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学生兴趣,让教学更高效

2017-04-14高宇英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7年7期
关键词:阅读课文理解课文课文

高宇英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教师一直努力探究的问题。下面笔者谈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一、灵活预习,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带领学生预习课文,理解一些知识并发现一些疑难问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因此要加强对学生预习的指导,说明意义,提出要求,教给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和自学能力,逐步提高要求,这样才能调动他们预习的积极性。长期采用单一的形式进行预习,学生会产生厌烦心理,预习容易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指导学生预习。

1.据文画图

根据课文某些段落的内容画平面图、线路图等,填写教师设计的预习图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时,可引导学生画出内洞、外洞的平面图;教学《草虫的村落》一课时,可引导学生画线路图;教学《沙漠里的船》一课时,可引导学生对照课文填写预习图表。据文画图的预习形式使学生在学习新课前对课文的“全貌”进行了鸟瞰,加强了课文对学生感官的刺激,让学生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激发了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2.实验引入

结合课文内容做实验。教学《曹冲称象》一课时,让学生在水盆中做浮力实验;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让学生往水瓶中填石子,弄清乌鸦能喝到水的道理。学生边读课文,边按照课文内容做实验,读懂了课文,明白了道理,兴趣盎然。

3.提示重点

对较长的课文,在指导预习前,简介时代背景和主要内容,提示重点,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预习课文的重点段落。通过这样指导,学生能很快地抓住课文的重点,容易领会全文的主要内容,并划清段落,从而增强了阅读兴趣。例如,《小英雄雨来》一文较长,在指导预习时简介时代背景和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提示了雨来掩护同志,同敌人机智斗争的重要部分,学生阅读兴致高涨。

二、引领示范,激发学生朗读课文的兴趣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语言的基本方法。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1.利用导言

运用多媒体播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画面或动画,用生动形象的导语巧设悬念,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海底世界》的导语是这样的:“由于海水挡住了人们的视线,人们无法看到海底的景象,所以自古以来,那种神秘的海底世界就像一块巨大的吸铁石,强烈地吸引着人们。人们曾经幻想,在碧绿的大海深处,有金碧辉煌的水晶宫殿,海龙王在那里呼风唤雨,海底有美丽的珊瑚、名贵的珍珠。静静的月夜,美人鱼有时候浮到海面上,唱着动听的歌……海底真像人们幻想的那样吗?同学们认真读一读《海底世界》这篇课文后,就会知道海底究竟是什么样子了。”读完导语后,全班生学迫不及待地翻开书大声朗读起来。

2.指导示范

由于年龄、先天素质、心理特征的不同,学生的朗读兴趣也是各异的。因此,教师要细心观察每个学生,挖掘他们潜在的积极因素,激发他们朗读的兴趣。比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教师可一边用课件播放战士和大娘挥泪告别情景的视频,一边这样指导学生:“志愿军战士和朝鲜大娘在朝鲜战场上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如今他们就要分别了,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回首往事,情更深,意更浓。千言万语只好化作送别时的深情,把你们的深情融入到朗读中,用你们的心去歌颂他们。谁想代表志愿军战士和大娘道别?”于是学生深情地朗读:“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学生读得很动情,朗读“大娘”一词由慢到快的语气很有味道。

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有的读得不正确,长句子读破;有的读得不连贯;还有的学生胆子小,读的声音不洪亮。对这些学生,教师要特别注意指导他们朗读的方法,尽可能多给他们读的机会,对他们每一细小的进步,都给予表扬。当他们读得吃力时,让朗读好的学生予以示范。这样既能调动朗读好的学生的积极性,又使那些对朗读失去信心和读得不太流利的学生有更多读的机会,使他们有胆量、有兴趣大声地有感情朗读。

3.角色表演

小学生爱唱、爱跳、爱表演,进取心强。根据这一特点,凡是遇到可以分角色朗读的课文,就让他们戴上面具或头饰,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有时还可配上动作,让他们为老师、同学和家长表演,可以把他们的节目录下来,然后放给他们听。当他们听到自己的声音时,会高兴得手舞足蹈。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组织朗读比赛、朗读表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三、解决疑难,激发学生理解课文的兴趣

疑是学习与思维的基础,不仅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而且通过释疑,还能够激发学生理解课文的兴趣,使学生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

1.设疑解疑

学生没有疑问,不等于理解了课文,常常是读书不够认真,没有动脑思考的表现。所以在学生对课文没有疑问时,教师可以及时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思考,使他们的思维沿着正确的方向展开,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学《惊弓之鸟》一课时,通过讲读,学生似乎懂得了弓响鸟落的原因。为使学生真正领会作者的意图,受到思想教育,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更羸能判断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为什么他身边的魏王却一点也不知道呢?”这样使学生又产生了疑惑,于是他们带着疑问认真地阅读课文。通过读书、思考、分析、议论,学生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2.质疑解疑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把问题板书出来,让学生自己来观察、分析、比较哪些是大家普遍感到不好理解的问题,哪些是容易理解无须发问的问题。学生通过评议筛选,逐渐学会了应该怎样质疑,提的问题越来越有质量,越来越有深度。教师在课堂上只要做到耐心启发,指导方法,热情鼓励,学生就能够做到敢质疑、会质疑。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就要努力去解决,这样就调动了他们认真读书、专心听讲的积极性。再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通过议论,去解决提出的问题,学生就会获得心理上的愉悦,从而保持浓厚的读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3.分层解疑

教材中每篇课文的后面都安排了思考题,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部分学生懒于动脑,不愿意回答课后问题,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回答课后习题的兴趣。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学困生回答;比较难以理解的问题,先把它拆成几个简单的问题,让几个中等生回答,然后再请学优生综合完整地回答。提问时注意面向大多数学生,不只是提问学优生。这样学生有了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又掌握了回答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了理解课文的能力,增强了阅读课文的兴趣。

四、由扶到放,激发学生背诵课文的兴趣

背诵可以巩固字词、深入理解课文、提高读写能力。在加强记忆的过程中,文章的风采音调、逻辑思维、语言表达方式,特别是作者的思想感情,都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背诵也要注意由易到难逐步提高要求。如看图学文类课文,先让学生看图说大意,再离开图看板书的文字背诵,最后要求学生独立背诵。有的课文,如《看月食》,适宜边演示边记忆边背诵,教师就可用多媒体演示,引导学生背诵。为了帮助学生熟读成诵,让一部分学生读课文带动另一部分学生离开书本背诵,或教师先说出每段的第一句,学生接下去背诵其余部分。在全班集体背诵的基础上,再让学习好的学生背,然后找学困生背诵。这样由扶到放,逐渐放缓坡度,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背诵任务。

猜你喜欢

阅读课文理解课文课文
充分重视独立阅读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切入点
背课文
衔接追问,趁热打铁,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浅谈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
提有效问题,助学生理解课文
自主阅读课文教学设计及其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