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把铜陵发展推向更高水平”
2017-04-14付倩倩
付倩倩
特色小镇是孕育新业态、新经济、新产业、新模式的重要平台,是推动创新创业、产业转型、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在更高层次上塑造城市空间形态和内涵品质的重要探索。
良好开局
《决策》:2016年是“一江两岸”的新铜陵扬帆起航元年,也是“十三五”开局之年,这一年铜陵的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怎样的态势?有哪些突出的亮点?
倪玉平:2016年,我们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新常态,顺利实现“十三五”的良好开局。从数据指标来看,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0億元,增长9%,增幅居全省第6位;财政收入153.8亿元,增长5%,其中地方收入增长8.4%;固定资产投资1196亿元,增长12.5%,增幅居全省第5位。另外,节能减排实现年度控制目标,万元GDP能耗降幅居全省前列。
这一年,我们推动转型发展取得重大成效。这突出表现在产业发展向中高端迈进的步伐加快,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由28.8%提高到30.6%,居全省第2位。铜材加工突破175万吨,超过电解铜产量43万吨,铜产业朝全链条、高价值方向延伸;新能源汽车从部件生产向整车制造、智能制造迈进;电子信息产业由元器件、印制电路板向手机等终端产品拓展。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5.4%,提高2.3个百分点。国家节能减排示范市绩效连续两年考核优秀,资源型城市转型是唯一连续三年获得全国优秀的城市,打造循环经济升级版的做法在全国推广。
与此同时,铜陵市新的动能正在加速形成。项目投资为增添动能厚植根基。全年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570亿元,增长58.3%。民间投资累计完成886亿元,增长9%,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安博电路板、松宝、耐科、零点机器人等106个亿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在传统动能方面,产业技术改造持续发力,全年技改投资突破400亿元,占工业投资比重70%,135家企业通过“两化融合”评估审核。在新兴产业动能方面,铜基新材料集聚基地投资增长25%,产值达686亿元;首批4家市级基地建设全面启动。此外,招商引资也有力推动了新旧动能的转换。例如我们引进了年产800万台手机生产基地、北京特高压导线及核电缆等一批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还有一个方面,那就是创新创业培育新动能出现可喜变化。建成众创空间17家,3家“星创天地”成为全国首批农业创新创业平台;新建一批电商产业园区,新业态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35%,快递业务量增长105.6%;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长20.6%。
《决策》:一直以来,铜陵都扮演着改革先锋队的角色,过去的一年里,铜陵是如何加速推进重点改革的?
倪玉平:深化改革开放能够不断增强发展活力,2016年,我们蹄疾步稳推进各项改革,年度41项任务全面完成。
一方面,围绕提质增效,铜陵扎实推进供给侧改革。坚持优化存量、引导增量、主动减量,全面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和配套措施,着力推进“去降补”任务落地见效。可以说,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具体来看,关停落后产能企业14家,淘汰小矿山7家,关破重组一批“僵尸企业”,成功化解PCB产业链债务风险。另外,通过一系列房地产调控举措,盘活商业地产47万平方米;减少商品住房库存42万平方米,去化周期由上年底18个月下降到13个月。在防控金融风险方面,化解企业不良资产43亿元,规上企业资产负债率降低1.33个百分点;争取置换债券化解政府债务49.7亿元,政府平台融资成本控制在6.5%以内;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实现“双下降”。多措并举降低企业成本35亿元,用电大户全部实现直供电。
另一方面,我们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例如,“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政府权力清单在全省率先上线,公共服务和中介服务清单制度建设走在全省前列,“五证合一”营业执照全省首发。“多规合一”联合审批系统在全省率先运行,建设项目总审批时限由257个工作日缩短到56个,这一试点经验得以在全省推广。此外,社会事业改革全面推进,义务教育“阳光分班”成为中央改革办推介的典型案例;校长职级制改革获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取得新进展,医联(共)体实现四级全覆盖,“医养结合”试点有序开展。
招牌动作
《决策》:2016年,铜陵组织实施的“生态建设提升年”、“规划引领突破年”、“精准扶贫和棚改攻坚年”活动取得哪些成效?
倪玉平:应当说,去年铜陵开展的“三个年”活动取得不少新突破。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生态建设取得新突破。铜陵市强力推进生态治理项目,围绕大气、水、土壤“治污三大战役”,共安排重点治理项目118个,总投资152.9亿元。针对大气污染治理,开展了“攻坚行动”和环保执法“零点行动”;针对水环境治理,在全省率先推行“河长制”,大力推进水污染治理“八大工程”。另外,绿化和森林增长持续提升,完成矿山生态治理修复项目23个。与此同时,启动循环经济“8311”升级行动,推进节能减排五类典型示范和六化项目建设,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全国领跑。
二是规划引领取得新突破。一方面完善规划体系,修编完成铜陵市城市总体规划、枞阳县总体规划,陆续发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1+13”规划体系,积极推进江北港新区等重点专项规划。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多规合一”。整合24个部门6大类80余项规划,实现总体规划一张图、基础数据一个库、行政审批一网清、运行管控一条龙。
三是扶贫和棚改攻坚取得新突破。铜陵市的脱贫攻坚首战告捷,1.9万贫困人口达到脱贫标准、21个贫困村满足出列条件。财政与社会各方投入资金4.4亿元,22个村集体和2350户光伏电站并网发电。精心实施38项民生工程,民生类财政支出128亿元,占总支出的85%,连续四年保持全省先进位次。另外,棚改攻坚强力突破。全年棚户区改造完成6608户,占计划的94.5%,实现棚改“大头落地”目标。3110户农村危房改造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决策》:“三个年”活动可以说是铜陵的招牌动作,也呈现出诸多亮点,那么在新的一年里,铜陵又谋划出怎样的新思路?
倪玉平:“三个年”活动已经成为铜陵的经典自选动作。新的一年,按照“全面发展,突出重点,典型引路,梯次推进”的思路,聚焦事关全局、关乎长远的重点问题,我们也做出新的谋划:
开展产业集聚基地推进年活动。“三重一创”是安徽省委省政府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更是铜陵市打造产业升级版、推动转型跨越的关键举措。具体的目标有以下几个:要实现省级铜基新材料产业集聚基地完成产值800亿元、税收10亿元,在全省争先进位;要加快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精细化工4个市级集聚基地建设,力争1-2个升为省级基地;要加快推进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等5个重大新兴产业工程;要加快实施超级电容、纳米复合材料等5个重大新兴产业专项,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建设年活动。应该说,特色小镇是孕育新业态、新经济、新产业、新模式的重要平台,是推动创新创业、产业转型、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在更高层次上塑造城市空间形态和内涵品质的重要探索。下一步,我们要突出产业培育,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充分运用“互联网+”等手段,重点打造皖江创新小镇、大通文化旅游小镇、西湖文体小镇、天井小镇。鼓励各县区因地制宜,培育建设一批产业上“特而强”、机制上“新而活”的特色小镇,为转型发展增添新动能。
开展协调发展提升年活动。协调发展是新发展理念要求,更是铜陵发展的现实迫切需要,是我市“十三五”发展三大战略之一。2017年,我们要围绕强基础、促均等、惠民生,统筹布局,细化安排,加大补短板力度。例如,向江北地区交通、水利、电力设施短板发力,向教育、医疗、公共文化等社会事业短板发力,向社会保障、扶贫开发、饮水安全、乡村环境等民生短板发力,从而促进江南与江北、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加快协调发展步伐。
乘势而上
《决策》:2017年,铜陵的发展面临怎样的形势和格局?在此基础上确立了怎样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倪玉平: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加快推进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本届政府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当前,新一轮产业革命孕育突破,国家宏观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效,中央加大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政策支持力度,这些都为铜陵加速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我们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奋发有为、创优争先,全力把铜陵发展推向更高水平。
在数字目标方面,我们预期取得的成绩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5%以上;财政收入增长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和9%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以下;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实现22个贫困村出列、3.1万人脱贫;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年度目标任务。
具体来说,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项目导向,结合五大发展理念,重点抓好这样几项工作:一是实施创新发展行动,打造转型升级新引擎;二是实施协调发展行动,构建城乡一体新格局;三是实施绿色发展行动,建设生态文明新样板;四是实施开放发展行动,增强区域竞争新优势;五是实施共享发展行动,增进人民群众新福祉。
《决策》:目标已定,蓝图绘就,铜陵要实现既定的发展任务,需要选准哪些着力点?
倪玉平:推动发展,政府要找准抓手,持续用力。针对2017年的具体情况要重点突出“三个抓手”:
第一,抓项目。应该说项目是发展的生命线,要把扩大有效投入作为推动发展第一抓手。紧密结合刚刚提到的五项重点工作,我们要谋划建设这样一些项目:推进一批智能化、新能源、充电桩、特色镇等创新发展项目建设;推进一批路、水、电、管网等城乡协调项目建设;推进一批环保、复绿、植绿、岸线整治等生态绿色项目建设;推进一批铁路、对外通道、港口、景区等扩大开放项目建设;推进一批城市功能品质完善提升、棚改扫尾、扶贫攻坚、市区畅通、污水和垃圾处理、水体治理、美丽乡村等民生共享项目建设。
第二,抓融资。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抓好2017年的融资工作,总的要求是:保障城乡建设所需,保障企业健康运行,保障民生扶贫政策落实,助推科技创新。具体到落实层面,我们要做好几个重点工作:首先,要严格控制政府债务规模,防范金融风险;其次要创新融资方式,拓展融资渠道,着力运用发债、PPP合作、鼓励直接上市融资,运用金融部门多种金融产品;三是政府融资平台要发挥应有作用,通过组建运营好产业投资、创业投资、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等基金,加大对转型发展的参与和支持力度,促进科技型企业加快成长,发挥好政府融资担保机构的功能,建立风险池,防范和化解呆坏账。同时,继续做好上级资金争取工作。
第三,抓环境。我们应该认识到,发展环境是生产力,政务服务是竞争力,抓环境就是抓发展。一方面,要全面推行“多规合一”。2017年起,新列入的建设项目,必须完善条件,全部进入“多规合一”项目库,实行线上办理;各部门应该进入市政务服务大厅的项目,要应进俱进,真进真办。另一方面,要優化招投标交易平台,严格规范,实现公平交易。更重要的是,必须切实改进作风,为客商做好包办、代办一条龙服务,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另外,我们要将加强政府事中、事后监管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建立严格的问责追责机制,以责任的担当做好服务,以责任的追究保证环境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