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节点管理
2017-04-14杨雪冬
杨雪冬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管理好时间,治理好时间,特别是重要时间节点,成为当下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时间是国家治理的基本要素。任何治理活动都是在特定的时空之中进行的。但是,时间不仅是自然的时间,还可以被治理主体加以规划设计利用,转变为社会时间、政治时间。
时间的治理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是通过规定统一的时间,提高治理行为的协调性。比如各国都有自己的时间计量标准。其次是通过在特定的时间点重复举行重要的仪式性活动,比如各国都有自己的节假日。第三是通过划分时间确定治理活动的阶段性目标或者衡量治理的效果,比如中国的五年发展规划。第四是把时间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来说,不仅要管理好时间,更要治理好时间。在当代的實践活动中,时间的治理功能极大丰富,有了“假日经济”、“错峰上下班”、传统节日回归、“两个百年目标”、“战略机遇期”、“三期叠加”等判断和改革举措。重要时间节点管理就是其中之一。
重要时间节点管理,就是围绕特定时间段或点,动员各种资源,确保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社会政治秩序以及重要活动的顺利举行。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活动时间,比如党代会举办年,奥运会举办年,G20等重大国际会议举办期间;另一种是纪念时间,比如纪念重要历史人物诞辰,重要历史事件发生等。
中国社会发展快速,重要时间节点也在不断增多,对各级公共权力机构和人员的治理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要确保相关活动在特定时期顺利举行,也不能过度管制,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挫伤社会舆论的活力。在这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首要是增强时间节点意识。中国正处于发展战略机遇期,也进入了改革攻坚期、社会矛盾凸显期,因此一些重要的活动往往会被各种社会力量视为表达意愿的平台,从而在短时间内将各种关系激化,并有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管理者既要了解时事动态,把握每年列入官方日程的重要时间节点,也要提高历史意识,了解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做好思想和应对准备,避免问题出现后被动。
其次要积极推动重要时间节点活动的转化。比如有些纪念活动在社会政治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成为国家节日;有些重要的时事活动,要缩小参与规模,缩短举办时间,调整举办地点等,从而降低活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程度。
第三要逐渐淡化重要时间节点。从长期看,相当比例的时间节点活动或者被取消,或者被转化,成为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就当下看,公共权力部门越重视这些活动,投入的时间精力和资源越多,也越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起到为各种力量“搭台”的效果,造成治理成本的提高。淡化这些活动的政治意义,减少过度宣传,将其纳入国家治理的常规内容,反而会收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