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策略研究
2017-04-13孙连连曾青兰
孙连连 曾青兰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湖北·咸宁437100)
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策略研究
孙连连 曾青兰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湖北·咸宁437100)
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关键,而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教学水平的高低特别是双师教师教学水平。本文分析了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专业教学水平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研究了提升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专业教学水平的策略与途径。
“双师型”教师;专业教学水平;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到2020年,教育的目标之一是要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的责任重大。要担此重任,必须加强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其专业综合教学能力,才能创造高教学质量的教学,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专业教学水平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已由规模扩张进入内涵建设的新阶段,提升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专业教学水平是内涵建设的关键,在国家重视和各高职院校的努力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专业教学水平明显提高,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双师型”教师需求大,专业教学综合水平下降
由中国在线教育提供的数据显示,2001年全国高等院校毕业的学生有114万人,而2014年高职招生规模突破一千万,其中专科院校一千三百余所,招生规模占据半壁江山。招生规模的迅猛扩张,导致教师数量不足,“双师型”教师更是非常紧缺,必然导学校的整体专业教学综合水平下降。
(二)师资渠道来源单一,专业教学水平偏低
目前,高职专业教师主要来源于高等院校的非师范毕业生,由学校到学校,既缺乏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又缺乏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专业实践经验和企业从业经验;再加上高职院校教师资源不够,教师的教学任务非常繁重,很难集中时间到企业顶岗和挂职培训;更令人担忧的是,现在大多数“双师型”教师的认定都停留在双证书的水平上,即简单的“教师资格证+行业资格证或工程师证”,不少持有双证的教师根本没有企业从业经历,操作技能水平非常有限,不能完全满足专业教学工作的需要。
(三)教师积极性不高,教学水平提升难度大
首先由于各高职院校的管理制度陈旧、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不健全,监管制度不到位,绩效发放大部分与教师效果的教好不挂钩,如果挂钩,也是二次分配,而二次分配本身就存在很多诸如各种权利的平衡等缺陷,导致教师教学无兴趣;其次,高职院校把大量资金用于基础建设,形象工程建设上,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提升和科研投入不足,导致教师内动力不足;第三,高职规模扩大,教师队伍年轻化,青年教师缺少或无学习对象,专业实践操作经验缺乏又无人指导,教学水平难以提升。
二、提升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专业教学水平的策略
2014年6月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编制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发[2014]6号)[1]中,对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进行大篇幅的论述和规定,指引高等职业院校对双师型”师资队伍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在国家强有力的政策的指引下,高职院校应着力完善各种制度,引导双师型”师资队伍专业教学能力的提高。
(一)提高高职教师准入和资格认证标准
修订《教师资格条例》,提高高职教师任职学历标准、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能力水平的要求,建立并完善高职“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高职“双师型”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2]。
(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建立教学质量反馈体系
制订完善、合理的教学质量标准,建立规范、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健全与加强质量标准实施信息反馈与日常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实行有效的教学质量监管、评价和指导工作,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增强自我约束和专业教学能力水平提升的基本制度保障。
(三)建立并完善专业教学能力水平发展制度
要想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就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同时高职院校也要为教师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完善的继续教育制度,才能鼓励教师参加培训,学习。
1.建立定期培训制度
按照高职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具体要求,建立并完善专业教师定期培训制度,不断充实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优化教师的能力素质,以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专业教学水平。
2.建立并完善定期企业顶岗制度
学校应综合考虑专业特点、教师教学安排等因素制定具体顶岗方案,安排专业教师定期下到相关行企业顶岗锻炼,熟悉行企业生产规程、工艺,了解行企业最新信息,并及时将更新教学内容,将新技术运用到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整体教育水平。
3.建立导师制度
由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企业专家和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导师组”,在高职理论、实践操作、师德修养等方面指导青年教师,使他们博众家之长,多学多练,促进自身专业教学水平的快速提高。
4.建立教科研制度
建立并完善高职院校教科研制度,鼓励教师进行教科研。通过科研,教师增强了创新意识,获得新知识,新技术。建立教科研奖励机制,激励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师专业教学水平。
(四)建立并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专业教学水平评价机制
学校应建立健全科学的教学评价制度。好的评价体制,有助于确定教师培训的方法、培训时间,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师生和教师之间关系和谐发展等。合理完善的评价机制即是保障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强有力的措施,又是矫正不足,发扬优势的有效途径,更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教育改革[3]。
(五)构建高职教师专业教学水平提升的良好环境
影响教师专业教学水平提升的外部环境主要是社会环境和职业环境。
1.创建适合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政府部门应在政策上对高职给予充分的指导和支持。在高职教师编制制度上,给“双师型”教师预留足够空间,同时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经费投入是确保教师队伍教学水平提升的物质前提,国家或者当地政府在给高职院校拨款时,单独切块或建立奖励“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学水平发展的财政专项,并落实到位,为高职院校提高水平发展提供物质保障;社会应该为高职教师提供更多的对外交流、讲座、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提高高职教师的社会地位,增强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和社会自豪感。
2.营造良好的职业环境
科学、完善的“双师型”教师激励制度,可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调动教师的内在动力。学校在职称评聘时,应将“双师型”纳入评聘条件内,如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可以破格评聘等;结合高职特点,年终教师绩效内部分配时适当向“双师型”教师倾斜;结合学校整体利益与教师个人利益,要在教师课题申报、学习培训、教学竞赛、学术休假等方面给以政策支持和倾斜,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其不断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教学水平。
三、提升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专业教学水平的途径
(一)改革“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教育
1.改革职前教育
高职院校可以与高等学院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高等学院根据高职人才需求,创建与行企业产业发展对接的专业,将行企业标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改变课程体系,重视学生素质培养与理论课程学习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的锻炼,做到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这样提高教师职前综合素质,满足高职对双师教师的需求。
2.加强职后培训
(1)重视岗前培训
每年,学校对新进教师进行岗前培训,从新进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教师素质进行培训,若教学任务不重,可以安排到企业挂职锻炼半年,通过考核拿到上岗证才可以上岗。
(2)提升专业实践技能
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来看和基于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理解可知,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在整个高职教师能力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加强专业教师专业实践技能培训的措施如下:
①加强校企合作,深入企业挂职锻炼
快速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挂职锻炼,让教师身临其境,掌握生产、管理、销售一线工作规程、行企业发展趋势和前景,同时熟悉生产中各种管理文件,操作规范,并将获取的新技能、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去,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最终达到提高综合教学水平的目的[4]。因此学校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需加强与企业合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一批校外实训基地,为教师挂职锻炼提供硬件条件。
②依托师资培训基地,巩固提高
国家建立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目标,以深化校企合作、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为着力点的教师资培养基地。数据显示,在2011-2015年期间,各高职院校有计划分批次派遣专业教师出去参加国家和省(区、市)级等教师资培养基的培训,培训人数已达20余万次。学员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观察、学习、体验,快速提升实践教学能力[5]。
③依托技能赛事,提升实践能力
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技能比赛或指导学生参加各级技能比赛活动。教师通过参加专业技能活动,加深了与兄弟院校专业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自身专业实践技能水平的提升,同时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得到强化,实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教学目标。
④依托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提高技能
高职院校可以选派有企业经历的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利用学院现有的实践条件,对新进的或无实践经验的中青年教师进行手把手的教学能力和实践技能培训。通过传帮带的方式,来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鼓励教师运用现有的实践条件开展科学工作,在现实的项目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二)强化“双师型”教师的继续教育,注重其专业教学水平的长远发展
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创新能力、整体素质和水平、与时俱进的重要途径。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的更新,高职院校要加强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包括专业基础理论与知识、专业实践技能等多方面进行系统、完整的继续教育。首先,高职院校应建立合理、完善的专业教师继续教育的机制;其次,为专业教师提供接受专业继续教育的机会与平台(高校给高职定向培养专业教师),鼓励教师提升学历层次;再次,定期聘请专家、学者开展研究性专题学术讲座。教师快速、较全面得获得专业发展最新信息,更新观念,阔视野,拓宽知识面,达到专业师资队伍教学能力可持续提高的目的。
(三)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科研,促进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
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行企业技术更新,教师需要关注专业新知识点、新技术等发展前沿。通过教科研,教师可以及时更新自己专业知识,并将最新知识、方法、技术纳入教学内容中,有利于教师质量的提高。其措施是完善教科研激励机制,为教师营造浓厚的科研气氛,鼓励教师积极申报课题与专利,撰写与发表高质量论文,出版专著;教师通过不断教科研,探索教学重难点问题,把握教学规律,促进教学水平提高;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加大设施设备投入,深化校企合作,将教、科研与产业发展紧密相连,激发教师科研,从而促进教师学习、促进教师成长[6]。
总之,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专业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影响毕业生就业率,甚至影响高职的声望。在高职生源紧张的今天,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生源情况和学校的长远发展。因此,国家和各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双师型”教师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作为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更应该积极努力地提升自身的专业教学水平,为高职教育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1]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教发[2014]6号),http://jnjd.mca.gov. cn/article/zyjd/zcwj/201406/20140600660060.shtml.
[2]曾青兰,吴高岭,王振启等.高职生物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34(4):213—215.
[3]优化教师评价制度完善学校内部管理,http://www. qqpei.cn/.
[4]蒋宗珍.高职“双师型”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1(20):63-63.
[5]关于高职“双师型”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http://www. lunwentianxia.com/product.free.10053974.1/.
[6]彭玉高.提高医学高职院校“双师型”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探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1-12.
责任编校:周圣强
审稿专家:宋斌
G715.1
A
1009-8534(2016)02-0075-02
中国职业技术学会2014-2015年度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课题(02-368);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2014A078);湖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学研究重点课题(ZJGA201508).
孙连连,咸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通讯作者:曾青兰,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