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一个“妙手园丁”

2017-04-14陈优男

关键词:一年级养成教育学生

陈优男

【摘要】 去年九月份,领导安排笔者教一年级。接到这个任务,对从来没有教过低年级的笔者来说,是有点头大的,但是,对工作,必须得迎难而上。于是,笔者愉快地走上了和一年级孩子相处的道路,在摸索中前进。

【关键词】 一年级 学生 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3-009-01

经过了近一年的摸索及努力,小一99班窗明几净,班风纯朴,学习氛围较浓厚,孩子们在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上已经形成了较良好的习惯。比如在学习习惯上:早上到校后班长和学习委员会带领学生晨读;课间组长会自觉检查家庭作业;上课前课代表会督促同学们做好课前准备。卫生习惯上:中午,卫生委员会安排同学扫地,洗拖把,拖地,倒垃圾,排课桌……(上周我班卫生五颗星了)放学前,每个同学自觉检查座位底下有无垃圾。行为习惯上:每天早上和放學时和我互相问好,问每个碰到的叔叔阿姨或爷爷奶奶好;开学一个星期后就养成不带零食来校的习惯;吃完早餐才进校门……

叶圣陶老人家说:教育就是养成孩子的良好习惯。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各种习惯的培养尤其重要,因为他们正处于幼儿园游戏型到一年级课堂型的转变当中。所以,我根据孩子的学龄心理和年龄心理,从如下方面做出实践:

(一)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良好的课堂秩序是正常学习的保障。刚从幼儿园升入一年级的小朋友,对各项纪律要求不明确,首先要进行的是课堂常规的训练。课堂常规训练内容包括:课前准备、坐姿、发言、倾听、讨论、读写姿势、书写格式……这些内容还得天天讲,反复的讲,一直到孩子们形成习惯为止。譬如,到校后第一件事情,放下书包,拿出书本,做好一系列课前准备。

(二)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特点,在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我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强化良好习惯的养成。只要学生有了点进步,及时鼓励表扬,起到带头模范作用,而发现问题时,不一味责怪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为什么不能这样做?有次课间活动下楼梯时,有个孩子从几个台阶上跳下去,差点摔倒,然后后面的同学跟上来,又差点把他推倒。利用这个机会,我就在班上好好的进行了安全教育,孩子们就知道,上下楼梯不能拥挤和打闹。还有一次,有个孩子自发的清理了黑板前的粉笔渍,我在班上大力表扬,从此,孩子们搞卫生的热情更高涨。

(三)以榜样的形象影响学生。教师的言行举止、情绪反应方式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待人处事的方式、学习态度等。因此,我必须时时处处以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感染学生,做学生的表率。如要培养学生书写认真工整的好习惯,我首先要从自己做起,平时的课堂板书,批改作业,都应该注意书写的姿势,握笔姿势。安排好字的间架结构,注意字的笔顺,要展示给学生一个个端端正正的汉字。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注重发现学生行为中的闪光点,在学生中树立榜样,采用多种激励方式给予表扬,从而以榜样带动全体,促进养成。

(四)家校共同为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服务。为了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首先要搭建家校沟通的平台,要让家长了解学校要求,协助老师对孩子进行一致、有效的养成教育。家长的日常督导,使教师、学生与学生家长三者的教育合力达到最大值,实现了家校无缝衔接,让教师、家长和学生声气相通,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发掘儿童身心发展的优势,结合日常教学有步骤的进行养成教育,并与家长们积极配合,使学生更快地适应学校环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孩子的未来负责。做一个尽职负责的“妙手园丁”。

猜你喜欢

一年级养成教育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一年级数量关系有效教学策略的探讨
原创校园纪实节目《一年级·大学季》特色分析及发展趋势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方案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民族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