《江州志》中,故录于此。”
光绪《道州志》卷八《选举·封荫》载:“恩荫:明周冕,周子十二代孙,景泰七年始授翰林五经博士。周绣麟,冕长子,承袭博士。周道,绣长子,承袭博士。周联官,道子,承袭博士。周济,官侄,承袭博士。周汝忠,官孙,承袭博士。周莲,忠子,承袭博士。国朝周嘉耀,周子十九代孙,袭博士。周枚,耀长子,承袭博士。周景濬,枚长子,承袭博士。周邦泰,濬长子,承袭博士。周承宗,邦泰孙,承袭博士。”
承袭五经博士的濂溪后裔一支,在汝南郡《周氏归仁公总谱》中有周焘至周泰赉生平的详细记载:
焘公,字通老,一字次元,行百二,元公次子也。嘉祐七年壬寅六月生于虔州。性明颖,有远志,勤于学。不烦师教。自幼为东坡、山谷所器重,以父荫补太庙斋郎。元祐三年,登李长宁榜进士第。初任司法司,继为贵池令。政和六年,以中奉大夫充宝文阁侍制,迁两浙转运使。著有《游天竺观邀水诗》,载于咸淳《临安志》。转成都太守,奏颁雅乐,于诸路州军学,俾诸生习之,以祀孔子,诏从其请。所作《署轩诗》编入《成都文类》。复提举南京、毫州、谯郡明道宫。终朝议大夫、徽犹阁待制,赠通奉大夫。苏东坡知杭州时,与之同官,亲如兄弟,倡酬诗甚多。人称:“茂叔有子,良不诬矣!”靖康元年丙午十月十一日卒。年六十四,葬故里先茔左侧,俗名游神岭上,有石刻,横书“宋进士周焘公之墓”八字。配王氏,生二子,长曰縯,次曰絪。
第十八世縯公,字庆长,行一。元符三年庚辰十月生。古貌美髯,风度穆如,尤工诗赋,援笔立就。著有《茹古集》。以父荫补奉议郎,通判蔪州,迁临川令。绍兴十年丙寅三月十八日卒,年四十六。葬故里,金鸡报晓形。配张氏,生子四,政卿,直卿,良卿,贤卿。
第十九世政卿公,字师端,一字卜世,行一。政和六年丙申正月初八日生。性淳直,不求闻达。以祖荫。与张南轩同补承务郎。晚上隐居月岩云溪间,适寇起,道州通判傅大声调发治军,公以乡兵助之,力战追贼,百姓欢呼傅父,公有力焉。尝与弟直卿、彦卿、侄涛省元公墓,遇朱子于南康,以《爱莲说》墨本相赠之,燕于光风霁月亭,朱子作《山北纪行诗》二章,以记其事。淳煕六年已亥二月十三日卒,年六十四。配何氏,内行雍肖,生子二,长子洵,次子沅,训以义方,出入严正,母之教也。妣卒,与公同葬故里龙山,金鸡报晓形。
第二十世洵公,一名正雷,字振远,号晋川,正卿公长子也。性颖悟,博通经史,当道以明经荐,不赴。常言:“富贵之畏人,不如贫贱之适志。”庆元二年,蔡西山谪居道州,会公于故事。西山曰:“君家学有渊源,犹见先世模范。”因极论性理象数一贯之旨,读家谱,作《二十四才子赞》,二人相得甚欢也。公以八年壬辰五月十二日生,绍定四年辛卯十月初二日卒,年六十。配朱氏,有种郝规仪,萍藻箕扫之供,舅姑宾朋之奉,胥尽其礼。生五子,应高,应斗,应隆,应贵,应初。公及夫人并葬故里先考之墓右。
第二十一世应斗公,字志高,洵公仲子也。智周庶物,经、史、医、盿一览皆通。生平轻财仗义,乡里韪之。尝言:“元公之书有伪者撰者,其一《卦说》乃陈忠肃所著,其一《系辞说》又皆佛老之谈。如曰‘《易》之冒天下之道也,犹狙公之罔狙众也’,此类不待智者而知其非真矣。”公以开禧三年丁卯十月生,德祐二年丙子某月卒,年七十。配欧阳氏,内行淑美,卒,与公并葬达村小虎形。生子三,仁孙,义孙,智孙。
第二十二世仁孙公,字伯元,应斗公长子也。性醇谨好学,隐居龙山,食德自下,不为俗染。庐山五老峰有《圣寿无疆颂》,相传为元公作,公曰:“非也,《颂》称‘光尧寿圣’,此高宗尊号也,盖传闻之谈也。”配赵氏,通《孝经》,克修妇道,举案齐眉,仿佛梁孟夫妇。同生绍定六年癸巳某月,终元大德五年癸卯某月,年七十,并葬故里。生子三,宗文,宗武,宗诚。
第二十三世宗文公,字尚德。元初,举于乡成进士,官至户部左侍郎,迁礼部尚书。性勤慎,笃于孝友,博通经史,解组归田,郡大夫尊礼之,以师事焉。时节书相国杨惟中,立太极书院于都城,以祀元公。赵延复讲学北方,始知性理之书,许衡、郝经、刘因皆尊信之。公曰:“此赵公之力也。”以淳祐元年辛丑某月生,天历二年已巳某月卒,年八十八。葬故里,风吹罗带形。配唐氏,肃共内则,卒附公墓旁。生子二,长壎,次箎。
第二十四世壎公,字伯和,行一,大德元年已亥某月生。博学力行,尤善于《易》,兼工诗赋。顺帝微行至道州,时有临武人陈梦春者,献以诗,有“红日马头天已近,青云雁背雨初晴”之句,帝赏之,北还御极,擢梦春湖南廉访使。或劝公尽献所作,公曰:“穷达有命也。”著《周氏谱》藏于家。以初《元公墓碣文》曰:“昔王荆公立新法,蒲宗孟为羽翼,故作《元公墓碣》,有称颂新政数十语,盖虚构此言以自解,非实也。”元季,隐遯营山下。明洪武初,有司以明经荐入京,补书院直学。告归,奉先人祠事,上赐币帑。时龙阳周德元亦隐居乐善,以行义闻于朝,同被征召,并辞归桑梓,世称“二杰”。公以洪武二十年丁卯某月卒,年八十九。配郑氏,卒,夫妇并葬故里大富桥。生子五,泰赉、泰定、泰亨、泰贞、泰宇。
第二十五世泰赉公,字世亨,壎公长子。幼补上庠弟子员,天性仁恕,有长者气象,郡大夫加礼焉。平日息事解纷,无有德色,教子俱成立。永乐间,重修家谱,时一士子欲求通谱,公曰:“昔有持狄梁公像献狄青者,指为远祖,青曰:‘安敢自附梁公也!’”士子闻而退。公以至治三年癸亥某月生,永乐十一年癸巳某月卒,年八十二,葬本山,大虎形。初婚唐氏,寻卒,葬故里围仂腹。继娶何氏,中馈肃将,得尊章意。年八十一卒,葬偏深塘,雁落平沙形。生子五,文渊、文裔、文传、振祖、琮祖。
兹据文献所载,制出濂溪后裔袭五经博士的一支谱系图如图1(其中黑体标注为袭五经博士者)。
图中,濂溪世孙自周冕一脉相承至第二十四世孙周邦泰,其中有异议的是第十五世和第十六世。官方正史如《明史》、《明伦汇编·官常典》都是以周联芳父子为五经博士,而地方志如道光《永州府志》、光绪《道州志》则以周联官父子为五经博士。
道光《永州府志》卷十五上《先正传》就此异议有以下解释:“《明史传》载:‘联芳嗣道子,济继袭,乃传从子汝忠。’今按万历二十五年汝忠承袭,宗图实以孙继祖,联芳乃庶子也。……《州志·恩荫》又书‘周济,联官之从子’,承袭博士或代治权袭,非真袭也。”
图1. 濂溪后裔袭五经博士谱系图
汝南郡《周氏归仁公宗谱》则有更为详细的说明。其中《博士一湖公暨朱孺人墓志》载:“极早逝,芳幼表大成,以文学俊一黉,昆季中齿长而贤,当袭博士,以疾辞。官乃奉母命承袭世爵。”后裔对此则有辨正,在《一湖公暨朱孺人墓志辨正》中解释曰:“《志》云:‘孺人朱氏,进士朱琯之长女也,生子二,曰极、曰芳。未几,孺人卒,进士又以次女归之为继室。’夫琯之长女,公嫡配也,生终年月《志》无一语,而继室独详载之,此中大有可思矣!《志》又云:‘孺人以万历三十八年庚戌卒,年八十五。’由卒之年上溯所生,系生于嘉靖五年丙戌,与八十五岁适合。自丙戌至嘉靖三十四年乙卯联芳生之年,孺人年三十矣,公已年三十有三。迨至嫡配死后方才适,公又不知几历年所,则孺人将四十矣!琯进士也,有此老而未嫁之季女留以归吾公乎?此理之所必无者!《志》又云:‘芳长而贤,当袭博士,以疾辞,官乃奉母命承袭世爵。’是时道公尚在,不云父命,而云母命,谬矣!况承袭例必嫡子,岂母可得而命?何不思之甚也!盖此《志》也明明欲紊嫡庶之人作为此词,假托远而无征之姓名,欲使流传日久,以为后日借口张本。将即此《志》质公与孺人于九原,谅亦有大不安者,是不可以不辨!”
另外有《一湖公暨朱氏两孺人实迹》:“窃闻祖父相传:一湖公原配朱氏,进士朱琯公女也,未嫁时,寡发多癞,进士公以婿系博士,恐不相得意,欲听其别娶。公以夫妇大伦,坚执未允,进士公乃聘一义女养于家,及赋于归,即将此女为媵。孺人生子联极,连年未育,公遂收媵女为侧室,故亦号朱氏,生子联芳。越数年,原配生子联官,故行则居三,实则嫡子也。极未弱冠卒,官是以承袭博士,盖官与极同母,芳与班、位、辉同母也。”
由此可知,袭五经博士之荣的本应是周联极,但因其早逝,周联芳袭,而周联芳实为庶出,故应为周联官袭。
三 周绣麟与月岩
月岩位于湖南道县城西20公里处清塘镇小坪村,相传周敦颐幼年时曾经在此乘凉读书,领悟太极。
明隆庆《永州府志》卷七《提封》载:“月岩,在州西四十里,旧名穿岩。形如圆廪,中可容数万斛,东西两门通道,望之如城阙。当洞之中而虚其顶,自东望之如月上弦,自西望之如月下弦,就中望之又如月之望。洞高可四五十丈,奇石峭壁,如光㹸相逐,如伏犀俯顾,如龟蹒跚,如凤翺翔,如龙蛇蜿蜒,而石液凝注如滴。西壁有窦石笋嘉立,如入定僧,在龛又一窦,深黑不可窥,行人之声,蜚鸟之音,经其中如闻笙簧。周子则之以画《太极图》云。”
清道光《永州府志》记载:“濂溪以西十五里,营山之南,有山奇耸,中为月岩。旧名穿岩。其距州约四十里焉,岩形如圆廪,中可容数万斛。东西两门相通,望之若城阙。中虚其顶,侧行旁睨,如月上下弦,就中仰视,月形始满,以此得名。岩前奇石如走猊伏犀,形状不一。相传周子幼时,尝游息岩中,悟太极,故又称太极岩。有书堂在岩内,石壁环之。”自宋时起,历代文人墨客推尊周敦颐,明清两代受理学影响,往来月岩的理学之士、府地官员在月岩题咏刻石,兴盛不绝。月岩天然独特的自然景观,加上日益形成的人文景观,成为了探究濂溪理学的佳境。
周绣麟世居道县,又为周子后裔,省府州官员来月岩,周绣麟多次陪同,周子恭《游濂溪故里记》载:“游斯里者,今为七泉周子恭,生斯里而同游斯里者为赵子冕,为濂溪嗣孙翰林五经博士绣麟。”今月岩即存石刻三处与周绣麟相关。
明正德四年(1509),湖广提学佥事陈凤梧巡视舂陵,即今道州,公事之余,于五月十六月圆之日游览月岩,作诗三首,勒石月岩。同游者有都指挥吴坤、周绣麟,二人皆次其韵,各刻诗三首。
明正德十四年(1519),永州府推官王瑞之携贺位、周绣麟等八人游月岩,众人次王瑞之韵,刻诗七首,周绣麟诗:“使节寻游自有媒,望中晴色片时开。两弦霁月东西挂,一段光风上下来。山古重辉斯道合,人豪再出喜吾陪。徘徊未尽赓吟兴,收拾诗囊满载回。”落款为:“元公世孙周绣麟。”此次盛游月岩之外,王瑞之偕知州贺位捐资构屋于周元公读书台旧址,周绣麟具体负责此次工程举措。
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道州同知黄九皋携王会、周绣麟等八人同游月岩,仅黄九皋刻长律一首,跋有“嘉靖丙午夏,萧山黄九皋识,同游龙泉萧文佐、漳浦王会、武昌易堂、州人周绣麟、周庠、顺昌廖庚、全州唐廷颢。”
周绣麟至月岩不止以上三次,从三次所陪同的官员来看,恰好是省府县三级,时间跨度达三十七年之久。周绣麟作为濂溪后裔,对于推扬濂溪思想责无旁贷。正德四年(1509)夏,周绣麟陪陈凤梧至月岩,这是周绣麟到达月岩的最早石刻记载。
陈凤梧在月岩刻诗三首,周绣麟次陈凤梧韵,亦刻诗三首,三首诗题为《游月岩次宗主陈公韵》,诗体为两首七律一首五律。石刻长105公分,宽48公分,十行,楷书,上下共三条裂痕,影响辨字。周绣麟诗在陈凤梧诗左下方,笔迹与陈凤梧石刻似稍有不同。第二首与第三首均收入《濂溪志》。第一首因石裂有残,《濂溪志》不见,缺字据字形及文意补之。
周绣麟诗刻释文如下:
《游月岩次宗主陈公韵》:
岩峦层叠秀苍苍,静玩其间理自藏。一妙通天呈造化,双门挂月照中央。碑文拂藓看遗典,书迹开参按故乡。名䆠留连镌石壁,万年传诵岂能忘。
陈公乘暇游佳境,幸得追陪共一临。涧谷春香花草茂,洞岩秋冷雾烟阴。马蹄行踏供吟兴,鸟韵调歌奏瑟琴。吾祖旧游勋迹在,吟风弄月有余音。
斯岩名胜景,至理出天然。登径瞻双户,入岩见一天。仰观圆似月,侧覩宛如弦。道妙乾坤象,昭昭在目前。
大明正德己巳夏午月,濂溪宗孙翰林博士周绣麟圣兆撰。
陈凤梧原唱释文如下:
层岩峭直□穹苍,洞口虚明月影藏。两画阴阳分左右,一圈太极奠中央。天生胜景非人迹,地入濂源是道乡。鸟韵花香三十里,尘怀到此自能忘。
月岩形胜闻天下,五载南巡始一临。羸马不辞山路险,凉风还爱午云阴。洞中扫石罗尊爼,涧下流泉鼔瑟琴。醉读残碑剔苔藓,濂溪图象有遗音。
舂陵山水郡,心赏独悠然。磴险疑无路,岩虚更有天。围圆中似望,上下两如弦。我欲寻源去,风光正满前。
“宗主陈公”即陈凤梧。陈凤梧,字文鸣,江西庐陵人,弘治九年(1496)进士,授刑部主事。清宁宫灾,应诏言时政,奉命江南,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审录重囚,多所平反。出为湖广提学佥事,推衍圣制为十八条,刊示郡县。历升山东左布政使,卒,赠工部尚书。著有《奉议修辞录》、《毛诗集解》、《困知记》。
陈凤梧诗均无题,有跋数行。明胥从化《濂溪志》录周绣麟诗第二三首,其诗为:“陈公乘暇游佳境,幸得追陪共一临。涧谷春深花草茂,洞岩秋冷雾烟阴。马蹄行踏供吟兴,鸟韵调歌奏瑟琴。吾祖旧游芳迹在,吟风弄月有余音。斯岩名胜景,至理出天然。洞达开双户,虚明自一天。仰观圆似月,侧视宛如弦。道妙乾坤象,昭昭在目前。”此版本遗漏第一首,另有数字不同。第二首“涧谷春深花草茂”,“深”字应为“香”,“吾祖旧游芳迹在”,“芳”应为“勋”,石刻“祖”字损坏,据此补之。第三首颔联有较大变化,石刻为“登径瞻双户,入岩见一天”,而胥从化版本为“洞达开双户,虚明自一天”,“侧视宛如弦”,“视”应为“覩”。后世诸多版本皆依胥从化,如李桢《濂溪志》,而李嵊慈《宋濂溪周元公先生集》只录最后一首五律。
周绣麟诗韵、字、序皆严格步陈诗,二人诗作虽无题,却始终贯穿理学主题于诗作中,“静玩其间理自藏”、“至理出天然”一语双关,既与“道法自然”相近,又暗含周敦颐《太极图说》源自月岩之故,隆庆《永州府志》卷七《提封》载:“自濂溪先生崛起营道,取象月岩,发《图》《书》之秘,遂为万世理学宗,地灵人杰,不信矣哉!”就三首诗整体看,第一首七律与第三首五律理学意味较浓,大有理学宗师后裔之风范。第二首七律述陪游陈凤梧之事,多摹景之词,造语清丽,末句追怀先祖,别有余味。
“岩峦层叠秀苍苍”,月岩由沉积岩所构成,北壁石刻层层叠叠,尤为明显。“碑文拂藓看遗典”化用陈凤梧诗“醉读残碑剔苔藓”,月岩自宋太守赵汝谊刻诗以来,至明正德间,石刻存数不多,周绣麟父周冕于明弘治五年(1492)刻诗于月岩,中有“五星奎聚文明兆,我祖应期生营道。来歌来游于斯岩,仰观造化生成妙。阐《图》著《书》授二程,千载绝学晦复明”数句,又据“名□留□镌石□,万年传诵岂能忘”、“吾祖旧游勋迹在”,“遗典”应指周冕诗刻。
“吟风弄月”借周敦颐典故,周敦颐有诗《题濂溪书堂》:“倚梧或欹枕,风月盈中襟。或吟或冥默,或酒或鸣琴。”“风月”一词,其义清明高远,后世多以之形容周敦颐高尚的人格。萧子鹏《吟风弄月台赋》:“光风霁月,湛乎太虚。吟风弄月,乐其与俱。”黄庭坚《濂溪诗序》:“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朱熹《赞》:“风月无边,庭草交翠。”朱熹《论孟精义》卷九上载:“明道曰:‘自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魏了翁《敬书濂溪书堂》:“而江山风月,仪型如在。”
“陈公乘暇游佳境,幸得追陪共一临。”即指陈凤梧游月岩一事,陈凤梧任湖广提学佥事期间,至月岩刻诗三首,诗跋“正德四年夏五月,予巡视学政至舂陵郡。是月十六日,公事稍暇,因往月岩游焉。登览之余,口占三律,俾鑱诸岩石,以纪岁月。时同游者,都阃吴君坤也。庐陵陈凤梧识。”周绣麟《游月岩次宗主陈公韵》诗刻落款为“大明正德己巳夏午月,濂溪世孙翰林博士周绣麟圣兆撰”,“午月”即五月,“幸得追陪共一临”,可知周绣麟于当月陪陈凤梧至月岩。
“斯岩名胜景,至理出天然。”光绪《道州志》图有道州八景,其中之一为“月岩仙踪”,明张乔松《太极岩辨》曰:“道州月岩之胜甲于天下,余闻而慕之久矣。”月岩以其独特的天然构造闻名于世,给人无限遐思,“至理出天然”意即周子《太极图说》渊源于此。
“登径瞻双户,入岩见一天。”月岩有前后通道,东西视之如月上下弦,是为“双户”,岩顶虚空如既望之月,可见天穹,故言“仰观圆似月,侧覩宛如弦”,此联与陈凤梧诗“围圆中似望,上下两如弦”句意相同。
“道妙乾坤象,昭昭在目前”,乾坤为天地阴阳,月岩又名太极岩,其中物象状态及变化,蕴含天地之道。来游月岩者,往往深受月岩自然造化之感动。
月岩本为自然形成之物,经周敦颐化之以人文,历代官员士人刻石,千年月岩演为一则人文景观。月岩在被赋予深厚的理学内涵同时,又连同周边的廖氏小坪村、濂溪故里、古道州八景等景观,在时空上得以有足够的阐释外延。
从古籍方志及石刻资料看,周绣麟多次至月岩,且都是作为陪同的身份,这层身份既代表当地乡贤对周敦颐的敬重,也是作为承袭五经博士的周子后裔对濂溪先生的推崇与发扬。
四 周绣麟其他留迹考
今道县发现与周绣麟相关石刻另有两处,一为濂溪故里楼田村道山脚下的“寻源”榜书,一为道县城南两公里处上关乡含晖岩中的一处诗刻。
道县濂溪故里楼田村有道山,据康熙《永州府志》卷八《山川志》:“安定山在州西十五里,土名安心寨山,石壁上刻道山二字,濂溪出其下,周子实生于此,州守王会作《濂溪故里图》,著《图说》,见《古今纪述》。”
又卷二十一《艺文志》有王会《濂溪故里图说》,记叙详细:“州西一十五里有寨,乡人所筑以避寇乱者,俗呼为‘安心寨’,其麓周氏家焉。右龙山,左豸岭,冈垅丘阜,拱揖环合。世传行五墩绕宅,若五星,然世久为乡人所没,今仅存其一,濂溪先生实生于此。山之西石壁上有古刻二大字曰‘道山’,下有石窦,深广不可穷,有泉溢窦而出者,濂溪也。清冷莹彻,如飞霜喷玉,大旱不涸,积雨不溢,莫知其来之所自。知州方进刻其上曰‘圣脉’,故人呼为圣脉泉。泉之上为有本亭,迤东为风月亭,沿流而东为濯缨亭。又东为故居,家庙在焉,先生子孙居之。又东为大富桥,先生幼钓游其上,濯缨而乐之,即其地也。”
今圣脉泉周边有知州方进“圣脉”榜书及周绣麟“寻源”榜书。“寻源”榜书在圣脉泉西面石壁,距离泉水一公尺左右。石刻高55公分,宽100公分。署款为“十三代孙周绣麟稽首拜书”。“寻源”二字为楷体书写,署款为双钩笔法,“寻源”二字保存较为完整,但署款已漫漶难辨。
“寻源”刻于圣脉泉处,表面上言此地为濂溪之源,实际引申为道德之源,周敦颐是理学鼻祖,也指出濂溪故里也是理学发源之地。明田山玉有赞:“道在人心,如环无端。无可不可,弄此两丸。千江共映,万派同川。盈虚何有,探窟寻源。沂水春风,在此指间。”岳麓书院山长陈凤梧有诗:“我欲寻源去,风光正满前。”陈凤梧写此诗时,周绣麟陪同左右,故可推知“寻源”榜书勒石时间或为明正德四年(1509)。
含晖岩,又名白石楼、叶岩、金华洞,在道县城南两公里处上关乡。含晖岩有石刻30方,年代以宋、明、清为主。含晖岩石质为石灰岩,石刻多未经打磨,呈现天然上石形态。
《永乐大典》卷九千七百六十三载:“含晖岩:《永州府志·含晖岩》,在本府道州营道县南五里。唐刘梦得有《记》,一名白石岩。何子应以‘金华’名岩中之泉,亦曰‘金华岩’。治平丁未,周元公以永倅归展墓。尝与乡人同游,题名于石。”
嘉靖壬辰(1532),周绣麟陪同聂淳、罗柏、蒋景明等人游含晖岩。聂淳作五言诗一首并序,刻石于含晖岩临江洞口右侧。石刻距离地面约3公尺,宽62公分,高49公分。行草书写,保存较为完整,石刻表面凹凸不平,或未经打磨,或因位处含晖岩临江口,风蚀水浸所致。
诗刻不见于方志著录,释文如下:
江华之役,师次舂陵,伙永州弍牧吉水罗子柏,翰博周子绣麟,上舍蒋子景明游焉。
南楚多奇胜,涵晖异圣凡。东西瞻日表,上下见风帆。泉泻金华洞,云归铁干杉。登临偶祭兴,同尔附清衔。
嘉靖壬辰新淦聂淳。
聂淳,江西新干人,正德八年(1513)举人,曾任临江府同知。
嘉靖《江西通志》卷二十三《秩官》载:“正德八年癸酉乡试:……陈元、聂淳、刘楫、萧珩,俱新淦人。”
隆庆《临江府志》卷十《选举》:“正德八年癸酉乡试:……陈元,知县;刘楫,知县,俱峡江人。聂淳,同知;萧珩,俱新淦人。”
罗柏,江西吉水人,时任永州同知,故称“弍牧”。道光《永州府志》卷十一上《职官表》:“同知:罗柏,吉水人,十一年任。”
永州地处湖南西南部,与两广交界,羊肠鸟道,商旅不通,少数民族聚居,尤以瑶族为主。自古以来,永州一带边情较为复杂,时有瑶民不服王化,不隶版籍。有明一代,边瑶不断反抗政府,正德年间,爆发龚福全等人叛乱,声势浩大,席卷两广及湖南大部,道光《永州府志》卷五下《风俗志》载:“武宗正德十一年,莽山瑶龚福全称王,据乌春山,东自龙泉,南自保昌,西自连山、宁远,北自桂阳、常宁,大肆剽掠。十二年,秦金会同王守仁、陈金,命将平之(旧省志)。八排瑶延袤二千余里(在今两广境),内五排隶连山县,北抵湖广之蓝山县锦田所,外三排隶连州,西抵湖广临武,达宜章界(《明史·五行志》)。”可见声势浩大,影响之巨。当时朝廷震动,连年征战,直至嘉靖年间,尚有流寇。
另外,经过一系列大小战役后,江华县于嘉靖二十年(1541)设置府馆,以管理瑶民。周子恭《江华府馆记》:“江华界于两广,诸猺獞为边患。议者请建置府馆,以通判住札,往来道州、宁远、永明各州邑经界边务,驭兹猺獞。是议建于嘉靖辛丑七泉子,于是,八月二十七日抵永州府,遂以九月十六日临江华,江华之有府判住札,自七泉子始也。”
此诗即在这个背景下所写。“江华之役”具体指哪场平叛,已不可考,但可明确的是,此次战役必定和边瑶叛乱以及龚福全影响相关。“舂陵”,今湖南道县宁远一带。“翰博”,即翰林院五经博士。“涵晖”,即含晖岩。“东西瞻日表,上下见风帆。”含晖岩临江而立,前有潇水流过,登上含晖岩顶部,可见日出日落,亦可望远处江面风帆。“金华洞”,含晖岩别称,内有泉水流出。弘治《永州府志》卷二《山川》记载:“含晖岩,一名白石岩,在州南五里。刘禹锡记云:薛君景晦为道州,得异境有石空穹然如厦屋,因名之曰‘含晖岩’。何子应以‘金华’名岩,岩中之泉亦曰‘金华泉’。”“登临偶祭兴,同尔附清衔”一句即表达胜战之后的愉悦,也暗含反战情绪。
周绣麟陪同聂淳等人来游含晖岩,一则追念周敦颐遗迹,含晖岩有周敦颐亲笔题刻,弘治《永州府志》卷二《山川》载:“治平丁未,周元公以永倅归展墓,尝与乡人同游,题名于后。”另一原因是此地人文自然风景俱佳,水天一色,“含晖石室”为古道州八景之一,令人向往。
结 语
濂溪后裔繁衍至周绣麟已经是十三世,从获封朝廷殊荣这一地位的高度来说,周绣麟父周冕始授五经博士,可作为研究濂溪后裔的一个转折点。以周冕父子为代表而封“五经博士”这一支濂溪后裔,诗书传家,仕则清正廉洁,隐则德高望重,有濂溪先生遗风。
濂溪后裔在精神品德上继承周子的同时,修葺门坊楼亭及祠堂书院,辑录刻印传播濂溪遗稿,不遗余力。这些建筑,不但是祭祀濂溪先生的场所,而且是后裔等的活动空间;不但构成了濂溪故里的重要景观,而且承担着传播、教化的功能,具有景观性与教化性的统一,拓展了以濂溪故里为中心的文化地理空间,是理学发展的重要阐释物。濂溪先生的遗稿,因或散落于群书,或传录于家乘,或遗佚于山野,未尽于编,濂溪后裔对先生遗稿文字的旁搜博采及编刻付梓,是研究其生平事迹的重要参考文献,是后世一些《濂溪集》、《濂溪志》等的重要版本来源。这类文献,既是重要的史料文献价值,也是濂溪学研究的组成部分。
濂溪后裔还通过邀请文坛硕儒、地方官员作诗赋记祝,与其同游月岩等濂溪先生活动场所,主持祭祀周子等方式来纪念宣传濂溪先生的思想。后裔虽名不扬官不显,但以实际行动踵先生之迹,践先生之行,传承了濂溪思想。
[1][隆庆]永州府志[M].明隆庆五年刻本.
[2][康熙]永州府志[M].日本内阁文库藏清康熙九年刻本.
[3][道光]永州府志[M].清道光八年刊本.
[4][光绪]道州志[M].清光绪四年刻本.
[5]张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6]周敦颐.元公周先生濂溪集[M].长沙:岳麓书社,2006.
[7]王晚霞.濂溪志八种汇编[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3.
[8]周氏后裔.汝南郡周氏归仁公总谱[EB/OL].http://www.sohu.com.
(责任编校:张京华)
I209.9
A
1673-2219(2017)12-0001-08
2017-05-10
湖南省社科基金“濂溪故里石刻考释”(项目编号17JD35)。
敖炼(1989-),男,湖南岳阳人,硕士,湖南科技学院国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