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7-04-14李文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创设教学法效率

李文

[摘 要] 生活情境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际生活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生活情境教学法以生活情境为核心,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教师在生活情境教学应用中应该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原则、教材中心原则以及全面发展原则,创设合适的生活情境,重视学生的参与,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实现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情境教学;小学数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学生对数学积极性不高,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不够密切,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发展。[1] 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生活情境在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采用的传统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和质量自然也就有所下降。生活情境教学法采用生活情境创设模式进行教学,营造更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相对于传统教学中枯燥的学习氛围,显然这种教学方法更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生活情景教学法改变了过去的教学形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更加形象和具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 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小学生在数学知识的理解方面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采用讲授式教学法进行教学,不少学生对于数学抽象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从而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采用生活情境教学法可以避免这一弊端的出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改指出,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学生在创新、道德、实践等方面的综合发展。[3] 生活情境教学法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合理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力、实践能力等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生活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生活情境教学法应遵循学生中心教学。教师在教学设计前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实际生活情况,以便于设计出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符合的生活情境,从而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4] 此外,教师应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小学生的学习年龄特征,对于低年级的学生需要采用简单的生活情境法,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稍微加大难度和复杂度。

2.以教材为中心原则

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5] 因此,要充分发挥生活情境教学法的作用,还要求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的过程中能够坚持以教材为中心,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创设合理的情境。教师可以用生活情境加强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例如:在乘法运算中,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商场买回几袋大米,每袋大米的单价已知,提问:买五袋大米需要花费多少人民币?教师能够通过商场购物这样的生活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将生活情境和乘法教学相联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3.全面发展原则

新课改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能够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包括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道德教育方面的发展。因此,教师在生活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应该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要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生活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德育方面的重视程度较为不足,导致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一般小学数学教师均会认为德育是语文教师或者班主任的教学和工作,但是事实上,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德育的重视也是必要的。小学数学教师在生活情境创设过程中应该重视选择健康的生活情境,避免出现不合道德规范的生活情境,以免影响学生的德育发展。

三、生活情境在教学中的应用

1.合理设置生活情境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合理的情境。首先,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采用不同的生活情境。对于低年级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采用的生活情境可以是借助简单的学具让学生真实感受数学知识。[6] 例如:在加减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积木,让学生拿着积木进行练习。而在几何图形的认识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欣赏图片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几何图形的了解。但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则需要采用稍微复杂的生活情境法。例如:在长方体的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自己想象家中有哪些常用的长方体物体,这些物体有什么样的特征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其次,生活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能够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如,在统计知识教学中,教师以班级测试的成绩为统计内容,实现生活情境的创设。

2.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创设了物品买卖的生活情境之后,要求部分学生充当买家,部分学生充当卖家。“买家”先要了解“卖家”商品的单价和重量,然后决定好自己要买的物品,计算出单价之后再进行付款。“卖家”在听到“买家”决定购买的商品数量之后也要进行总金额的计算,然后确认无误之后接过“买家”支付的金额,并找出零钱给“买家”。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自己计算出金额总数,做好乘法、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还要亲自示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重视情境对话的重要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则是教学的主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以情境对话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启发学生发现更多的问题,使学生不仅能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还能够进行总结和提高,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7] 教师在平均数的教学中引导學生:“这里是上周测验中的成绩,老师挑了其中五个人的成绩出来,接下来我们大家来算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学生算出来之后,教师继续表示:“现在大家明白平均数是怎么来的吗?”学生:“明白。”教师:“我们每次测验之后都会算出全班平均成绩,那你们想一下我们全班人的平均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呢?”启发学生进行深度的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保利,张善民.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3,31:133.

[2]张文兰,李喆,员阁,连云梅.电子书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及成效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118-121.

[3]郑丽娟.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2:169-170.

[4]刘园园.简述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6:200.

[5]周红莲.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中的应用探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4,01:99-101.

[6]马轶.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电子制作,2014,15:151.

[7]王文路.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5,24:144-145.

责任编辑 吴晶晶

猜你喜欢

创设教学法效率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