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7-04-13梅州市梅江区光远小学吴惠梅
文 梅州市梅江区光远小学 吴惠梅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文 梅州市梅江区光远小学 吴惠梅
新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但有的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只注重了课堂表面的热闹,丢掉了教学方法中的一些优秀传统,失去了课堂教学的 “有效性”。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才能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体现课堂的有效性呢?
一、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
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应当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上 “板着脸”的课,学生可能会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但他们不会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也不会有积极主动的探索热情。宽松和谐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只有通过游戏或生动的情境才能实现,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有探索性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环境。比如我在教学 “图形的认识”时,设计了一个互动的学习过程:课件呈现图形的一部分,让学生猜是什么图形。对于圆和三角形,很多学生一看就能准确猜中,非常兴奋,参与性相当高,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我故意只露一部分,有的猜长方形,有的猜正方形,学生非常积极,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激情。因为 “猜一猜”这样的活动,它不仅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 “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用图形特征去判断,既巩固了对图形特征的认知,也提供了和谐的氛围。
二、为学生创设充分体验的机会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数学学习,特别是新概念,新方法的学习,应当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中去体验数学。比如在探索长方体的体积时,我给学生提供了小组活动记录表,让学生自己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去摆长方体,在小组内记录数据,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在整个过程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去经历操作,验证、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也体验到了 “做”数学的乐趣。
三、为学生创设充分思考的机会
一堂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有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思考的时间。学习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而教师更多的是要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调整课堂时间结构,进行合理高效的教学设计,教师可以用 25~30分钟的时间传递过去45分钟传递的信息,留下15~20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在这个时间里,教师可以因材施教,个别指导,学生之间可以对于共性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讲解或再讲解。这时的讲解是在学生有所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留给学生的印象会更深。
四、注意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又是创造的前提,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精神及创新意识。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把新旧数学知识之间的矛盾揭示出来,作为一种启发信息提供给学生,使学生产生思维的震荡,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从而开展思考、讨论,探究规律,获得新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所以要让学生敢问、想问、善问、会问,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的目的。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来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
五、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课堂练习是巩固新知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体现,也是教师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练习时要体现层次性,以适应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使不同的学生得到发展。
责任编辑 王思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