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微视频使用调查研究
2017-04-14李颖时丹婷王娟
李颖 时丹婷 王娟
摘 要 借助传播理论,通过调查研究法,对微视频在高校中的应用现状、影响因素及未来趋势等进行调研,旨在促进微视频的发展,使之成为高校课堂的补充与延伸。
关键词 微视频;MOOC;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4-0019-03
Abstract The research, through propagating theory and surveying research that refers to application statu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micro-video in college, aim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icro-video, and makes it to be the supplement and extension of the class in universities.
Key words micro-video; MOOC; educational resources
1 前言
21世紀是以“信息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个性化教育、素质教育、终生学习成为信息化时代的重要特征。学校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知识技能的重要场所之一,其知识获取途径、教师教学方式等发生巨大变化。“微视频”于2010年首次被佛山教育局提出后得到大力发展[1]。随着越来越多微视频的出现,“建设优质资源”成为各个高校发展微视频的目标,其发展受到师生的广泛关注。
2 问题的提出
微视频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
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提出的一分钟演讲。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提出“微视频”的理念。
我国微视频的概念于2010年由佛山教育局胡铁生率先提出。微视频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信息资源形式,以其“主题突出、短小精悍、交互性好”等特点得到广泛认可。我国微视频研究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近年来不断有学者将微视频与各学科融合,并有学者开始基于微视频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以及面向MOOC的微视频研究等。但目前国内的研究对于理论的偏向使微视频发展受到较大局限,微视频质量把关不严,多数微视频存在问题。因此将分析微视频现存的问题,提炼微视频制作的方案,设计更高质量的微视频[2]。
3 调查概述
研究目的 研究对微视频使用现状进行调研,旨在探讨其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针对其不足进行改进,推动高校优质移动学习资源建设的发展。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高校学生,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包括网络问卷和纸质问卷。问卷主要涉及地区有江苏、湖南、四川等。筛选掉无效问卷后,纸质问卷回收148份,网络问卷回收235份,共计383份。
研究的信效度 在广泛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请指导教师修改审核,保证了研究的效度。问卷共23道题,其中22道选择题,1道开放题。选择题主要涉及学习者对于微视频了解以及使用存在的问题。另经SPSS17.0软件对调查数据的可靠性验证,问卷的Alpha信度系数为0.810>0.80,符合问卷的信度检验标准,本次调查具有较高的信度。
研究内容及数据处理方法 调研围绕4个方面展开:
1)对微视频的认识和了解;
2)微视频的使用现状;
3)微视频存在的问题;
4)对微视频未来发展的建议。
研究对收集到的有效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4 数据统计与分析
对微视频的认识与了解
1)微视频的获知通道。调查显示,11.7%的学生没听说过微视频;在接触到微视频的学生中,45.96%的学生是通过教师推荐,36.6%的学生是通过朋友及同学推荐,54.89%的学生是通过网络媒体,14.04%的学生是通过杂志或报纸等离线媒体获知,还有3.4%的学生是通过其他渠道了解。
2)微视频的使用目的。调查可知,学生使用微视频的目的包括:了解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知识(占55.32%),对某部分知识点做全面了解(占37.87%),研究微视频(占11.49%),微视频使用方便、随意浏览(占44.68%),满足自身某种兴趣爱好(占52.77%),教师或学校要求(占22.13%),其他(占2.98%)。可见,了解与自身专业相关的知识点是学生使用微视频的主要目的。调查数据也显示,有44.68%的学生观看微视频不带目的性,只是随意浏览。
3)学习者对微视频的态度。分析可知,有1.8%的学习者不愿意通过微视频的方式进行学习,持无所谓态度的学习者占21.67%,愿意用微视频方式进行学习的学生占60.57%。
在进行上述分析后,对不同学科学生进行微视频学习的意愿情况进行汇总。由图1可知,微视频的使用和专业有一定的相关性。例如:哲学学科对学生而言较为抽象,学生愿意使用幽默、有趣的微视频资源进行学习;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如农学,学生则更偏向实践。
微视频的使用情况
1)微视频的使用频率。调查发现,能够广泛利用微视频的学生占9.79%,偶尔能够利用微视频进行学习的占57.45%,几乎没有利用过微视频进行学习的占22.98%,而不了解微视频使用的调查人数占9.79%。调查可知,微视频的使用频率和其传播广泛度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2)微视频的使用效果。对微视频学习效果进行的调查数据显示,3.4%的学生认为微视频学习给他们带来很大帮助,20.85%的学生认为有帮助,61.28%的学生认为微视频学习效果一般,13.62%的学生认为微视频给他们学习的帮助较小,0.85%的学生认为这样的学习方式对他们没有任何帮助。
3)对微视频使用的满意度。在微视频使用的满意度调查中,认为微视频使用带来很大收获的学生占27.66%,認为其能带来一定收获的学生占59.57%,认为收获很少的学生占9.36%,认为完全没有收获的学生占1.28%。在微视频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普遍认为:课程时间短,可以碎片时间进行学习(占61.7%);能针对性地对某个知识进行学习,便于掌握(占54.47%);可以解决课堂未解决的问题(占31.06%);视频学习易于接受(占41.28%)。
微视频使用的影响因素 调查中对微视频使用的影响度进行一定的统计分析,并得到相关数据。从图2可知,影响微视频使用的主要因素有内容与专业相关程度(占60%)、
课程内容本身吸引力(占58.3%)、授课教师影响力(占49.79%)等。
本次调查主要从微视频的使用现状和学生对微视频的期望两方面进行。总结以上数据,微视频的内容与视频质量、主讲教师授课方式及学习者自身学习态度等因素存在较大关联。对于抽象学科,微视频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以浅显易懂、幽默的视频动画形式将知识呈现给学生。对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微视频应结合知识点设计全真模拟实验,将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因此,微视频制作要从呈现方式、教师授课方式等多方面进行改进,并做好微视频使用后的调查反馈研究,便于修改、重复使用。
5 研究结论
近年来,教育资源形态呈碎片化、微型化、主题化趋势发展,各种类型的“微”教学实践在国内外如火如荼地铺开。微课是一个继微博、微信等社会软件之后风靡教育领域的新生事物[3]。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微视频的传播应用情况及学习者对微视频的看法和反馈,对微视频制作与修改起着指向作用,在整理收集和分析了问卷结果之后,得到以下四点结论。
微视频的获知渠道单一 学习者获知微视频的渠道单一,多数学习者是通过教师或网络媒介获知微视频;同时,学习者在网络上接触微视频的途径主要是网易公开课。因此,在创作微视频时,要丰富微视频所依赖的平台,做好前期宣传工作。
微视频使用效果不理想 多数学习者表示,微视频学习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内容不完善、授课教师风格问题、视频质量不高等。微视频制作太简单且质量不高,得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微视频教学内容的设计影响微视频的使用 课程内容是否具有吸引力、教师授课方式是影响微视频使用的重要因素。师生的交流不如面授迅速,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授课意见教师无法及时改正。为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在制作微视频时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密的设计。
学生的需求影响微视频的使用 学习者的专业、年龄等对微视频的使用有一定的影响。微视频的制作应依据专业的性质和特点,使内容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因此,微视频的教学设计应存在层次性,以便适用于不同学者的需要。
6 建议与对策
研究过程参考了大量微视频案例,笔者结合研究结论亲身参与微视频制作与实际使用过程,通过总结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4]。
加强微视频平台宣传 调查发现,好的宣传是微视频发展的重要环节。首先,高校应鼓励本校学生使用微视频学习,利用学生自身影响力进行宣传。其次,进行多层次受众宣传,可依赖社交平台每日固定推送相关消息,或分享该微视频相关的奇闻趣事。最后,高校教师也应加强相关学科之间的交流,及时提供优质资源信息。
提高微视频质量
1)重难点学习鲜明化。微视频之所以成为微时代学习的热词之一,主要在于其短小精悍的特点,即较短的时长与精炼的内容。因此,在微视频的内容选择与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抓住讲解的重点,凸显微视频的优越性。
2)微视频形式多元化。调查可知,微视频质量的低下使微视频使用不理想。要想提高微视频的利用率,需要重视视频开发的艺术性与技术性,使其多元化,如将传统PPT与音频、动画相结合,丰富其表现形式[5]。
3)互动交流功能增强化。调查发现,情感能影响一个人的学习态度,只有充分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同伴发挥良好的辅助作用,才能最大化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6]。建议增加微视频交流平台的建设,提倡使用激励机制,使学生的问题及时得到反馈。
合理设计教学 在开发微视频注重单个知识点的同时,更要注重对某一学科系统化、结构化、完整化的建设,鼓励教师根据自己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开设相对完整的、专题式的微视频。
明确受众 在大学生中不同年级学生对微视频的需求量与需求方向不尽相同。在微视频开发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应注意微视频的针对性,并结合学生目前学习状态、知识储备对该微视频进行适当的知识拓展。
微视频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其宗旨是以小见大,用微课堂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微视频与翻转课堂相结合,充分利用学生碎片化学习时间,对重难点知识重点学习、掌握,提高学习效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视频所支持的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等学习方式也将越来越受到重视,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3]孟祥增,刘瑞梅,王广新.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14(6):95-96.
[4]陈琳,王运武.面向智慧教育的微课设计研究[J].教育研究,2015(3):127-130.
[5]余剑波,王陆.微课程设计的点链圈(PLC)模型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5):32-37.
[6]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2):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