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本在中学美术课堂中的创新运用

2017-04-14修瑞云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创新运用绘本

修瑞云

[摘 要] 绘本作为一种图文并茂的独特文学形式,在繁多的出版物中脱颖而出,其内容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将绘本引入中小学不同学科中,不仅起到优化课程资源的作用,而且有利于思维训练、阅读理解、美术欣赏、作文表达等方面的提升,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实现校本教学,挖掘地方传统文化。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运用理解与阅读、文化与导引、音乐与欣赏、美育与创作等具体方式来融入课堂,通过相应的绘本进行学科间的融会贯通,在不同学科中进行结合和实践,增强知识的互相融合。在多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增强学生们主动学习的热情,提升中学素质教育的质量与效果。

[关键词] 绘本;创新运用;中学美术课堂

绘本(Picture Books)作为一种图文并茂的独特文学形式,在繁多的出版物中脱颖而出,其内容极其丰富,主题广泛,既有引导认知亲子关系、家庭成员、品德培养、生活琐事类型的贴近孩子的生活小故事,也有讲述历史典故、科学原理、生命意义的大题材。一些经典的绘本作品,突破了语言国籍和文化等因素的限制,能运用到不同领域的中学教育中,受到儿童文学作家和中学美术教学研究专家的认可。绘本中精练的语言和生动精彩的画面互补互融,具有高度浓缩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提升孩子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成长都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许多一线教师开始尝试将绘本与主题课堂结合,作为一种新型创作课型的延生,不断尝试中产生不同的创新运用。

一、绘本在中学美术课堂中的重要性

随着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阅读的形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实体图书的魅力却有增无减,特别是在早期阅读习惯的养成上,全球优秀的教育专家都一致认为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能促进孩子大脑发育,增强脑内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形成,改变其一生。绘本的题材丰富多样,分类的方式并不统一。按照教育意义来分,包括科学认知、情绪管理、爱与分享、品德培养、创意创造、语言表达等方面;按照知识学科分类,包括数学认知、语言认知、美术欣赏、英语读本等;按照内容题材来分,包括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童话幻想及现实写真等等。更多的绘本是创作者经过创意的汇集、精心的编排来表达内心对故事的情怀,传递给读者的不仅仅是故事本身,更多的功能是阅读中的思考和回味。

绘本的普及性极强,线上线下都能随时获取绘本资讯。线上主要指网站、手机应用软件、公众号和一些专门的自媒体平台,如“凯叔讲故事”“悠贝绘本馆”“咔哒故事”等。线下主要是城市绘本馆孕育而生,例如北京蒲蒲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北京、上海、沈阳等地设立了线下绘本馆;孕育出了一批优秀的绘本阅读推广人,如台湾的“花婆婆”方素珍,“爱讲故事的鸟老师”向华,浙师大儿童文化研究院彭懿教授、中国首届原创图画书大赛评委余治莹等,他们有些是从自身对绘本的热爱逐步走上绘本推广的专家,有些是从翻译文字工作到原创绘本作者,在绘本的推广之路上,能结合儿童创想教育和绘本创作工作,为中国的绘本阅读助力。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培养中学生美育的重要性,美术是素质教育过程中不可替代的课程,课程性质中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文化与生活,注重创新精神。在中学美术课堂中,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绘本作为载体引入课题,理解绘本内容,加入引导方法,充分发挥绘本在不同知识中关联探究的功能。不同的绘本对中学生的生命教育、情商教育、科普教育等各个方面都有帮助,老师可以带领学生根据绘本的整体意境对故事情节展开丰富的联想,促进学生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会欣赏、理解和表达,这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美术学科的特点。

二、绘本在中小学课堂中的创新运用

语文课堂中引入绘本,是结合了绘本补充课外阅读量,文字精练画面想象空间大的特点。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绘本时是采用教内容为主的方法,其过程为:采用跟随图片看故事情节,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入课题;然后教师和学生共同阅读绘本,理解绘本内容,往往是教师一幅幅引导学生读懂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被教师的引导代替,只能围绕绘本小范围地想象;最后是拓展延伸。单一的引导内容教学的模式牵制了学生的阅读主动权。通过课后反思,学生问卷调查,进行课程改革,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与阅读

在碎片化信息时代,知识的获取方式快捷且简便,但同时失去了对阅读的重视和阅读方式的培养。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是让孩子独立阅读,去思考问题,发现线索,探求答案,其中锻炼他们的思维方式,使他们能静下心去欣赏文字、画面的美,能展开想象去遨游书中的世界。小学低段的孩子只具备具体形象性的表象思维,绘本的导入,以画面来传递故事情节,比一般纯文字的读本更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兴趣,也符合早期教育阅读的特性。绘本往往是儿童文学作家和优秀插画师的创意碰撞,他们经过反复推敲,用孩子能理解的词汇语法,巧妙融入主题,与画面一起汇聚成完整的故事。读者们从认知、吸收、思考、发现、转化到理解、想象,培养了语文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辨别能力。绘本阅读,通过声音、画面等传递,帮助学生们进行口语训练和书面语言的顺利转化,获得阅读欣悦和审美体验,这些都能提升他们对书的兴趣,激发对阅读的热情,从思考中产生心灵的顿悟,打下终身阅读的扎實基础。

2.文化与导引

绘本种类繁多,选择上要根据中小学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要适合孩子的知识范围、情感认知、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在文化上、地域上、生活方式上,许多优秀的绘本都展示了全球各地不同的环境状态。如埃利斯(Ellis)的《家》,绘制的是“家”的无限种可能性,有公寓,有神话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人建在水底的家,还有森林动物居住的树洞、海底宫殿、月球人的家。翻开绘本,形形色色的家映入眼帘,一个多元化的神奇世界,在读者的脑海中徐徐展开。再如英国探戈公司出品的翻翻书《各种各样的人》,以立体翻页的形式为主,介绍了不同长相、肤色、爱好等方面的人,能让读者深入了解自己,正确认识自己,把赞扬的声音传递给每个孩子。由此看出,绘本在语文课堂中的介入,比大量的文史素材显得生动活泼,也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发现事实,迸发灵性,认识到世界的不同面;积累知识的同时,对写作和评价也有很大的提升。

3.音乐与欣赏

绘本中的想象空间可以让小学生获得阅读欣悦和审美体验,课堂中的创新还运用在音乐和美术欣赏等课程。著名的台湾绘本家几米创作的《月亮不见了》《向左走向右走》《地下铁》等绘本都有相关的音乐专辑,在课堂上让音乐与图画来一场美丽邂逅。线条变奏出了旋律,音符勾勒出了画面,在这样的听觉里呼吸,在这样的线条里涂鸦,在这样的情绪里碰撞,以某种姿态解读和聆听生命的质感。在课堂上结合绘本凝听音乐,自由地展开一场追寻想象、色彩与声音的音乐旅程,情感上得到陶冶,艺术审美上得到发展,再结合自己的联想,发表观后感,每个学生的感受都不受束缚,绝不是单单的文字阅读能替代的。可见优秀绘本在视觉和听觉的感官上的运用,对艺术品位提升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4.美育与创作

拿起绘本首先吸引人的是它的创作风格,也就是图画的画面感,这是创作者给读者的第一感觉。绘本的创作风格范围广泛,囊括了传统绘画的任何种类,如铅笔、炭笔、水彩、油画、国画、丙烯等繪画材料,还有独特的创作尝试,如剪贴、拼贴、摄影和综合艺术的运用。随着数码科技的发展,绘本创作的风格上越来越多元,这些创作风格融入到美术课堂中,可以极大程度地拓展中小学生的美学阅历,为学生们的美学素养打开广阔的空间。翻阅不同创作风格、创作媒材的绘本,就如同与绘本创作者对话,走进贴近生活、接地气的艺术殿堂。

5.案例分析

案例1:时值初秋,在初中一年级的美术课堂中,美术老师将德国作者安娜·莫勒的《风中的树叶》带入课堂,故事讲述了在金秋十月,同一个柳枝上的十片树叶分别落下后的不同归宿。与同学们分享了这美丽的故事后,老师让学生们走出教室,去寻找校园中的不同落叶,通过幻想和创作,拼贴出不同类型的树叶创作画,从形状上认识了不同种类名称的树叶,从四季变化中认识到自然规律,也从作品的拼贴上训练了色彩搭配和创意组合,大胆想象,动手操作,同时让学生们进行文字讲述,锻炼了学生们的团队协作精神,从实地寻找材料的探索精神,激发了主动学习的创造力。

案例2: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背景下,各地以各种形式表达对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理解。艺术创作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和极大影响的传播媒介,既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又彰显鲜明的时代内涵,既表达先进的思想文化,又体现瑰丽的地方传统文化。绘本创作既能展示绘画技巧,又能将所见所想绘制在画卷中。2015年市教育局教研所推出“故事八婺”中小学师生绘本创作大赛,让全市广大中小学师生一起参与,共同用画笔描绘“咱们的八婺故事”,展示宣传八婺的山水之美、人文之美、发展之美,充分展现全市中小学师生爱国、爱家的精神风貌。通过积极的组织和收集,征集来的作品涵盖了金华八县市,媒材多样,有彩铅、水粉、马克笔、国画、丙烯等材料,甚至融合了地方特色的剪纸、套色版画和数码绘画等多元媒材。有了师生共同参与,提升了学生们对绘本的结构认识,完整地制作出有封面、环衬、扉页、正文、封底。优秀作品描绘了师生们眼中关于金华的特产、人文、传说等各方面的原创题材,制作精良,内容生动有趣,在各县市巡回展示,在中学美术课堂中掀起了一阵创作风潮,同时推动了绘本创作的持续性。

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经久不衰的推动力,而创造性思维又是创新能力的核心。绘本在中学美术课堂中的创新运用,在不同学科中得到了结合和实践,搭建了音乐、美术、语文等多学科知识贯通和技能运用上的桥梁,增强了实践探索的互相融合,融入了学生们的生活认知。在多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课堂的创新实践教学是改革的主旋律,通过适当的绘本选择,进行学科间的融会贯通,让学生们充分浸入式地“学中玩,玩中学”,可以锻炼学生们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这也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浪潮推动下呼唤的“创客教育”特点。绘本创新运用没有“模板”,只有在不断地尝试突破,在我国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普遍偏低的现状下,发挥中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可塑性“三强”的特点,开展绘本与多学科的共融,从不同类型的绘本中开展探究性学习,从教学过程的思想性、艺术性、团队性、互动性、创新性等多角度评价,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课外学习拓展。基于绘本创新运用的中学美术课堂是在不断地深挖和探究中逐步发展的,处处本着培养中学生发现美、勤于思考、大胆想象和追求创意的习惯,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对于中学生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郑茜.创客背景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探索与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6,(02).

[2]刘乐.论美术设计对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世界教育信息.2011,(07).

[3][芬兰]吉姆·索拉迪尔,碧雅·索拉迪尔.创造力——孩子成长的第一要素[M].洪梅译.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8.

[4]索奕双.中学美术教材插图的媒材开发研究[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4,(07).

责任编辑 蓝光喜

猜你喜欢

创新运用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基于“互联网+”SNS班级管理创新措施研究
小班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中材料的创新运用
室内设计中创新运用建筑装饰材料的途径
浅谈盘扣在现代旅游服饰品设计中的创新运用
基于SWOT分析的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创新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