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问课堂让高中历史教师更有魅力

2017-04-14庾秋英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师

庾秋英

【摘要】 追问课堂,是对有效课堂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锻造高阶教师的显性路径,问题预设与课堂生成,课堂反馈与课后反思,不断提升教师的课堂胜任力,使教师更有魅力。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教师 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3-035-02

追课即追问的课堂,教师针对自己教学设计中所预设的问题或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帮助学生打开思维大门,并进一步追问出学生思维的结果,从而深化课堂教学的成效。

1.思变的备课,习惯的成立

备课是上课的前行环节,其重要性不容置疑,台上一分钟的精彩需要教师十年的磨练,这当然有点夸张,但也说明,备课是教师生涯中的必修课,追问的课堂更是如此。一堂有深度的课,往往需要突破常规,思变的备课。这也是教师打磨属于自己课堂风格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帮助教师把握而不局限于教材,理解但不固囿于课标,在绵长的精进中不倦怠于这份职业。

思变的备课中,教师要力图避免“对不对”“是不是”的口头禅式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常常不需要学生回答,或者在他们的眼神表情中自然彰显,师生契合度高的互动课堂是带动各种感官予以反馈的课堂,并不仅仅局限于“热烈”的场景,文史哲的课堂尤其如此。然,在结论并不是关注的重点的同时,该我们又该怎样设计问题呢?问题设计中要注意问题前后的关联,具有梯度性,因为梯度性的问题链,可以帮助学生层层深入,步步紧逼问题的关键,抓住学习的主动性。

比如在高中历史《辛亥革命》一课的学习中,我从众多的问题中选择几个问题,构成问题链。为什么非要推翻清政府?→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推翻已有的政权都做了哪些方面的准备?→为什么偏偏发生在辛亥年?→发生过程如何?→有何影响?这些问题组成问题链,基本包括了课本学习的主要内容,学生可以通过自学课本内容,解决这几个问题,方便学生的自学。或者可以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堂上不断的追问这些问题,学生也在这些问题中得到启发,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本内容,提高学习的针对性。

当然,教师在备课中不停的推演课堂的各种可能,不断的改进追问的方式和时机,过程的打磨也许艰苦,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尝试,形成习惯,教师的课程力也将不断的提升。力量不会凭空产生,外界的力量(借鉴教参、拷贝他人)可能会加速教师的成长,但是来自内部的力量将会老师的成长更加孜实,教师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主动的磨心过程。

2.深沉的追问,智慧的成长

课堂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好的模式确实事半功倍,但是过于形式化的课堂不如师生的走心,走心的课堂需要师生沉到享受知识的快乐中去,并内化成学生发展的力量。有的时候一个问题下去,学生可能反应不过来,需要老师花时间去等待或者用铺垫的问题去启发,而不是机械去撬开问题答案,让学生一个个回答,一直找到正确答案为止,如果全班几十名同学都回答不出来,怎么办?

教学情境:

教师: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推翻已有的政权都做了哪些方面的准备?

学生1:(沉默)

学生2:(沉默)

连续两个学生的沉默,可能有很多的原因,比如学生课前没有预习;学生即使预习了,但不知道从何下手,很难组织自己的语言;问题太难,学生没有办法回答等等。原因有很多,教师应采取的解决方法也有很多,如果学生没有预习,教师可以减慢上课的节奏,让学生翻开课本的相应位置,閱读相关资料解决问题;如果学生预习过后无法组织自己的语言,那么老师还应该在这个问题回答的基础上,通过示范,帮组学生组织语言,然后文字化或者简单的板书化;如果问题太难,老师恐怕要对问题进行分解,比如当时的社会背景,经济基础等等进行分析,然后在社会背景下和经济基础上,要做好理论准备和组织准备等等。

除了学科性质的追问技巧外,教师更要内化教学中的普适性提问技巧,诸如在课堂提问的步骤中,待答作为其中的细小环节却蕴含着大大的学问。我们要注意把握好待答时的语言提示,“给大家三分钟的思考时间”或者“前后左右讨论五分钟,推举代表来陈述”等等都是根据问题的认知水平的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的时间设置,对于一些发散性问题或催生思维型问题的用时设计,也并不拘泥于课堂,课前的预拨和课后的追解,都是教师教学艺术的积淀,也是教师深度解剖教材和对话学生的有效形式。教师对待答时间的拿捏要力求照顾全体,这更是需要教师有持之以恒的跟踪技巧,从学生平时的作业反馈、兴趣意旨和学习习惯综合入手,全面权衡本学科中学生的层次水准,如果仅仅依靠考试这种终极性评价来武断学生的学历层次,不仅有失公允,而且不利于学科素养的养成性。

总之,在历史课堂中,教师不仅要走形,更要走心,及时关注学生的反应状况,利用课堂智慧,调整课堂节奏和策略,才能做到在走心的基础上走新,在真实课堂中与学生不断互动,磨练中才能有更好的生成。只有深沉到课堂中去,才能有效的生成,达到追问的效果。

3.物化的反思,风格的成熟

课程实施中,总有遗憾之处,也有得意之点,追问课堂同样如此,有顺当之境,也有尴尬之殇,不管成功还是失败,其实都是老师反思的资源,这样的反思可以强化优势,也可以弥补不足,通过反思,对课堂预案进行再修改,然后再实施。高一的历史带的班级多,预案的实施可能不止一次,这给予了历史老师反复反思,反复修改和反复实施预案的机会。另外班级之间也有差异,同一班里的孩子们水平不一,不同水平的孩子理解力,学习力也有所差异,有的时候照顾中等水平的学生,有的时候低水平的学生也有可能是教学的资源,通过不断的对课堂预设问题在不同学生身上的反应,可以提升教师课堂的组织能力和应对生成性情境的能力,这些都帮助教师成长的不可多得的资源。

佐藤学认为,改变课堂的关键在于将以往的“评价体系”自然转换成“反思熔炉”,而反思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课堂记录”来形成的“实践笔记”,在对课堂现场的反刍中实现反思和反省,只有这样才能超越“评价”的桎梏,形成连续性高的追课和纤韧性强的成长。这其中留下的文字和思考,无论是论文的素材还是自我的研修,都是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

反思或许是痛苦的,修改可能会耗费教师过多的时间,但是面对这种过程的魔火,教师如果能够迎魔火而进,不断锻造自己,随时间的推移,魔火中涅槃,终可能不断提升教师的课堂胜任力和人格魅力。也许有一天,勇于接受磨练,把困难当作机会的老师会真的感谢曾经奋斗的自己,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或许这就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魅力,让许多有抱负,不服输的历史老师乐此不疲。

总之,追问的课堂,不管是课前的备,课堂的施,课后的思,都可以让老师得到很好的锻造,坚持追问,是教师的一种铸魂行动,无论是上课的理念,还是实施理念的屏障,都可能进入老师思域,是教师魅力的再塑过程。一言蔽之,追问,让教师更有魅力。

[ 参 考 文 献 ]

[1]张秀松.追问标记的语源模式的跨语言考察[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04:60-70.

[2]钟华.论追问艺术本质的方式之误——海德格尔艺术本质之思的启示与局限[J].学术月刊,2007,12:90-97.

[3]何菊玲.教师是谁?——关于教师身份的本体性追问[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98-103.

[4]季红真.追问:精神跋涉的价值寻求——论萧红文学意义生成的基本方式[J].学习与探索,2013,05:117-122.

[5]周杰,魏本亚.追问式评课的意蕴、特征和操作框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7:6-8.

[6]徐继存,赵昌木.教学本质追问的困惑与质疑——兼论教学论研究思维方式的变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1:48-50.

[7]林可济.追问“存在”,还是追问“存在者”?——从海德格尔的哲学视角梳理西方哲学史[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9:39-44.

[8]李忠衡.数学课堂中的追问艺术[J].教学与管理,2008,29:47-49.

[9]蒲绪凤,李友银.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追问艺术[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07:29-30.

[10]张云梅.追问——教师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1,11:35-36.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课堂教师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欢乐的课堂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写字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