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

2017-04-14李娜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思维发展实践能力创新意识

李娜

[摘 要] 提高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更是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建立良好的数学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是推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提升数学综合素养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教师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引导并创建快乐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尤为重要。

[关键词] 数学;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思维发展

建立良好的数学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是推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提升数学综合素养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教师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引导并创建快乐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尤为重要。在现行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自身的引导建立快乐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及创新能力。

一、通过创建平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多层次多方位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搭建良好的學习平台,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

1.平等对话

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是建立在民主平等对话的基础之上。如《利息的计算》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如下教学方案:

“春节在即,老师与你们一样最开心的是收到压岁钱,那么你们现在一般能拿多少压岁钱?”学生踊跃回答(多种数目)。笔者随机进行引导:“这么多的压岁钱你们打算用来干什么呢?”学生思考片刻后回答:交给大人管理,集中花销;用来做学费使用;存入银行,一部分买学习用品,另一部分捐赠给老年公寓;一部分用来买学习用品,一部分捐资给社区做文艺活动经费……

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既对零花钱的用途有了明确的认识,同时激发了学习存款利率的兴趣,这样一来,学生对于活动实践就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思考,数学创新便是理所当然的了。

2.乐于创新

新课程强调“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切实做到乐于放手,敢于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让他们充分开动自己的数学思维,留足时间,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快乐,体会创新。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一节内容时,笔者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长6米、宽4米的客房里铺地砖,客房可供提供的地砖有宽1米、2米、4米三种型号。问题提出后,学生有的说“买1米的,拿起来方便”;有的说“买4米的,铺起来美观大方,没有接口”;还有的说“选择2米的,这样又方便又省钱,床底下可以不用铺”。于是,笔者进行积极引导,让他们通过实际计算作出最后的选择。如此一来,学生在相互合作中进入了探究状态,气氛活跃,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激发与保护。

二、通过积极引导诱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要有针对性,切实做到有的放矢,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挥各自的创新积极性,实现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如教学“圆的周长”测量圆的周长时,问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时,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们的周长,而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曲线,怎样测出它的周长呢?你们可以用直尺和白布条去测量实验桌上的几个圆的周长,有几种测法?”请大家实验一下。话音刚落,学生踊跃动手,积极参与,迅速实践,并各自表达自己的实验结果,笔者在肯定他们实验结果的同时,进行因势利导,指出测量实践方法的局限性,并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进而引导学生就上述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并思考: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学生再次进行动手实践,并从实践中总结出属于自己的结论。由此可见,正确积极的引导,是诱发学生创新灵感的妙药,让他们在获得数学感性认识的同时,锻炼并形成积极的数学思维,培养其良好的数学实践能力。

三、通过活跃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唤醒与激发,关键在于学生在参与学习实践活动时切实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并将这种快乐化为继续参与学习活动的动力。由此,教师在为学生学习创建平台,积极引导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保护并激励学生的成功体验,让他们的成功得到大家的认可与共享。在实际教学中,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做:

1.体验成功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水平,在教学活动中,当学生正确思考、回答一个相对较难的问题时,教师要及时进行鼓励,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快乐体验,并让这种快乐得到大家共同的认可与分享,比如让该生将自己的解题思路在班级进行交流,让小组同学进行点评、班级互评等,这样,他们就能积极思考,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2.贴近实际

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学习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化抽象为具象,化知识为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掌握知识的变化规律,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笔者让学生进行自我猜想:个位是0、3、6、9的数能被3整除。笔者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自己用铅笔等实体工具摆一摆,然后再用算一算的方法进行求证,最后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及归纳梳理问题的能力。

四、通过改进教法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根据小学生总是对新鲜事物存在极强的好奇心理这一认知特征,教师在教学中要勇于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寻找适合学生认知需要的方法,使其在旺盛的探究欲望中完成内容的学习与能力的提升。

例如:为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组织六年级学生对该县城广告牌、橱窗等标语中的错别字进行统计。首先,教师告知学生本次活动支付的活动费用是多少,然后让学生设计并调查统计活动需要购置的物品、乘车等价格,调查后绘制成表格,以小组为单位形成自己的活动方案,并要求学生思考探究:哪种方案在不超支的基础上既能节省经费又能让同学们开心完成统计任务?任务明确后,同学们积极进行调查统计各种支出的金额数及其项目,情绪积极。由此可见,教师通过有效引导,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并对生活实际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不断形成良好的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达成了数学课堂教学预设的目标,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理解教材,挖掘教材,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积极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多层次、多方位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对创新活动充满信心,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引导,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一定能够得到有效提高。

责任编辑 王 慧

猜你喜欢

思维发展实践能力创新意识
在读说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发展
初中英语阅读活动的分析与重构
探究小学品德课与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结合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