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大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17-04-13莫祖燕
莫祖燕
(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南宁 530006)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大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莫祖燕
(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南宁 530006)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跟进,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对其进行全面化管理。高校在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个人行为的过程中,都需要将管理教学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一直是我国高校培养学生的方向。但是目前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很多高校教师还没有形成以人为本的具体教育理念,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自身参与管理,制约大学生的自主发展。
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大学生管理;应用研究
近年来,我国高校招收的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但是教师的数量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导致教师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经常力不从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具体要求,高校教师要尊重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发挥的作用,并且要让学生自身参与管理工作,一从而提升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高校教师要更新现代化教育管理理念,为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提供一定的基础。笔者就在下文就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在大学生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在大学生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大学生管理质量的前提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其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经常不想受到别人的干涉,而传统的教学管理则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行为形成了一种禁锢模式,极大程度地约束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模式能够最大程度地尊重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性,并且能够让学生表达其在学生和生活中的主体感受,从而使得学校管理深入人心,提升大学生接受管理的几率,从而提升管理质量。
(二)大学生管理的思想核心
部分高校认为在对大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只需要遵循相关的科学原则,就能达到管理目的,从而对大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硬性管理[1]。从大学生的个性来看,在对其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是需要尊重大学生自身的心理需求的,这样才能使其愿意被管理。单纯地凭借管理人员的经验以及其对大学生的个性分析对其进行管理是不能从实际提升管理效果的,因此需要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当做思想核心,才能实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以及行为管理的目的。
(三)培养适应现代化发展人才的保障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任何教育工作偶读离不开对全面性人才的培养,而人才的培养又与高校的管理模式以及教育内容有很大的关系。随着现代化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已经成为了高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必须遵循的发展原则,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以及参与性,这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发展人才的基础保障。
(四)符合现代高等教育价值观的主流走向
现代教育一般都会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相关的教育分类,这是高等教育模式下体现的一种形象化的教育方式。在当代社会,很多事物的选择包括教育都是以人的主体观念进行的,这是现代社会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教育价值观。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正好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是相符的,能够极大程度地满足现代人对自身价值观的体现。
二、大学生管理现状
(一)管理模式单一
在当代的大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部分高校认为只要内容能够满足大学生自我管理的需求就是对大学生进行管理的内容实现,从而导致其注重对大学生进行管理的内容,而不注重对模式的改变和应用。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大学生管理模式比较单一的情况,形式的老旧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从而使得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以及行为规范不符合实际的管理教学内容。
(二)管理理念落后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很多教师不能在快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中迅速调整教学方式,从根本上说,是教师的管理理念不能及时得到更新,导致其在管理过程中不能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培育社会需要的人才。当前部分高校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自身管理理念的落后,而是一味地使用传统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导致学生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厌学情绪。教师在管理过程中不能以学生的主观感受为主,而是一味地以科学条例对学生开展相关的管理教学,从而不能提升高校管理质量[2]。
(三)缺乏管理激励机制的建立
在现代化教学过程中,虽然部分教师认识到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重要性,但是在其进行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却不能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对管理模式和内容进行一定的改变。对于学生而言,适当的激励能够加强其学习自信心以及动力,但是教师在管理过程中只是单纯地将学生作为自身的管理对象,在管理过程中呈现出一种主客关系。激励机制的建立是我国教育机构为了增强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而制定的,但是教师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并不能对其进行正确利用,更不要说连续的激励其进步成长,从而导致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不强。
三、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在大学生管理应用中需要遵循的原则
(一)以服务学生为管理主线
既然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应该要遵循以服务学生为主的原则,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使得学生能够自主接受管理,并且主动参与到管理中。高校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围绕学生的需求以及其发展特点制定相关的课程教学,并且配备能够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匹配的教师。高校在进行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明确管理内容以及管理职责,保证管理方式的现代化,从而使得学生能够从中获取一定的知识并且实现自我管理。
(二)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培养
由于大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个性已经几乎成型,并且在管理模式的环境下这种个性会表现地越来越明显,从而能够体现出不同大学生之家的个体差异,因此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应该遵从大学生个体之间的个性差异进行培养,从而实现人性化管理。管理者在对大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相同的管理方式可能会起到不同的效果,因此高校需要根据学生表现出来的性格以及学习能力的差异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案,实现全面化的教育管理。
(三)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任何与教学有关的活动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对学生进行管理的目的同样也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化的教学,从而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3]。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经济等都进行一定程度的关注,在学生出现某方面的问题时,能够及时提供一定的帮助,以促进学生进行全面性学习的能力。全面发展原则也是在现代化背景下对大学生来说的一种必要发展形势,只有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才能培养出真正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四、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大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一)强调大学生的主体性,提升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以人为本顾名思义就是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管理模式和内容当中,从而实现其管理理念的综合教学。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与传统意义上的管理存在的最大的不同就是教师不能对学生一味地提出要求,而是要与学生形成一种合作的关系,强化民主意识,从而使得学生发挥出其在管理过程中的双重身份,能够促进其学习主动性以及积极性,从而推动以人为本管理模式的形成。
(二)增强与大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现代化教学强调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因此在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与学生存在一种协同合作的关系。在加强管理作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一定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在各方面的状况以及想法,促进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
(三)引导大学生参与管理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大学生的自主管理是有一定的要求的,所谓的管理并不是单纯指让高校教师以及相关的管理人员通过教学条例以及制度对学生进行管理,而是将生硬的要求以及制度等转变为人性化的事物,对学生进行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身参与到管理方式和内容中,使其通过对自身的管理实现其短期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为长期目标付出努力。
(四)增强校风建设
由于对大学生进行管理的时段大部分是在校园进行的,因此高校相关负责人就需要增强校风建设,为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教学创建基础。学生在校期间会受校风的影响而使其行为和思想发生一定程度地转变,教师需要对学生讲述学校的历史,并且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校园氛围,使得校风的良好建设能够给学生带来好的影响。
(五)宽严相济,对大学生进行合理管理
虽然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是强调对学生进行民主的管理,以学生的思想为主,并且使其发挥出教学的主体性,但是并不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所欲为。任何形式的教学管理都应该遵循相关的教学原则,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虽然强调管理过程中的民主性,但是还是应该建立在理性的分析之上的[4]。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宽严相济,根据管理目标和内容对大学生进行合理管理,在达到管理目的的同时又不限制学生的主观发展。
(六)为大学生创造适当的发展空间
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具有科学合理的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对于大学生的发展空间的探讨上,诠释地比较到位。大学生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决策能力,教师在对其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尊重学生的主观意见,并且尊重其合理的选择,从而为大学生创造适当的发展空间。
五、结语
高校在应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关的管理原则,并且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见,使其发挥学习和管理过程中的主动性,并且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促进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为其全面发展提供一定的基础。
[1]李爱爱.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在大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3(05)
[2]白江文.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在大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经贸实践,2016(07)
[3]高艳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大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求知导刊,2015(12)
[4]曹同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在大学生管理中的运用[J].普洱学院学报,2014(06)
责任编辑:徐向阳
审稿人:宋 斌
G64
A
1009-8534(2017)04-0059-02
莫祖燕,广西民族大学教师,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