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能对等理论视角看《礼记》英译
——以理雅各和老安的英译版本为例
2017-04-13方美珍
方美珍
(闽江学院软件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1)
从功能对等理论视角看《礼记》英译
——以理雅各和老安的英译版本为例
方美珍
(闽江学院软件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1)
以尤金·A·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为指导,文章以中国儒家古代经典《礼记》的两个英译版本为例,即理雅各和老安的英译本,探讨这两个英译本在词汇层面,句子结构的保留,句意传达等方面的得失,并比较他们在句子,风格和文体方面是否对等,是否传达出了源文深层的文化信息。以期为中国古代经典的译者提供一些借鉴经验。
《礼记》;英译版本;功能对等翻译理论
0.引言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主要内容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内容广博,门类杂多,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本文将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视角探讨理雅各和老安的《礼记》英译本,探讨其在词汇翻译,句子结构,句意传达方面的异同。两个译本分别是理雅各于1879年出版的,老安于1999年出版的《礼记》英译本。
1.功能对等理论简介
美国人尤金·A·奈达(Eugene Nida)第一个提出“翻译的科学”这一概念。他率先提出了“动态对等”的翻译原则,从社会语言学和语言交际功能的理论出发,他进一步提出“功能对等”的翻译原则。他认为等值可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种是形式对等,第二种是动态对等。形式对等关注的是信息本身的形式和内容。而在动态对等为导向的翻译中讲求的是“译文的接受者和译文信息的关系应该与源语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一样。”[1]“动态对等”中的对等包括四个方面:即词汇、句法、篇章和文体对等。四个方面中,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2]
2.《礼记》两个英译本的比较
2.1词汇层面
词汇是传递信息的基本语言单位,译者应精确地译出词义。即使是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也会有不同的意思。因此在翻译的实践中,欲求语言得体,选词要慎之又慎。译者要准确翻译需要译者对中国文化的深入了解,才能达到最佳的文化传达效果。
例1:再拜稽首。[3](《礼记》檀弓上)
理雅各译:He(then)bowed twice,laying his head to the ground.[4]
老安译:Then,he prostrated himself and twice kowtowed and took his own life.
“拜”表示敬意的礼节,《说文》引扬雄说:“拜从两手下。”表示双手作揖,或下拜。后世指下跪叩头,两腿跪地,两手扶地,低头。后又作为行礼的通称。“稽首”也是表示敬意的礼节,古时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这里理雅各将“拜”翻译成“bow”,“bow”在西方人的理解是鞠躬的意思,容易引起西方读者对这个形体礼仪的误解。理雅各将“稽首”翻译成“laying his head to the ground”,通过直译描述了这个形体礼仪,但没有对这个礼仪表示的意义作进一步的说明。老安将“拜”翻译成“prostrate”,比较准确地翻译出这个形体礼仪,老安将“稽首”翻译成“kowtowed”,采用异化翻译的方法,保留了原文中的异国情调。
“纳采”即“说媒”,在中国古代指男方派一使者前去女方家询问,使者手持大雁,来到女方家中。男女双方在这个“求婚”过程中是不见面的,而西方的求婚一般由婚姻的男方当事人亲自向女方当事人提出。这里理雅各和老安都采用了归化的翻译法,将 “纳采”译为“proposal”显然无法准确的表达“纳采”的含义。在“问名”的翻译上,老安翻译为“the Inquiry about the Girl’s Name and Birthdate”更为准确,因为在古代“问名”,问的不止是姓名还包括生辰八字。“纳吉”是指问名之后卜得吉兆,男方就派使者去女方家告知,婚事就可以定下来。理雅各和老安对这个词的翻译都基本表达了源文的含义。“纳征”即男方向女方下聘礼。这个词的翻译老安更为准确地译为 “the Reception of the Betrothal Presents”。“请期”即选定结婚的日子。理雅各和老安的翻译都准确地表达了源文的含义。
例2:小康(《礼记》礼运)
理雅各译:the period of what we call Small Tranquility.
老安译:the society of modest competency.
小康指的是相对于富裕而言,人民的生活比较舒适的社会。这里理雅各用了“Tranquility”一词,而这个词指的是宁静的意思,难免在意思的表述上有失偏颇。而老安的翻译更为恰当地表达出了原文的意思。
2.2句式结构的保留
古汉语讲究结构的和谐,音韵铿锵,遣词造句多使用对偶.排比句式。译者在翻译古文的过程中既要译出准确意思又要尽量保留汉语结构对称的形式之美。
例3: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曲礼上)。
理雅各译:Pride should not be allowed to grow;the desires should not be indulged;the will should not be gratified to the full;pleasure should not be carried to excess.
老安译:Pride mustbecurbed.Desiresmustbe restrained.Complacency must be guarded against.Pleasures must not be indulged in without restraint.
源文的句子采用了排比的结构,理雅各和老安的译文也都保留了排比句式,源文用的否定的句式。理雅各的译文严格地保留了否定的句式,但是老安的译文一会儿是肯定句,一会儿又改成否定句,没有严格按照源文的句式。
例4: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礼记》曲礼上)。
理雅各译:The course(of duty),virtue,benevolence,and righteousness cannot be fully carried out without the rules of propriety;nor are training and oral lessons for the rectification of manners complete.
老安译:The principles of humanity,justice and morality cannot be successfully put into practicewithout ritesand decorum.Cultural education, moral training and custom rectification cannot be properly carried out without rites and decorum.
源文的句子都是双重否定句,理雅各和老安的译文也都保留了双重否定的句式,因为“非礼不成”和“非礼不备”在意思上是一样的,理雅各的译文对此没有重复翻译,而只是用“nor”表示,使译文更为简洁。但是老安的译文严格按照源文直译,稍显冗长。
2.3句意的表达
文言文句式结构复杂,言简意赅、高度凝练。中国古代经典艰涩难懂,译者会由于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不熟悉,对特殊句式的误解等造成错译。
例5:共牢而食,合卺而酳,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礼记》昏义)。
理雅各译:They ate together of the same animal,and joined in sipping from the cups made of the same melon;thus showing that they now formed one body,were of equal rank,and pledged to mutual affection.
老安译:…share his food and drink.This is meant to show that they have now formed a couple,who,either in humbleness or in nobleness,will always love each other.
“共牢而食”是指新郎新妇共食一牲的礼仪。“合卺而酳”也是古代结婚仪式中的一项。古人将一个瓠瓜分成两瓣瓢,这个瓢就叫做“巹”,由新婚男女分別拿着,再一起献酒,就是“合巹而酳”。理雅各采用了异化的翻译方法,形象地将中国古代特有的婚俗表达了出来。而老安在这里则采用了同化的翻译方法,对“共牢而食”和“合卺而酳”简洁地翻译为“share his food and drink”。老安对于“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更是采用了同化的方式,用了西方婚礼上的套话,“…either in humblenessorin nobleness,will always love each other.”老安的译文虽浅显易懂,但难免导致文化层面上的文化影响和文化信息的缺失。
例7:男有份,女有归。(《礼记》礼运)
理雅各译:Males hadtheir proper work,and females had their homes.
老安译:Man had their own occupations,and women their hearths.
这里男有归是指男人们都有自己的工作,所以理雅各的翻译都是准确的。但女有归,指的是女子都有自己的夫家,理雅各和老安分别将他们翻译成“home”和 “hearth”,虽然有家的意思,但却无法表达出这是夫家的意思,因此在对源文句子意思的表达上是有欠缺的。
3.结语
在以上的两个《礼记》英译本中,理雅各和老安都较好地遵循了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他们翻译过程中采用的各种灵活的翻译策略都是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国古代文化和哲人思想。理雅各的译本严谨流畅,译文风格审慎庄重,有百科全书式的注释。老安的译本精确流畅,但对对于背景文化知识的注解相对较少。两位译者都较为准确地再现了源语的文化内涵,对于中国典籍的译者来说,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1][2]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65,67.
[3]杨志刚.中国礼仪制度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77.
[4]沙莹.“礼记”婚丧二礼文化词语语义系统研究[D].山东大学,2006:13.
H315.9
:A
:2095-7327(2017)-02-0183-02
方美珍(1974—),女,汉族,福建福州人,就职于闽江学院软件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