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

2017-04-13

山西农经 2017年15期
关键词:两权分离分置三权

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

全面深化改革,要重点啃硬骨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无疑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

现阶段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央明确提出,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要更多考虑推进农业现代化,既要解决好农业问题,也要解决好农民问题。“三权分置”就是当前的制度创新。具体来说,也就是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促使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和经营权流转的格局。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中国正在践行和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农村土地制度,而这种土地制度安排也凸显出越来越明显的制度绩效。

中国农地的小块分散经营源于家庭承包经营的制度安排。由于人民公社时期,集体所有集体经营的大锅饭,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而新的制度安排,既要通过变革旧的制度,采取家庭承包经营的方式,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要兼顾当时农业生产条件差,土地资源质量参差不齐的客观现实,于是以家庭为单位,按人平均分配,远近、肥瘦搭配土地资源的做法是相对公平的原则。

这三十多年来,一方面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度推进的背景下,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进城,常年外出流动的农民工目前已达2.81亿,“谁来种地”问题日益显现。另一方面,随着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土地资源质量普遍提升,改善按户平均分配土地零碎分散状况,实现由分散到集中的条件逐渐成熟。张红宇认为,如何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以及资源配置效率就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土地制度“三权分置”的制度设计就是满足从公平到效率的需求,这实际上就是最重要的制度绩效。

值得关注的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加入WTO这十多年来,中国农业无时无刻不在面临来自世界各国的竞争。而在全球的背景下,无论是土地市场交易,还是入股、租赁等方式,农场开始越来越呈现规模化的经营趋势,以期提高农业竞争力。在任何国家、任何时期,从制度绩效的角度来分析,土地制度不论如何演变都只是手段,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农业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要想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并在全球范围内成为制度创新范例,就需要在理念、制度、政策三个层面强化顶层设计。既要有原则底线,也要有制度设计,不仅要考虑改革的总体目标,同时要规划具体的实施路径。总之,土地制度演变,需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考虑到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大发展的背景,更要考虑到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东中西部发展程度不一样,要尊重农民的意愿,根据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劳动力转移的情况和生态条件改善等多重因素,积极探索经营权流转的多种形式。

《山西农经》编辑部

猜你喜欢

两权分离分置三权
两权分离与企业价值:支持效应还是掏空效应
公司法上的两权分离之反思
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办法
“三权分置”让农村土地活起来
专家答疑:农地“三权分置”如何理解
公司内部代理问题分析
关于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
民营金字塔结构、产品竞争市场与企业创新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