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学专业“性别与法律”课程教学探索
2017-04-13屈振辉
屈振辉,颜 龙
(湖南女子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女性学专业“性别与法律”课程教学探索
屈振辉,颜 龙
(湖南女子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性别与法律”是女性学专业开设的法学类特色课程,它属于主题性课程或领域性课程、视角或方法性课程,具有批判与建构并重的特征,且研讨性教学应占较大比重;它在内容编排上应分为导论、总论以及分论等3个部分,后者宜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组成划分为若干讲。目前该课程存在难度大、无合适教材和对教师要求高等问题,据此可运用电影教学、文献阅读、性别平衡和研讨方法,以此激发学生积极性、培养其能力并最终提升教学效果。
女性学专业;性别与法律;课程教学;定位;内容;问题;对策
性别与法律原是法学与社会性别交叉研究的一个新领域,近年来被引入女性学专业成为其法学板块课程中的一门。它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发展迅速、成果颇丰,而作为一门课程其在开设过程中却举步维艰、问题重重。“女性学专业在我国高校专业序列中属新兴专业,在很多方面都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法理学’或‘法学概论’也是同样。”[1](P49)
一、课程定位
“性别与法律”首先是法学与社会性别交叉研究的领域,其旨在“揭示法律与社会性别的内在关联,进而用社会性别视角审视法律、推动保障性别平等和妇女权益法律制度的完善。”[2]因此它在作为课程时也有别于我国传统的法学专业课程。我国法学教育由于受到大陆法系划分部门法传统的影响,其主干课程主要以讲授各部门法知识的学科性课程为主,然而“性别与法律”课程涉及的内容则横跨多个部门法,将法学与伦理学、社会学、女性学等学科知识紧密融合,因此它并非学科性课程而属于主题性课程或领域性课程,这与女性学专业所具有的跨学科性特点关系极为密切。“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女性学从一开始就是以跨学科为鲜明特征的。”[3]就此而言,这门课程并不等同于某些高校开设的“妇女法学”课程,后者是以讲授妇女权益保障法律知识为主的学科性课程。且也不能将“性别与法律”狭隘地理解为“女性与法律”,尽管这门课程在教学中必然包含大量女性与法律的问题,但“性别与法律”这个课程名称意味着它应是双性向的,而不像“妇女法学”课程名称那样仅仅是女性单性向的。该课程能教给学生从社会性别视角观察和认识法律,因而也是一门方法课程。
批判性与建构性是社会性别理论与研究方法的重要特点,这就使“性别与法律”课程具有批判与建构并重的特征,实际上,女性学专业很多主题性或领域性课程都有此特点。“质疑、批判和创新自然是女性学的精神内涵……女性学发展的历史表明,没有对权威理论的质疑就没有女性学的发展。可见,质疑传统、挑战权威是女性学教学应有的起点。”[4]“性别与法律”课程以女性主义法学为理论基础和视角,而这也是这门课程在总论部分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内容。“女性主义法学各流派之间的共同点之一是对现实持批评态度。”其“认为性别偏见和歧视仍然是法律体系中一个普遍现象。女性主义学者在不同的语境中剖析法学理论、立法条文和法院的判决中所隐藏的机制性的性别歧视,并揭示法律体系中暗藏的男性标准和等级制度。”[5]该课程分论部分主要是对现行各部门法的社会性别审视,这种审视不可避免地会有批判性。而批判与建构常常是并存的。“性别与法律”研究在批判现行法理和各部门法的同时,也开出了很多如何完善现行法理和各部门法的“药方”,而这也将成为“性别与法律”课程教学内容中的一部分。从以上角度讲,这门课程不仅是主题性课程或领域性课程,还是对学生们进行批判性思维和建构性思维训练的课程。另外,结合这门课程的主题性和领域性、批判性与建构性特点,加之女性学专业学生都是具有一定知识和思维的本科生,这都决定教师授课不能满堂灌输而必须采用研讨性教学。就此而言,这门课程还应当是一门研讨性的课程。
二、内容编排
“性别与法律”研究非常零散,而作为课程则要求体系化,这就要求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组织和合理编排。我们认为这门课程可按照“法学概论”课程的体例展开。整个课程体系主要由导论、总论和分论3个部分组成。导论部分讲述“性别与法律”研究的主题、沿革和视角。总论部分讲述女性主义法学的理论与方法、流派与流变,因为“性别与法律的关系是女权主义法律理论关注的焦点,而女权主义法律理论则是基于两性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平等基础上的法哲学”[6]。分论部分从社会性别和女性主义法学视角分析各部门法。具体分为6讲,即性别与宪法、性别与民法、性别与行政法、性别与刑法、性别与社会法、性别与诉讼法。其中考虑到现有研究并未涉及经济法和商法的实际情况,我们并未牵强地安排性别与经济法、性别与商法等内容。此外在分论部分还另外安排了3讲,即性别与环境资源法、性别与国际法和性别与法律职业。
分论部分每讲由概述、现存问题、完善对策3部分组成。考虑学生之前仅学过“法理学”而未学过“法学概论”,因此每讲首先介绍该部门法以避免学生到后面不知所云;现存问题部分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现行法中存在的问题,讲述视角和态度主要是批判性的;完善对策部分则从社会性别视角提出完善现行法的建议,讲述视角和态度主要是建构性的。在现存问题和完善对策部分均留出一定时间供学生研讨。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等环节,因此“性别与法律”课程在现存问题和完善对策部分中,都要尽可能地从上述4个环节进行全面而又深入的分析。这些环节最贴近女性学专业学生今后的工作实际,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学习“妇女社会工作”等其他的课程。
三、存在问题
我们在“性别与法律”课程教学实践中遇到了很多问题:首先是课程难度大。该课程内容源自法学与社会性别交叉研究领域的新进展,课前需要学生掌握法学、伦理学、社会性别理论等知识,课中需要引导学生运用社会性别理论批判和建构现行法,课后还需要学生对每讲所学的内容进行深入反思和研讨。它要求学生具备多学科的知识背景和跨学科学习的能力,具备反思、批判、建构等较高学术能力并阅读大量文献。该课程甚至是某些高校法学理论专业硕士生的选修课程,因此对开设女性学专业的普通院校本科生而言难度较大。其次是教材难选取。性别与法律现在仍是法学与社会性别交叉研究的新领域,因此其还存在研究理论框架不完善、内容不丰富等不足之处。目前国内在“性别与法律”这个领域出版的著作也有限①,其中有些是外文影印版文献,不适合普通院校本科生教学,还有些是观点分散且未形成定论的文集也不适合做教材,其余也存在未按部门法编写不利于分论部分教学的问题。即使是我们选用的李秀华教授主编的《性别与法》教材,在内容上也缺少了性别与诉讼法、性别与环境法两部分。最后是对教师的要求高。讲授这门课程与讲授女性学专业其他法学板块课程一样,“教师既要有深厚的法学基础理论功底,又要对各部门法尤其是与专业相关的部门法非常熟悉。同时还需要教师对女性学理论和现实中的女性问题比较了解,能够在教学中自如地运用相关理论和案例,最好还能在教学中具有‘女性主义法学’的视角”[1](P51)。因此这门课程不仅是对学生同时也是对授课教师的巨大挑战。
四、改进对策
首先是电影教学法。女性主义盛行的西方拍摄了很多以女性为其主题的电影,其中有些与法律相关的影片可以作为本课程教学的素材。“在法律题材影视作品中,女性常常具有很重要的角色,其中也折射出女性与法律的种种关系。”[7]我们在“性别与法律”课程的教学中也引入电影,例如在讲授“性别与环境法”时介绍影片《永不妥协》,在讲授“性别与法律职业”时介绍影片《律政俏佳人》,在讲授“性别与行政法”时运用《秋菊打官司》的片段。运用这种方法能显著提升教学的效果。
其次是文献阅读法。性别与法律在国内作为法学与社会性别交叉研究的领域,近年来无论是在法理还是在部门法上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各类期刊上登载了很多属于性别与法律领域的学术论文,特别是《中华女子学院学报》“女性与法律”栏目中的文章,其中有些涉及法理,也有些涉及部门法。我们将这些论文作为补充性教学素材发给学生课后阅读,既能使她们了解性别与法律研究领域最新的成果和动态,也能弥补课程和教材的某些遗漏,从而使教学全面、丰富,同时阅读文献以后,学生在研讨中的表现也明显好于以往。
再次是研讨教学法。目前女性学在我国能否作为独立的学科至今仍在探讨中,但其作为研究领域而存在早就已经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了。作为研究领域而非学科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话题性,而这同时也是女性学专业中很多专业性课程共同的特点。对这种话题性课程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采用研讨式教学。“参与式教学法是女性学教学较好的方法”[8],而研讨式教学法就属于其中。性别与法律本身是不断发展且又争议性很大的研究领域,广泛阅读、深入思考的学生自然有很多不吐不快的想法,而采用研讨式教学法恰恰能为他们提供这样一个机会。经过研讨能起到加深学生对这个领域认知和理解的作用。例如我们在讲完性别与刑法后针对现行《刑法》第四十八条,即怀孕妇女不适用于死刑的合理性及其弊端进行了研讨。
最后是性别平衡法。性别平衡从严格意义上说并非教学方法而是态度和视角。“性别与法律”这个领域的兴起与女权主义关系极密切,但女权主义本身又是个流派林立、纷繁复杂的学术范畴,其中也不乏像激进女权主义那样将男性视为敌人的派别,而且在激进女权主义影响下还出现了激进女权主义法学,激进女权主义法学在对待男性的态度上很多都有失偏颇。“激进派对法律和权力的批判可谓带有很大的偏见。比如,她们认为,法是按男人看待和对待女人的方式来看待和对待女人的……她们经过一系列对比后得出结论,以男性为基础的法不会顾及女性之根本利益……激进派在这个问题上采取的是不顾事实的极端做法。”[9]国内性别与法律领域的某些著作和论文也带有这种倾向,如果在教学中不加避免它们可能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事实上,女性学专业学生在专业教育中,也许是受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的强烈影响,认识和处理问题时有些敏感和偏激。笔者甚至在这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就曾遭遇学生因不同意教师学术观点,采取集体罢课这种过激行动进行对抗。亚里士多德认为“要使事物合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平衡。”[10]实际上,社会性别理论和法律一样都应是“中道的平衡”。因此无论是从社会性别理论视角抑或是从法学视角上说,“性别与法律”课程都应当坚持性别平衡的态度和视角。
五、结语
与“法理学”或“法学概论”等基础性的法学课程相比,“性别与法律”属于女性学专业开设的法学类特色课程。该课程具有的学科视角多、难度大、性质纷繁复杂特点,给教师讲授该课程和学生学习该课程带来了很多的困难,只有迎难而上、积极思考、不断探索才能提升教学效果。
注释:
① 参见周安平著的《性别与法律》,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陈明侠、黄列主编的《性别与法律研究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刘明辉编的《社会性别与法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李秀华主编的《性别与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李傲著的《性别平等的法律保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黄列主编的《性别平等与法律改革:性别平等与法律改革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蔡锋主编的《性别与法律研究》,中国妇女出版社,2010年版;谭琳、姜秀花主编的《社会性别平等与法律研究和对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美]西尔弗等著的《性别与法》,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Lorenzo Cotula著的《性别与法律》,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版。等等。
[1] 屈振辉,颜龙.论女性学专业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基于“法理学”或“法学概论”的教学思考[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6,(4).
[2] 夏吟兰,周应江.性别与法律研究的回顾与展望[N].光明日报,2013-06-04(11).
[3] 叶文振.女性学导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6.
[4] 王凤华.参与式教学法是女性学课程教学的必然选择[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9,(2):41.
[5] 李秀华,刘小楠,李傲.性别与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22.
[6] 黄列. 性别与法律(引言)[J].环球法律评论,2005,(1):5.
[7] 李思岐.走进镜头的女性——从法律题材影视作品中的女性角色看女性与法律的关系[J].法制与社会,2010,(12):264-265.
[8] 贺江平.参与式教学法在女性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6):116.
[9] 李栗燕.后现代法学思潮评析[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0.51.
[10]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169.
(责任编辑 王 灵)
Course Exploration of “Gender and law” in Women’s Study Program
QU Zhen-hui,YAN Long
(Hunan Women’s College,Changsha 410004,China)
“Gender and law” is a course with legal characteristics in women’s study program. Its contents and teaching orientation need constant improving, and measures need to be taken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It’s a course concerning different subject, field, perspective and method, so the methods of comparison, construction and discussion should occupy large amount of time. Its structure should consist of instruction, pandect and sub-pandects which should fall into chapters according to Chinese legal system. Presently, problems include lack of appropriate textbooks, being too difficult for students and too demanding for teachers. Considering those problems, methods of film watching, documents reading, gender balance and discussion are suggested to inspire students’ interests, adopt their competence and improve teaching effects.
women’s study program;gender and law;course teaching;orientation;content;problem; countermeasures.
2017-01-10
湖南女子学院教学改革项目“女性学专业《法理学》课程教学综合改革研究”(项目编号:HNNYJGYB2016021) 作者简介:屈振辉(1977—),男,湖南女子学院教育与法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法理学、环境法学研究;颜龙(1972—),男,湖南女子学院教育与法学系讲师,主要从事宪法与行政法学研究。
G642
A
1008-6838(2017)02-009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