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开展“互联网+精准扶贫”的对策研究
2017-04-14郝静,郑金道
郝静,郑金道
摘 要: “互联网+精准扶贫”是我国政府十三五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对电商精准扶贫的内涵进行分析,探讨国内较为成功的遂昌、通榆和成县模式,提出更适合十堰电商精准扶贫的“生产方+服务商+农民网商”模式,并尝试提出实施保障措施。
关键词: 电子商务;互联网;精准扶贫;十堰市
中图分类号: F72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7)01-0058-04
“互联网+精准扶贫”,又称“电商精准扶贫”,是我国政府十三五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内涵是由政府各级部门建立贫困农户精准档案,通过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等各种信息化手段帮助农民减贫、脱贫和致富的一项实践活动,是信息化时代扶贫的一种创新。2016年,国务院明确提出电商精准扶贫为政府重要工作,通过电子商务推动扶贫工作是一种新尝试、新手段和新方法,受到各界关注和青睐。但如何让电商精准扶贫发挥其“锋刃效果”,真正起到“示范带动”作用,还需要更多的思考和探索。
一、电商精准扶贫的内涵
电商精准扶贫是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的体现,是“互联网+”战略背景下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项创新举措[1]。电商扶贫不仅为农民直接进入市场打开了另一扇门,而且也带动了地方区域经济的升级发展。通过开展各种电子商务培训,能够开拓贫困农户思维,改变其思想意识,提高其操作技能,提升其致富能力。通過政府对电子商务各项基础设施投资,带动当地公路、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发展。通过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引导、培育和升级贫困地区支柱产业,引领地方经济发展,带动地方产业升级。“互联网+精准扶贫”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能有效激发贫困地区的后发优势,必须深入思考电商精准扶贫的内涵,尽快开创电商精准扶贫的新局面。
(一)引导贫困群众进行“互联网+创业”
通过建立贫困农户精准档案,优先发掘符合互联网创业的困难群众,政府对其进行培训、指导和帮助,促使其通过“互联网+创业”实现增收。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激发贫困群众网上创业需求、搭建贫困群众“网创”平台和谋划引导贫困群众“网创”。
(二)引导贫困群众通过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实现增收
依托当地优势产业,通过互联网创业增加产业附加值和实现增收,帮助大多数困难群众实现脱贫。为此,政府应当从帮助上网销售、推动远程就业和带动相关产业三个方面进行引导。
(三)以互联网思维提升精准扶贫服务水平
用互联网思维改变领导干部的思想,利用互联网为政府赋能、为群众赋权,通过畅通信息渠道、拓展服务维度和整合各方资源为精准扶贫提供更高效的服务。
二、十堰电商精准扶贫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十堰是国家《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边、穷、库于一体的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2014年十堰新一轮建档立卡的贫困村456个、贫困户26万户、82.98万人,高于全国25.4个百分点、湖北省19.7个百分点[2]。贫困人员主要分布在偏远山区或偏远库区,交通闭塞、教育落后、收入低下、灾害频繁。
十堰在精准扶贫中既要注意生态保护,同时要保证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任务十分艰巨。实施电商精准扶贫的主要困难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思想和文化水平落后、政策保障少,实现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落后、物流效率低、成本高、农副产品产量和质量低、难达到规模、网商少且难以获得农户支持。
三、国内电商精准扶贫案例分析
1.遂昌模式
遂昌县位于浙江省丽水市,是目前远近闻名的电子商务示范县。遂昌过去属于贫困山区,工业经济一般,以农业经济为主。现在,在政府引领下,全县调整产业结构,发掘本地特色产品,依靠丰富的农林特色产品,借助互联网快车走上了一条发家致富的道路。
在遂昌模式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是遂昌电子商务协会。遂昌电子商务协会是当地政府支持下成立的民间组织,囊括众多企业家和知名人士,共同探索适合遂昌的电子商务发展之路。遂昌特色农林产品(竹炭、烤薯、菊米等)在互联网有着巨大销售潜力,探索出适合遂昌的销售模式:生产方+服务商+网络分销商。
“生产方”指农户、合作社或加工企业,“专职”按照标准生产和加工农产品。“服务商”则是“遂昌模式”的核心,是由“遂昌电商协会”搭建的公共服务平台,以“网店服务中心”的身份制定并推行农林产品的产销标准,促使“生产方”按照标准去生产和加工农产品,提升农产品质量;并设立“产品展厅”和“网络分销平台”,为当地众多的网络分销商统一制作商品数据包(图片、描述等),降低创业技术门槛;设立统一仓库统一发货,降低网商仓库和物流成本。2014年底,遂昌县的电商交易规模达到5.3亿元,成为真正的电子商务示范县。
作者认为“遂昌模式”是非常值得十堰借鉴的一种模式,两地同属山区,交通环境相似,都具有丰富的农特产品,因此需要深入分析“遂昌模式”的优缺点,探索其可借鉴之处。“遂昌模式”的成功之处在于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其核心“网店服务中心”属半公益性质,衔接“生产”和“网销”两个重要环节,起着中枢作用,提升当地网货的质量,降低技术门槛,带动当地农民通过网络脱贫致富。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集中优势资源全面带动当地特色商品的销售,统一生产、销售、仓储和发货,降低创业资本和难度。缺点是“服务商”这个中心环节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导致全网瘫痪。十堰如果借鉴此模式,一是需要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和严密配合,二是需要打造专业高效的“服务商”平台,三是需要当地农户的积极配合和支持。此模式如果能够成功复制,将带动当地产业和企业大规模发展。
2.通榆模式
通榆县位于吉林省白山市,地处偏远、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是典型的山区贫困县。主要盛产绿豆、葵花等农产品,是我国著名的“杂粮杂豆之乡”,过去以批发和零售的形式销售农产品。
与遂昌电子商务模式不同,通榆采用的电商模式是:生产方+电商公司。电商公司是在政府支持下、由社会力量投资成立的企业,名为“云飞鹤舞”。 “云飞鹤舞”公司资本雄厚、具有较好的电商运营能力。通榆模式的特点是:以“云飞鹤舞”公司为主要网络销售渠道,招募少量外地网络分销商;注册品牌“三千禾”,统一当地农产品的包装、销售、发货和售后服务;县政府抽调精英成立“通榆县电子商务发展中心”,全面支持和配合该电商公司的工作。
“通榆模式”中当地政府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遂昌模式”不同,“云飞鹤舞”公司是纯企业性质;由于当地网商较少,故“云飞鹤舞”公司承担所有的销售、物流和售后。这种模式的优点是由实力雄厚的大公司在整个销售链中起到统一控制和调度;缺点是这个中心节点太重要,容易形成垄断,很难培育起更多的电商企业。十堰如果借鉴此模式,除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还必须有实力雄厚、运营经验丰富的大公司来承担“电商公司”这个角色,本地目前缺乏这种非常有实力的企业,而邀请外地电商商企业的发展。
3. 成县模式
成县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地处西北的成县工业经济差,山地多,但农林产品丰富,种植着50万亩的核桃林。成县电子商务的开启之路,始于2013年成县县委书记李祥,率先通过微博、微信推广成县的核桃。
成县依托“靠山吃山”的基本思路发展电子商务。成县的电商模式非常简单,就是农户+网商。在县委书记的带头下,领导干部、乡村干部带动全体农户齐上阵,在网上运用微信、微博销售农产品。到2015年,已形成“成县核桃”品牌,从单一产品发展到100多个规格,并建立电子商务孵化园和物流园。
成县的电商之路总结起来就是两条:一是通过爆品打开销售,二是政府营销。通过成功营销核桃带动全县其他农产品的销售,政府带头营销更是勇创之举。这种模式没有地域限制,只要有特色产品便能复制,适用于大多数地区。
十堰如果借鉴此模式,当地政府就要起到重要作用。政府需要积极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主动探索适合本地的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努力引导农民脱贫致富,甚至部分领导带头进行网上推广和销售,鼓舞农民和网商的信心。因此,政府的引导和推动是电商精准扶贫成功的重要环节。
四、十堰电商精准扶贫对策研究
(一)适用于十堰电商精准扶貧的模式探索
根据调查研究,参考国内电商精准扶贫的成功案例,本研究认为适用于十堰电商精准扶贫的模式是“生产方+服务商+农民网商”模式。“服务商”是指在政府指导下成立的半公益性质企业或独立企业,服务商应实力雄厚,最好具有一定的电商运营经验,核心业务包括整合可售货源、培训并组织当地农民网商、统一技术服务、仓储、发货和售后。选择这种模式的主要原因有:
1.十堰贫困地区个人网商数量少、资金少、销量低,个人难成规模,而农副产品门槛高、投资金额高、见效慢,需要由有实力的服务商挑起大梁带动当地电子商务的发展,真正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2.由服务商保证生产商、特别是农户的销路问题,让生产商、农户放心生产,专注于提高产品质量和规模。
3.贫困地区物流成本高,通过服务商统一仓储、包装和发货,既减少物流成本,同时为农民网商提供发货便利。
4.通过服务商整合资源,培训和组织农民网商进行网上创业,有效解决当地就业和脱贫问题。
(二)推动电商精准扶贫的保障措施
1.政府高度重视,有力政策保障
当地政府需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精准扶贫”的助力作用,及时出台相关政策保证电商精准扶贫的有利发展,具体内容包括完善顶层设计、细化工作责任、健全组织机构和精准编制规划。在目前基层干部群众对电子商务等新兴商业业态接受较为缓慢的情况下,政府通过加强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加大行政推动力度、制定产业扶持政策及考核奖励办法、出台电商扶贫方案,启动和助推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在创业方面,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支持农民创业,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实现 “电商就业本地化”。
2.积极争取国家项目,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争取“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等国家项目,争取配套资金,加大对农村道路建设、宽带网络覆盖、快递网点布设、农村电网改造等方面的建设。宽带网络建设方面,尽可能保证光纤网络入贫困户,帮助贫困户建立电子商务农村服务站点;推行“扶持+孵化+服务”,全方位、多角度帮助贫困家庭电子商务创业,实现救助活动与开发扶贫相结合。政府部门牵头与各大快递公司达成互惠互利的协议,降低物流成本。与阿里以及京东等企业合作,打造完善的物流配套服务体系,针对冷链物流的市场需求,完善冷链设施,实现鲜活代储、代发、代递业务,提高生鲜品的发展之路。
3.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免费提供创业平台
通过招商引资打造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链,建设“一馆两园一中心”为主体的产业和服务平台。引入有实力的企业作为中心服务商,政企共同建设淘宝特色馆、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电商物流园、产品展示厅及交易中心等大型重点项目,激活电子商务产业链。免费为有创业意愿的农民提供创业平台和技开办网店,带动全民参与网上创业。
4.大力推广教育培训,提升农民技能水平
推进农村信息化和精准扶贫融合发展,创建电子政务、商务、村务、农务等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把互联网思维引入农村,激发农民致富意识,提高致富本领。在当地中心服务商或电子商务协会的带领下,将新观念、新技术、新思路灵活地通过示范带动、人员培训、技术支持和营销服务等方式引入农村,培养农民电商人才,培育农村电商火种。
5.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农民脱贫致富
发挥好的服务商或带头人示范作用,鼓励乡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和志愿者、农村群众和返乡青年开办网店,带动全民参与电子商务创业。在打造农村电子商务生产、加工、包装、物流、营销等全产业链的过程中,提供更多的岗位,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其中,获得收入。
五、小结
在推广“互联网+精准扶贫”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将遇到各种难以预计的困难,如政府管理机制不完善、资金整合不到位、资源调度困难、扶贫大数据繁杂、系统反应迟缓、对接渠道狭窄等问题。精准扶贫任务艰巨,需要我们以更大的勇气和决心,更大的胆略和气势,深入实施,大胆开拓,才能书写“互联网+精准扶贫”的新篇章[3]。
[参考文献]
[1]赵建军.电商小平台扶贫大方向——电商扶贫如何迎风起舞[N].山西日报,2015-07-27,http://jjsx.china.com.cn/lm281/2015/330612.htm.
[2]记者文政,副市长张歌莺就我市精准扶贫有关问题答记者问[N].十堰晚报,2015年10月17日,http://syrb.10yan.com/html/20151017/418413.html
[3]胡 娟.推动“互联网+精准扶贫” [N]。光明日报,2015年12月25日,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5/1225/c49154-27975033.html
Countermeasure Study on Internet Plus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n Shiyan
HAO Jing,ZHENG Jin-dao
Abstract: Internet plus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13th Five-Year Plan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P. R.C.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nation of e-commerce in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studies successful examples in Suichang、Tongyu and Chengxian,and puts forward a new mode named “manufacturer plus service provider plus farmer e-businessman” and suggests some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Key words: E-commerce;Internet;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Shiyan 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