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价格离散感受性调研
2017-04-14刘翔
刘翔
【摘要】本文用问卷调研的方法,以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为例,对大学生的消费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可能影响价格离散的各因素进行了主观感知测度。研究发现,大学生确实能够感知经济圈内的价格离散情况,且这一现象多由商家的差异性服务以及商品渠道差异造成。
【关键词】价格离散 消费行为 高校经济圈
一、引言
随着高校在城市地理空间的聚集与规模的扩张,高校经济圈作为一种中观经济形态已然形成,因此,高校经济圈(包括消费圈和产业圈)的市场效率和公平问题不容忽视。其一,消费圈市场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数以万计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和主观公平;其二,作为一种以“知识”为核心要素的新的区域经济模式的高效运作可以成为城离散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長点。最终,消费问题作为经济圈的逻辑起点和微观元素,将处于整个高校经济生态的核心位置。
在高校学生生活质量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今天,价格离散问题的解决可以从消费方面提高学生的福利,消除消费信息的不对称,从而提供校园生活的消费公平性。即使对于价格敏感的学生,高校生活的基本内容更应该是学业,而在价格信息搜集方面如果投入太多的精力,一方面会浪费学生的时间成本,另一方面还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发生转移。因此,本课题无论是从公平性还是经济性方面,都具有突出的社会效益。
本次调研通过网上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方式和大学生消费者的主观感知价格离散程度。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通过网上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方式和大学生消费者的主观感知价格离散程度。
(一)问卷设计
问卷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试者的个人因素,包括性别、年级、家庭背景和消费来源。第二部分为被试者的消费行为的基本情况,包括消费支出总额、食品支出、衣着支出、娱乐支出和学习支出。第三部分为被试者主观认为经常消费商品时,是否出现价格差异大及原因。
(二)抽样调查
为解除被试者的顾虑,本次调查问卷采用不记名的方式,并在测试时强调本调查仅作研究之用,不作为其档案,同时要求被试者按照自己的实情况如实、独立的完成。本研究以就读于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大一至大四的学生均作了问卷调查。
(三)问卷实施
问卷采用网上问卷填写方式,填写完毕立即提交的方式。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 130 份,收回 111 份,剔除无效问卷 1 份,收回的有效问卷为 106 份,回收有效率为 81.56%。
三、数据分析
(一)样本的基本情况描述性统计分析
对于样本的基本情况分析,在进行调研的111分问卷中,从图3.1看出,参与调研的调查对象男生占57.94%,女生占42.06%,男女分配比较合理。在年级方面,大四调查人数最多,大一调查人数较少,很有可能为后面的调查分析出现误差。
(二)样本的消费来源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的分析,其调查结果显示,成都理工工程技术大学生还是纯消费者,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如图3.3所示,可以清楚地看出绝大多数大学生的消费主要来源是父母,这部分学生占样本总体的90.65%;其次是勤工俭学6.54%;奖学金2.8%。如图3.4所示,自于大中城市,城镇和农村的大学生消费主要来源都来自于父母,分别各自消费来源的96.77%,88.57%和87.8%。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通过勤工俭学、奖学金、助学金等手段来进一步扩展消费来源,但是主要的消费来源还是单一的,来自于父母的供给。
(三)样本的消费水平分析
通过调查,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如图3.5所示,500元以下占2.75%,500—1000元的占39.45%,1000—1500元的占47.71%,1500—2000元的占6.42%,2000元以上的占3.67%。通过下图可以说明大学生消费出于中低消费水平。
(四)样本的消费结构分析
通过调查,如图3.6所示,大学生主要消费支出的商品有以下几种分别是食品类、娱乐类、生活用品类、学习类及其他。分别占消费支出的67.89%、9.17%、13.76%、5.5%、3.67%。其中消费支出的最多是食品类的支出。如图3.7,在食品类消费最多为饭店和食堂共占91.78%,其次是快捷食品类(超市)占4.11%。这说明大学生消费支出主要是用于每日的一日三餐的消费。
通过图3.8和图3.9不同的性别的消费支出构成可以看出,女生的消费结构大致是食品支出占女生消费支出的69.39%,生活用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14.29%,娱乐支出占消费支出的10.2%,学习支出占消费支出的2.04%;而男生方面的消费结构大致是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67.74%,生活用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12.9%,娱乐支出占消费支出的8.06%,学习支出占消费支出的8.06%。从中不难看出,男女生消费的差距主要是在食品支出、生活用品支出以及学习支出方面,在食品支出和生活用品支出方面女生占的比例更高,而在学习支出方面男生占得比例更高。
从图3.10和图3.11和可以看出大学生所在的年级与消费支出的关系,通过观察可以看到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与大学生所在的年级关系还是有所差异的,总体来说各年级大学生的消费支出最大为食品支出,但是大一的学生对于学习类支出为25%,远大于大二、大三和大四学习支出。大四的娱乐支出相比于大一、大二和大三的娱乐支出最大,占11.86%。可以推断出大一的学生刚刚进入大学还是以学业为中心,因此学习类支出最大,而大四的学生基本处于实习时期,主要是以工作为主,因此娱乐消费相比于其他年级较多。
通过图3.12可以看出,大学生消费者喜欢货比三家的商品是生活用品类占58.56%,说明在购买生活用品方面,大学生消费者具有价格差异化的意识,也就是说商家的商品定价是具有差异的。通过图3.13可以得出,大学生消费群体主要消费范围所包括学校周边和市中区(商场、超市)。
四、结论及展望
(1)以成都理工工程技术的大学生为例做的问卷调查得知,大学生消费群体主要消费来源父母的供给,消费水平属于中低消费水平。通过调查大学生消费主要支出是食品类的支出,占总支出的66.96%,特别是在餐饮方面的支出占食品支出的92.11%。
(2)在大学生消费群体经常购买商品,他们认为不同商家定价存在差异占92.71%。因此绝大部分大学生消费者主观感知商家定价是具有一定的差异。
(3)在大学生消费群体经常购买商品,他们认为不同商家定价存在差异,通过问卷,我们主观推断影响价格离散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a)收索成本(便捷性)
大學生消费者更加愿意在比较近的场所购买商品,以减少收索成本,不同的消费者由于所花费时间的机会成本、搜索商品的疲劳度以及通讯和交通费用不同而有不同的搜索成本。消费者在商家要价过程中发生的信息成本会打进销售价格中,商家人数不同,搜寻的次数不同,价格就不同。
(b)差异性服务
大学生消费者更加愿意为花更多的钱在服务好的商家消费占80.87%。这说明绝大部分大学生消费者愿意在服务更好的商家里消费。大学生消费群体是一群特殊的消费群体,提供差异化服务,主要是针对消费者多样化或个性化需求而产生的。因此商家提供差异化服务会增加成本,所以产生差别定价。
(c)销售渠道差异化
86.96%的大学生消费者愿意在传统和网络混合市场购买商品,73.04%大学生消费者的是愿意在传统零售商的网上分店购买。如今团购网,外卖网都进入了大学生生活中,为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便捷。这说明当消费者更偏好传统零售商的网上分店的时候,它便会建立网上分店并且比纯网络零售商店标注更高的价格。因此消费渠道的差异化可能会导致商家的定价差异。
参考文献:
[1]赵冬梅.电子商务市场价格离散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大
学经济管理学院,2005.
[2]韩民春, 李小珞.网络商品价格搜寻与实证分析[J].当代
经济科学, 2001(3):56-59.
[3]赵冬梅.电子商务价格离散度的收敛分析[J].经济学期
刊,2008(2):686-699.
基金项目:论文受2014四川省教育厅一般课题(14SB0324)“高校消费经济圈商品价格离散问题研究” 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