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路径研究
2017-04-14杨君
杨君
摘 要: 本文试图从创业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创业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现实必然性及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实施路径四个方面阐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意义和做法。探索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有效路径,认识到要从人才培养体系、重构课程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创建平台,设置机构等五方面出发,才能确保创业教育有效融入专业教育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7)01-0009-0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提高就业创业质量”。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新表述“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1]。李克强总理在多个场合多次提出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业教育蓬勃兴起,成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首创精神和创造能力,顺应了教育发展的时代潮流。已逐渐成为地方高校基于时代发展需要与学生个人发展需求做出的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积极选择[2]。
一、 创业教育内涵和外延
对创业概念的理解上,绝大多数人存在将创业概念实体化、具象化的误区,认为创业就是开公司办企业。在这个基础上把创业教育理解为培养企业经营者或创办者的一种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创业教育有这样一个定义: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雇佣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在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3]。首先,大学生应该通过创业教育增强创业意识,使创业精神创新思维成为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处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成为时代的潮流,创业正逐渐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创业知识为学生了解社会与社会接轨打通了通道。其次,创业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商业行为,需要整合想象力、洞察力以及资源整合能力。所以,面向全部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对不想自主创业的绝大多数学生而言,意味着“岗位竞争力”,即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运用创新思维发挥创业精神和专业特长,在岗位上克难攻坚开创自己的事业,促进企业的发展,最终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因此,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创业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在培养创业技能的同时,激发勇于创新的敢为天下先的创新思维,锻造拼搏精神,提升学生“岗位竞争力”的一种高层次的素质教育。
二、 创业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1998年,北京清华大学率先开展创业教育研究,随后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在全国高校陆续推广开来,我国的创业教育经过将近二十年的发展,进展极快,从刚开始的简单模仿国外模式到在政府的引导下有计划有意识地开展实践探索活动,发展到今天多元化的发展模式。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开展一般采取以下三种模式:一,开设创业教育基础课程,把创业教育以“显性课程”的形式体现于人才培养方案中。二,开展各类的创业类活动和比赛,如创业计划大赛、创业模拟等第二课堂活动,渲染浓厚的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三,学校开创创业园或者孵化园,以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学生入驻创业园或者孵化园,开展创业活动,在实践中提升创业能力。这三种模式代表了不同高职院校在实施创业教育过程中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创业教育依然存在很多值得反思的问题。一,开展创业教育不是学校的内生性行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开展大多源于政府的指导性意见或提高学生就业率的权宜之计。随着毕业生数量的急剧增长,高职院校纷纷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希望能发展创业教育,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然而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成功的仅占2%到3%,即使创业教育实施极为成熟的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也仅为10%。由此可见,毕业后走上自主创业之路的学生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学生因为个人意愿以及占有资源情况,选择就业。这种被局限在培养企业家狭隘范围内的创业教育成为一种适合少数学生的教育。使得绝大多数缺乏创业意愿的学生对创业教育兴致不高,认为其缺乏实用性。绝大多数学生缺乏对创业教育系统化、全面化和持续性的学习。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缺乏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呈现粗放型的特点。目前高职院校通常通过向全校学生开设创业基础课程或者创业选修课的形式开展创业教育,创业教育的实施机构多挂靠公共基础部或就业指导中心,缺乏专门的机构对创业教育的发展进行系统的框架构建。授课教师多为学生处、团委分管就业的老师或辅导员,存在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张皮的现象,无法起到创业促进专业发展,创业以专业知识作为支撑提高创业知识含量的目的,使得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维持在较低标准。而且,难以将专业知识和创新创造相结合,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三,以学生创业实践的成功和创业大赛中的获奖情况来评价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成效。创业教育评价指标比较功利性,侧重点往往放在学生是否在各级各类创业计划大赛中获奖,是否创业成功,而忽视对创业意识、创新思维和创业技能等的培养。功利性的評价体系,导致创业教育的教学过程忽略创业效能和专业素质的培养,而是侧重于培养学生成为创业类比赛的应试高手。这种只重视教育的功利性忽视教育的塑形意义,创业教育将无法得到持续性发展。
三、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现实必然性
1.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变革的必然要求
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公布了《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以“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为中国能否实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目标的关键因素。这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工业化时代,高校的专业教育为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技能型人才,为经济繁荣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发挥着土地和资本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大量富有创造力、更具个性表达的人才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驱动力。这就对高校人才培养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新命题。
2.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是适应生源特点发生变化的应有之义
专业教育的细分和培养目标的专一性起源于西方工业时代的要求,是“标准化、可复制、大批量生产、质量控制”等特征在教育领域的反映。今天的大学生生于20世纪90年代,成长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互联网繁荣时代,相比较于父辈,他们更有意愿也更有优势去挑战不确定的环境,进行富有挑战性的活动或者开展创业活动。浸润于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渴求创新与变化,这种诉求与传统的专业教育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而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和创新思维。刚好弥补了专业教育的缺陷。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创业教育的因子,有助于把学生培养成视野开阔、学习主动、反应敏锐、勇于创业的高级专门人才,也有助于高职院校实现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人力高级技能型人才的任务。
3.创业教育的本质和任务决定其必须融入专业教育
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大力推进应在专业教育基础上展开。可见,创业教育的开展依赖于专业教育,离开专业教育的创业教育将会成为无源之水,后继无力。仔细评点这几年评选出来的大学生创业标兵,大都是在专业的基础上开展创业活动,如第九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江利斌就是在蘑菇种植和核桃嫁接技术的基础上开展创业活动,取得创业成功。未来新型的企业家应该是兼具专业背景和创新能力的创业型人才。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可以增加学生创业的知识含量,更有效地实现专业领域的创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和企业更需要“专业+创业”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四、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实施路径
1.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创业意识、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将打破传统专业教育的学科壁垒。创业教育的跨学科性能够对不同学科进行整合,拓宽专业教育的领域,提升与开发学生的发展潜力。创业教育注重实践性,采取学习研究相结合,学习生产相结合的模式,将调整原有的专业知识结构,给高校的人才培养注入新活力。可以把创业教育的理念贯穿大学专业教育的全过程,大一可以在校内外的生产认知了解专业的基础上注入创新元素引导学生了解专业最前沿的技术,激发专业兴趣。大二的校内实训,在了解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三顶岗实训和毕业实习,不仅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提升学生的岗位认知,了解企业氛围,提高包括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团队精神在内的岗位竞争力。通过把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融专业技能与创新创业为一体、融专业知识与能力提升为一体、融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训为一体的“三个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将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构建“专业+创业”的课程结构模式
将创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有机结合是实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基础。如美国北德州大学音乐学院开设“音乐创业导引”、“音乐创业与营销”等“专业+创业”的课程,把创业教育课程与本专业课程进行融合,讲授了音乐类专业的创新、管理和营销等内容,探讨了在音乐类专业要如何创业的问题。温州大学对学科课程模式体系进行重构,结合温州的产业背景,在电子信息专业引入营销方向、技术创新和管理模式的选修课。这种结合专业教育的特殊情况和学生实际情况设置的“创业+专业”课程,将专业内容和创业教育紧密结合的做法,有利于大学生发现专业领域内的创业,走出一条适合自身专业背景的创业之路。在进行这种改革的时候,应该根据地方产业背景和学校的自身情况,选择有一定技术背景的专业先行开展,最后再由点及面地铺开。并非所有的课程都适合研发成“专业+创业”的类型,如心理学和文史类专业,但是专业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融入创业因子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可以在心理学专业增加对创业者特质的分析,文史类专业可以分析历史人物的创业精神。对于条件还不够成熟无法设置“专业+创业”课程的高校,可以采取学科渗透的方式,专业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渗透创新教育的因子。
3.创新师资架构,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要有效实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长期以来,专业课教师大多属于学历型或者科研型的,有着深厚的学科背景,缺乏对创业教育内涵的认识,认为创业教育的学术化水平不高,对学生帮助不大,因此对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缺乏内源性认同,缺乏认同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氛围。参与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天然使命。学校应鼓励专业教师不仅要参与技术研究,更应参与企业运营管理模式研究,参与到行业内的创业研究活动,在实践中丰富企业管理知识,及时把握专业领域内的创新创业情况。对专业的发展趋势有良好的洞察力,形成专业教师认同创业教育的氛围,在专业授课中自觉地融入创业教育因子。同时,要出台政策鼓励专业教师参与创业教育研究,让专业教师以更加前沿的眼光看待本专业最新技术,课程改革中采取更加创新性的方式。培养一批不仅能进行专业学术研究,还具备创新创业意识,在专业實践和专业研究中融入创业因子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4.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资源优势,创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高职院校的实验设备除了学生上实验课之外,利用率较低,同时专业教师大都有自己的课题或者校企合作项目,鼓励专业教师依托实训实验设备吸纳学生参与到课题项目研究中进行创业活动,如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依托电梯专业的实训室,开设电梯应急呼救中心,在运行工作室的同时模拟创业,学生在运行工作室的过程中,学会项目管理并且在实践中学会如何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而且在师生相融互促的环境中,转变了专业教师对创业教育的认知,为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运行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支撑。地方高校的创业项目大多有思政干部队伍指导,缺乏专业技术的支撑,项目的复制率高、技术含金量低、成功率低,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兴趣。因此,学校应出台政策鼓励专业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创业项目中,提高创业项目的科技含量,从而提高创业项目的存活率,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
5.設置创业教育协调机构,稳步推进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
创业教育开展成熟的英美等国,均成立了专门的机构负责创业教育的协调工作。2010年4月,我国教育部借鉴国外的经验设置了全国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创业教育被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各高职院校理应呼应教育部设置相应的创业教育协调机构,做好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推进、研究、指导、服务、保障和效果评估工作。各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协调机构应包含教务处、学生处、团委、财务处、产学研中心以及商贸学院等部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协调工作,该机构应直接对校领导负责,还应建立包括学科专家、企业家、行业精英和创业者在内的人才库。创业教育协调机构应担负起以下几个方面的任务:一是搭建交流平台,整合资源,做好课程融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二是做好课程改革、教材编写、教学内容改革等方面的顶层设计工作。三是做好协调资金和财务管理工作,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对于大部分高职院校来说是个新鲜事物,需要大量的物力和财力,这就需要机构做好保障工作,让人能集中精力研究和开发。四是做好双师型教师的选聘、培训、交流、考核和宣传工作,保障有一支源源不断乐于从事二者相融工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五是做好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考核工作,做到有检查有考核有反馈,保证工作落到实处,而不是应付任务的走过场。
总之,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合乎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人才培养体系是实施纲领,重构课程模式是基础,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实践活动是平台,机构建设是保障,只有发挥多方面的合力,才能确保创业教育有效融入专业教育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发布(全文)[EB/OL].http://news.xinhuanet.com/house/suzhou/2013-11-12/c-118113773.htm.
[2]黄兆信,曾尔雷.以岗位创业为导向: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J].教育研究,2012(12):47.
[3]黄兆信,王志强.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15.
On Path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to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YANG Jun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e of integrating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to profession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ts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status and problems,practical necessity and ways of its implementation. The paper explores the effective path of integrating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to professional education for local universities,and points out that to ensure sound effects measures must be taken in talent training system,re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model,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setting-up of platform and institutions.
Key word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integrating;professiona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