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减目标,重思维,让语文课堂慢下来

2017-04-14唐修才

关键词:孔乙己语文课堂教学内容

唐修才

【摘 要】

如今,很多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安排过多,问题环节太琐碎,教师过于注重本堂课讲授任务的完成情况,而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忽视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真得完成了,学生是否真得提高了。因此,笔者认为:语文课堂,需要减负增效,应该“慢”下来。

【关键词】

语文课堂 教学目标 思维

相信大家都听过或上过类似这样的语文课:课堂内容似“海量”,包罗万象;课堂提问如“赶集”,匆匆忙忙,总之,“快”似乎是当下语文课堂教学中一把无坚不摧的利器。对于这样的现象,中国语文名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严华银老师曾经在一次省语文精品课展示活动中郑重指出——语文课堂需要慢下来。

为什么语文课堂需要慢下来?笔者认为,主要是由新课标中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决定的:“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爱祖国爱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此段话中,不必说培养感情和语感,提高修养和情趣,也不必说形成良好个性和人格,重视熏陶、习惯、能力和思维,仅仅是丰富语言积累都需要经年累月,都需要循序渐进。看来,语文课堂真的是不“慢”不行。

一、语文课堂需精选教学目标

如今很多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如快马加鞭,原因在于,如果老师不快讲快问,那么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很可能就完不成,课堂也会不完整;同时老师也担心学生学的内容太少,提高得太慢。由此可见,语文课堂教学的快节奏首先是由于教师预设了过多的教学目标引起的,因此语文教师有必要精选每堂课的教学目标。那么,如何精选教学目标呢?它要基于什么原则呢?

1.教學目标应该宜少不宜多

既然造成语文课堂快捷而低效甚至无效的原因主要是教学目标的选择不当,或者是贪多求全、面面俱到,那么,我们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益,就必须让语文课慢下来,而课堂节奏慢下来,就必须先让教学内容和目标精炼、集中。教学内容和目标相对减少,每个环节投入的时间就会相应地增加,这样就给学生阅读、感悟和思考等思维活动留出足够的余地。

如魏巍的《我的老师》在教学重点的选择上可以确立“如何围绕主题精选材料”,也可以选择“人物刻画的方法”,甚至可以围绕“叙事条理和顺序”展开教学,经过反复研读文本和单元整体布局后,笔者确定以“如何围绕主题精选材料”作为本课的唯一教学目标,由于这堂课教学目标十分集中,学生阅读、思考和交流都比较充分,学生感觉受益匪浅。反之,如果教学内容过多,教学活动如“走马观花”,那么这种无视教学效果的课堂大多是徒有其表,得不偿失。因此,语文教学应该多一些求真务实,少一些哗众取宠,让教学内容精简下来,让语文课堂慢下来。

2.教学目标既要有针对性,又要兼顾统筹性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选择和确立十分重要,她直接决定语文教学能否在“慢”的过程中增效。因而教学目标首先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这就需要语文教师认真研读文本,同时充分了解各班的学情,寻找到大部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真正做到精心筛选,既“慢”,有要有合理的目标。

其次,教学目标的筛选必须要兼顾统筹性。语文教学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科学系统,每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安排同本单元其它课文,甚至是整本书都有紧密的内在系统联系,也都在整个系统中有一个合理的角色定位,这就要求教师在研究文本和学情的基础上,要统筹兼顾本单元其它内容,甚至考虑整本书的教学内容和体系,做到“慢”而有条理,而不能孤立地针对性地研读某一篇,这只是一叶障目,不顾语文教学的全局。

二、语文课堂需重视思维品质的培养

日常语文教学中我们常见这样的一些现象:老师不停地讲,学生不停地写;老师刚提出问题,不等学生充分思考,匆匆请学生回答 ;这一问题,学生还一知半解,老师已经切换到下一个问题等等。

这种“快餐”课堂,老师力争做到所有教学内容一网打尽,滴水不漏。但这种课堂,在很大程度上挤压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交流活动的时间、质疑的时间,否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思维得不到提高,能力得不到发展,怀疑精神得不到培养,最终本堂课的深层教学目标并没有实现。那么,教师应如何减少那些低效或无效教学行为活动呢?这就需要重视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品质,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它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六个方面。结合课堂时间的有限和思维品质的特性告诉我们,重视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必须要做到以下两点:问题要精练、思维活动时间要充分。

1.问题要精炼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理解和吸收往往又是多元的。因此,教师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和价值取向的引导,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收获。而这些都需要充分的时间去解读、感悟、领会、整理和表达。正是鉴于此,笔者认为,我们应让语文课堂“慢”下来,问题环节少下来,思考交流多起来,真正重视激发、培养和塑造学生的思维品质。

如今,我们常常借助各种形式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调动学生的思维,这样问题的数量和质量就直接决定了学生思维的质量。当下的语文课堂一堂课动辄提出二三十个问题那是常有的事情,请细想一堂课45分钟,学生要回答如此多的问题,他(她)的思考会有多少独创性、深刻性、系统性呢?他(她)的思维只有“量”,而缺少了最重要的“质”。我们不应责备学生质疑少,自己发问多,只应我们的问题太多,学生思维活动的时间太少,发现的问题也就寥寥无几。

相反,如果我们一堂课围绕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三两个问题,让学生充分思考起来,引导学生充分参与进来,他们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会各有所得,会有真知灼见,会口吐莲花。

2.时间要充分

精简教学目标和精炼问题的直接目的是教师为学生思维活动创造足够的时间。思维的“质”决定了思维的品质,而思维的“质”需要充分的思维活动时间作为保证。

(1)预设时间要充分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预先充分考虑教学目标和重点的解决所需要的时间,宁可多,不可少。若教师预设时间过少,学生思维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就无法充分展开,思维品质就无法得到实质上的提升。

例如《孔乙己》一文,老师抛出问题:造成孔乙己的命运如此悲惨的原因有哪些?其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一问紧扣本文教学的重难点,基于对全文的综合把握和分析,主要考查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完整性和深刻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此时,如果老师提供的有效思考时间较少,学生可能也会得出结论:是孔乙己自己的好吃懒做、爱慕虚荣造成的,或者是酒客(其他人)的嘲笑、冷漠和毫无同情心造成的,这些确实也是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只是这类回答属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能力范围,但是若想让学生的思维再深刻些,再提升些,在较短时间内学生是很难做到并分析出其中的根本原因的,因而,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刻性没有得到锻炼和体现,这就是源于老师在教学设计时没有为学生提供充足预留时间。

(2)思考过程要充分

重视思维品质,还在于重视思维的过程。现行的语文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中,存在大量的过于追求思维结果的现象。老师要结果,家长要结果,学生考试更要结果,这似乎无可厚非。然而,没有高质量的思维过程,怎么会出现良好的思维结果,这也是很多语文课堂内容多,效率低的重要原因。那么如何重视思维的过程呢?笔者着重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来阐述。

①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

要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教师理应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让思维时间静下来,让思维过程慢下来,注重多种思维活动的开展、注重学生个体思维的内化,注重生生和师生之间的思维交流、碰撞,以思维来激发进一步的思维,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广阔,引向深邃。

还以《孔乙己》一文为例,如果老师预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的思维充分地发散和聚合,充分地碰撞和交流,他们也许就会反思:是什么造成了孔乙己的好吃懶做、爱慕虚荣?又是什么造成了酒客(其他人)冷漠和毫无同情心?最终矛头直指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制度。最后两个根本原因的归纳属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只有真正解决了它,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才得到锻炼,得到提高。总之,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维活动的时间,让学生思维过程“慢”下来,让语文课堂教学节奏“慢”下来,这样不但可以有效解决教学内容和重难点,而且让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系统性也得到充分锻炼和提升,从而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获得提高和成长。

②教师要重视教师的引导和评价

学生的思维过程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引导和评价,正是有了教师的积极参与、引导和评价,学生的思维活动才得以充分地发散,有效地聚合,才得以有序地开展和深入。

当学生的思维活动止步不前或者迷失方向,学生自身又无法突破或纠正的时候,教师应及时给予合理有效地引导,再如《孔乙己》一文,针对老师的问题,当学生的思考一直停留在直接原因的表象时,教师可以借助追问引导“那又是什么造成了孔乙己的好吃懒做、爱慕虚荣和酒客(其他人)冷漠、毫无同情心?”从而使得学生的思维拨云见日,有的放矢。

同时,教师的评价也直接影响学生思维活动的有效开展。深刻性或启发性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鼓励性或肯定性的评价不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而且让学生体会到思考的成就感,从而使得他们既敢于思考,又更乐于思考。

综上所述,在时间就是效率的当下社会,或许语文教学只有慢工才能出细活,语文新课标和语文教学现实都需要我们让语文课“慢”下来,同时,我们只有真正做到减目标,重思维,语文课堂才能做到既“慢”又“好”。

【参考文献】

【1】李耀辉.论语文生本课堂的创建【J】.苏州教育研究与实践,2013(12)

【2】叶映峰.主题语导读,让教学在简洁中走向高效【J】.中学语文教学,2013(11)

【3】孙小华.如何使学生规范表达【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3(5)

【4】朱玉凤.别让乱花迷了眼——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去伪存真【J】.苏州教育研究与实践,2012(10)

【5】刘菊春.现代文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几个注意点【J】.初中语文教与学,2013(8)

猜你喜欢

孔乙己语文课堂教学内容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孔乙己(下)
孔乙己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