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与时政融合教学探究
2017-04-14杜明坚
杜明坚
【摘要】 时政融入教学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和纽带,是有效教学的抓手,是新课改精神的体现。把时事引进课堂既能整合、创新课程资源,又能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时政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可以按“问题三部曲”进行:首先,精选时政材料、挖掘问题源泉;再次,巧设情景问题、搭好教学桥梁;最后,合作探究问题、提升学生能力。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 时政融合 问题三部曲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3-094-01
思想政治是一门具有时代性的学科,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把时政与教材的知识点有机结合,使学生更好掌握和理解教材内容,同时又能适当地拓展知识和视野,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思维能力。时政融入教学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和纽带,是有效教学的抓手,是新课改精神的体现。把时事引进课堂既能整合、创新课程资源,又能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一、精选时政材料,挖掘问题源泉
要用问题串联教材内容,必须有合适的材料,时政材料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时政材料具有时代性,而教材虽不断更新,但总是会有滞后的,所以要不断用社会热点问题取代陈旧的事例。
时政材料必须精选,精选需遵循几个原则:(1)贴近学生生活。时政材料是课堂内容,但首先是连接学生与教材的桥梁,我们选用时政材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教材,进一步高于教材,拓展学生视野,提升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时政材料越贴近学生生活越好。(2)适合教学。时政材料是多种多样的,选择的标准是要适合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模式,要适合教学的内容,要适合教学时间的安排,总得来说,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具体分析材料的适合度。(3)有利于传播正能量。政治课其中一个重要功能在于德育,时政材料应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4)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求所选的材料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和兴趣点,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例如:在《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的教学中,就可以选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政材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供给端,即供给方面、生产方面,与之对应的是“需求侧”也称需求端,即需求方面,主要是指消费需求方面,利用该材料可以很好地处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的教学,甚至还可以为下一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打下基础,延续采用该时政分析经济制度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改革的目的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
二、巧设情景问题,搭好教学桥梁
针对时政材料设计问题,是教学设计中关键的环节,问题质量的高低决定教学的成败。问题的设计有其自身的规律和要求,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和阶梯性。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依据一系列实验的结果,指出了对教学具有重要价值的观念——最近发展区。他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针对时政材料设计的问题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学生通过问题的引导,一个阶梯一个阶梯地到达教学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促进自身发展。
②设计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兴趣。”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打开科学大门的导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问题的设置要做到科学性、趣味性和知识性的协调统一,让学生在良性的课堂环境中不断学习并成长,既不让学生感觉到枯燥,又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真正的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在这种条件之下逐渐增长起来。
问题设计要紧扣时代要求,符合新课改理念。新课改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地位,要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基础,实现教学目标。时政教学中的提问,要考虑能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否通过学生个人、小组合作等形式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意识的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三、合作探究问题,提升学生能力
问题提出后,当然是要回答的,谁来回答,怎么解决?如果老师自问自答,那问题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应让学生共同合作解决。让学生对“交流成果”环节中所提出的问题以及普遍存在的模糊认识进行讨论,在合作学习中大胆质疑解疑。讨论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同桌互帮,四人小组研讨,全班辩论等,为学生充分表现、合作、竞争搭建舞台,做到教师引导和学生合作探究相结合,运用教材知识和解决时政问题相结合。
在探究解决问题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探究的进程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引导,若发现多种结论,特别注意和自己备课时不一致的结论,变教案为学案,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建议和意见,鼓励标新立异,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要舍得让学生花时间探讨,充分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及时发现优点,特别是善于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使学生思维碰撞,闪现思维火花,激发表现欲,促進创造思维的发展,真正提高学生解决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注:此文是广东教育学会小课题《高中思想政治课与时政融合教学研究——以〈经济生活〉新授课为例》(课题编号:GDXKT3267)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