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楼梦》中“敏探春兴利除宿弊”对当代大学生良好职业素养养成的启示

2017-04-13

宿州学院学报 2017年10期
关键词:兴利探春红楼梦

赵 瑜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芜湖,241002

《红楼梦》中“敏探春兴利除宿弊”对当代大学生良好职业素养养成的启示

赵 瑜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芜湖,241002

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探索文学经典对当代大学生良好职业素养养成教育的启示意义。“敏探春兴利除宿弊”作为《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其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不仅具有文学的典型意义,还为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提供了借鉴。从重视职业道德、加强合作意识、培养创新意识、锤炼开拓进取精神、强化自我调适心理素质、提升职业技能素养等六个方面,论述贾探春转变、成长过程对当代大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教育的启示。

贾探春;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

我国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教育,注重培养在校大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注重与社会需求的无缝接榫,但实际效果仍不尽如人意。加强大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教育的途径很多,而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从经典中寻找启迪,不失为一条重要的途径。正如学者苏力所说:“从永远不会陈旧过时的文本中提炼出某些在今天才能理解的一般化的问题,而由于这种一般化,这些问题也就可能与当代和未来相关。”[1]红楼梦作为百科全书式作品,它的很多方面对当今社会的很多问题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即以“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这一经典片段为例,分析其对当代大学生良好职业素养养成的启示。

贾探春作为贾府庶出的女儿,一方面生活优裕,饱读诗书;另一方面却因庶出身份无法施展才能。当贾府风雨飘摇之际,她临危受命,敢于担当,最终凭借自己的综合素养,做了一个华丽的转身。从冷眼旁观者到力行改革者,从言语安静、性情和顺的物质财富接受者到兴利除弊、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探春转变、成长的过程对当代大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教育很有启发意义,现分而述之。

1 重视职业道德的养成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深厚的“家国一体”的传统和渊源,曹雪芹塑造探春这一形象,是将治家理政和施政兴国相契合。荣宁二府的男性没有能够担此重任者,作者便尝试将历史使命付诸王熙凤、贾探春等脂粉英雄的身上:“富家富国之法,也仍是与修德戒慎相关的。”[2]

探春作为庶出,能够打破孤立无援的状态,兴利除宿弊,这与她的道德修养、责任感、使命感密不可分。治家理政之初,小说中便描绘了群体对其印象和态度:“便添了一个探春,也都想着不过是个未出闺阁的青年小姐,且素日也最平和恬淡,因此都不在意,比凤姐儿前更懈怠了许多。”[3]749可见嬷嬷、丫鬟们并未从心底尊重敬畏探春。抄检大观园之时,王善保家的就认为探春“况且又是庶出,她敢怎么”[3]1031,以出身去衡量和刁难她。

面对这种境地,探春的做法是,不因庶出的身份而放弃自我,面对生母赵姨娘的刁难,探春有理有据,不卑不亢:“这是祖宗手里旧规矩,人人都依着。”[3]752抄检大观园之时,探春首先是保护好自己的丫鬟:“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3]1030其次是直言不讳地指出大家族的弊病:“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3]1030在凤姐身体不适之时,勇于挑起重担,进行改革措施。这些都是一个闺阁小姐的与众不同之处,给当代大学生的启示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4]要有担当感和使命感,大学生职业素养核心是立德正身。《礼记·大学》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5]800明德是大学之道,立德是立身之本:“富润屋,德润身。”[5]802习总书记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6]道德素养是职业素养的核心,重视职业道德的养成契合大学生思想品德提升和职业道德培养的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对当代大学生提出要求:“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增强社会责任感是加强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体现。探春在自己能力有限甚至有各方面阻碍之时,依然愿意去革除弊端,这是责任感和担当感的一种体现,也是探春作为一名女性以血肉之躯对抗黑暗社会的朴素的选择。当代大学生评价机制中,道德评分标准的细化、诚信档案的建立、道德模范的表彰等,都能够促进道德修养教育的规范化、体系化。注重德行,以德为本,是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根基,也是大学生在职业生涯里能够做到“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的关键和保障。

2 加强合作意识的养成

贾府之衰,究其根本是封建制度没落的一个缩影,但家族内部的分崩离析、相互倾轧却是没落的助推剂。探春对此有较为清醒的认知,故强调家人之间的血肉亲情,彼此信任。探春治家之时,和李纨、宝钗互相配合,各司其职。探春泼辣干练,李纨温婉贤淑,而宝钗则心思细腻,性格上的互相补充让协调合作变得张弛有度。探春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革除家族顽疾,让部分精明能干的嬷嬷们承担园圃之事,减少浪费,引源头活水。宝钗“小惠全大体”[3]762,提出要给那些不管理园子的嬷嬷们以恩惠,避免风波争论,结果“欢声鼎沸”[3]770,让所有的嬷嬷们没有闲言碎语并且心怀感恩:“各各欢喜异常”[3]769,改革得以顺利进行,保证家族在一段时间内平稳有序发展。

培养合作意识是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之间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应懂得如何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之上达到共赢。人与人之间做到“协调”和“共享”,才能促进社会关系良性运转,促进大学生在职场上更好地提升自我,恪守成长信条,打开职业素养养成的新局面。

良好的合作意识,能够从不同层面拓展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广度和深度,让他们的成长更有空间、更有弹性。以自我成长为核心,正向促进他人成长,服务社会,实现多赢。不是“躲在小楼成一统”,将自己的发展囿于小范围小圈子,最终因眼界狭窄,反而阻碍自身的成长。

3 培养创新意识的养成

王熙凤的治家理政虽已形成系统但存在弊端,如果探春原封不动地照搬照抄,于私,让自己陷入被动局面,原本嬷嬷、姑娘们就轻视探春;于公,贾府的奢靡浪费之风不会有任何改变,只能继续混乱下去,改革创新势在必行。探春的创新表现在两个方面:开源,实施新规,让老妈妈们承担园圃之事;节流,改革旧制,蠲去不必要开支。这些创新最终取得成功,得到所有人的支持,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维持了大家族的良性运转。给大学生的启示是要勇于创新、善于创新,要在全面分析自身优劣、评估自身条件,结合内部和外部条件的前提下,进行创新。

对大学生职业规划而言,关键是培养创新意识,不能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现代社会科技发达,不管是具象产品还是思想理念,更新换代日新月异。创新意识要求新时代大学生做到:一要与时俱进。这是思想层面的要求,人们很容易被固有观念束缚,更多依赖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去思考,容易造成抱残守缺或故步自封。二是要有独到视角。这是思维意识层面,能够在整合已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之上,准确、明晰、快速地聚焦事情的要点,并且作出准确判断。三是克服“套板反应”。这是落实到实践行动层面,打破常规,在综合评估各个层面现实情况的基础之上,依靠内在驱动力践行创业意识的养成。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重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国家级双创比赛,项目经费支持,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的兴起等,都是通过正面示范和典型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

4 锤炼开拓进取精神的养成

不自怨自艾,不怨天尤人,锐意进取,不断突破自我,实现超越。兴利除宿弊,于探春而言是生命价值内涵的跨越式发展、延伸。作为饱读诗书、博学多识的封建闺阁女子,时代已经将诸多“闺范”加诸其身,能够不为这些“闺范”所束缚,敢于打破枷锁正是探春开拓进取的表现。

“第七十六回中,贾府衰象已显,贾母强打精神……果然都散了,‘只有探春在此’……众姐妹中,唯独探春为了家族的命运忧心如焚,对于你争我斗的混乱秩序痛心疾首。”[7]作者将锐意进取和眼界情怀集中在一个庶出小姐的身上,是独具匠心的塑造。因出身在世俗人眼里的遗憾和卑微,探春之奋起就显得弥足珍贵。“王国维以为《红楼梦》主人公形象乃是小说家‘举人类全体之性质,置诸个人之名字之下’的一种抽象的塑造方法。”[8]在她身上,人们看到普通女子挣扎于社会夹缝中却从未放弃奋进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带着决绝的锋芒,是任何时候不会妥协的。

刘再复先生说,要真正理解勇敢和强劲,在于掌握其内在矛盾,即“勇敢在于战胜恐怖,强劲在于排除障碍。”[9]初入社会,挫折打击不断、泪水痛苦齐飞,大学生如何在自我调适中不断进取,不断超越,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探春决绝傲然的生命力是良好例证。庶出小姐的身上体现了最真切、最无可奈何的现实和最坚定、最有力的反抗,两者的矛盾交织让爆发力更强,意义更明显。网络的普及带来社会大背景的变革,学生评价体系越来越多元化,传统的评优评先教育激励机制的背后,要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去开拓进取,培养其主动追求的意识。让开拓进取内化为学生的一种行为习惯,何时何地都要有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

5 强化自我调适心理素质的养成

生母的刁难和下人的冷漠并没有让探春退缩,探春也有“滚下泪来”[3]752的时候,但很快调整状态,善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去化解尴尬。探春态度明确:“谁和我好,我就和谁好。”[3]370不因外在而动摇内心,表现出较高的自我调适能力,这是她能够兴利除宿弊的关键和前提保障。可以预见的是,大学生走出校门、初入职场,将会面临诸多困难,有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此时,心理素养尤为重要,如果说职业技能决定了你能走哪条路,那么心理素养则决定了你能走多远。

为了应对有可能产生的问题,提高防控能力,需要提前规划。培养过硬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挑战和挫折是人生必须面对的问题,懂得自我调整和修复是一种能力,也是情绪管理能力的体现。

高校以促进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为目标,实施了一系列举措并取得良好效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必修课程,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对大学生心理进行跟踪、保护和疏导。在预防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同时,固本培元,强化学生抗压能力和受挫之后的心理调适能力,不断加强他们心理健康的自我更新和修复。

6 提升职业技能素养的养成

道德素养如果为安身立命之根系,职业技能素养则是保驾护航的铜枝铁干。提升自身职业技能,增强核心竞争力,是职业生涯无往而不胜的利器。具体的职业技术和能力包括很多维度,不同专业、岗位和方向也有不同要求。

探春能够兴利除宿弊和她良好的治家理政之才密不可分,蒋和森先生认为:“这是一个有才、有识、有魄力的少女。”[10]探春在宏观上具有整体统筹能力,善于和不同类型的人沟通交流,注重任人唯贤,选拔任用合适的人选。有魄力,大刀阔斧改革,不拖泥带水。注重细节,“大行顾细谨”,心思缜密。类似的职业技能对大学生来说还较为薄弱,大学生要提升自身技能素养,一要夯实专业基础,加强专业学习,以知识储备傍身;二要注重专业实践,以社会实践为依托,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相结合,提高动脑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市场需求来看,要让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养成具有指导性和方向性,要让他们在保证自身热情和发展的前提下,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贡献的结合。此外,大学生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能力,从做中学,用学去指导实践,用实践去检验知识。具体的职业技能要求大学生在自身学习、工作领域有较强的钻研精神,能够有所思、有所得。

7 结束语

通过解码探春成功的关键,论述“探春兴利除宿弊”对大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重要启示,以期对当前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教育有所补充。高等院校作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主体,应发挥教育主体作用,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发挥优秀文化润物无声的优势,探索文学经典对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启示意义。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让大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教育有迹可循,通过文化影响和激励机制,培养文化自信,激活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力促进他们职业素养的提升。

[1]苏力.法律与文学:以中国传统戏剧为材料[M].北京:三联书店,2006:26

[2]龚鹏程.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98

[3]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4]顾炎武.日知录集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298

[5]杨天宇.礼记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社,2014:168

[7]吕启祥.红楼梦会心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26

[8]俞晓红.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笺说[M].北京:中华书局,2004:164

[9]刘再复.性格组合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69

[10]蒋和森.红楼梦论稿[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69

(责任编辑:武艳芹)

10.3969/j.issn.1673-2006.2017.10.012

2017-06-22

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SK2016A037)。

赵瑜(1988-),女,安徽长丰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学。

G410

A

1673-2006(2017)10-0049-03

猜你喜欢

兴利探春红楼梦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我省各地各部门全力防汛迎汛
某车型排气消声器冰堵问题的分析及优化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探春:可惜不是男儿身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最美探春是吐蕊
探春理事
别样解读《红楼梦》
2017食安纵览:稳中向好的同时仍需把握平衡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