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完善激励机制的方式和思路

2017-04-14张爱敏

大经贸 2017年2期
关键词:企事业单位激励机制问题

张爱敏

【摘 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企事业单位的竞争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竞争程度的加强,使得企事业单位开始意识到人才是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性资源,员工的激励机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性问题,与企事业获得人才和留住人才以及用好人才密切相关。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成功起到激发员工潜能的作用,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其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来,引导员工按照企业既定的发展目标去努力,实现企业的目标、完善激励机制,合理制定人才的激励方案,为企事业的人才激励变革提供决策性依据,提高单位的运行效率和盈利程度。

【关键词】 企事业单位 激励机制 问题

1.现阶段企事业单位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1.1 企事业单位管理者激励意识落后

企事业单位无论是综合实力,还是市场竞争力,较之其他企业,都存在一定的优势。然而,很多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对员工的激励意识不足,对员工的激励层面上停滞不动,包括员工的年终奖金、绩效奖、休假、以及入职门槛设置等等,都存在滞化的现象。笔者曾经目睹过中一个国企的员工招聘,在入职门槛设置上,公司规定应聘者必须通过公司设置的入职考试,且以“高学历”、“高资历”的人才优先,而在岗位适应性、人员的资历、经验等方面却不甚重视。受这种短期观念和短期行为的影响,不仅该企业在招聘过程中会带有一定的偏见性,而且反过来其也会影响前来应聘的人才,使他们在选择企业和决定未来发展目标时也带有强的偏见。在我国企事业单位人力管理中,并不缺乏上述案例,该案例只是我国众多企事业单位的一个典型案例,是一个小型缩影。由此可见,我国企事业单位在员工激励上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企业管理意识落后,尤其是企业管理层观念落后,未能与时俱进,没有做到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而调整对员工包括激励机制在内的条件提升。

1.2 激励现象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特别是在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类理论不断更新发展的情况下,企业相关管理制度也应伴随时代发展进步而进行相应的调整。然而当前在我国的企事业单位中,企业激励管理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行相应的灵活的调整,而是从始至终都一贯沿袭过去的办法。依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企事业单位在激励员工时采取的是“同级同酬”的薪酬制度。表面上看,这一制度似乎公平,然而细究之下,就可以发现其存在着很大的制度缺陷和发展障碍。如级别相同的两人分属不同部门,负责的工作不同,对企业的贡献也不同,相较之下,必有轻重。然而“一刀切”的形式则可能引起贡献值较大的员工的不满,并促其滋生“懈怠”心理。一旦这种负面的、消极的情绪一旦蔓延开来,无论对其个人,还是对企业整体的发展,都将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1.3 激励方式落后

在激励理论中,满足员工的主要需求是其核心的内容之一。员工的主要需求包含两个层面:一是物质层面,二是心理层面。当前,我国的企事业单位对员工所采取的激励方式普遍为物质激励,且以钱、物为主,简单地将物质激励等同于钱和物,这表明企事业单位承认激励理论的核心观点,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却陷入落后、单一的束缚,无法与时俱进,忽视了激励的层次性、多元性和相对性,极大程度地削弱了激励对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的推动作用。此外,从企事业单位薪酬体制现状上看,也可以看出企事业单位激励方式和手段的单一与落后,存在内部公平性缺乏、结构不合理以及平均主义等问题,这些都将制约着企事业单位激励机制的作用发挥,无法正常发挥激励对员工绩效提升的作用,同时还可能阻碍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完善激励机制的方式和思路

2.1 建立明确的激励目标

对于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而言,其在管理人才过程中,应时刻牢记以绩效为核心,制定科学合理的考绩标准,建立有效的人员配备机制、合理的物质激励机制以及有效的精神激励机制,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上进心和积极性。为企事业单位管理层应当制定明确的目标,积极完善相关的业绩考核和激励机制,要以先进的理念和科学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通过实行人性化、灵活性的业绩考核方式,公平、合理地进行员工考核,争取做到赏罚分明,实现员工付出与收获的正比。通过实行正负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促进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潜能,挖掘员工潜力。同时,为了防止出现违法违规行为,企事业单位还需建立人才约束机制,通过竞争淘汰和内部审计监察制度开展绩效管理,增强人才竞争力,防范道德风险,并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2.2 坚持物质、精神激励相结合

当然,在激励员工上,必要的物质激励十分必要,但这并代表员工只需要物质激励。企事业单位在激励员工时,要结合员工自身的需求,选择最适合员工个人的激励措施,在坚持物质激励基础的同时,还要加强精神激励方面,做到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互配合、相互融合,共同促进员工对企业的热爱和对企业发展的投身。在激励员工时,应当着力制定长远的 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增加人才对自我的认识,帮助员工开发个人的才能,实现个人特长的有效发挥,并提高其对公司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制定长远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有建立合理的职位体系、员工评估体系以及员工个人职业规划这三个方面,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建立和完善,来帮助员工充分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清方向、认清目标,并在了解这些的基础上,有意识地促进个人与岗位、公司的高度匹配和契合。

2.3 实行公正民主的激励措施

此外,国有企还要重视企业内部公平,根据员工对企业的不同贡献,设计相对应的薪资之外,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岗位绩效考核制度,严格落实按劳分配原则,将员工的薪酬水平和工作绩效相联系,以达到促进员工工作、提升公司服务质量的目的;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员工福利提升等一系列激励措施的保障和提高上,努力改进当前存在于公司中不合理的地方。同时,企事业单位还要有效利用绩效考核手段来评价员工、激励员工,将目光重点关注绩效考核体系的建设,并运用绩效考核体系来评价和激励员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同时也使员工的晋升、降职等变得更加有理有据。建立和完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和办法,不断细化考核标准,并将标准落实到目标个人,使考核者有的放矢,被考核者得到激励,形成层层支持的关系。

2.4 建立内部激励手段

建立并完善内部激励手段对于任何一家企业都至关重要,对于企事业单位而言则更是如此。完善的内部激励不仅有助于提升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他们对公司的忠诚度和归属感,而且还能有效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加乐于工作,乐于服务。过去,内部激励手段缺乏使得不少企事业单位不仅面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薄弱的问题,而且也面临严重的人才流失的问题。对此,企事业单位要加强对企业内部激励手段的建立和完善,在激励员工提升绩效和工作积极性方面,应当尽可能地进行探索和创新,结合企业实际,不断丰富激励的内容和手段,以满足企业内不同文化水平、不同层次的需求。内部激励手段的创新方式有多种,当前较为常见的形式有股权激励,让员工持有企业原始股,享受企业内部分房以及享受企业年金等,这些内部激励手段是经过长期实践以后证明对员工绩效和积极性的提升较为有效的几种形式。值得注意的是,在建立企业内部激励机制,完善企业内部激励手段过程中,企事业单位应当坚持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完善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注重发挥企业文化的激励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内部激励能够公平公正的落实,才能发挥内部激励机制对企业发展以及员工绩效提升的促进作用,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事业单位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和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我国的企事业单位来说,当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坚持自修,练好内功,努力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挖掘员工潜能,不断完善激励机制等,使企业以更加强劲的生命力和朝气迎接未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赵成林.浅析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激励机制的建立与运用[J].经营管理者,2011,(12):198.

[2] 王穎佼.浅谈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问题——以D公司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3,(11):135.

[3] 袁连平.激励机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有效应用[J].现代商业,2013,18.

猜你喜欢

企事业单位激励机制问题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体制内”人才流失隐忧日益突出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