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媒体在冬奥会赛事报道中的运用

2017-04-14赵剑缘陈亮

体育时空 2016年12期
关键词:冬奥会新媒体

赵剑缘 陈亮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2-021-02

摘 要 2015年07月,奥组委宣布北京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奥会举办权。相较于2008年的夏季奥运会,以2012年伦敦奥运会为代表的赛事推广和宣传渠道已转型为以移动终端为主流的新媒体时代,微博报道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一种快速的报道形式,极大改变了传统体育媒体在新闻传播上的不足与局限性。而冰雪项目作为我国体育起步较晚的项目,在受众群体、参与人群、宣传推广方面有较大发展空间。本文从体育新闻报道角度分析新媒体的冬奥会报道,研究新媒体报道冰雪体育的特征、方式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 新媒体 冬奥会 传播报道

北京奥组委在冬奥会的申请陈述中提到“3亿人上冰雪”,其3亿人口背后,是对冰雪项目的巨大市场需求。冬奥会参赛人数的增多、转播媒体规模的加强、收看人数的增加,使冬奥会正在成为新兴的热门赛事之一。

而新媒体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和2014年索契冬奥会上利用平台阅读信息、传播信息,参与奥运、娱乐身心、满足自我需要的特色,打开了新媒体报道奥运的新模式。针对新媒体如何赢得更高点击量,更好的传播冰雪运动,更好的广告收益,如何占领奥运报道资源从而确立系统的奥运报道平台?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个案分析法对此课题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

一、新媒体参与报道奥运会的发展历程

(一)众微博信息的交汇

国内在2006年左右,出现许多模仿Twitter模式功能的网站,如校内网(人人网)、开心网,到2009年的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围绕着社交软件的争夺战正式展开,本文研究的新媒体也主要以新浪微博为主。进入2011年,微博在国内达到了一个高峰: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2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其中微博用户数达到2.74亿。这些上升的数据背后,包含的是微博网友的海量性和活跃性,而微博呈现信息的巨量性和汇聚性,表现在伦敦奥运会期间。

(二)与微博“零时差”共享赛事信息

在此契机下,微博以其内容的简洁性、主体的草根性、转发交流的及时性、方式的多样性,迅速以“伦敦奥运”为主题升温。以“奥运”为关键字在新浪微博进行搜索,数据显示从2012年7月10日(中国奥运代表团成立)至7月27日,新浪微博上奥运话题数量为19683918条,仅7月10日的奥运微博数量就达到315180条。根据新浪微博小秘书的官方公告显示,新浪微博在伦敦奥运会期间,与奥运相关的微博数量达到了3. 93亿条,力压Twitter,夺得全球第一,微博也正式成为了奥运会的第一交流平台。微博一类移动终端,不仅满足了主体的使用和满足心理,并广泛地传播意见和看法。同时,也随着焦点话题的弱化而迅速转移内容。

二、新媒体在冬奥会报道中的运用

(一)微博即时多样报道冬奥会

索契冬奥会期间发布的微博内容主旨有三点:一是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赛场资讯;二是赛事周边的花絮娱乐信息。以@新浪体育为例,在冬奥会期间共发布575条微博,赛场表现89条、赛事综述/快讯68条、赛前赛后分析87条,占总比例的42%;冬奥会花絮77条、兴奋剂与赛场争议11条、人物特写54条、政府官员/名人活动10条,占总比例的26%。而从关注项目比例来看,花样滑雪50条、冰壶50条、短道速滑200条、综合项目50条、自由式滑雪35条,其余项目无上20条微博的报道。数据表示,报道内容的框架虽具有多样性,但主要的议题还是是对运动员赛场表现的报道,倾向于告诉受众运动员的比赛状况、比赛过程、比赛细节等赛事信息。同时对于中国队夺金热门项目:冰壶、花滑、速滑等项目有格外热度,导致报道层次不均衡,缺少对冬奥会其他项目的报道,不利于冬奥会项目的推广和受众对冬奥会项目的深度认识。

(二)全方位多角度提供报道

索契冬奥会期间发布的微博内容发布类型可分为:纯文字、文字附加图片、视频、音乐、链接五项。通过对发布形式的分析可知一个体育媒体官方微博的报道框架,以@新浪体育为例,在冬奥会期间共发布575条微博中使用最多的形式是“文字+图片+链接”形式,共378条占总数量的66%;然后是“文字+链接”和“文字+图片”的形式,共有92条和69条;所占比例分别为16%和12%;最少的是纯文字,共28条占5% 。分析其发布类型可知,微博媒体善于以以多样式多类型来发布博文,以此来吸引粉丝的注意,当下时代被称作“读图时代”、“视频时代”,这种多种形式的文本组合正是迎合了受众对象的心理。同时嵌入外网链接,以专题报道和深度报道为主,能以微博的传播性带动外网的流量增加,同时弥补了微博只能发140字而缺少深度报道的局限。

(三)设置网络高人气话题引导舆论

新浪微博设置有相关目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报道,即用带有“##”发布的微博, “##”中间的内容系统设置的为话题栏目,即微博微话题。微博用户通过点击该话题内容进入该话题论坛进行讨论,同时话题也会自动整理归纳所有相关话题词的微博群,一个热门的话题可以轻松发出上万条的评论和转发,产生极具规模的传播效应。冬奥期间,@新浪体育以“李简柔'奇迹'夺冠”为话题的微博组,获得1091条评论和10109条转发,在后续报道中,@新浪体育是采取了“@”李简柔当事人微博的方式,利用多媒体模式进行直播。例如“@李坚柔2014是冠军,本届中国冬奥会第一枚金牌!”等一系列的消息,均通過微博直播互动来进行,使得微博的新媒体及时时效的特性得到展现,该微博获得5634条的转发量。随后,继续着与新闻当事人的微博互动,具有强烈情感和主观态度的措辞,能让观众零距离接触冠军选手,从总体上很好的引发话题,提高网友互动讨论,引导舆论。

三、小结

微博新媒体以其传播的即时性和迅捷性,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形式传播体育资讯,发布丰富的微博内容,并引发受众互动讨论,进行 充分发挥“一句话交流信息”的宗旨,重新定义了未来的媒体,成为广大体育迷获得新闻消息的重要渠道,对冰雪项目的推广和冬奥会的报道有极大推动作用。同时,新媒体在传播中也暴露了类型多样但原创和深度不够的局限。新媒体丰富其传播模式,扩大粉丝群体,同时与相关网站合作,加大深度报道和全面信息报道,同时建立新媒体矩阵,利用大型赛事的体育明星、赛会官员、体育记者等多重主题相互互动,不断扩大新媒体辐射范围,以增强媒体影响力同时扩大盈利,能反哺赛事和媒体本身。

参考文献:

[1] 赵明明.伦敦奥运微博传播应用研究[D].山西大学.2013.

[2] 徐颖.新浪体育与CCTV5新浪官方微博索契冬奥会报道比较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4.

[3] 李嘉明.微博体育传播研究[D].上海大学.2014.

[4] 张春果.新浪体育新闻官方微博大型体育赛事报道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4.

[5] 胡雅妮.新浪网北京奥运会报道与伦敦奥运会报道的比较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3.

猜你喜欢

冬奥会新媒体
张家口居民对2022年冬奥会的感知及其参与意向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冬奥会中我国国家形象的跨文化建构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