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卢卡奇哲学思想初解

2017-04-13程思雨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总体性卢卡奇物化

程思雨

(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27)

卢卡奇哲学思想初解

程思雨

(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27)

物化理论和阶级意识理论是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这部著作的两大核心主题,本文以两大主题为基础,从物化问题、阶级意识及物化的克服方法、总体性理论等方面展开对卢卡奇的思想的评析。卢卡奇是西方现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奠基者,他用毕生精力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研究分析卢卡奇的理论,对于当今中国社会的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物级意识;实践理论;总体性特征

1.物化理论

1.1 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含义

《历史与阶级意识》对物化概念做了以下界定:“人的活动、人自己的劳动成了对他自己说来是客观的和与自己对立的东西,作为某种客观的东西,某种不依赖于人的东西,作为某种通过异于人的自律性来控制人的东西,并同人本身相对立的现象。”卢卡奇的物化理论站在马克思异化理论的肩膀之上,卢卡奇通过潜心研读《资本论》,在深刻剖析资本主义商品的基础上,从商品拜物教中提炼出了物化的概念,他认为物化可以理解为在商品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异变为了物和物的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活的人们直面的必然现实就是要被物化。本来应居于主体地位的人被异化为客体,这种现象是与人的本性想冲突的,人变成了物的奴隶,被物所驱使,人的活动的创造物反过来变成了支配人的力量。对物化现象做简单的解释就是它把人的劳动及其成果转化为了支配人的工具,不是人控制物,而是物操控了人。人与物之间的主客体位置被本末倒置,成为相的关系。物化是历史性的范畴,是暂时性的现象,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现象,物化渗透到资本社会人们的生活中,是人们的普遍命运,而不仅仅是被剥削者的要接受的现实。

1.2 物化现象的表现形式

从客观方面来看,商品世界是由现成的物以及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构成的一个世界,人们虽然对商品世界在市场上运行的规律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种规律作为人本身所无法控制并同人的活动相对立的力量而存在。人们只能对规律加以认识,但并不能改变规律本身。商品和经济活动表面看似被人主导和操控,但实际上它们必须服从一定的客观规律,而且这些规律越来越上升为控制人本身的力量,最终成为与人相对抗的力量。

从主观方面来看,当商品经济发展充足之时,人本身所具有的劳动能力和人的生产活动随之沦为了作为交换的商品,就这一意义而言,人的能力与物质商品便无任何的区别,它像商品一样参与交换。而一旦人的劳动本身被用来像商品一般被交换,就要遵循一个脱离于人内在的客观规律。①我们可以理解为,物化即是指人与自身相异化,人异变为商品这种物品,主体的人被客体化了。

2.阶级意识

2.1 阶级意识的含义

卢卡奇对阶级意识有如下的表述:阶级意识“既不是组成阶级的单个个人所思想、所感觉的东西的总和,也不是它们的平均值。作为总体的阶级在历史上的重要行动归根结底就是由这一意识,而不是由个别人的思想所决定的,而且只有把握这种意识才能加以辨认。”②

概括起来,阶级意识的含义有:第一,阶级意识是一种集体的意识。阶级是类属概念,能和总体、整体等联系到一起,但不等于说阶级意识是将每个个体的思想简单相加的总和。第二,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诞生品。资本主义社会之前的社会只存在等级意识,例如奴隶主和奴隶,封建统治者和平民的关系。资本主义社会才有了真正的阶级意识。第三,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占据了社会的绝对主导地位,无产阶级是被压迫和被剥削的对象,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是互为矛盾的关系。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斗争,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朝着被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的方向演变。

2.2 无产阶级意识的形成

若是无产阶级仅仅是要否定资本主义的某些方面,而不是要彻底消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不作整体性的批判,它就不能成为合格的否定者。诚然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的内生产品,从一开始便注定属于它创造者的模式。卢卡奇强调,轻视无产阶级内部所具有的强大力量是灾难性的,他始终坚持无产阶级是历史上进化最完全的阶级,其阶级意识是人类发展史上最终的阶级意识。所以,无产阶级只有通过用它自己的阶级斗争创造无产阶级的自由王国,才是完善超越自我的正确之道。也就是说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要达到自觉意识的高度,才称得上具备了纯粹的阶级意识。

3.实践观

3.1 卢卡奇不同时期的实践观

青年卢卡奇对实践这一思想主要是围绕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问题进行研究的。他把实践的主体看成人本身,在内容上坚持以人为主体,强调人的主体性。卢卡奇严格界定了实践和劳动两个概念,阐释了二者的本质区别。实践就是要把人作为主体从劳动中剥离出来,在实践当中人的主体性的至上地位才能得到体现,而劳动是人进行实践的产生的附带品。他把实践中人的主体地位看作是至上的,但在过度强调主观地位的同时,势必会对客观性有所贬斥,从而走向了主观主义的极端,陷入了唯意志论的怪圈。

晚期的卢卡奇,反思早期实践观中存在的缺陷,重新解构了实践观。他对劳动的重要性有了新认识,把劳动作为实践理论的主体。卢卡奇认为劳动具有主体性和目的性,只有通过劳动才可以达到人类发展的目的,劳动是实现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阶梯,有了劳动人类就拥有了改造客观自然和主观社会的能力。只有对劳动概念重新挖掘,才能从深层意义上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丰富内涵。晚期的卢卡奇直面早期实践观的疏漏,他认为劳动在实践内容中不可缺少,不能把实践和劳动分离开,他甚至直接把劳动表述为实践,实现了二者高度的统一。

3.2 卢卡奇实践观的当代价值

不否认卢卡奇的实践观中有一定的缺陷,甚至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但卢卡奇的实践观仍然具有一定的当代价值。卢卡奇对于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中的实践观在现实中应如何应用发展的理念在当今历史时期是无产阶级执政党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在当今社会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斗争依旧不断的进行着,但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权利已经不再是过去的暴力强制,反而是像温水煮青蛙一般让人在享受中习惯。为了抵制资产阶级的温柔惩罚艺术,我们要坚守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阵地,确保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国际话语权,用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思想武器,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这一过程中,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在复杂多变的前进道路上看清局势,坚定方向。

4.总体性特征

4.1 总体性特征的内涵

真正纯粹的无产阶级意识,它的基本特征是具有“总体性”。在马克思那里,整体占据着对各个部分的全面的、决定性的统治地位。这是马克思植根于黑格尔并加以创造性地培育发展成为一门科学,本质上隶属于基本的方法论。总体性范畴在卢卡奇看来,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之能成为科学理论的最基本的方法论原则,它构成了正统马克思主义与资本主义思想之间决定性的差别。卢卡奇自认为,《历史与阶级意识》的重大成就之一,在于重新确立了总体性范畴在马克思整个思想体系中方法论的核心地位。总体性既包括时间上的总体,这可以是纵观历史的总体,也可以包括空间上的总体,即包罗具体事物的总体。总体性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直接性与中介性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过程与目标的统一等等。

4.2 总体性特征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首先,总体性范畴拓展与延伸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在那个实证主义思潮泛滥的年代,卢卡奇在坚守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基点的前提下,针对无产阶级革命中存在的威胁,用总体性范畴回应和反击了庸俗马克思主义对无产阶级革命的攻击,进而冲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被极端本体化的潮流。卢卡奇的总体性理论强调总体统领部分,孤立的事物通过总体性才能建立起联系。卢卡奇把人的作用上升到了历史主体的全新高度,进而认为人就是辩证法的客观基础。

第二,总体性范畴的应运而生架起了理论与实践统一的桥梁。总体性范畴作为一种理论,它从方法论上为我们改造现实提供了依据。在总体性范畴的统领之下,实践才能真正具有可能性,否则人类的实践活动只能是零散分离的碎片。理论能够用于指导实践方能证明此理论的合目的性。实践在庸俗马克思主义者看来是无目的性的行为,是不具有能动性的,这种认识把人的自主性同实践完全相脱离。人的认识和实践并不是一成不变地机械式直线前进的,而是曲折向前发展的。总体性理论使无产阶级重新意识到自身所富有的能动作用,成为马克思主义最初原理到马恩设想的最终目标过渡的有力武器。

第三,卢卡奇的总体性理论对于我们当前社会的构建是有启发意义的。总体性方法作为一种整体的辩证思维方式,不仅对解释社会历史过程具有理论意义,而且拓宽了人们理解人类实践活动的视域。十三五期间要破解我国的发展难题必须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五大发展理念从整体上把握科学发展的规律,具有管全局的长远意义。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是以,我们要从全局思维出发,注重对人与自然、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整体把握,注重对人类社会自身结构系统发展的通盘考量,做到统筹兼顾。

5.结语

卢卡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兴起的篇章,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具有重要地位。卢卡奇为我们从新的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做出了贡献,他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体化原则,从总体性出发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景。

卢卡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承和立异,突出地体现在他的“物化”理论及阶级意识理论两个方面。异化劳动是马恩现代性思想批判中的核心理念。在卢卡奇在马克思的《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尚未发表时,通过解读《资本了》提出了物化概念,与后来马克思创造的异化劳动理论在本质上吻合性极高,可见卢卡奇思想的敏锐与深度。

卢卡奇认为对物化的克服,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特征,所以无产阶级运动的关键就是无产阶级自身意识的觉悟,具有成熟的阶级意识,也就是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成熟、物化的克服必须通过实践、实践过程中坚持辩证的总体性方法等思想对于研究当代资本主义异化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1]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0.

[2]魏伟.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物化理论[D].长春理工大学,2013.

[3]陈庆龙.论青年卢卡奇的马克思主义观[D].山东大学,2006.

[4]丁柏会.卢卡奇阶级意识理论研究[D].河南大学,2013.

[5]韦星龙.青年卢卡奇总体性思想探析[D].广西大学,2013.

[6]郁志强.卢卡奇阶级意识理论探析[D].吉林大学,2013.

[7]贾鸿鹏.卢卡奇的实践观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4.

[8]梁栋.卢卡奇的物化观及其现实意义[D].曲阜师范大学,2013.

B014

A

2095-7327(2017)-04-0098-02

注释:①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224.

②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商务印书馆,2009,106.

程思雨(1992.9—),女,陕西西安人,汉族,就读于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猜你喜欢

总体性卢卡奇物化
如何把握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卢卡奇
——回望孙伯鍨教授的《卢卡奇与马克思》
《资本积累论》中的总体性方法探究
黄立新、贾强飞、肖天为 、冯瀚平作品
主持人的话
世界文学理论史建构的新突破
“总体性治理”与国家“访”务——以信访制度变迁为中心的考察
重看图形界面“扁平化”与“拟物化”之争——关于设计思维的探讨
物的人化与人的物化——当代舞台美术的表演
档案:一种物化的文化形态
卢卡奇论悲剧的形而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