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谈教育惩戒

2017-04-13深圳市宝安区灵芝小学王小玲

师道(教研) 2017年9期
关键词:教化班规惩戒

文 深圳市宝安区灵芝小学 王小玲

也谈教育惩戒

文 深圳市宝安区灵芝小学 王小玲

教育惩戒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从教育学角度来说,惩戒是指通过对学生不规范的行为施与否定性的制裁,从而避免其再次发生,以促进和规范行为的产生和巩固的一种教育措施或手段。而本文章所指的 “教育惩戒”其实是一种更为博大的爱,不是采用武力手段打骂学生,也不是变相的体罚学生,文章主张的 “惩戒”的目的是为了通过 “惩”达到 “戒”,为了让孩子们不再重复犯错,为了让孩子们懂得引以为戒,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承担责任,培养责任感。

那么 “惩戒”的前提是什么?“惩戒”的最佳时机又是在什么时候?何种 “惩戒”手段是为之 “适度的”?

一、实施教育惩戒的前提条件

实施教育惩戒的前提条件首先是学生要有不良行为的发生。而对于小学生来说,一般被列为 “惩戒行为”的通常包括:违反校规班规或者违反考勤制度、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 (打架、斗殴、辱骂)、损坏他人或者学校的财物、带违禁品进入校园等,这些都属于需要实施“惩戒”的不良行为。

二、教育惩戒的最佳时间

所谓最佳的教育惩戒时间,其实就是在孩子们刚刚犯错误的时候,我们辅以适当地惩戒是必要的,因为这是不可错失的最佳教育良机。常言道,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不要以为小孩子犯的错就不是错,例如迟到、早退、打架,这些都不是小问题,相反地,往往都是小错不改,大错不断。所以,当发现孩子犯错误了,就要立马先制止,正所谓,“有言在先,挨打不冤”;其次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确保没有断错案;最后,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明白老师制止自己的原因。

三、正确把握教育惩戒的度

教育惩戒是一柄双刃剑,在实施的过程中如未能正确把握拿捏好这个惩戒的 “度”,很容易就会逾越到大家口中的 “高压防线”,所以,教育家马卡连柯也曾说过:“正确地有目的的使用惩戒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笨拙、不合理、机械地运用惩戒会使我们的一切工作受损失。”当前教育的惩戒也有使用不当的案例,例如:让犯错的学生在教室外罚站、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声斥责犯错的学生、鼓动全班同学孤立犯错的学生,等等。这些都是极不可取的极端做法,通过威逼利诱的手段强迫学生,既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完全没有达到“戒”的目的——教化。当然,也有 “惩戒”不到位的案例,例如:轻描淡写地口头警告、光说不练的惩罚、无视学生的不良行为,等等。这些手段都是达不到教化的目的的,也属于无用功,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所以,正确把握教育惩戒的“度”是非常重要的,而惩戒的“度”正是建立在公正之上的。就这一方面来说,班规的制定其实就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班规可由全班学生一起制定,要秉着 “公正、阳光、清晰”的原则,将违规行为与所对应的惩罚对号入座,最终要通过班主任的审核方能实行。因为这个班规是由师生一同制定的,所以惩戒的 “度”都是能为大家所接受和认可的,这样一来也比较有说服力和执行力。但有一点很值得大家注意的是,老师也要算入其中,如若老师违规了,也必须接受惩罚,正所谓 “师生平等”,为人师表,首先就有起到一个表率的作用,才能让学生信服。

四、衡量教育惩戒好坏的标准

教育惩戒,其实就是借着表面上是惩罚孩子,但其实是在教化他们,引导他们的心灵朝向正确地方向改变,帮助他们纠正自己的错误,并从中汲取教训。好的教育惩戒是能够让学生从中受益的,相信教育者们对陶行知先生的 “四颗糖”的故事定是熟记于心了。当年陶行知先生在一所小学担任校长一职,某日他刚好看见一男孩用泥巴砸向另一名同学,他立马上前制止了这位男孩的行为,并让男孩放学后去办公室找他。因此,放学后男孩就乖乖地留在了在办公室,等待校长的“审判”,很意外地,校长并没有责罚他,反而是奖励了四颗糖给他,因为校长已经将事情的原委调查清楚了,他明白学生打人是不对的,但是他并没有对学生破口大骂,而是及时制止学生,并对学生进行了“惩罚”——留堂谈话,尔后还公平地评价了这位学生的行为,给学生奖励了四颗糖。相信这件事之后,那位学生肯定也能从中吸取教育,领悟到校长的一番良苦用心。

在我们的日常教育中,类似“四颗糖”这样的教育惩戒是很有必要的,我们要秉着能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并从中汲取营养的原则来实施 “惩戒”,以达到教化学生,帮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教化班规惩戒
如何有效地落实班规?
忘却歌
My New Year Wishes
教育惩戒艺术仍值得继续探索
也谈“教育惩戒权”
如何进行班规的制订和实施
班规要科学合理
教育有时需要一定的惩戒手段
《孔雀东南飞》女德教化主题探析
古希腊悲剧的教化旨归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