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顶岗锻炼对教师成长的意义

2017-04-14李跃金商希礼贾冬梅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7年4期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应用型人才

李跃金 商希礼 贾冬梅

摘 要 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建设一支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是基础。到企业进行顶岗锻炼是高校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顶岗锻炼,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水平、科学研究方向定位、科研能力提升和对学生的管理水平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顶岗锻炼;双师型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4-0024-03

Importance of Post Internship for Teacher Growth//LI Yuejin, SHANG Xili, JIA Dongmei

Abstract The high quality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occupy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the basics is con-struction one high level teaching staff which has strong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The post internship is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im-

prove professional skill for university teachers .It has positive pro-

moting effect for the university teachers improve the level of tea-ching, science research and student management which through the post internship

Key words applied talents; work on regular post; double-professio-nally-titled teachers

1 前言

2015年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749万人[1],中国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已进入规模相对稳定的阶段[2]。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逐渐加大,其中高校培養的人才与企业需求的人才相差较大。如何解决这种供需不对称,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3]。教育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在先后出台的文件和召开的会议中都提出加快应用技术大学的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4-5]。师资队伍建设是应用技术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保障。我国著名高等教育学家潘懋元老先生强调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拥有一批双师型教师[6]。国内对于双师型教师没有统一的认识,但无论何种观点,对于双师型教师应具有丰富的工程经历的认识是一致的[7]。

目前高校教师大部分具有研究生学历,且都是从校门到校门,缺乏工程实践经验。要将这部分教师转变成既能讲授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又熟悉专业岗位操作、动手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尤为关键[8]。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锻炼,对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是一条重要途径。

2 顶岗锻炼对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

教学工作是高校教师的本职工作,为了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和企业实际生产结合起来,高校教师要到企业生产一线去学习。笔者结合自身实践来谈谈体会。顶岗锻炼期间,和企业员工一起吃住,到车间及生产一线学习,向一线工人师傅及技术人员虚心请教,并与他们对生产上的技术问题进行探讨,受益颇多,真正做到到企业实践锻炼的要求。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习,对教学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与行业紧密结合 通过在企业的学习,对相关行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石化企业分为央企和地炼企业两大阵营,而滨州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学生基本在地炼企业工作。因此,在相关课程讲授时一定要明确这点,突出区别。如在介绍炼油工艺时一定要强调原油的来源,因为不同来源的原油在加工时采取的工艺和操作条件有所不同。央企和地炼企业原油来源不同,油品的品质也截然不同。地炼企业大部分是进口的一些劣质原油,油品重,杂质含量高。教材中对原油的脱盐脱水工艺介绍的是二级脱盐脱水,但是地炼企业由于原料问题,采用的是三级脱盐脱水;在介绍原油的热加工工艺时,重点介绍延迟焦化即可,因为学生工作过程中接触的热加工工艺基本采用延迟焦化工艺,其他工艺应用较少,这些在书本上是没有的。

能将这样类似的内容融合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才会重点突出,讲授的内容才能言之有物,学生学习的兴趣及效率都会提高。

与具体生产过程紧密结合 如在讲解DCS软件使用时,结合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软件进行教学。教学用的DCS软件对学生操作评价过程十分严格,但是这种评价和实际生产中的操作有所区别。教学用的软件要求精馏塔稳定操作时的液位是50%,但是实际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软件对这个要求是一个弹性范围。实际生产中装置的温度、压力是否稳定,可以通过其变化曲线来观察,通过曲线变化来调整生产过程中仪器设备的参数。在教学软件中虽然也有变化曲线,但是教学软件对这个变化过程无法进行量化评价。

与企业管理紧密结合 在企业顶岗锻炼期间对不同企业经营模式、企业内在文化、企业经营理念有了一定的认识,将这些内容融入教学中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在讲解具体生产工艺时,可以将企业生产中的管理模式,不同岗位对人员技术要求融入进来,结合工艺需求介绍该工艺需要哪些操作人员,具体可以说明是内操(内操岗位一定要了解整个生产工艺流程及控制因素,还要会使用相关控制软件,如DCS)还是外操,各个岗位需要什么技能,就明确了学生需要学习哪些知识,教师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与培养方案紧密结合 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不是简单地将企业生产的东西搬到课堂上就可以实现的。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一定要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一致,结合学校制订的培养方案,执行过程中要符合人才培养规律。通过一段时间的顶岗锻炼,对培养方案中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在参与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使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具有针对性,避免随意性和粗放性,避免课程设置与行业联系不够紧密或者过于重视操作能力的培养。授课内容不要局限于教材,应与行业发展现状相结合。

3 顶岗锻炼对科研能力的促进作用

提到科研,大家一般会认为这是培养研究型人才高校的工作,而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无关,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学生在校期间学到的是专业技能、培养自我的学习能力,无论何种人才,在未来的工作中都需要探索未知的领域,而实际上科学研究能力就是他们获得探索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从事科学研究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只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进行的科研活动与研究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科研活动侧重点是不同的。应用技术大学的高校教师的科研活动应侧重实际应用方面的研究,因此,在企业进行学习就尤为重要[9]。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既要高质量地完成教学工作,又要开展科研工作。在顶岗锻炼期间,笔者在与企业技术人员在交流中得知其生产工艺中的农药污水COD过高。根据企业提出的要求,组织人员进行攻关,农药废水处理效果较好。在此基础上继续开展其他方面的合作。

通过与企业人员的接触,笔者感觉到企业需要大量技术人员,而高校教师单纯从事教学或者理论工作是不合适的。因此,如何将二者结合起来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目前采取的方法主要是走出去和请进来。请进来是根据专业建设和教学需要,聘请具备教师素质,特别是实际工作能力强的企业技术骨干、行业专家入校,开展校内培训指导[10]。而走出去主要是教师到企业锻炼学习。因此,加强企业技术人员与高校教师之间的交流,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4 顶岗锻炼对学生管理工作的促进作用

学生到企业开展实习工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的效果不能令人满意[11],主要表现为企业人员对学校制订的培养方案及培养规格要求认识不足。另外,企业从自身安全生产的角度出发,安排学生实习的岗位也不能保证在生产一线;高校对企业的规章制度了解不够,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不够;学生的心态很难摆正,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人际关系不协调。从教学多样性、教学效果等方面考虑,安排学生参加实践学习的单位和岗位要具备多样性,但会造成学生参加实习的单位和地点分散,同一单位也会出现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工作地点和不一致的工作时间[12]。

解決这些问题的核心就是要解决三方的沟通问题。学校为解决这个问题,采取教师顶岗锻炼与学生实习同步进行的方式,并收到较好的效果。针对企业对学校培养方案认识不足的问题,学校积极开展工作,将培养环境从传统的教室、会场转到企业的生产现场,把传统的以教学大纲、专业教材讲授为主转为结合企业标准、技术标准、产品标准为主。培训的形式、内容有了很大的改变,取得较好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人员也全程参与,这样方便企业人员熟悉学校的培养方案,并对培养方案中的问题提出有益的意见。因为有教师全程参与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的管理工作,解决了企业人员在学生管理上的弊端,尤其是安全上的问题。不同的教师安排在不同的企业或者同一企业的不同车间,也解决了学生管理过程中过于分散的问题。同时,参加顶岗锻炼的教师都有班主任工作经验,发现学生心态有问题时,可以及时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5 结语

高校教师通过到企业顶岗锻炼,使教师对本行业目前行业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工作中能更好地进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通过到企业顶岗学习,对科研工作、教学工作以及学生管理工作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2015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将达749万[EB/OL].http://news.xinhuanet.com/ 2014-12/04/c_1113525869.htm.

[2]李立国.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模式的转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1):17-27.

[3]王贤来.高等教育大众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与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04(9):82-85.

[4]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http://

www.scio.gov.cn/ztk/xwfb/2014/gxbjhzyjyggyfzqkxwfbh/zcfg

31087/Document/1373581/1373581.htm.

[5]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A08_zcwj/201107/xxgk_122688.html.

[6]史健勇.基于东方管理理论的应用型大学竞争力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2.

[7]杨扬,武鹤,刘海苹,等.基于校校、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

2014,23(3):9-12.

[8]王者鹤.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基于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

2015(4):53-59.

[9]袁礼.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中的几大问题及其危险[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7-12.

[10]彭强,李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5(4):178-180.

[11]杨天华.校企协力培养卓越经管类本科人才的思考[J].大陆桥视野,2014(18):122-123.

[12]刘杰.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安全管理问题探析[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46-47.

猜你喜欢

双师型教师应用型人才
校企合作体制下“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林业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建设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软件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
论我国高职教育管理模式的发展与创新
中职护理教育中双师型教师的优势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