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代水西地区经济发展的大动脉
——龙场九驿

2017-04-13李先坤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龙场贵阳贵州

李先坤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贵州贵阳550000)

明代水西地区经济发展的大动脉
——龙场九驿

李先坤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贵州贵阳550000)

龙场九驿是明初由彝族政治家奢香夫人主持建置的一条连接滇、川、湘的重要通道,它打通了水西地区与外界的咽喉通道,打破了水西地区长期以来的封闭状态,使水西地区乃至整个西南地区与外界更加紧密的连接起来,对促进水西地区的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笔者主要从龙场九驿建置前后不同时期的经济状况的比较出发,分析龙场九驿对水西地区经常发展的重大影响。

明代;龙场九驿;水西地区;发展;经济

1 龙场九驿的建置及分布

龙场九驿虽然是明代贵州的一条省内驿道,其历史意义不凡。他是中国历史上首次把驿道修进一直以来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的水西彝族地区,不仅促进了水西地区的开发,而且沟通了贵州与川滇湘的驿到干线,在贵州的交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龙场九驿是一条完全有彝族人民自己开设,自己出办和管理的驿道。王士性在《黔志》中赞道:“惟西路行者,奢香八驿,夫、马、厨、传皆备,巡逻干辄皆其自辖,虽夜行不虑盗也,彝俗固亦有美处。”①

据《明史.纪事本末》第十九卷《开设贵州》所载:

时马熠,以都督镇守其地,政尚威严,欲尽灭诸罗代以流官。乃以事裸挞奢香,欲激怒诸罗为兵端。诸罗果愤怒,欲反.....走诉京师。上召问,令入宫见高皇后,复令者简招奢香至询故。上曰:‘汝诚苦马都督,吾为汝除之,然何以报我?’奢香叩头曰:‘愿世世诸罗,令不敢为乱。’上曰:‘此汝常职,何云报也?’香曰;‘贵州东北有间道可通四川,梗塞未治,愿刊山通道以给吏使往来。’......诸罗大感服,为除赤水、乌撒道,立龙场等九驿......②

龙场九驿是奢香夫人从彝民领袖的政治高度出发,为报皇恩,为福泽百万彝民而开设。

《明史.土司传》说:“香遂开偏桥,水东以达乌蒙、乌撒及客山、草塘诸境,立龙场九驿。”即奢香率部开置了以水西为中心的三条驿道:一条向东,经龙场(今贵州修文)、贵阳、平越(今福泉)达偏桥(今施秉县境);一条向西,过乌撒(今威宁)达乌蒙(今天云南昭通);一条向北,经赤水东、草塘到客山(今湄潭县境)。在这三条驿道上设置了龙场驿(今修文)、六广驿(今修文六广)、谷里驿(今黔西谷里)、水西驿(今黔西)、金鸡驿(今黔西大方交界)、奢香驿(今大方鸡场)、阁鸦驿(今大方响水)、归化驿(今大方双山)、毕节驿(今天毕节),共九驿站,又因起于龙场故名曰“龙场九驿”。

在自龙场到毕节的驿道上,还设置了十八个站。所谓的“十八站”据《贵州图经新志》所述为龙场、蜈蚣、陆广、青岗、谷里、垛泥、水西、雨那、杨家海、西溪、乌西、金鸡、阁鸦、落折水、老塘、归化、毕节二铺及毕节头铺,这些站实际上为邮传,以传递信息为主要作用。

2 元末明初水西地区的经济状态探究

2.1 农业

元末明初,水西地区的经济基础十分薄弱,百万彝民自给尚不能满足,每遇荒年,饿殍遍野、尸横满地。水西地区虽然土地广袤,但地形以山区为主,不宜耕种,而且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多为刀耕火种,土豆、包谷等农作物还没有输入该地区,牛耕等技术也尚未得到运用,人民生活基本都是食不果腹,无米之炊常有之事,经济很落后。据记载仅在明初,朝廷向水西霭翠征税粮八万石,没有一次能完成过,朝廷命官上奏水西欠税粮之事屡见不鲜,朝廷一再减税粮,但还是不能如数上缴。发生这样的事情并不是因为水西人民有粮不缴,而是无粮可纳,因为当时核定赋税的多少是以土地的广狭为标准,忽略了土地的贫瘠和生产力水平的的实际情况所以水西人民不仅食不饱而且还承担着沉重的赋税负担。据《明实录.洪武实录》所载有朱元璋诏减水西赋税数次。《明代实录.宣德实录》记载:“宣德十年正月庚寅,诏减贵州屯粮三分之一.....”贵州尚且如此,何况是比贵州情况更糟糕的水西地区,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西平候沐春七奏:“水西土司霭翠所纳粮八万石,连连递减,至二万石,然亦不能供也。”太祖又谕:“偏远之民,不可以中国治之,但羁縻之足矣。”

2.2 畜牧业

水西地区畜牧业一直以来都较为发达,是水西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以养马为首,《黔书》:“水西,乌蒙,近于西,故良马多,上者可数百金,中亦半之,其鬻于外者,凡马也。”据此可知当时水西地区唯一能跟外界媲美之物唯马也,在宋与金的长期交战中需要许多战马,尤其在南宋以后,朝廷经常到水西地区征马。“毗那大蛮”皆因毗那盛产马匹而得名,而在元代的十四个羊马场中,亦溪不薛便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一直以畜养“国马”名噪一时。明代的“水西马”更是盛名,虽然水西产诸多良马,但是由于水西地区的道路阻塞,良马要批量运出亦是不可能的事情,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除养马之外,水西地区也养猪、牛、羊等牲畜,但是规模不大,主要用来供给土司,土目及民间有才力的人家祭祀之用,普通民众欲享之而不得。

2.3 手工业

手工业是我国古代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然在明代以前水西地区的手工业已经有良好的基础,著名的水西手工业形成了专门的生产行业,在王明贵与王继超主编的《水西简史》中有提到水西的手工业种类繁多,盛名远播的当属彝族金属制作业的“腊够”、竹器编制业的“果铺”;其他名族的有“打铁仡佬”、“捍毡蔡家”、“龙家石工”等等,其中比较的手工业产品主要有披毡,《元史.本纪》载:“大德元年(1297年)六月甲寅,罢亦溪不薛贡马及毡衣。”又如在明代朱元璋年间,水西土司霭翠为朱元璋派往征云南小梁王的军队提供一万披毡;精致的水西马鞍与水西马齐名,明代有文章记载说:“水西人骑马所用的马鞍精巧坚固,不论对骑马的人还是马来说都很舒适,比较好的马鞍一个需要上百金,差一点都要十多金。”“彝家咂酒”是水西的名饮,在宋代朱辅的《蛮溪从笑》中已经有记载,除此之外还有漆器、金银饰品、葛布、蜡染等等。以上皆说明在明代之前水西地区的手工业基础甚好,为什么不能带动水西的经济发展呢?也无法是水西人民摆脱挨饿的日子,试想,如果当时交通很是发达,当地彝民大可拿这些手工业品到外面去交换粮食。

另外,贵州的矿产资源也是十分丰富的,但在明以前我们可以找到的关于水西地区矿产开发的文献记却载寥寥无几。

3 龙场九驿建置后明代水西地区的经济状况

3.1 农业

明初,贵州大部分地区保留着奴隶制和原始社会的残余,地主经济尚未建立起来,在这样一个领主经济日益没落而向地主经济过度的特殊时期,中原地区通过龙场九驿站逐渐渗透到水西地区,其中商品、货币、像腐蚀剂一样腐蚀着水西古老是社会经济基础,使得封建的领主经济和奴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收到影响。自朱元璋称帝后,首重农桑,以为“立国之本”。③洪武五年(1372年),水西土官霭翠与水东土官宋钦入京朝贡,朱元璋命将水西、水东二地合置贵州宣慰使司,设司于贵州(今贵阳)。在贵州推行屯田制度,分为军屯、民屯、商屯三种,其中卫所屯田的“军屯份地”中,政府发给工具、种子,由屯军进行耕作。这样中原地区的一些高产的农业作物便随着龙场九驿站来到水西地区,同时水西的民众引进了中原地区的先进方式如铧犁。普遍的推广“中原式”的农耕技术,兴修水利,改良田土,推广牛耕,制造农具,培育良种,大大的改进了水西地区农业生产面貌。今日在图书馆地方文献书库翻阅了《贵州通志.土司土民志》其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考《嘉靖志》云‘;刘氏宣慰使宋诚目也,洪武年间,地方初附,民无凋敝,累岁逋赋,而有司催科,不少假贷,民不堪命。’”④说明在水西地区刚刚归附大明时期,水西的经济状况是可想而知的,物质匮乏,人民生活苦不堪言。然自从奢香开龙场九驿之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奢香派遣其子妇奢帮助水西其他各部给朝廷贡马六十六匹,从此之后每年都会给朝廷贡奉大量贡品,有书记载曰:“自是每多贡献不绝,报施以恩,亦非其他土司所敢望也,仅仅短短的几年,水西的经济变化如此之大,这多半来至建置驿道的功劳,放在今天巧合应了那句:“要想富,先修路”。

再往后到明末清初,雍正八年,黔西州管辖的已有成熟的田土一共二万九千八百八十九亩有余,朝廷所征收的仅仅秋粮就多达七千一百五十三石⑤。

在明代,贵州人民生活最缺乏的其实是盐,水西更是盐比金贵,我在贵州通史上读到一段描述贵州人为什么喜食酸辣的原因,大概说的是因为当初贵州不产盐,仅仅依靠四川一带的盐商供应,而且道路堵塞,到了水西地区,盐更是以天价出售,普通民众无力购买,然而自古以来都知道“盐无二味”,不管什么食物,少了盐都没味道,民众为了给他们的食物增添些“味道”只有偶作酸辣等味拌之以食。《黔南丛书.黔书》卷六记载:“黔介滇蜀之中,唯不产盐,惟仰给于蜀,来远而价昂,洗金之物,与金争价,黔之民有不如西域之鸵,桂平之牛者矣,倘即伯益之经所纪无盐之过耶。”开置了龙场九驿之后,自是,道大通而西南日益僻。黔之盐还会那么贵吗?应该不会了吧!

随着道路的畅通,有中原人士带来的,也有彝民自己引进的高产农作物种类不胜枚举,附和着当时的原有的品种,水西地区的种植业日益发达,据《贵州通志》记载明末清初,水西地区已经随处可见茶、兰、香稻、匾挑、前胡、黄桃、双鄂莲、芝草等等。“‘匾桃,大者如饼,味甘,异于它产。’‘前胡,苗初生,可食,俗名罗鬼菜。’‘黄桃实巨如拳,色黄味甘。’”⑥

洪武二十年,奢香夫人贡马二十三匹,以后每年如数缴纳赋税三万石,奢香夫人逝世后,安的统领水西彝民,依然每岁贡马谢恩,帝曰:“安氏居水西,最为诚恪。”这说明自奢香以后,水西的地区的经济状况大有改善,能够如期如数的缴纳朝廷的赋税,这都直接受益于龙场九驿。

3.2 畜牧业

在诸多有关水西的史料中最多也就水西马,前面我们提到水西盛产马,元代的“国马”、明代的“水西马”都是水西地区唯一能够与外界媲美的东西。自从奢香夫人开龙场九驿以来,对水西地区的畜牧业更是起到了推动作用,使水西地区的畜牧业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盛况,打通了往川,滇,湘的道路,各地马贩子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驿站的设置也需要许多马屁驮运地方向朝廷、朝廷向地方交换的诸多物质,随着道路的畅通,给朝廷的贡马也是逐年增加。其他牲畜方面也是呈现了未成见过的繁多,从引进了“中原式”的牛耕技术以后,养牛便成为了水西民众每家每户的必须品,猪,羊等牲畜饲养也越来越繁多,规模不断扩大,后面出现了许多根据牲畜的名字命名的乡场(在3小节会重点谈),每逢赶乡场之日,便可以从场上买到各种新鲜的肉。《明实录》记载仅仅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傅友德在普安一次即“获马牛羊五千三百余头,坝区多犁而为田,养牛蔚然成风。”⑦材料表明洪武年间,养牛已经普遍存在,水西地区的畜牧业已经有很大程度的发展。贵州为几省驿道所经,龙场九驿站又是贵州连接外省的中枢,驿道线长运输较为繁忙,而且贵州的驿道不通车,驿运、邮传皆用马,民间的运输更是大多以马驮运为主要方式,每年所需要的驿马千余匹,而且马匹的来源主要由沿途所辖地区筹办,促使民间养马普遍。

《水西简史》第88页这样描述到:彝族土司、土目和民间有财力的人家祭祀的时候,打杀牛羊动辄数以千计,彝文经籍中经常有“打牛遍地红,打养遍山白,打猪遍山黑”的记载。据此可以推断,在明代中后期,水西地区的畜牧业除了养马以为,猪牛羊鸡等养殖都有相当的规模。当养殖业规模扩大,在满足了人民基本生活所求之后,剩余产品便形成了水西地区的场市贸易,推动了水西经济的发展。

3.3 手工业以及新场市

有明一代,居住在水西的彝族人民因畜牧业发达,因为引进了胡羊,盛产羊毛,所以善于捍毡。连生活在彝族地区的蔡家和仡佬都学会了捍毡的技术,蔡家“男子制毡而衣服”“妇人以毡为髻”,更有红仡佬“妇人以毛布染红作裙”水东司“民多废耕,以赶毡为业”。说明当时水西地区的手工业已经发展到成为了一门专门的产业。皮革、乳漆器、马鞍还等手工业品早已的琳琅满目,数不胜数,明代以前的传统手工业为明清之际手工业与农牧业的分工奠定了基础,伴随道路畅通而来的场市更是使得农牧业跟手工业各自为业,蓬勃发展,二者的分工正是历史的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表现。

水西地区,原先十分封闭,但是自从奢香夫人开设了龙场九驿站之后,风气大变,贸易渐兴。“承恩一诺九驿通,凿山刊木穿蒙茸。至今承平二百载,牂牁僰道尤同风》”。就是明代诗人吴国伦描写水西地区开驿道之后与其他地区“同风”景象。《水西十桥碑记》中也说:“富商大贾,无所不至,谁能拒之?”水西十桥的在龙场九驿之后有水西几代宣慰使所修建,主要通往水西地区深山老林之处。就连居住在深山的瑶族,也逐渐进入市场,他们将山中的杉板、滑石、胆矾、茴香、草果等土特产,拿到市场上出售,并换取盐巴、鱼等物品。⑧由此可以看出贸易经济的发展,与交通条件的改善有着莫大的关系,有明一代,几乎所有的场市都分布在沿驿道的两旁,驿到畅通之后,客商的流量随之增大,往来的官民增多,与外地的联系也日趋频繁,促进了物资的交流。

随着水西地区农业跟畜牧业手工业的逐渐发展,有了农牧产品跟手工业产品的剩余,交易日益频繁,许多固定的交易场所便应运而生,市场交易的日期与干支纪年结合,与彝族的十二兽纪日相配,子日配鼠,丑日配牛,以此类推,便有了诸多以十二生肖命名的场市。朱爕元在《度黔疏草.列城善后建卫世守疏》中所提到的虎场、小虎场以及大方城都是当时水西地区有名的场市。《黔南丛书》卷三《山阳李宗昉芝黔》说到:“里民子在贵阳、黔西、大定、清镇等处,男子多贸易,妇女穿细耳草鞋,勤俭耕作,闲时则纺毛布作衣,爱养牲畜,常带入山作活,每岁节与汉人同。”“男子多贸易”说明商业已经在水西地区开始盛行,从商者络绎不绝,这对水西地的经常发展带来了质的飞跃。

综上所述,龙场九驿对水西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主要表现在道路畅通后从中原地区引进的耕作方式、高产的农业产品、先进的培育方法;使水西地区的良马成为除了贡品之外水西人民与外界的交换筹码,以及促进了畜牧业像规模化发展;同时带动了水西地区的手工业生产的改进,促使乡场的大量兴起,让贸易经济成为水西地区的经济发展新元素;为农牧业跟手工业的分工奠定了基础,使水西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雏形。

注释:

①贵州地方史编撰委员会.贵州通史.明代贵州.第二卷[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130.

②石利.奢香开置龙场九驿的文献记载与研究[J].贵阳: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102.04:23

③贵州地方史编撰委员会.贵州通史..第二卷[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201.

④贵州省文史研究馆.贵州通志.土司土民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542

⑤贵州地方史编撰委员会.续黔南从书[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366.

⑥贵州省文史研究馆.贵州通志.合属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622.

⑦贵州地方史编撰委员会.贵州通史.第二卷[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324.

⑧贵州地方史编撰委员会.贵州通史[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293.

[1]王士性.黔志[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贵州地方史编撰委员会.贵州通史.[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

[3]石利.奢香开置龙场九驿的文献记载与研究[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102,(04):23.

[4]王明贵,王继超.水西简史[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 2011,5(01).

[5]臧嵘.中国古代驿站与邮传[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社,2009.

[6]贵州地方史编撰委员会.续黔南从书[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4.

[7]贵州省文史研究馆古籍整理委员会.贵州通志·万历志[M].贵阳:贵州大学出版社,2010.

[8]陈志兰.彝族女政治家奢香对滇黔边陲的贡献[J].昆明: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3,14(6).

责任编辑:周哲良

K248

A

1672-2094(2017)01-0039-04

2016-12-06

李先坤(1988-),男,仡佬族,贵州石阡人,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2014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史、贵州地方史。

猜你喜欢

龙场贵阳贵州
贵州水城龙场锐钛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贵州,有多美
找朋友
贵阳分店
寻味贵州——贵阳
沉醉贵州
荣宝斋贵阳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王阴明 教条元龙场诸生》之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