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压力导丝测定对冠心病临界病变的介入诊疗研究

2017-04-14李文静庄义浩吴华雄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7期

李文静 庄义浩 吴华雄

【摘要】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临界病变介入诊疗中压力导丝测定的意义。方法 84例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 均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 按诊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2例。对照组患者按既往经验指导, 观察组患者按冠状动脉血流储备指导。比较两组病变数量、支架置入个数、住院费用及6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 观察组平均置入支架(0.87±0.84)个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85±0.83)个, 住院费用为(47505.95±21501.52)元低于对照组的(60213.35±2452.26)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平均病变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再发心肌梗死、复发心绞痛、再出血运重建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压力导丝测定用于冠心病临界病变介入诊疗能避免不必要的支架置入, 减少患者医疗开销, 且不会增加不良事件, 值得推广。

【关键词】 冠心病临界病变;压力导丝;冠状动脉血流储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7.046

长期以来冠状动脉造影被视为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评价“金标准”, 但其显示范围局限于充满对比剂的管腔轮廓, 经管腔形态变化反映血管病變, 因此提供的信息仅为形态学信息[1]。而临床对狭窄范围为40%~70%的病变、分叉病变、多支血管病变的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依靠足够证据和信息[2]。近年来冠状动脉病理生理学、血流动力学取得进展, 在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生理功能和解剖特征评价中体现出重要价值。本研究分析了压力导丝在冠心病临界病变介入诊疗中的价值,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6年6月本院心内科84例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 按诊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2例。纳入标准[3]: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40%~70%的冠状动脉狭窄的临界病变。观察组中男22例, 女20例, 平均年龄(58.92±6.20)岁。对照组中男20例, 女22例, 平均年龄(59.26±6.11)岁。排除标准[4]:严重肥厚型心肌病或左室肥厚;严重肝肾功能异常;严重扩张型心肌病或限制型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疾病;搭桥乳内动脉狭窄或搭桥隐静脉抑制血管等。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动脉支架技术及造影技术均采用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学会(AHA)冠状动脉造影指南进行。观察组在支架置入前行压力导丝测定, 切点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FR)<0.75, 满足该条件可行支架置入, 置入后FFR>0.90则支架置入成功, 否则行球囊后扩张。对照组仅以术者经验判断是否需要置入支架, 以冠状动脉造影下管腔狭窄程度>70%视为应置入支架。采用FFR测量系统测定FFR;血压传感器通入大气并将导管室系统调至零状态, 主动脉压随之校准为零, 体外矫正压力导丝并定标, 沿引导管将压力导丝送入冠状动脉开口后再次校零, 使压力导丝和导管测得的压力相等。两条压力曲线相差1~2 mm Hg(1 mm Hg=0.133 kPa)时或相等时则校准成功;经病变穿过压力导丝并使压力感受器到达狭窄远端30~50 mm处, 在最大充血相同时记录两条压力线平均压力。FFR测定中用三磷酸腺苷进行微循环扩张诱导, 行三磷酸腺苷冠状动脉内注射, 获得冠状动脉血管最大扩张状态。FFR=冠状动脉挟窄远端的压力(Pd)/冠状动脉挟窄近端的压力(Pa)计算, 将理想支架置入标准设为FFR≥0.90[5]。

1. 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病变数量、支架置入个数、住院费用, 6个月主要MACE。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支架置入情况、病变数量、住院费用比较 观察组平均置入支架个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病变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6个月MACE及再发心绞痛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再发心肌梗死、复发心绞痛、再出血运重建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临界性狭窄是指狭窄程度为40%~70%的冠状动脉病变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能为支架置入方案提供一定信息, 但十分有限。因此目前造影发现临界狭窄时一般依靠医师经验判断是否应使用支架置入技术, 以及应该置入几个支架;部分患者行支架置入是通过负荷心肌核素扫描和平板活动等无创方法进行评估, 但以上评估方法均具有很多限制和误差, 使用效果不理想[6-8]。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压力导丝测定辅助冠心病临界病变介入诊疗, 发现其病变处数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使用的支架平均个数为(0.87±0.84)个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85±0.83)个,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压力导丝和FFR在该方面使用价值优于医师个人经验性评估。观察组在支架置入前行压力导丝测定, 切点为FFR<0.75, 满足该条件可行支架置入。FFR在该研究中被用于确定是否需要对单血管临界病变的病变处放置冠状动脉支架, 能准确评估临界病变血管功能, 识别心肌缺血风险, 指导介入治疗[9-11]。丁诚等[12]研究者发现当患者FFR<0.07时, 其预后明显小于FFR>0.75的患者, 以FFR<0.75为切点进行支架置入能有效避免盲目使用支架, 1年后心血管事件与仅用医师经验判断进行支架置入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观察组MACE及再发心绞痛发生率与对

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为(47505.95±21501.52)元低于对照组的(60213.35±2452.26)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文献结果一致[13, 14]。

综上所述, 压力导丝测定弥补了冠状动脉造影无法提供病变信息, 以FFR<0.75为切点指导冠心病临界病支架治疗, 能提供强有力的证据, 帮助合理选择支架置入方案, 安全有效, 能较少患者经费开支。

参考文献

[1] 马洪山, 白如冰, 屈飞, 等.经压力导丝测定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对冠心病临界病变的介入诊疗研究.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 12(12):1479-1481.

[2] 張晶, 何胜虎, 徐日新, 等.经压力导丝指导冠状动脉临界病变PCI患者超敏肌钙蛋白测定价值.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5, 17(6):770-772.

[3] 高丽华, 夏禹华, 胡庆鹰, 等.压力导丝在冠状动脉介入诊治中的应用优势.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6, 20(8):1292-1293.

[4] 张霞, 张成岗.压力导丝在老年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 27(3):324-326.

[5] 任凤波, 刘俊明, 梁岩, 等.冠状动脉造影联合 FFR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分析.重庆医学, 2014, 34(12):1439-1441, 1444.

[6] 李龙波. 比较血管内超声及血流储备分数测定在冠心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 吉林大学, 2012.

[7] 罗丹, 李拥军, 汤成春, 等. 血管内超声结合压力导丝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判断价值. 江苏医药, 2012, 38(16):1902-1904.

[8] 胡玉芳, 王琳, 李春坚, 等. 压力导丝应用于冠心病介入诊疗中的护理配合. 护士进修杂志, 2015(14):1306-1308.

[9] 刘华云, 何蕾, 鄢华, 等. 心肌血流储备分数指导下药物治疗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的远期疗效.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3, 21(4):220-222.

[10] 宋玉华, 杨熙, 李屏, 等.运动平板试验与冠脉血流储备分数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缺血评价中的对比研究.贵州医药, 2014, 26(11):1006-1008.

[11] 宋光远, 刘庆荣, 张丽华, 等.冠状动脉瞬时无波形比值联合血流储备分数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山东医药, 2015, 24(38):1-3.

[12] 丁诚, 刘庆荣, 宋光远, 等.冠状动脉压力导丝评价中华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微循环动态变化规律.中国循环杂志, 2015, 11(z1):27.

[13] 李亚琳, 王智慧, 侯秀伟, 等. 压力导丝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中国老年学, 2014, 34(13):3811-3813.

[14] 苏绮雯, 黎凤群, 陈燕芳. 冠状动脉内压力导丝检测血流储备分数的护理配合. 护理学杂志, 2013, 28(7):27-29.

[15] 彭长农, 王小庆, 廖志勇, 等. 压力导丝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处理中的意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 21(12):1811-1814.

[收稿日期:2017-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