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

2017-04-14黄冠媛

大经贸 2017年2期
关键词:现状问题对策

黄冠媛

【摘 要】 21世纪以来,能否解决“三农”问题已然成为了社会、经济是否能够稳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能否进一步提高的关键所在了。由于农村金融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巨大重要,“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农村金融的发展紧密相连。因此,本文基于这样的背景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对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都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对策建议,希望能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意見。

【关键词】 现状 问题 对策

一、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在当时资金由极度匮乏到有资金富足的背景和政府主导的基本体制背景下,中国的农村金融体系逐步形成,。在此之前,整个国家都是处于一种资金短缺的状态,这就使得政府对社会的金融控制,主要放在动员资本上面。而在当时农村的金融机构,主要是起一个储蓄资金的作用,利用储存的资金来促进城市和工业发展。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和地方政府间的经济竞争,使得金融体系划分为正式和非正式的两种类型。但是在20年代后期,资金的供求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原来的资金极度短缺变成了资金有大量的剩余,这种情况使得国家对农村地区的扶持政策相继而出,于是这种新型的垂直合作的农村金融体系就逐渐形成。但是,由于市场经济在农村地区的扩展,使得城镇与乡村之间、工人与农民之间有巨大的经济差异,另外农村地区经济的固有特征,也不便于农村地区留住和利用其所拥有的资金。我们只有清晰的认识到市场逻辑的存在,才能更好的认识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不仅要认识市场逻辑还要跳出这个逻辑,我们才能从本质上真正的缓解农村的金融约束改善农村的金融体系。

虽然我国经济近年来发展迅猛,并且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经过了改革开放的这一阶段,但是目前我国当下的农村金融体系所提供的服务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地区人门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当前的农村金融体系还存在许多的问题需要完善。尤其是正规的农村金融体系的供给仍然严重缺乏,首先就是我国的政策性金融支持农业稍显不足,我国与农业、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银行机构还不能承担起扶持农村经济和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节的职责;其次就是商业性金融向农村金融的转变,由于银行自身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使得其为农村金融提供的金融服务也非常的有限,再者就是,农村金融并非正规的金融机构,虽然非正规金融机构是构成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就目前来看非正规金融相较于正规金融来收还未得到全面发展。所以,要想加快农村金融的发展与改革,必须要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依照当下的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农村发展的客观需要,一方面着力于把农村金融体系逐步向正规金融体系转变,另一方面充分地利用现下非正规金融所特有的一些优势,使其朝着正规化迈进,重新构建一套既能符合市场经济原则又有助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要巩固农业在农村建设中的基础地位,提高全体农民的收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这对于我们国家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毕竟一个国家的发展的目标也就是让每一个人都能够过上好的生活,尤其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村地区。

二、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在我国的实际情况是金融服务机构基本都是向城市的一些大中型的公司提供自己的金融服务,对农村这块还很少涉及,农村仅仅有的也是那些政府指定的少数金融服务金融机构,可见金融服务机构在很大程度上都更加愿意做城市的业务,这就导致了农村金融服务这块十分欠缺,再加上农村现有的金融制度还很不完善,这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金融服务机构和公司一样都是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他们知道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会有很大的风险,诸如信贷风险、道德风险以及资金回收风险等等,这些风险与城市大中型企业相比就高了不知道多少倍,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实体,自然不会向农村主动提供贷款等金融服务。我国金融服务制度的不健全严重制约着我国城乡的统筹发展,阻碍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配套的法律机制严重缺乏

当下我国金融体系虽已运转十年,但至今仍未有一部专门法律对其相关问题通过立法的形式做出明确的规定,只有政府文件与章程,这就导致我国农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模糊点,使得我国农村政策性经营管理活动缺乏法律依据,从而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三)农村金融的服务内容多样化不足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下的农村客户对于农村金融的需求逐渐多样化,具体化,所以单一的金融服务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农村地区银行网点的不足,但是急于融资的农户在一时间并不能有有效的抵押担保物,银行就不能提供农户所需要的资金,担保机制的不健全使得农户融资受到极大的限制,极大的降低了农村融资的效率。还有一点就是在农村的金融市场上,一部分依靠现代电子网络科技来运行的服务项目在农村几乎没有展开,由于环境因素限制这些服务项目也很难在农村地区发展起来。

(四)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

地方政府在自己的工作中大多只注重对城市的发展,而忽视了对农村经济的支持,没有实实在在扮演好自己在经济社会中应有的角色,没有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导致目前的城乡差距实在过大,农村发展过于缓慢。虽然国家领导人和高层都在注重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很多大会上都有提过,也制定了一些文书,然后我国的政治体制是从上而下层层执行,上面的号召并不一定就能得到的执行,有些地方政府仅仅是意思一下,根本没有执行下来,导致农村的经济根本得不到真正的发展,更不用说城乡的统筹发展了。目前我国是市场经济,市场是配好资源的最好方式毋庸置疑,但是市场也会有失灵的时候,在这个时候仍然选择用市场来配置资源,无疑不是最佳的,因此政府就要发挥自己的角色作用,治理市场失灵。但是,我国的地方政府根本不知道市场失灵的存在,认为市场能处理好一切的问题,所以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也都全部放手让市场去运作,结果导致了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存在较多问题。

三、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改革步伐

城乡统筹发展对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十分重要,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但城乡统筹发展离不开政府和金融服务机构的帮助,政府要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方案和政策,专门针对城乡统筹发展,然后金融服务机构要严格贯彻执行政府所制定的政策和方针,从各个方面加以配合和支持,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目前我国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不完善的地方还很多,比如对于信贷资产的审核过于严格很多农民都达不到标准,信贷资产的利率过高造成大部分的农民负担不起以及信贷资产的期限不长不能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等等,这些多少都阻碍了城乡的统筹发展。因此,需要加快对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改革步伐,将那些不适合的农村经济的传统的制度规章仅仅改革,提高金融服务机构和农村经济之间的配合度和适应性,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重构农村金融体系

要做到重构农村的金融体系首先要做到增加农村的金融机构。重构的农村金融体系既要有正式的商业金融,也要有民间金融和合作金融,既要有银行这种大型的金融机构,也要有保险、证券,期货等不同形式的金融机构。发展农村的保险业,期货市场,投资基金,信贷等金融服务,全面丰富农村金融体系,使金融机构相互协调,相互竞争,共同发展。再者还要拓宽金融机构的融资渠道,对当前的商业金融主导,合作金融与民间金融为辅的农村金融的服务体系加以完善,拓宽融资渠道,使资金在农村流动,带动农村的生产发展。另外还要确立好农村发展银行、商业银行等的金融機构的发展方向,确保它们在农业综合性开发和农业基础化建设等方面提供政策性的金融服务,并且增设银行的网点,使其能够覆盖农村地区,正确的引导农村的金融发展走向,确保它能够得到稳步的发展。

(三)加大政策优惠

首先,农业本身就属于高风险,低收益的弱势产业,再加上资本的逐利性,这两大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村金融市场的不发达,不仅发达地区的资金不会流入农村,部分农村资金还反而流出去了。因此,利用政府强大的号召力和政策性优惠来帮助农村吸引投资者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加大优惠政策要求,一方面,降低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门槛,促进中、小型的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从而丰富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构建农村金融市场“百花齐放”的盛况。另一方面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特别实在西北偏远地区农村,加大政策优惠,吸引来自发达地区的资金的投入,进一步推进我国金融服务的覆盖面积,带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四)加大促进农业发展的力度

促进我国的农业发展是发展农村金融体系的根本,农村只有做到“内自强”,才能够抓住机遇,让自己得到发展。我国当下各地区虽有许多促进农业发展的条例法规,却因为多而显得杂乱了。因此,一个体统全面的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政策就很需要了。此外,各地方政府应当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在不违背国家政策的前提下,大力促进农村特色经济的发展。农村只有自己学会了“发光”,才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对农村金融产品进行投资,农民才能富裕起来。

(五)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监督机制

一个完善的监督机制对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方面,它能够规范农村金融市场,另一方面,它有利于政府实行宏观调控。当下为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监督机制,首先应该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监督的力度,投入更多的监督资源以进一步扩大监督的范围。再者,建立一支完备的监督队伍,监督队伍内部分工明确,组成成员各司其职。紧接着针对性的对农村金融机构进行监督,并在实践探索中逐步完善监督体系。最后,鼓励行业协会等自律团体、基层自治性金融组织的机构模式的出现。

猜你喜欢

现状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