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症状性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轻型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2017-04-13于志扬辽宁省丹东市中心医院神经内一科辽宁丹东118000

当代医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溶栓重度入院

于志扬(辽宁省丹东市中心医院神经内一科,辽宁 丹东 118000)

探讨症状性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轻型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于志扬
(辽宁省丹东市中心医院神经内一科,辽宁 丹东 118000)

目的 探讨症状性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轻型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选取280例轻型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脑梗死溶栓系统分级状况将患者分为症状性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组(0-1级)和对照组,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症状性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组患者入院时 NIHSS评分、空腹血糖水平、出院时NIHSS评分、mRS评分、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率、预后不良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 症状性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预后较差,需予以重视。

症状性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轻型卒中;预后;临床特点

轻型卒中也称小卒中,是指患者急性发作时症状较轻、致残率较低的一种缺血性脑卒中[1]。当前临床多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3分作为诊断标准[2]。以往临床多认为轻型卒中患者预后较佳,常不给予患者溶栓治疗,但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部分症状性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预后不佳[3]。因此本文研究症状性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轻型卒中患者临床特点预后状况,以期对患者采取针对性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对本院收治的280例轻型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脑卒中诊断参照《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入院NIHSS评分≤3分;均排除发病前存在残障患者;排除存在脑出血患者;排除90 d内出现残障或死亡病例;均排除严重内科疾病;所有患者均能自主表达意愿;均自愿配合研究。给予所有患者影像学检查,根据患者脑梗死溶栓系统分级状况将患者分为症状性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组(0~1级)和非症状性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组(对照组),症状性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组共60例,患者中男女比为43:17;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62.7±7.2)岁。对照组共220例,男女比为158:62;年龄42~80岁,平均年龄(62.9±7.3)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合并症、入院时 NIHSS评分、入院时血压、空腹血糖水平状况。对两组患者进行90 d随访,统计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状况,并在患者发病后90 d给予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RS)对患者进行评分。

1.3 观察指标 统计症状性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组患者临床特点,并统计患者预后状况,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患者发病5 d内NIHSS评分增加≥2分[4]。预后不良:患者发病90 d后mRS评分≥3[5]。

1.4 统计学方法 上述患者的所有数据结果均采入到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临床特点 症状性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组患者存在合并症31例,入院时 NIHSS评分(1.9±1.2)分,收缩压(146.7±19.8)mmHg,舒张压(83.6±11.3)mmHg,空腹血糖(7.7±2.1)mmol/L。对照组存在合并症112例,入院时NIHSS评分(1.3±0.8)分,收缩压(146.5±19.7)mmHg,舒张压(84.1±11.4)mmHg,空腹血糖(6.3±2.2)mmol/L。症状性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组患者入院时 NIHSS评分、空腹血糖水平高于对照组(t=4.578、4.411,P<0.05)。

2.2 患者预后状况 症状性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组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为(3.4±3.1)分,mRS评分为(7.1± 3.1)分,早期神经功能恶化24例,预后不良37例,对照组分别为:(1.2±1.1)分、(5.2±3.3)分、13例、34例。症状性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组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mRS评分、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率、预后不良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t=8.732、4.003,χ2=47.775、53.191,P<0.05)。

3 讨论

症状性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是卒中中较为常见的类型,此次研究中280例轻型卒中患者中60例患者为症状性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发生率为21.4%,临床发病率较高。此次研究中对症状性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和非症状性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症状性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入院时 NIHSS评分、空腹血糖明显高于对照组,验证了症状性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病情较为严重。

当前临床尚无轻型卒中的标准化诊断标准,临床相关研究报道结果显示,标准的轻型卒中定义应包含以下几方面:(1)急性期临床症状轻微、短中期预后情况比较理想的急性脑梗死;(2)能对病变性质和程度进行有效反应;(3)适合用于亚型脑梗死;(4)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不会重叠;(5)临床实践中比较实用和简便。对于轻型卒中患者多采取入院NIHSS评分≤3分为诊断标准,其也受到当前临床广泛运用[6]。此次研究中,采取上述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研究,但研究结果显示,症状性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组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mRS评分、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率、预后不良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说明症状性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预后状况明显差于非症状性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且症状性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预后不良率已超过50%,说明症状性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已不属于轻型卒中的定义范畴[8],临床治疗时也不能按照轻型卒中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需根据患者实际症状及血管实际表现状况,给予血管再通或溶栓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7]。临床相关研究报道结果发现,轻型卒中患者经过溶栓治疗能取得比较理想的理想,但是和重型卒中患者相比,大部分轻型卒中患者在经过临床治疗后,预后情况比较理想,如果对这部分患者进行溶栓治疗[9],则不会让患者显著受益,而且还能让颅内出血的发生几率增加。如果在进行溶栓治疗前,能对轻型卒中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有效识别,则能取得比较好的获益-风险比。分析本研究结果可知,症状性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轻型卒中患者可能就是采用溶栓治疗能显著受益的潜在人群。

综上所述,症状性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预后较差,临床需根据患者实际状况改变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1] 姬海超,闫福岭,时蒙蒙,等.症状性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轻型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4,27(5):328-331.

[2] 时蒙蒙,闫福岭,姬海超,等.轻型缺血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基线预测因素[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5,28(5):345-348.

[3] 吴竹青,汪国宏,王小强,等.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与临床预后的关系[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5):463-465.

[4] 张幼林,冀瑞俊,王春娟,等.软脑膜侧支循环对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卒中复发及死亡事件影响研究[J].中国卒中杂志,2014,8(11):917-923.

[5] 蓝倩,蔡艺灵,杜娟,等.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对预后的影响[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3,7 (24):11226-11231.

[6] 郑建明,张申宁,刘新峰,等.颈动脉和椎动脉系统颅外段均狭窄或闭塞患者的血管病变对首发缺血性卒中的影响[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2011,5(4):265-271.

[7] 焦力群,宋刚,华扬,等.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极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可行性和安全性的评价[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3,10(9):462-467.

[8] 郭锋,凌锋,张文彬,等.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转流管的应用及侧支代偿对其的影响[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2,9(5):233-237.

[9] 王前,李燕虹,王天龙,等.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重度狭窄中乌拉地尔降低血压对脑血流的影响[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4,11(3):131-134.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6.031

猜你喜欢

溶栓重度入院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作文门诊室
作文门诊室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作文门诊室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CT灌注成像在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
重度垂直系列之一
有壹手快修:钣金领域的重度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