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现状调查研究

2017-04-14顾沁怡曾靓

上海医药 2017年5期
关键词:压力源职业倦怠医务人员

顾沁怡+曾靓

摘 要 目的:以上海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调查该院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现状,分析影响职业倦怠的因素、探讨缓解职业倦怠的措施。方法:通过问卷方式进行调查,采取非参数检验、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医院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集中于中度倦怠水平。人口变量中,年龄、工龄、职称、性别、户籍对职业倦怠各维度有着不同的影响;压力源因素中,组织管理、职业兴趣、医患关系、人际关系对职业倦怠各维度有着不同的影响。结论:根据相关影响因素,本文提出加强社会支持、降低工作负荷、优化管理体系、调节医患关系、完善职业发展规划等相关措施,以缓解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关键词 医务人员 职业倦怠 压力源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7)05-0044-05

Investigation of the occupational burnout of medical staff in a tertiary hospital of Shanghai

GU Qinyi*, ZENG Liang**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120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aking medical staff in a tertiary hospital in Shanghai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e investigated the status quo of the occupational burnout of medical staff in the hospital, analyzed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job burnout and explored the measures to alleviate such situation. Methods: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by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non parametric test, correlation analysis,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The job burnout of medical staff in this hospital was mainly concentrated on the level of moderate burnout. In the demographic variables, age, seniority, title, gender and household registration had different influence on the various dimensions of occupation burnout. In pressure source factors,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occupation interest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lso had different influence on each dimension of occupation burnout.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related factors, we suggested that various related measures, such as strengthening social support, reducing work load, optimizing the management system, regulating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improving the occupation development planning and so on, should be taken to alleviate the occupation burnout of medical staff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edical services.

KEY WORDS medical staff; occupational burnout; pressure source

醫务人员高风险、高负荷、高要求和高紧张的职业特点,使其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近年来,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工作满意度下降,职业倦怠的风险越来越高。同时,医护人员的工作能力随职业倦怠程度的增加而降低。

本研究针对上海市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的工作特点分析其职业倦怠现状。该医院年门诊量超过110万人次,医务人员工作负荷高、工作压力大,存在相当的职业倦怠风险。在对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重点分析该三甲医院医务人员人口变量影响因素以及压力源这两者与职业倦怠三维度与之间的关系。

1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现状调查内容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与内容

2016年1—4月,以上海某三甲医院在职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220份,回收有效问卷211份,有效率96%。

调查内容包括医务人员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户籍、婚姻状况、学历、职务、科室、工龄、编制和专业职称)、职业倦怠现状、工作压力源情况和对压力的自我调适能力。

1.2 调查方法

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以员工职务为分层指标,按各层人数的15%进行等比例抽样,共涉及医务人员210人,其中医生84人、护士104人、医技人员22人。

采用问卷法进行调查研究,问卷主要包括医务人员职业倦怠量表及工作压力源量表。医务人员职业倦怠量表参考MBI-GS量表编制[1],包括15个题目,分为 3个维度;工作压力源量表包括21个题目,分为 7 个维度[2-4]。两个量表均采用五点计分法,得分越高表示压力越大。同时,为避免受测者惯性思维,其中部分题目采取了反向计分。

为保证量表信度,对医务人员职业倦怠量表和工作压力源量表进行信度检验。经检验,医务人员职业倦怠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884,信度较好;工作压力源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849,信度较好。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2.1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程度分布情况

本次调查从情感衰竭、去人性化和成就感降低三个方面分析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医院医务人员的总体职业倦怠程度集中于中度倦怠水平,占被调查人数的62.1%,同时高度倦怠水平也占到16.1%。

其中,情感衰竭维度处于高度倦怠的比例达到了37%,远高于其他两个维度,由此可见,医务人员的情绪、情感处于极为疲惫状态的问题在医院中较为突出,容易导致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缺乏热情、减少投入、做事敷衍,使得医疗质量与效率降低,缓解情感衰竭维度的倦怠感刻不容缓。

由于不同影响因素对于职业倦怠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根据变量类型,分别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假设检验(表1)。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职业倦怠仅在不同户籍的医务人员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外省市户籍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程度高于本市户籍医务人员。

为了进一步研究人口变量对职业倦怠各维度的影响关系,分别以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为因变量,人口变量的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表2)。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①年龄是情感衰竭、去人性化、成就感低三个维度的影响因素(P<0.05),50岁以上的医务人员较其他各年龄段在这三个維度倦怠水平更低;②专业职称是情感衰竭这一维度的影响因素(P<0.05),高级职称医务人员较其他职称医务人员在该维度倦怠水平更低;③性别和户籍是去人性化这一维度的影响因素(P<0.05),男性较女性在该维度的倦怠水平更高,外省市户籍在该维度的倦怠水平更高。

2.2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压力源调查

本次调查从组织管理、职业兴趣、工作负荷、职业发展、人际关系、医患关系、外部环境七个维度分析医务人员压力源。

调查结果显示,所有被调查的医务人员均感受到有压力,总体压力程度主要集中于较高压力水平,占总人数的66.8%。其中,外部环境维度的平均得分最高,处于高压力水平倦怠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2.1%,可见近年来医疗体制的改革、恶性伤医事件的频发、媒体舆论的负面导向等社会环境,给医务人员造成相当大的压力。而人际关系维度的平均分得分最低,分布比例也集中在中轻度压力水平,较高压力仅1.4%,不存在高压力,可见该医院的人际关系情况大体良好。

为进一步分析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压力源的影响因素,以职业倦怠各维度为因变量,压力源的各维度为自变量,并按压力程度的轻、较轻、中度、较重、重分别赋值为1、2、3、4、5,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表3)。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组织管理、职业兴趣、医患关系和人际关系4个影响因素(P<0.05),对于倦怠程度的影响均为压力越大,倦怠程度越高的可能性越大。

此外,虽然外部环境因素的压力程度最为严重,但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看,该因素对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根据调查的具体情况,考虑可能是由于近年来社会环境对医生的支持情况发生剧烈的变化,各种矛盾不断激化,即使是职业倦怠程度较轻的医务人员也在该问题上体现出了较高的压力,以至于差异并不显著。结合实际情况和文献资料,在后续相关讨论当中,依然不排除对于该因素的分析。

3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现状调查分析结果

总体上看,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倦怠集中分布于中度倦怠水平,且有相当比例的高度倦怠水平,亟需引起相关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与改善。其中,情感衰竭维度的倦怠最为突出。而从不同人群具体来看,仅有不同户籍的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且本市户籍较外省市户籍职业倦怠水平更高。

年龄是情感衰竭、去人性化、成就感低三个维度的影响因素。青年医务人员工作经验较少、收入水平较低、对未来的发展较迷茫;而中年医务人员正值职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又往往处于家庭的支撑者的角色,同时肩负着工作与家庭两大重担;而50岁以上的医务人员资历较深,有较高的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所以,在情感倦怠、去人性化、成就感低三个维度,50岁以上医务人员较中青年医务人员的倦怠水平更低。

专业职称是情感衰竭这一维度的影响因素,高级职称医务人员已经取得了相当的职业成就,在院内及业内都有着深厚的资历和较高的收入,工作经验和心理自我调适能力也更强,所以在情感倦怠这一维度倦怠水平相对其他职称更低。

性别是去人性化这一维度的影响因素,由于男性的情感不如女性细腻和不善于宣泄压力,相较女性医务人员,男性医务人员对于患者的理解与同情可能更少、而积累的负面情绪则更多,因此在去人性化这一维度的倦怠水平更高。

户籍是去人性化这一维度的影响因素,由于外地户籍医务人员虽然其工作待遇、发展空间往往优于原籍地,但对于工作有着更高的期待,易与现实情况形成落差,同时存在背井离乡、异地生活压力重、非上海户籍在购房、教育等方面的限制等问题,使其职业倦怠程度相对严重。

而在影响职业倦怠的压力源中,4类因素的影响最大。其中,组织管理是情感衰竭、去人性化两个维度的影响因素;职业兴趣是情感衰竭、去人性化、成就感低三个维度的影响因素;医患关系是情感衰竭、去人性化、成就感低三个维度的影响因素;人际关系是去人性化这一个维度的影响因素。这4个因素对于倦怠程度的影响均为压力越大,倦怠程度越高的可能性越大。因此,从这4个方面着手,可以从源头改善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程度。

4 改善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措施

4.1 社会层面给予支持,完善立法,优化舆论

外部环境因素是本次调查研究中严重程度第一的压力来源,为缓解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社会应当给予更多的肯定与支持。政府发挥其政策导向作用,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提高医务人员的社会地位、维护医务人员的社会声誉,完善立法,保护医务人员的合法合理医疗行为及人身安全;媒体积极优化社会舆论,理性、客观地评价医患纠纷,避免偏颇不实的医学报道。在此基础上,缓和医患矛盾,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兴趣和职业自豪感,从而改善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情况。

4.2 优化院内管理体系,合理安排工作,完善激励制度和职业发展渠道

组织管理直接影响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状况。因此,医院应全面优化其管理体系,提高行政效率,为医务人员的日常工作与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适当的工作负荷和充足的休息时间是缓解医务人员身心疲倦感最为直接与有效的方式;合理的工作量也能让医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与病人进行沟通,促进医患之间的互相理解、互相体谅。医院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从患者及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及利益等出发,合理安排医务人员的工作,控制医生日平均门诊量,尽可能保证医务人员每周休息和年度休假的时间。

在激励制度方面,要充分考虑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考评结果及岗位重要性,使薪酬水平与效考核结果紧密联系,同时,在薪酬的涨幅和培训等方面,向中青年和中级职称倾斜,以激发医务人员,特别是中青年医务人员的工作动力,改善其职业倦怠状况。

此外,综合考虑职业兴趣与职业发展对职业倦怠各维度的影响,医院应该积极开展职业规划培训,尤其是针对青年及初级职称医务人员,促使其认识自我价值,重拾或培养职业兴趣,制定奋斗策略;同时完善晋升通道,使之尽可能地公平、合理,给予医务人员奋斗的目标和信心。

4.3 客观处理医患纠纷,保护医务人员合法权益

医患关系是职业倦怠各维度的影响因素,也是近年来不断激化的一个社会问题[5]。院方和相关组织不仅应该积极地向医务人员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咨询,更需要理性、客观地处理医患纠纷,既不能激化医患纠纷,也不能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纵容医闹,维持正常的医疗秩序,支持合法合理的医疗行为,保障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及合法权益。

4.4 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体系,积极进行员工心理援助

在本次调查中,83.9%的医务人员认为自己大多数时间可以有效地应对压力,自我调节适应能力较好。但也存在11.4%的医务人员只有少数时间、甚至完全不能有效地应对压力,需要院方予以重视并进行心理援助。医院除了针对各个压力源的具体措施之外,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体系,定期进行心理体检,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了解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动态,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同時,还可以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相应的心理讲座、沙龙等;如针对肩负着工作、家庭两大重任中年医务人员,可提供工作压力和家庭问题的相关讲座;而针对男性医务人员,则可开展沟通、情绪方面的心理沙龙,缓解其去人性化较严重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Maslach C, Schaufeli WB, Leiter MP. Job burnout[J]. Ann Rev Psychol, 2001, 52: 397-422.

[2] 王晓春, 甘怡群. 国外关于工作倦怠研究的现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 2003, 11(5): 567-572.

[3] 王富华, 谢铮, 张拓红.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国内外研究[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3, 30(3): 188-190.

[4] 徐航. 医生职业倦怠量表的编制[D]. 西安: 第四军医大学, 2013.

[5] 李敏, 蔡仁田, 卢洪州. 上海某医院547名医务人员职业满意度与职业倦怠分析与对策[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35(5): 737-741.

猜你喜欢

压力源职业倦怠医务人员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应对方式在社区教育中的应用:社区心理学视角
基于动机理论下知识型员工压力缓解策略研究
山东体育学院术科教师职业压力的调查研究
当代大学生压力源及其应对路径研究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让真诚关怀为医务人员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