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智慧图书馆理论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建议

2017-04-13盛先锋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概念智慧图书馆

盛先锋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安徽 六安 237000)

我国智慧图书馆理论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建议

盛先锋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安徽 六安 237000)

智慧图书馆理论研究是近几年来我国图书馆领域发展新方向,本文研究旨在探讨该领域未来发展路径,研究中以智慧图书馆理论研究现状为基础,分析与阐述现阶段我国智慧图书馆理论发展的不足,并针对智慧图书馆的内涵、特征以及构成要素指明研究方向,为我国图书馆学术领域的研究提出建设性意见,体现出图书馆研究的重要性、权威性,为实现我国图书馆建设的持续化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智慧图书馆;理论研究;不足与建议

0.前言

智慧图书馆是现阶段我国图书馆建设事业发展的理想目标,通过现代化网络科技的融入,提升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实现现代图书馆建设的数据化、信息化发展,进而提升图书馆发展层次,使其更好的服务于现代社会居民。然而,众所周知的是发展与建议离不开强有力的理论基础的支撑,当前我国智慧图书馆概念的理论研究发展时间较短,对于发展概念的阐述、实质内涵的确认以及实现方式的规划都还处于规划阶段,更多实质性问题还未得到充分解决。例如,由于研究学者在理论研究当中过分强调现代技术对图书馆建设的作用,这一观点虽有利于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但并利于研究学社对“智能图书馆”与“智慧图书馆”概念区分,使得当前研究学者在图书馆学的基础理论体系规定下,难以建立更为完整、更深层次的智慧图书馆研究体系,本文则将从智慧图书馆概念的发展之初,现阶段这一理论概念的不足之处进行阐释,希望为当前研究学者带来新的启示,推动我国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

1.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概述及现状

1.1 智慧图书馆的发展起源

“智慧图书馆”概念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该概念最早的提出起是在2001年,那是国外部分稍有远见的图书馆学者开始以“智慧图书馆”为展开图书馆学的理论研究,同年10月,澳大利亚以这一发展理论为基础制定了本土智慧社区的发展规划,还建设了相关网络资源平台,形成集虚拟及物理为一体的社区空间。2003年,芬兰奥卢大学的校内图书馆在有关移动设备的国际研究会上发表了一篇名为 《智慧图书馆:基于位置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文章,首次阐述了“智慧图书馆”概念,文中指出“智慧图书馆一个能有效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具有被感知功能的移动图书馆”,但这一发展现实并未引起世界各国广泛关注,沉寂5年之久,直到2008年IBM公司总裁彭明盛在美国纽约外交会议中提出了《智慧地球,下一代的领导议程》后,“智慧+”发展概念受社会各界的认同,与之而来的“智慧城市”、“智慧图书馆”、“智慧国家”以及“智慧学校”等概念顺势而生[1]。

1.2 智慧图书馆的建设现状

一站式搜索、移动图书馆、RFID技术及数据挖掘技术现已成为我国图书馆建设几大核心技术之一,众多技术的融入为智慧图书馆的实现积累了丰富发展经验。自从新加坡在图书馆建设中融入RFID技术并成功开发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之后,我国也将这一发展技术融入到馆内信息资源的管理当中,在馆内成功开设了书籍精准查找、自主借还、自动排序、自动清点书籍等服务功能;在数据管理与挖掘方面,通过信息数据库管理运营商与国内图书馆建立良好合作机制,共同研发的知识搜集系统有效提升信息资源的知识转换率;为实现一站式信息资源搜索,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在现代网络技术的支撑上我国图书馆还自主研发的“思源”、“文津”等搜索引擎为读者带来多方面便捷。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提升,自我权益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然而从社会属性维度分析,信息图书馆的建设根本则是为人们的知识储备、能力提升提供便捷,最终达到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目的,基于此项发展目标,深入分析读者群体的阅读习惯、信息需求是发展的根本,为此我国图书馆联合部分软件开发公司所开发的用户信息分析软件系统为其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近年来,为实现图书馆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一体化、网络化发展,各大图书馆加大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发展步伐,为社会图书馆的国际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然而其发展前提则是建立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受发展时间所限,当前图书馆学领域学者对“智慧图书馆”概念的理解还未达成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图书馆的建设。

2.基于图书馆建设现实分析智慧图书馆理论研究

2.1 “智慧”特性还未得到充分体现

上世纪80年代,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针对图书馆的社会职能问题开展了相关会议,在会议汇总将“智力资源开发、科学情报传递、人类文化遗产保护以及社会教育”作为其基本职能;在《美国百科全书》(1978年版)中将图书馆定义为收集、保护与提供信息资源的机构,历史发展总是存在机缘与巧合,同年也正式我国施行改革开放发展政策的时间,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我国图书馆领域学者也将其职能定义作为我国图书馆发展建设理论基础。历经多年发展在研究理论方面,我国图书馆概念经历了“数字图书馆”、“复合图书馆”等概念过度到如今的“移动图书馆”、“智能图书馆”以及“智慧图书馆”,但在任何发展观念之下,建设发展现实表明图书馆的社会基本职能与属性都未曾改变,只是在此基础上丰富图书馆的服务,因此对于智慧图书馆的理论研究首先应强调图书馆基本属性,在此基础上利用现代化技术实现发展概念。

从理论角度分析,智慧图书馆概念所诠释的是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以及政治背景下传统图书馆发展的最新层次,当图书馆发展到这一阶段时,图书馆的社会基本属性虽不会发生改变,但其内容、表现形式以及服务种类应得到丰富,“智慧”这一特性应得到明显突出。初探现阶段我国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为实现所谓的图书馆“智慧化”建设,众多图书馆利用丰富的现代科技建设图书馆,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扩宽了图书馆的发展空间,让读者感受到了现代化、信息化发展的便捷,但以技术为基础建设图书馆真的是“智慧图书馆”特性?这一概念还有待深入分析,也存在众多疑问,为此就现阶段发展现实所反映的情况来看,在图书馆学研究领域当中对于智慧图书馆的理论研究还存在不足之处,为能将“智慧”的特点体现出来,更多的则是“智能”的体现[2]。

2.2 注重外在表现形式,核心价值观念还未形成

我国图书馆研究学者王世伟从在研究中强调“智慧图书馆”是一种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基础之上,实现信息资源、群体的协同管理,引导图书馆建设跨空间、跨领域的读者服务,体现出现图书馆建设的创新,实现图书馆建设的持续化发展目标的一种发展模式,然而作为一种发展模式,其表现手法则应有多种,其智慧应处于图书馆实现智慧化发展的核心价值以及内容当中,然而当前我国智慧图书馆理论研究者对于其核心价值观念的阐述还为达成一致,更多强调了图书馆实现图书馆的科技化、信息化建设,这一发展弊端并不利于智慧图书馆的深入发展[3]。社会发展表明,技术的创新是社会财富积累的前提,是社会结构的变化、生产关系的转变的助推剂,但我们也应承认“技术的创新”在创造机遇,提供便捷的同时也存在潜在危害,如当代智慧图书馆研究学者在理论研究中所强调的网络信息技术,该技术虽能有效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但也滋生了文化入侵、色情犯罪等负面信息的传播,尤其我们不难看出,技术手段作为一种表现形式,其本身并没有核心价值观念,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曾在研究中指出的技术只是“世界蓝图中的坐标”,其位置不会改变,人们在探索大陆中发现它即可,价值观则是指引我们发现大陆的行动的导向。若将这一观念引入到智慧图书馆概念的研究与探讨当中,发展现实表明,当前我国众多智慧图书馆学的理论研究者更倾向于对图书馆建设的技术层面的研究,强调的是现代科技技术如何融入到图书馆的建设当中,更注重智慧图书馆发展模式为在表现形式的研究,对于智慧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的阐述与研究相对较少,这一发展现实就好比一列航行在大海的战舰,当其穿梭在大雾之中时能看见眼前发展障碍并能通过相关研究成果解决眼前的发展问题,但对于航母应驾驶向何方,如何靠岸缺乏思考,因此当前我国图书馆学研究领域学者应重视“智慧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念的研究与阐述,实现图书馆建设的持续化发展。

3.智慧图书馆理论研究的建设性意见

3.1 拓宽研究视野,牢固理论根基

现阶段,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工作已是国内外图书馆学术研究领域共同探讨的图书馆未来发展方向的核心话题之一,然而我国图书馆建设发展现实充分表明,当前国内图书馆学研究学者在理论研究层次上还未吃透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实质,基于这一发展现状,我国图书馆界研究学者应不断深入到课题研究内容当中,区分各大概念的内涵,纯化图书馆的理论研究内容,找出“智慧图书馆”、“智能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等大概念的区别,树立良好的学术研究规范,拓宽研究者的视野,引导研究者做到“以宏观角度思考,以观角度落实”,从技术、资源、读者、管理员等多个维度挖掘想智慧图书馆的实质,在日常工作中反复推敲、揣摩智慧图书馆的显著特征,强调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重要性,在情况允许情况下,研究者利用民族志研究方法走进人们日生活当中去获取更多研究信息,逐渐提升我国智慧图书馆的研究成果数量及质量[4]。

3.2 加强国际交流,鼓励发展创新

在上一段发展当中,国内图书馆学研究学者对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基本问题做出了明确回应,现已初步形成较有社会影响力的学术研究成果,已将现有信息技术巧妙融入到学术理论研究当中,研究学者王世伟在研究中指出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应实现四大转型;其一,实现数量上的转型;其二、实现服务质量、读者及官员素质、科学技术的转型;其三,实现独立、自发、分散发展到整合、规范、协同发展的转型;其四,实现过度强调信息技术不计成本的融入到可持续发展观、安全信息保障的展现,这就要求我国图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在多元化的社会发展当中不断创新研究成果来支撑与引导现代图书馆建设,为此在国际化、现代化的社会环境当中,学者们应充分利用社会环境优势,加强智慧图书馆研究的国家化交流,借鉴与学习西方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建设经验,将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相结合,规划国内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方法,还可以“智慧图书馆”为主题,开展相关的研究征文活动、学术交流活动,提升智慧图书馆建设观念的社会在认知度与知名度,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参与到智慧图书馆概念的研究当中,逐渐建立这一概念的精英研究团队,为实现智慧图书馆建设积累服务的人力资源。当前,国内研究学者们已初步完成智慧图书馆的初步建设,但该项研究还缺乏更深层次的理论框架作为支撑,引导图书馆的下一步建设,使智慧图书馆建设逐渐走向发展瓶颈,鼓励学者们发展创新,利用国际交流培养更多专业型人才是当前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及建设工作的首要任务,相信在近几年的发展当中,国内智慧图书馆研究学者们能在实际研究中理顺研究思路,进一步阐述智慧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丰富智慧图书馆的表现形式,提升我国整体实力[5]。

[1]李燕波.国内智慧图书馆研究中的“不智慧”[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4,01:63-68.

[2]黄凯悦.我国智慧图书馆的构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3]王显燕,覃线型.智慧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研究[J].贵图学刊,2013,02:1-2+8.

[4]刘亚玲.智与德的共生:智慧图书馆发展愿景[J].图书馆论坛,2016,01:31-35.

[5]刘煦赞.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述评与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05:32-36.

C02

A

2095-7327(2017)-04-104-02

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项目“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编号为BCB12010)的阶段成果,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项目“高职院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路径研究”(SK2016A0902)阶段成果,安徽省质量工程重点教研项目“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以省示范性高职为例”(2015jyxm495)安徽省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研究”(2011sk552)阶段性成果。

盛先锋(1983—),男,汉族,安徽六安人,本科学历,主要研究方向为图书馆现代化建设。

猜你喜欢

概念智慧图书馆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幾樣概念店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图书馆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有智慧的羊
去图书馆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