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养老机构发展医养结合模式环境研究

2017-04-13陈静姝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医养养老机构

苏 昕,陈静姝

(山西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我国养老机构发展医养结合模式环境研究

苏 昕,陈静姝

(山西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特别是失能、失智、残疾与患病老人数量的增多,“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应运而生。通过引用PEST模型和SWOT模型,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进行研究,内容包括概述相关政策、经济水平、社会文化和科技环境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影响,以及分析养老机构发展医养结合模式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个要素,为医养结合模式的推广与发展提供借鉴。

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模式;宏观环境;微观环境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特别是家庭规模缩小,失能、失智、残疾和患病老人数量的增多,医养结合成为老年人的现实需求。所谓医养结合,是医疗与养老相结合的创新养老模式,其特点在于融合养老和医疗资源,在保障老年人日常生活护理和精神慰藉的基础上,提供疾病诊断、慢性病保健康复等服务,保证老年人遇到突发疾病能得到及时的医疗救助,多方位、高层次保障老年人的养老生活。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逐渐成为老年人健康养老的安居之所。以下通过引用PEST模型和SWOT模型,分别对我国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宏观及微观环境进行研究,以此总结该模式推广与应用的现实背景、优势条件与不足。

一、我国养老机构发展医养结合模式宏观环境(PEST)分析

PEST模型是综合分析宏观环境的重要工具,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科技四个层面。任何组织与机构都离不开宏观环境,我国的养老机构发展医养结合模式同样需要国家与地方政府的政策推动、经济实力的支撑,社会文化的引导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分析宏观环境有助于养老机构能够抓住机遇发展医养结合模式,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提供更高层次、更加全面的保障。

(一)政治环境

方针政策是政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的发展方向与具体的部署规划,为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提出指导意见。我国自2013年以来,国务院、卫计委、民政部等部门先后发布多项重要文件指导推进医养结合工作。例如,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在《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进一步提出“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加强合作,加强业务协作机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等部门在《关于加快推进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建设的通知》中指出具体推进医养结合模式的实施安排;卫计委、民政部等九个部门联合发出《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指出医养结合现阶段的重点任务,提出保障措施与组织实施的具体方案,贯彻落实医养结合政策等。在国家政策出台后,各省纷纷出台地方性政策推进医疗与养老融合工作,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开展试点,探索医养结合的创新模式,有力推动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的发展。

(二)经济环境

经济水平的发展与提升,有助于完善基础设施,丰富养老服务。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政府用于养老服务业的财政性资金规模也不断扩大,预计在“十三五”时期,政府用于养老服务业的财政性资金投入约2908亿元,年均581.6亿元,年均增长18.2%,明显加大了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对于贫困地区的养老院,主要由政府出资建设,除提供衣食和住宿之外,为老龄、患病、失能、独居老人发放生活补贴,例如湖南省基本养老服务补贴覆盖率达到70%。对于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为符合条件的民营养老机构按照床位提供资金补贴,例如太原市对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每张床位可获得9000元补助;对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未享有产权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每张床位给予5000元的一次性建设补助,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

(三)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和文化因素,即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的现实国情,与中国传统文化所形成的价值观念。

1.老龄化社会的现实国情。自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家庭户的数量、规模与家庭类型、结构等发生了重大变化。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年)》中指出,目前我国家庭呈现出的特点有: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类型多样化,我国的二人、三人家庭是主体,由两代人组成的核心家庭占60%以上;同时,单亲、空巢和丁克家庭也不断涌现。家庭规模缩小使养老问题严峻,导致家庭养老对外部支持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然而,我国养老机构的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根据民政部最新发布的《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2200万人,占总人口的16.1%,65周岁及以上人口14386万人,占总人口的10.5%;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1.6万个,数量少且养老资源分布不均,很多地区出现公立养老机构一床难求、民营养老院无人问津的现象。

2.孝道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我国的孝文化源远流长,在华夏文明数千年的发展与变迁中历久弥新,是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孝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既是个人尊老敬老的义务,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孝道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体现,即是对老年人的关爱与照顾,为老年人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以及精神慰藉。如今,养老成为个人与社会必须承担的责任,由于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个人养老压力增大,家庭养老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养老机构日益成为老年人安享晚年的活动场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养老机构秉承这样的信念,通过创新健康养老与智慧养老等方式,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四)科技环境

养老基础设施建设是鉴定养老机构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良好的硬件设备是保证养老质量的基础。近几年科技的进步带动多项产业的蓬勃发展,包括老年护理设备的质量和专业性能都有很大提升。一些基础设施完善的养老院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保健和护理设备,在方便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同时,保障其身体健康状况。在互联网科技发展的大背景下,以科技助力养老产业,智慧养老和智能化养老成为未来养老产业的发展方向。成熟的科技手段和平台支撑能够将医疗、养老机构的相应资源整合起来,通过互联网技术打造养老服务平台,为老年人的养老生活提供便利。另外,发展养老福利事业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学校和专业机构在培训护理人员时,可以引用先进的教育资源与设备仪器,有助于丰富和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为老年人提供更为专业的高水平的医疗和养老服务。

二、我国养老机构发展医养结合模式微观环境(SWOT)分析

SWOT分析模型又称态势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战略规划分析工具,常用于企业的战略规划,后逐渐延伸至社会领域,用于对现实问题的研判和定位。本文通过运用SWOT模型,分析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通过综合评价这四个要素,找到养老机构发展医养结合模式的有利因素和不利条件,有助于未来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模式的发展。

(一)养老机构发展医养结合模式之优势

1.实现“有病治病,无病疗养” 。医养结合模式是一种保障层次更高的新型养老模式,即“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将医疗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整合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两部分的资源,不仅能够满足老年人所需的日常和传统的物质与精神方面的需求,还增加医疗保健康复服务。通过在养老机构配备专业的医疗护理团队,为老年人提供医疗诊治、护理保健、大病康复、临终关怀等服务项目,对老人老年期的各种病症进行临床诊疗,使得患病老人在养老机构也能得到及时治疗。

2.实现资源优化合理配置。目前我国大部分三甲医院面临一个很大的难题,即床位滞留问题。医院很多床位被“老慢衰”病人长期占据,滞留时间最短有半年,有些老人甚至在医院居住六七年以及更长久。这些老人就病情来看,属于急救后的恢复期,需居家或其他机构进行康复调理,但病人亲属害怕老人病情不稳定出现反复情况,认为在医院看护治疗更为及时和安全,由此长时间占据医院床位和医疗资源,导致其他需要急救住院的病人无法得到及时的治疗,导致医院和患者之间产生矛盾。“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配备专业医护人员照顾老人起居,提供诊疗服务,一些养老机构还通过与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定期安排医生为老人病情进行复诊,使患病老人无需长期占用医院床位,既能有效利用医疗资源与养老机构资源,同时满足老年患者对疾病治疗及康复护理的需求,实现对医疗和养老资源的优化与合理配置。

(二)养老机构发展医养结合模式之劣势

1.养老机构筹资困难。无论对于公办还是民营养老机构,资金缺乏是所有养老院发展医养结合模式难题之一。养老机构发展医养结合模式需要大量资金来维系,除去传统养老所需要的日常开支以外,在养老机构内设置医疗服务,一方面需要相关医疗设备的硬件支持,以及固定的治疗场所(包括诊疗室、治疗室、观察室等);另一方面,养老机构需要聘请专业医护人员(包括全科医生、护士、设备操作的技术人员等),以保证全天候提供医疗服务。这些硬件设施和人力资源成本很高,对于公办和民营养老机构而言都是很大的资金投入。如果要建设康复院或者护理院,养老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会更高,这无疑会给养老机构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2.缺乏统一管理机制。由于医养结合政策正式出台时间较短,各省养老机构都是在探索和试行阶段,目前出现的医养结合模式主要分为三种。第一,养老机构内设置医务室,需要政府出资建设,引入专业的医疗机构,或者将中小型医院的医疗资源整合到养老机构。第二,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医院定期安排医生和护理人员到养老机构为老人进行诊治与康复护理,若有疾病发生,能及时派遣医护团队予以抢救。第三,医疗机构转型成为养老机构,一些医疗机构的患者流失率较高,导致医疗资源的闲置与浪费,这些医疗机构可以通过内部资源整合转型为老年康复院或老年护理院,成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由于医养结合模式多样,尚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机制和适宜普遍推广的模式,使医养结合模式在实际推广过程中困难重重。

3.专业医护人员短缺。我国的养老机构普遍存在缺乏专业护理人员、服务水平低下的现象。无论是公办养老机构还是民营养老机构,从业人员获得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的人数很少,因为在该机构中大多数从事护理这一职业的人不是从相应的医护类学校毕业。另外,由于养老机构工资和福利待遇较低,难以招募到专业技能水平较高的护理人员。特别是民办养老机构,因为工资低、待遇差,无法吸引高素质的护理人员。目前在该岗位的很多护理人员未参加过正规的岗前培训,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服务质量很难保证。

(三)养老机构发展医养结合模式之机会

1.国家政策与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提供契机。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的支持是医养结合模式发展的有力保障,也为养老机构提供发展机遇。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提出公立医院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以及基层医院与养老机构加强合作,同时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和养生保健的优势,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的业务协作机制,在老年人康复护理问题上实现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无缝对接,有效利用医疗资源。另外,我国部分省市探索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其中包括养老机构内设医疗部分纳入医疗保险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内部的医疗机构设为医疗保险定点医院或药店,产生的费用可纳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这就充分发挥了医疗保险的作用,为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诊疗、买药及日常护理提供便利。

2.老年人对于医养结合服务的现实需求。我国老龄化发展速度较快,平均每年净增长800万到1200万老人,其中高龄老人的增长速度尤其快。国家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由于目前高龄老人群体中失能率在50%以上,我国失能老人规模或从现阶段的625万人上升到2050年的1875万人,35年里增幅高达200%。由此可见,伴随着失能失智老人数量的增长,普通养老机构只是提供衣食和住宿的养老服务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更多的患病老人需要具备医疗服务的养老环境。这些现实需求是养老机构发展医养结合模式的重要动力。

(四)养老机构发展医养结合模式之威胁

1.政府主要监管部门缺位。推行医养结合模式涉及民政、卫生、社保等多个部门,这些职能部门主线呈分立状态,受限于部门工作壁垒难以实现政策协同。由于我国医疗和养老体系长期割裂,卫生部门负责医疗,民政部门负责养老,由此造成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功能单一化,养老机构“养老不医护”,而医疗机构则是“治病不养老”,二者分而治之,没有融合和交叉点,给老年人的养老和医疗带来不便。由此,“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建设和运营,涉及多个方面的交流与合作,需要明确主体责任部门,其他部门也须协调配合,共同解决医养结合的难题。

2.相关法律机制不健全。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建设,需要养老理念、医疗理念和消费理念的转变。目前,由于医养结合模式推行时间较短,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尚不完善,分管养老、医疗和社保等责任部门缺乏统一联动机制,存在权责不清、相互推诿的情况。相关制度的建立有助于在确定主要负责部门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管理机制,整合三个部门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统筹协调来解决“医养结合”中出现的问题,用制度和规范推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

通过对上述宏观与微观环境的研究,我国养老机构发展医养结合模式既面临机遇,又充满挑战。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大力支持与群众现实养老需求的背景下,医养结合模式是未来养老机构发展的方向。但目前医养结合工作的开展面临很多困难,需要多个部门主体参与解决。养老机构创新发展的医养结合模式仍在探索中前行。

[1] 冯丹,冯泽永.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思考[J].医学社会学,2015(36):25-28.

[2] 陈宏,张金柱.“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研究[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5(13):77-78.

[3] 黄佳豪,孟昉.“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困境与对策[J].人口与健康,2014 (7):63-68.

[4] 方伶俐,杨娥.我国养老机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4 (13):101-103.

[5] 景思霞.重庆市巴南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与路径研究[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4.

Study on the Enviro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nursing Combined Mode of Old-age Care Institutions in China

SU Xin,CHEN Jingshu

(SchoolofPoliticalScienceandPublicManagment,ShanxiUniversity,Taiyuan030006,China)

With the dramatic increase of the elderly population, particularly the increase of the disabled, dementias, and the sick in number, "medical-nursing combined mode" came into being in old-age care institutions. This article quotes the SWOT Analysis and PEST model to explore the macro-environment and micro-environment for aged care institutions, which include summarizing the influence exerted by related policy, economic development, social culture and techn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analyzing the four essential factors including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opportunity and threat involved in developing medical-nursing mode in aged institutions, in order to provide experience for the large-scale adoption of this mode.

old-age care institutions;medical-nursing combined mode;macro-environment;micro-environment

2016-08-30

苏 昕(1968- ),女,陕西西安人,山西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社会保障、政治文化。 陈静姝(1991- ),女,山西阳高人,山西大学硕士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障。

10.16396/j.cnki.sxgxskxb.2017.01.008

C913

A

1008-6285(2017)01-0030-04

猜你喜欢

医养养老机构
医养当兴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