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理念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过程探索
2017-04-13王开银
王开银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艺体系,四川遂宁629000)
“生命教育”理念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过程探索
王开银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艺体系,四川遂宁629000)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体育教学的过程入手,以“生命教育”为理念,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提出:教学目标的设立要以生命化为前提,以培养“完整的人”为目标;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关注教学方法的对话性;教学评价的建立要以生命发展为前提,注重评价的人性化。
生命教育;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探索
1 问题的提出:“生命教育”——新时期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
学校体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在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大发展中,高校体育教学的好坏,对一个人体育习惯的养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使命。在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新时期,在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新阶段,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需要广大体育工作者积极发展,深化改革,由此引发了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不断探索。
生命教育的研究最早起源于美国,起初是在20世纪20年代以死亡教育的形式出现的,死亡教育名为谈死,实则通过死亡教育让孩子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念,以正确的态度保持生命、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1]。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逐渐深入,生命教育的思想已逐渐开始从珍惜生命、保护生命的物理层次出发,开始寻求更为广阔和深刻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对教育本身的反思,探讨生命和教育的关系,认识教育的本质,透视教育中种种脱离生命之源、种种无视生命的存在而导致生命的无意义的现象。冯建军认为,生命教育就是教育人的生命的教育,它通过人的生命,促进生命的发展,提升生命的质量[2]。生命是教育根本,而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是生命整体的三个维度,他们相互影响、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人的完满的生命。自然生命反映出了人的一种自然存在的状态;精神生命体现了“生存”的意义,在“活着”的前提下感受生命的乐趣、挑战、激情、超越等等精神体验;社会生命是人的自然生命与精神生命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表达了社会关系中人的社会价值,是精神生命在社会领域的延伸。在教育改革和生命教育浪潮的共同推动下,我们学校体育的教学也开始了反思与探索。如何让体育课成为学生真正喜欢的课程;如何能让学生养成终身运动的习惯;如何能提高学生们的身体素质促进身体健康,都需要我们体育工作者不停的探寻。
2 “生命教育”视野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过程探索
众所周知,体育教学的教学过程是由多个成分相互联系、互相作用而展开的。具体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以“生命教育”为出发点进行体育教学,就是要让体育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能以“人”为出发点,学生的潜力被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后,我们的体育教学才能做到“生命化”的教学。
2.1 教学目标的设立要以生命化为前提,以培养“完整的人”为目标
回顾我国几十年以来的体育教学目标,不难看出,新世纪之前,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偏重于社会的,服务于社会的,虽然强调学生的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更多的是强调为政治服务,为社会服务,体育教学与“人”处于分离的状态。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体育教学中对人本身才逐渐关注起来,“休闲体育”、“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等思想与口号不断涌现。
进入新世纪后,伴随着体育教学的深化改革,体育教学中技术技能的学习成为争论的焦点。一种观点认为: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休闲体育”、“快乐体育”的一时盛行,致使很多体育工作者对体育教学中技术技能的学习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体育教学不是专业的运动训练,没有必要进行太多的技术技能的学习,因此,“淡化”或“排斥”体育技术技能的传授成为新时期的一种声音。另一观点则认为,“淡化”或“排斥”体育技术技能的导向是错误的,体育课程是以实践为主的课程,离开了体育的技术技能的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体育课程就失去了本真面目。
《指导纲要》指出:“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3]。体育课程想要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必须要让学生切实的参与其中,只有参与其中,才能享受到运动的乐趣,在体育运动中获得了乐趣,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就容易保持。所以说,技术技能的学习不仅仅是体育课程的需要,也是他们走出校门以后,长期锻炼的需要。另外,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最期待的是运动技能的提高。教学中运动技能的提高,可以让他们获得运动的成功感,这种成功的体验,就是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最好的兴趣。一旦有了运动的兴趣,学生就会千方百计的学习这种运动的技术和技能,而运动技术技能提高了,又使学生有了更大的兴趣参与到运动中。所以说,学生运动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其享受运动乐趣的层次,我们会看到运动场上有些学生乐此不疲的从事自己所喜爱的运动,运动技术水平越高的学生,就玩的越起劲、越开心。而有些同学好像对运动毫无兴趣,冷若冰霜,究其原因,不外乎缺乏运动技能,没有体会到运动带来的乐趣,没有养成运动的习惯。因此,运动技能的掌握,对学生运动的体验,运动兴趣的培养都有升华的作用,是学生体育学习的载体和基础。
追求学生的身体健康是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高职学生应该在学生生涯的体育教学中熟练地掌握一两项参加体育娱乐和身体锻炼的方法,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借以营建自己健康和幸福的生活。多年的实践也反复证明,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如果熟练掌握一两项运动的技能,对其毕业后“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大有帮助。
生命的体验是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另一个重要目标,体育课程不仅仅有欢声笑语,也会有通过艰辛的努力、忍受痛苦、战胜挫折、战胜自我后的成功感和自豪感。在《体育之研究》中毛泽东指出“体育之效,至于强筋骨……因而强意志”。[4]所以说,体育课程在传授技术技能的同时,还会唤醒学生的运动体验。学生身临其境中,享受着人体运动的喜悦,体味着挫折后的沮丧与委屈,感受着同伴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关心的团队精神等等。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在促进学生运动认知发展的同时,也丰富着学生们的生命体验,不仅在体形、体魄上打造人,还应注重在心灵、心态、精神上塑造人,培养一个“完整的人”。
2.2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是面向人的,教学内容的组织也要以陶冶、塑造和完善“人”为出发点。教育学家佐藤正夫在《教学原理》中指出:“要透彻的研究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并应该正确的选择和组成。它直接影响人的培养。”[5]体育教学内容的研究始终是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和关键。长期以来,我们在实践中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时,一般是从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进行考虑,很少以人的生命为出发点,也很少从以学生为主体的视角组织教学内容。以学生的生命为出发点选择体育教学内容,要以学生为主体考虑,考虑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能否发挥出来。“一切对学生有利的体育教学内容均可纳入选择范围,进行弹性设计,让手段为人服务,锻炼手段围绕人,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6]因此,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内在兴趣和需要、以及对体育学习的感受。另一方面也要关注教学内容在激发学生潜能方面的特殊作用。康德认为“快乐是我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高级需要的满足能引起更合意的主观效果。”[7]体育学习中的体验与学生的认知、情感、价值取向、人生经历等等有着密切的联系,面对同样一项运动,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体验。学生有了对体育的快乐体验,就是会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对技术技能的学习就会更认真,更努力,随着技术技能水平的提高,他就能在更高的层次上感受到体育的更大乐趣。因此,体育教学中快乐的含意并不是仅仅地使学生体会到浅薄的“愉快”,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充满挫折与失败、艰辛与苦涩、友谊与欢乐中,“为克服困难、战胜自我所获得的成功体验”。[8]从这个角度出发,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内容的组织应以使学生体验生命的快乐为前提。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也走入了体育教学内容偏重竞技化的误区,期望把所有的学生最好都培养成“运动全才”。应该说愿望是美好的,基本上是不能够实现的,因为“全体同学”在过于“竞技化”内容的的教学上,频繁受挫,不仅品尝不到运动的收获和乐趣,极易产生厌恶情绪。应该说当学生在运动时感到了快乐,体育运动就成了乐趣,当他体验不到快乐时,体育运动就成了负担,甚至可能使其产生厌恶和抵触情绪。
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内容选择时,不提倡“穿新鞋走老路”强化技术技能的教育思想,也不提倡“蜻蜓点水”的教学模式,应该是在遵循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对运动技术简单化、生活化、社会化,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生活轨迹和职后需要,倡导教学内容尽量符合学生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与生活实际和今后的工作实际相结合。特别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在满足其兴趣的同时,可以结合学生专业和今后的就业方向“量身定制”运动项目,让学生置于生活的氛围中,强烈的求知欲,会让课堂的教学“活泼”起来、让学生的情绪“快乐”起来、让学生在身体“运动”起来。
2.3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关注教学方法的对话性
方法,一般意义上指为获得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与行为方式。教学方法根本上应该是服务于教学目的的,生命化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首先要明确目的,体育教学是培养人的活动[9]。所以说,生命化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必须基于人,通过学生生命的发展,促进学生生命质量的提升。
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全面深入的背景下,体育教学方法也在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很多的体育的教法被推广和实践,像“探究式学习方法”,“合作式学习方法”已经被很多的体育工作者广泛采用。学法的研究要相对滞后,但目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法很受推崇。教学方法本来就是教法和学法的完整统一,重视一方而忽视另一方,都会影响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应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对话式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实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教学中,既不能忽视教师的“教”,又要重视学生的“学”。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让学生有更多自主选择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技术技能的练习方法,又要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动作技术和技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也就是说教师不仅“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让学生既要“知其然”,又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身体得到了锻炼,体质得到了增强,又懂得了一些技术技能练习的方法,体验到了运动中的乐趣,感受到了技术提高的成就感和成功感。学生在自主的、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运动技能,对动作技能学习产生了兴趣,有了一定的学习兴趣,也就有利于动作技术的提高,在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体育课程的学习就会非常的愉快,把学生从原来的体育教学的“刻苦”学习中解放出来,使学生能愉快地、活泼地学习,更有利于实现教学目的。
2.4 教学评价的建立要以生命发展为前提,注重评价的人性化
“教学评价是从数量上测量或从性质上描述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据此判定是否达到所期望的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它在教学活动中起着诊断教学效果、调节教学活动、强化学生学习的作用。”[10]生命视角中的体育学习评价就是通过评价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生命发展潜能,促进学生生命主体意识和个性素质的不断生成,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效果,改善教学进程,促进学生生命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教学评价,评价的内容比较单调,基本上身体素质、技术和技能方面。多数的评价体系都有严格的量化标准,如100米跑的时间,跳远的距离,篮球投篮的数量,都有固定的分数,这样的评价应该说是有一定的优势,它“准确、易操作、有一定说服力”,但在生命教育理念下对体育教学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太过客观,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说评价一个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有可以量化的客观内容,但同时也有大量不可量化的主观现象。例如一个学生的体育态度、体育习惯的养成、团队协作精神、终身体育意识的树立等方面的变化是不可能进行准确量化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无法量化,就要放弃评价。如果只以可量化的指标作为学生评价的内容,必然使评价结果具有片面性,不仅与学校体育教学目的相脱节,而且也违背了教育对人的塑造。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评价要以生命发展为前提,从学生生命全程出发,从全面入手,既注重其体质的增强、技术的优异与否,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乐观豁达的体育态度、友好合作的团队意识、勤劳朴实的学习作风等健康生命的基本品质的获得与发展,这样的评价才更有具科学化,人性化。
3 结语
在大力倡导生命教育的新时期,在学校体育大力弘扬以生命教育为改革取向的新阶段,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同样面临着以生命教育为取向的新局面。“没有使命感的教育是盲目的,没有责任担当的教育是轻薄的”,体育教学这条路最终要通往何方,是一个纷争不断的话题,也是一个探索不休的课题。伴随着教育本质的回归,生命教育理念正在不断走向成熟,对学校教育实践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为此,教学目标的设立要以生命化为前提,以培养“完整的人”为目标;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关注教学方法的对话性;教学评价的建立要以生命发展为前提,注重评价的人性化。“生命之树常绿”,以生命教育为取向,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与探索不会停止。
[1]侯晓明.让青少年在生命教育中健康成长[J].新华文摘,2010,(4):119.
[2]叶澜.让课堂换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9):3-8.
[3]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E B/OL].[2014-10-12].ht tp:baike.baidu.com.
[4]舒宗礼,王华倬.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生命教育缺失现象透视及其回归[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5,(4):502~507.
[5]佐藤正夫.教学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季克异.对《体育教学》编辑部记者参访时的谈话[J].体育教学,2001,(1):3.
[7]马斯洛.马斯洛人本哲学[M].成明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1:60.
[8]吴东方,等.“快乐”和“传统”的学校体育碰撞问题[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4):106.
[9]王羽.体育教学世界的生命回归探索[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93~98.
[10]高文.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666~667.
Explorationof PETeaching Process inHigher Vocational Col legesunder theConcept of"Li fe Education"
WA NG K aiyin
(Sich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 lege,Suining Sichuan629000)
U sing l iterature,logic analysis and other researchmethods,star ting f romthe process of physical education,with"l i fe education"concept,this paper explores sports teaching ob j ectives,teaching content,teachingmethods,teaching evaluation four aspects.I t puts forward:the establ ishment of teaching ob j ective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premise of l i fe,in order to cul tivate "integrity"as the goal;The choice of teaching content should be close to the students'"real ity of l i fe",at tach impor tance to the student's dominant position;The choice of teachingmethods should pay at tention to the sub j ectivity of students,pat at tention to the dialogue of teachingmethods; Teaching evaluation should be based on the premise of li fe development,pay at tention to the evaluationof humannature.
L i fe Education;Vocational Col lege;P hysical Education;Exploration
G712
A
1672-2094(2017)01-0133-04
责任编辑:周哲良
2016-10-20
2014年度四川省教育厅课题(14S B0312)研究成果之一。
王开银(1981-),男,山东肥城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艺体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