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著读前导读的策略

2017-04-13湛江一中培才学校郑建忠

师道(教研) 2017年9期
关键词:前导甲虫悬念

文 湛江一中培才学校 郑建忠

智育广角

名著读前导读的策略

文 湛江一中培才学校 郑建忠

读前导读, “导”是牵引,“读”是目的,要做到有趣、有度,收放自如,导中有度。因此,读前导读课应以激趣为主,把握尺度,点到为止,不 “剧透”,不过度,小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阅读欲望。多一些情趣和留白,给学生留下思维的时间和空间,真正激起学生一探究竟的读书欲望。

读前导读课上,教师展示的阅读规划可以分为浅层次阅读和深层次阅读计划。浅层阅读驱动学生拟写标题、改编课本剧、制作手抄报,意在熟悉文本;深层阅读对写作手法的分析、同类作品的阅读、叙事手法等方面加以引导,任务驱动学生主动阅读和思考。读一本书犹如阅读了几本书数,能有效改善学生阅读快速、浅薄、没有阅读方法、缺少思考等问题。这样的课前导读、引导的阅读方法将对学生受益终生。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根据环境的特点,巧妙的利用地方资源,在熟悉的生活中找到突破口,如通过视频、图片、故事、歌曲等情景导入,让学生感到既亲近又好奇。

如 《骆驼祥子》导读课中的《第一现场》的视频导入,以 “第一现场”新闻报导的片头视频进行导入,成功的抓住了比赛现场的注意力,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消除了隔阂感与减少了紧张感,让人耳目一新。上 《骆驼祥子》导读课时也可以先后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名著第1章和第23章,让学生在强烈的对比中看到祥子从上进青年堕落为社会混混,用反差激起学生的疑问,紧接着又引导学生读名著的 “导语”与 “知识链接”。

导读课 《昆虫记》中巧妙的以视频 “圣甲虫推球”进行导入。由于生活条件、生存环境的不同,所以决定了大多数的00后都不知道 “圣甲虫”。执教教师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以 “圣甲虫推球”的视频进行导入,触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头脑中清晰的记得,当视频中,圣甲虫终于克服困难,重新推动球时,不仅是学生,就连现场听课的教师也为之惊呼、赞叹!

二、巧设悬念,扣人心弦

巧设悬念的目的在于激发读者内心潜在的探究欲望,为课堂作铺垫。设置悬念的方法可根据情景灵活处理,如标题和目录包含丰富的信息,有的提纲挈领地概括了名著内容,有的兴味盎然能点燃学生阅读兴趣。读题目和目录,我们可以得到这些关于内容提示或者暗示,在猜测和悬念设置中,产生阅读的兴趣,深入文本时满怀期待的阅读就拉开了序幕。如有教师在 《威尼斯商人》的导读课中以 “三个箱子”进行导入,效果让人出乎意料的好。教师通过展示三个箱子的图片,让学生猜哪个箱子才能真正让巴萨尼奥抱得美人归。教师通过“猜”的方式直接抓住了学生或者每一个人内心潜在的一探究竟的本能,以未知的选择设置悬念,四两拨千斤。

猜读标题和目录是让学生初读标题后产生非常多的疑问,好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它能极大地调动学生想象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而猜读情节尤其是借助每一本名著的高潮情节猜读结果,就如同观赏电影的最高潮部分猜想结局一样刺激。巧用多媒体则是引导学生从丰富多彩的视听和动画效果的多媒体中感受文字的活灵活现,增强教学直观性和主动性。一幅幅美不胜收的图文、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让学生心潮澎湃,仿佛身临其境,将这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精神意境真实地表现出来,能感染更多的学生,这极易唤醒学生的情感,激发阅读学习兴趣。

三、欲扬先抑,为读蓄势

欲扬先抑,本是一种以退为进,似贬实褒的写作技巧,可以在读前导读课中深深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让作品更具有跌宕起伏,摇曳多姿的魅力。在文学作品中,作者为了肯定和褒扬某人或某物,先对此人或物有意贬抑或否定,叙述大起大落,有强烈的情感冲击力,使读者心中产生剧烈的心理变化。将这种技巧运用到名著导读课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引导学生分析掌握马克·吐温小说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的形象,老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前四个章节,在姨妈眼里,汤姆是个捣蛋将军;在主日学校里,汤姆是顽皮、经常惹事的问题儿童。汤姆周末被罚刷墙,竟施出诡计,让那些男孩不但自觉自愿成为他的“俘虏”,还自动奉上谢礼。模范男孩希德不喜欢他,姨妈也为他感到头疼,神父也不喜欢他,汤姆还和贝基谈恋爱。导读课上,学生在老师的引导阅读下,读到一个顽皮淘气叛逆的汤姆。接着,老师让学生读第二十三章 “波特无罪,乔逃亡在外”和第30章 “汤姆和贝基山洞被困”两个章节,了解到汤姆的勇敢、正直、聪明和有担当的品质。

四、无意胜有意,自由驰骋

美国阅读专家斯蒂芬·D·克拉森特别关注青少年的阅读,他在《阅读的力量》中提倡自由自主的阅读方式,认为自由自主阅读是提升阅读能力的最有效方式。 “自由自主”听起来简单,但这在我们的教育环境里太难做到了。在学校,或者在家庭里,几乎所有推荐的阅读都被老师或家长 “有意”的要求与摘抄、报告、考试联系起来,在这样的 “有意”下,学生对阅读只能是疲于奔命。

试问,在这样的氛围里,我们又如何能苛求学生热爱阅读?因此,我们希望学生的阅读能进入一种 “无意”的状态。何为 “无意”?真正为阅读松绑,不必每次阅读都要有任务,都要进行所谓的指导,都要有标准答案,都要读出专家们所谓的意义来。阅读教育的本真应该是 “无意胜有意”,无目标,无压力,建议学生随意翻阅,看看有何 “看头”,让学生在阅读的世界里自己去实践,去思考,去收获,“我的阅读我做主”,最终体会阅读的乐趣,实现幸福的成长。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自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被拍成的电影电视等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学生普遍较为熟悉,已有一定的先入为主的印象。 《西游记》原著课前导读该怎么导,怎样在原有印象里读出自己的理解,这就很关键了。经过思考,我决定尝试一种新的导读方法,我在课前没有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随性阅读,体验读书乐趣,以无意触动有意,轻松阅读,自由驰骋。

责任编辑 黄日暖

猜你喜欢

前导甲虫悬念
吓人的小甲虫
甲虫有身铁布衫
酷甲虫“屎”里逃生
巧在开篇设悬念
基于“三思而行”的数学章前导学课设计——以《数的开方》(导学课)为例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一种S模式ADS-B前导脉冲检测方法
甲虫来了
《我是歌手》的悬念构建与悬念表现
起伏跌宕 曲径通幽——“悬念”在高考作文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